播放地址

安德的游戏

动作片美国2014

主演:阿沙·巴特菲尔德  哈里森·福特  海莉·斯坦菲尔德  阿比吉尔·布莱斯林  

导演:加文·胡德

 剧照

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2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3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4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5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6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3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4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5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6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7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8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19安德的游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8

详细剧情

并不遥远的未来,来自外星系的异星蜓入侵地球,造成超过一千万人死亡。危难时刻,勇敢的队长瑞克汉姆阻挡了侵略者扩张的步伐。利用这有限宝贵的时间,地球人致力寻找具有极高天赋的少年加以训练培养,以期他们能够成为挫败外星入侵者的领袖人物。身形瘦小、神色忧郁但目光无比坚定的安德·维京(阿沙·巴特菲尔德AsaButterfield饰)正是这群少年中的一员,他也是国际舰队寄予厚望并重点培养的对象。经过数轮严苛的考评,安德的潜质得到战斗学校的指挥官格拉夫上校(哈里森·福特HarrisonFord饰)的肯定,他被上校带到了位于轨道空间站上的战斗学校,在全封闭的环境下,未来的英雄迎来新一轮的磨练……本片根据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OrsonScottCard)的原作改编。

 长篇影评

 1 ) 伤痛之后的选择

真的是碰运气。好几天不出门的我,逢了个周二出洞,见完第一拨朋友被第二波爽约,于是叼空来看个电影。望着节目单问售票员,哪个好看?售票员说,都一般,《安德的游戏》是今天新上,反正是半价电影,不吃亏,科幻的。

我是科幻迷。于是就它了。

开场就惊艳,竟然是我喜欢的演员,萌正太Asa在《雨果》里的表演已经让我惊叹,这次甫一看到他,便立刻给这部“生死未卜”的电影加分。

然后情节就淹没我对演员的情绪了。
简单地说:这部电影的小主人公一直在做着两种挣扎:1,守规则,还是打破规则;2,以暴制暴,还是和平解决。

关于第一点,电影似乎一直在引导我们去想:打破规则,你才能够战胜一切。但是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
比方说,在中士说了大家可以问合理问题之后,当安德真的去问合理问题的时候,却被惩罚。与之相比,其他人没有人问问题。
安德究竟是不是打破规则?还是,其实我们大家都明白,在一个表面的规则之下,其实都有其他的潜规则,很多时候,当我们坚持了表面的规则,就无异于在打破各种潜规则,而其实,外界希望我们遵循的,一直都是潜规则。
而安德,无论在哪个环境,他所做的那些看似与众不同的事情,其实基本无一例外都只是坚持了那些我们能够黑纸白字写下来,能够说出口的规则。
就连他的聪明的战术,以弱胜强,一战成名的战术,——在那个和“魁地奇”比赛真有几分相似的游戏里,安德只是抓住了一条基本上大家都没有用过的规则,实现它,于是就成功赢得比赛;即使在他最后的胜利里,也不过是重复了这个游戏的过程。
自始至终,安德几乎从未打破规则,他只是在规则允许内,最大限度发挥了自己。

而第二点,第二点,与其说是以暴制暴还是和平解决,不如说,在伤痛之后,我们怎么去对待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是像一开始,安德做的那样,反击,即使胜利也继续反击,反击到对方再也不能伤害我们,以便达到永远的胜利,是这样吗?就像安德在后面问的:如果虫族当初为了把地球变成殖民地所以进攻了我们,但是我们赢了,他们五十年来再也没有来进攻我们,我们是不是仍旧要把他们彻底摧毁?
故事的最后,安德非常后悔,觉得不应该这样对待虫族。可是问题是: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无心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对方是不是真的对这个伤害表示忏悔?对方的这种忏悔,我们怎么知道是不是由于慑于我们的强大,因此才会这样表现?

被伤害过一次的我们,还能够对伤害我们的人,建立起这样的信任么?而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他们真的值得这样的信任么?

安德,那么痛苦地说,如果知道最后的考试并不是游戏,他就不会这样选择,真的么?如果,知道那不是游戏,如果,退一万步说,在他这场战役之前,他已经明白了虫族女王给他托梦的原因,他就真的不会去这么做么?

天秤的另一边,如果他不这样做,他冒的险,将是拿整个人类的命运来做砝码。无论哪边,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最后他仍旧会这样选择的。因为有些事情的发生,无论多么小的几率,你都承担不起。

伤痛之后的我们,如果要去原谅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就需要冒着继续受伤的危险,在很多宗教里面,可能,要我们去宽恕,去原谅,但是,作为一个平凡人,没有人有义务付着这样的代价去做这样的尝试。

也正因此,最终安德的选择,仍旧是在规则范围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唯一剩下的虫族女王寻找一个栖身之地。这种选择,乃是个人的选择,自己付代价,然而一旦涉及旁人,将无从选择。


我很喜欢这个电影的另一个原因是:它非常符合大金牛的逻辑。
我们认为真正的智慧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然而只需要这极少数人,就足以拟定剩下所有人的命运,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金牛座容易出大独裁者的原因。
在影片里,哈里森福特说:这个孩子已经懂得站在虫族的角度看问题了。
那么多精英里,有同理心的就这一个。这么说起来简直有点荒谬。
而真正令安德懂得去站在虫族角度考虑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虫族的女王先读出了安德的心理,进入他的游戏里,将以暴制暴和和平解决幻化成对安德影响至深的哥哥和姐姐的形象。
到这个时候,我才略信也许虫族当初真的是无心之失进攻地球,因为显然它们并不像人类以为的那么愚蠢。它们至少看到了其他人类包括安德自己在内都没有看到的东西。它们只是不能通过语言表达而已。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又要回到之前的那个问题上:在一次伤害里,无论是施予一方还是承受一方,无论哪一方更强大,无论哪一方物种更高级,最终输掉的那一方一定是想沟通的那一方,是想和平解决的那一方,是更文明的那一方,因为你越是进化,就越会明白,进化过程会有殉道者,这个殉道者,只能是更文明的那一方。安德终于在虫族一族人的血里明白了虫族女王的深意。

当他只身赴会,虫族女王,擦掉了他脸上的泪,把唯一幸存的虫族的希望交给了他。安德终于在这时,进化成了更文明的那个人。——这也意味着,也许有一天,他所拯救的这个虫族女王长大,也许,他会成为另一个殉道者。

可是也许,这个宇宙的文明就是这样才一点点推进的吧?

电影总是太短,之于纸上的原著,总是有更多的言之不尽。所以其实我在看电影的过程里,对于安德对同伴间关系的处理,每每总是觉得太形式化……太粗糙……如果是我们开挂的国人,估计根本不会有用,也就是对付一下大脑沟回直来直去的西方人,可能才能这么管用?


我以前有没有告诉过你们,其实很多改编自优秀原著的电影,如果看过原著,那么看电影的过程真的就是吹毛求疵的过程。如果没有看过原著,那么所感所知,也便只能发自于电影本身。其实可能,作为没有被原著浸染过的白纸,这样的观后感,才能作为真正的观后感吧。

 2 ) 只谈电影不谈小说

本人从未看过《安徳的游戏》这部小说,不过当知道小说内容竟然有300页之多,而电影并没有想要拍成两部的时候,还是隐隐有些担心。担心情节的取舍,担心故事的不完整。其实书就在我床头放着,有好多次也想拿起它,但最终还是觉得不应该让自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之前看《哈利波特》也是一样,第一部电影就是在没看书的情况下看的,自己觉得非常好看,书迷却骂声一片。于是为了让自己能完全享受,所以直到现在都没有看过任何一本《哈利波特》的书(童年会不会不完整?)

总之呢我觉得《安徳的游戏》这部电影比我预期的要好看很多。首先一部114分钟的电影要驾驭300页的篇幅,个人觉得难度非常大。《哈利波特》第七部就分成上下两集,除了想多赚点电影票钱之外,我觉得最大的因素还是内容过多,一部电影根本拍不完吧。不用想都知道《安徳》一定大量删减过很多内容,也会为了省时间改编很多情节。但我觉得只要这些改动都1.在合理范围之内,2.有助于情节的推动,3.保证故事的完整性逻辑性,4.还原故事的主旨,5.控制故事的结构,那么就是成功的。而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的达到了这些要求。

我在看过电影之后咨询了看过书的人,了解了一下电影对书中内容的删改,其中最大的莫过于对于安徳的哥哥姐姐结局的安排,导致他俩彻底沦为了酱油。

小说中安徳的哥哥姐姐最后都成为了对政治局势有很大影响的人,但电影中却把这个情节删除了。我觉得这个要考虑到小说创作的背景,很现在的社会。小说是冷战时期创作的,当时的社会局势是一分为二,相当不稳定的。如果要在电影中表现的话,那么情节中的主要冲突就会被模糊掉,而大量的时间(还有投资金额)就会被用在表现一个跟主旨不太有关系的Side plot上面。这个side plot有没有情节推动的作用呢?个人觉得没有。小说中讲究的是渲染,就是同一个主题被不同的方式反复阐述。其实不管是人类对抗外星人,还是美国人对抗苏联人,或是苏联人对抗美国人,本质都是一样的,可以说人性就是小说的主题。但是这个主题表现一次也好,还是通过不同的意向表现很多次也好,主题本身不会改变。在电影有限的篇幅内,取舍是必须,也是合理的,只要主题本身非常明晰,让普罗大众一看就能明白就好了。

第二个改动就是安徳和小伙伴们相遇的时间。同样的,小说中采用的是反复强调同一个概念,就是安徳被刻意孤立,一交到朋友就被调去更hostile的组,继续被孤立,目的是为了让他学会如何面对绝望。起到同样作用的还有安徳一直在iPad(?)上玩的那个游戏。小说是把这种绝望表现到极致,但是个人认为在电影有限的篇幅里面,点到为止是非常绝妙的处理方式。其实他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样的小伙伴一点也不重要,他怎么多次笼络人心的也不重要,我们作为观众,只需要知道1.他总是被可以孤立,2.他很会笼络人心,就可以了。我相信所有看过电影的人,是不会忽略这个重要的信息的。这就是电影的成功,用最短的时间展现了一个概念。

其实如果把电影当做一个生意来做就会明白了。经济学的最基本理念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尽量满足无限的欲望,所以就要学会取舍。成功与否就在于在可行的各种选择中,最后呈现的取舍是不是最优的选择。其实这本身就是社会的规律,而且是很多人不用教就已经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小到“午餐吃什么”,大到“今年的财政预算”,都在运用这个理念。若有无限的钱和时间,我完全可以飞到巴黎去吃鹅肝当午餐,顺便在广场上喂喂鸽子,搞个行为艺术。但事实可能是我只买得起10块钱的盒饭,然后公司楼下10块钱的盒饭不卫生吃了会拉肚子,而卫生又好吃的要么就要20,不然就要走个30分钟,于是我只能通过衡量钱和时间那个更重要,来选择吃什么了。艺术装逼分子往往忽略了这种选择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觉得我花那么多钱去看个电影(话说在国外的话电影都挺便宜的),那么导演就得完全不考虑投资人,按照我想的,无限满足我的欲望,也不管请6岁的小演员现不现实,别人看到同一个概念反复出现和被阐明是不是会睡着。

还有一个被诟病的就是选角的问题。有人说安徳年龄不够小,身材不够矮。其实有没有想过,作者为什么要把安徳设计成年龄小,身材不高?如果安徳高大威猛,会走到哪儿都被欺负么?所以矮小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那么只要导演能达到让安徳看起来很好欺负的目的,什么手段都是合理的。同样的理论可以套在那个欺负安徳的西班牙裔队长身上。虽然他非但不高富帅,还有点矮穷挫,但是肌肉发达,那种不可一世的样子诠释得很好,甚至他的矮和挫都让这个角色更加丰满了些。他的自负也许就是源于自卑,因为矮所以更要专制独裁。你说如果真是高司令一般的帅哥,欺负一个弱受犯得着么?合适么?其实如果了解美国初高中校园,就会知道学校里的bully大多并不是非常帅的校草级人物,反而是那些年纪轻轻就发育比别人快,长得比别人壮的孩子。我觉得在这点上导演选的角色都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安徳本人。

再说安徳的年龄问题。我觉得不够小完全是因为小演员不好找,有很多问题。不要说娜塔莉,拍杀手的时候也因为她是小孩儿而改了很多戏。孩子的法律程序很麻烦的,而且又有这么多Violence,舆论上就不过关。而且孩子太小,演技本身就是个问题。个人觉得阿沙虽然年龄不够小,但是眼神够清澈,脸也是一张小孩脸,非常纯粹,演技也非常好,颇有《第六感》里面那个小男孩的感觉,其实是非常适合演安徳的。

再说安徳的感情戏。据说原著中佩特拉最后是跟Peter结婚了什么的,好毁三观啊!明明在电影里面跟安徳打得火热的说。不过考虑到导演不准备拍续集的节奏,这样的设定其实是很合理的,不然就太枯燥了。而且这么小的孩子,情窦初开什么的也很萌的好么。

总而言之,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出乎意料的好,节奏非常快,情节一点也不拖沓,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处理得非常棒,看着很爽。扯句题外话,以前就听说安徳的游戏和《三体》有很多共同之处,一直都没看过安徳的小说所以也不好评价。昨天看了电影觉得,果然是有些像,只是《三体》更悲观,科学理论更多,宇宙观也更宏大些,期待什么时候能拍成电影。比较三体和安徳的话还是觉得三体好些,谁叫我喜欢硬科幻多些呢。

写完了看了下标题,才发现还是谈论了小说。那就当是不切题吧。

 3 ) 绝非儿戏的游戏 ——从《安德的游戏》谈科幻电影

对于电影版《安德的游戏》,我之前的期待一直不高,觉得拍出来也就是个《关键第四号》、《宿主》、《心灵传输者》那样的青少年科幻片。没想到,在和刘慈欣、姚海军、吴岩、夏笳、小姬等科幻圈的朋友们一起看了IMAX版《安德的游戏》之后,大家的反响一致非常好!

《安德的游戏》投资高达1.1亿美元,但北美票房仅仅6100万美元,加上海外部分,到现在全球票房也刚过1.1亿,看来出品方狮门公司是要赔钱了。狮门公司目前还没有决定要不要接着拍续集,即使拍,也可能会拍一个电视剧版的番外篇。另有消息称,如果有续集电影,可能不按照任何一部小说来拍,而是讲一个原创的故事。

这部大制作科幻电影真的是因质量不好而失利的么?我们对这部科幻电影的感觉和评价难道有偏差?这次,就让我们以《安德的游戏》为例子,谈谈科幻电影的一些问题。

成功还是失败的游戏?

首先,我们来谈谈票房问题。作为一部上亿美元的大制作科幻片,《安德的游戏》11月1日的北美档期就有些悲剧——前面有10月3日上映的《地心引力》强势捞金,在北美拿下2.5亿美元票房,几乎霸占了整个10月票房;后有11月8日《雷神2:黑暗世界》,也拿到了2亿美元票房。两部大片夹击之下,《安德的游戏》基本没有空间来竞争。
再有,虽然《安德的游戏》演员阵容很不错,但总体上看缺乏票房号召力:哈里森·福特经过了他叱咤电影票房的时代,何况也不是主角;本·金斯利虽然演技出色,但没有商业大片的影响力;三位小演员都很出色:“阳光小美女”加上科恩兄弟《大地惊雷》中的小姑娘,还有《雨果》的小男孩担纲主角,不过都没有《饥饿游戏》里詹妮弗·劳伦斯那样的人气。像影片中维奥拉·戴维斯这样拿过两次奥斯卡提名的黑人女演员也无助于影片票房。

此外,原作者卡德一直反同性婚姻,还说奥巴马是个没信仰的独裁者,在本片的拍摄和上映前后都闹出不少负面新闻,令片方的电影宣传受了不少影响。

更主要的问题出在影片的定位上:狮门公司试图把《安德的游戏》打造成科幻版《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希望它赶上如今的Young Adult电影风潮;原著本来就是一部少儿成长小说;而导演加文·胡德则试图把电影拍得更有深度……引用新浪微博上“-bny-”网友的分析就是——爆米花控说:大场面太短,差评!剧情控说:小儿科,差评!狮门定位的目标观众说:没有三角恋,差评!原著死忠粉说:这个被删那个被删走马观花不爽。差评!…平均下来就悲催了。

让我们从口碑评价上来验证一下这种看法吧:《安德的游戏》在IMDb分数其实不低,共有3万5人打分,平均得分7.2——以用户打分排序,评分用户在1500名以上的2013年科幻电影中,《安德的游戏》排名第11位,还在《环太平洋》之上。排名第一的《金笼》是部虚构背景的移民电影,其科幻味道很淡;第二名《她》是部文艺气息很浓的片子,科幻感也不强;排第三的《Riley Rewind》是部独立科幻小片,只有70分钟。总体上看普通北美观众对《安德的游戏》评价还不错。

但在媒体汇总的著名网站metacritic上,《安德的游戏》只有51分,位居2013年科幻电影得分的倒数几位:《地心引力》96,《饥饿游戏2》75,《星际迷航:暗黑无界》72,《环太平洋》64,《僵尸世界大战》63,《钢铁侠3》62,《极乐空间》61,《超人:钢铁之躯》55,《遗落战境》54,《重返地球》33!但我们看看这个网站上收录的媒体影评,其中偏好评的有14篇,中评的20,完全负评的只有4篇,正因为4篇负评中有两篇很极端地打了0分,导致影评总体评分偏低。看得出,影评人对科幻电影的感觉与普通影迷有时是不太一致的:《超人:钢铁之躯》在IMDb上得分7.4,《遗落战境》7.0,但在metacritic它们都低于60分及格线。《安德的游戏》难道还不如《极乐空间》和《遗落战境》么?

好游戏还是坏游戏?

那天,机缘巧合,可以在北京与大刘(刘慈欣)、老姚(科幻世界的姚海军)、小姬、吴岩老师和夏笳一起来看电影。大家先坐在影院旁边的哈根达斯店里闲谈,作为组织者,我还颇有点惴惴:之前国外对此片的风评不太好,要是真看了部大烂片岂不浪费大家时间?没想到看完从影院出来,众人都有些兴奋。小姬一直在说“太好看了太好看了,还要看一遍!”,夏笳则以女博士的敏感上升到了理论与文化高度,一向沉稳的大刘在得知影片票房、口碑平平的情况时则表示“这样的科幻电影都不喜欢,我感到很绝望”……

《安德的游戏》到底算不算一部好科幻电影?是不是成功的科幻小说改编?我不想在这里说服对本片感觉不好的朋友,各人感受不同评价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还是想谈谈为什么我们认为它是一部出色的科幻电影,借此也梳理一下目前好莱坞科幻电影的趋势走向。

最近一阵看到不少网友的议论,确实有种困惑感:到底什么样的科幻电影才是好的科幻片?《地心引力》被很多人认为根本不是科幻,原因是离现实太近,似乎没啥幻想的内容。这样说的话,科幻小说中一大票近未来小说是不是都不够科幻了呢?比如说大刘的《地火》、《全频带阻塞式干扰》,陈楸帆的《荒潮》,弗洛·文奇的《真名实姓》,海茵莱茵的《进入盛夏之门》,以及《发条女孩》、《群星,我的归宿》、《末日危途》等等。《地心引力》对太空的展现,对人面临绝境时的恐惧与求生本能刻画,包括其略显保守的回归母体态度,都是很典型的科幻电影母题。如果难以接受它,那么像《海滩》、《奇爱博士》、《奇幻核子战》、《纽约大逃亡》、《逃离地下天堂》等一批经典科幻电影可能都会与你失之交臂了。何况《地心引力》的拍摄技巧极为出色,是科幻电影中继《2001太空漫游》、《星球大战》、《电子争霸战》、《终结者》、《黑客帝国》、《阿凡达》等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作品!

还有《环太平洋》,很多人又会认为这部科幻电影光是机器人和怪物打架,没内涵——显然,他们把影片等同于了《超级战舰》、《钢铁侠》、《2012》、《铁甲钢拳》这样的视觉特效大片,没有体会到《环太平洋》背后的B级片文化(怪兽电影、日本时代剧、日本特摄片、老科幻片等)。这让我又想起被很多人鄙视的《阿凡达》,甚至被有些科幻影迷不屑称为科幻的《星球大战》——如果我们把这些“科幻电影”都剔除出去,难道科幻电影地位就能更高么?所谓纯粹的科幻到底意义何在呢?科幻迷不本该是眼界开阔、敢于想象、兼容并蓄的人群么?

不是游戏的游戏

说回《安德的游戏》,为何我觉得这是一部出色的科幻电影?首先,影片在节奏、情节、角色、特效、主题等方面相当均衡,没有明显的短板。这在近些年的科幻电影中已经很难得了。大刘评价说:“它是好莱坞电影中少见的一个平衡很好的电影,一般的好莱坞大片都是特技特别高超、特别棒,但故事和人物极弱,特别是在最近两年的几部大作里面,比如像《超级战舰》、《洛杉矶之战》这些影片,表现得尤其明显,但《安德的游戏》各方面都很均衡,整体水准很高。”

不认同这种评价的可能既有没看过原作的观众,也有原作的铁杆粉丝,他们对影片的情节和角色都颇有微词,但批评的思路却是完全相反的:原作粉丝往往觉得影片节奏太快,删掉的情节太多;而没看过原作的观众往往觉得影片前半部分太没意思,缺乏高潮。《安德的游戏》是一部科幻小说,也是一部成长小说,这种成长小说往往是层层递进,一点点用故事推动角色成长发展的,但改编成电影,肯定没法把所有情节都放进去。影片114分钟的片长几乎已经达到了这类科幻商业大片的上限——《饥饿游戏2》的小说肯定没有《安德的游戏》复杂,但影片却长达146分钟,足足比本片长了半小时之多(尽管如此,影片情节都不算复杂)。那是因为《饥饿游戏》小说系列近年在北美很红,不像《安德的游戏》是30年前的经典了,其读者基础比后者大很多。有人说影片的情节太“赶”,叙事不够细致,其实《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中有几部也拍得情节非常赶,比如《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以及《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节奏都如同这两部还是著名导演阿方索·卡隆和迈克·尼维尔拍的呢。

原著党与普通观众对角色的态度也很不相同:前者会把电影角色与小说描写反复对照,看到这个十几岁的比邦佐还高的安德就很难接受;普通观众则觉得十几岁的少年安德还是太偏“少儿向”了。如果电影对小说亦步亦趋,角色都必须与原作分毫不差,还叫什么改编创作呢?这年头,连詹姆斯·邦德都从当年小说中描写的“身材瘦削,蓝眼黑发”演变到由壮硕金发的丹尼尔·克雷格饰演,也没见到大家说那就不是007先生了。

《安德的游戏》是不是很少儿向?看看最近些年的少儿科幻、奇幻电影,以及流行的YA(Young Adult)电影就知道了。在《暮光》、《珀西·杰克逊》、《饥饿游戏》、《哈利·波特》系列等YA电影中,一定会围绕爱情、友情、亲情和青春荷尔蒙展开,而在电影《安德的游戏》中,这三方面都基本付之阙如:除了和佩查·阿卡丽略显暧昧,完全没有爱情元素;安德与豆子等人的友情以及他与哥哥姐姐的复杂亲情也因电影长度关系做了大量删减(顺便说一句,我认为对哥哥姐姐这条线索的删减非常合理,否则影片很容易跑偏)。可以说,影片只关注一条主线,即安德面临的严酷训练环境和人类未来的命运。

《安德的游戏》背后有两部电影明显的影子:保罗·范霍文导演的《星河战队》以及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外表上,《安德的游戏》与《星河战队》都是写人类与虫族的太空战争,都是成长故事的线索,虫族设定也很接近:数量巨大;以生物而不是机械方式发展军力;都很类似蚂蚁,有明显的等级分工……骨子里《安德的游戏》则更接近《全金属外壳》,特别是影片中的教官和军士训练安德等少年一段,简直就是《全金属外壳》前半段的简化和翻版。更重要的是,《安德的游戏》在主题上同样与库布里克的经典作品非常一致,即强烈的反战意识。不过导演胡德显然达不到库布里克的高度,不能像库布里克那样用各种细节及细致深刻的精神反思来体现战争的荒诞、残酷和对人性的扭曲——在《全金属外壳》结尾,美国大兵们端着武器,嘴里唱的却是他们从小听到大的《米老鼠之歌》,整个场景极具黑色的讽刺效果。

范霍文导演的《星河战队》虽然很不错,但从改编角度看其实并不算合理,电影与原作小说已经有很大不同了。《安德的游戏》没有走这条路,结果想看人类与虫族大战的观众就未免有些失望。电影版《安德的游戏》还是尽量贴近小说的,只在结尾特别突出了反战的态度。

时光网上有导演访谈文章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南非导演,胡德深受已故南非总统曼德拉的政治信仰的影响,他坚信只有和平才是真正解决争端的唯一途径。胡德希望观众在看电影时能够将自己代入进主人公安德的世界里,思考如果自己拥有和安德同样的天赋时,会如何领导其他人?如果拥有毁灭一整个星球的能力时,会作出什么样的决定?“你可以用暴力手段获胜,但最后暴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只会激起对方的仇恨,如此循环往复。就像南非,如果不通过和平对话理解彼此,我们永远无法凝聚成一个国家。”胡德说,“我希望观众能享受特效,但是更重要的是反思其中的命题。”

从情节、角色、特效等方面制作水准来说,《安德的游戏》算可以打75分的电影。但影片在主题上的探讨,足以给其加分不少。近年来的科幻电影在主题方面少有开拓,除了视觉奇观电影,很多都有向主流类型片靠拢的趋势,围绕人性(爱情、家庭、个人选择、生活困境等)展开(例如《月球》、《另一个地球》、《她》、《无姓之人》、《怪兽》等等);那种站在一定高度上的带有纯正科幻味道的电影却相当少见了。按前文所言,我们当然不排斥这种人文色彩浓厚的科幻电影,其中也确有不少佳作。但这些科幻片总少了点看科幻小说时的那种感觉:以科幻的超越眼光来看待整个人类及宇宙;对现实原则进行反思、质疑并虚构出另一种可能的现实原则;把想象的世界或物体引入现实,观察其反应,体味世相背后的真实……

按照一般商业片的节奏规律,《安德的游戏》在结尾的大战之后再有5到10分钟内容即可结束,然而导演却用了超过15分钟的长度讲述安德在胜利之后的反思,十几岁的少年依然踏上了赎罪与反思之旅。哈里森·福特饰演的教官在结尾对安德说:“胜利是最重要的。”安德则回答:“胜利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这句点睛之笔告诉我们,影片塑造的不是一般好莱坞电影中的个人英雄,安德面对游戏的态度,在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中,格外有价值。

 4 ) 科幻爱好者的又一大福音

这部电影其实很早以前就在国外上映了,豆瓣上也很早就有一些影评。
那天闲来无事去为'恶心别人'的那部片贡献一下票房,结果看到了安德的游戏的预告片。
预告片里面的一句话两个场景吸引了我。
“I have never seen someone doing like this before"
场景一:在冰层上方是虫族的母舰,人类的舰队绕到了冰层的下方火力全开,完全摧毁虫族母舰
场景二:安德左手收回,右手使劲挥向前方,荧幕上大量的战舰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构成类似圆锥形的阵型向前方前进

我承认我骨子是个科幻迷,所以才那么容易被这些场景吸引。虽然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已经很久不看科幻,但是每次遇到好的科幻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我都会第一时间找来欣赏。

美妙的是这部预告片很给力的电影告诉我它是原著小说改编的,于是乎马上用书香云集下载这部小说,当天晚上熬夜看完,第二天继续看完它的续作”死者代言人“。

看了小说以后为了避免花冤枉钱,先到豆瓣上瞄了下评分,还算可以,看到一句评论”忠于原著“让我决定花钱去电影院享受科幻的冲击。

--------------------------------------------------------------------分割线-----------------------------------------------------------------------------------------------
电影拍的其实算上中等偏上,但是看完之后总感觉缺了什么,没有那种看完影片酣畅淋漓的感觉。

仔细想来,还是主线发展的太快,导致一些场景说服力不是很强:

1. 安德的哥哥彼得和姐姐对安德的影响。 也许是篇幅所限,这段对安德影响很大的经历几乎被抹掉。安德在杀掉两人,以及最后消灭虫族之后的那种悔恨,自责也就没有了源头。

2. 安德每次踏入一个新环境从被排斥被排挤到融入群体最后领导群体的过程。 这个在电影里面几乎没有说服力,好像是瞬间发生的事情

3. 安德在指挥学院的战役不够多啊不够多!话说我最想在电影院看到的就是这段战斗场景,结果只有两场战斗。。。。

4. 安德赢得最后战役的时候,军队指挥人员的表现让我觉得很莫名其妙。本来莫泽对安德说的”自从我和你对战以后,你就不是在和模拟器作战了“也被拿掉,让我觉得好像只有最后一场战役是真实的。

(下面有剧透)
但是,瑕不掩瑜,整体来看我还是非常推荐喜欢科幻的人去看这部电影的,个人觉得有几场景演的很好
1. 开始那个胖子和安德玩游戏,输了,然后冲安德大吼,安德很冷静的说‘也许下次吧’。 这场戏一下就勾勒出安德这个孩子的特质 - 冷静,有智慧,没有看过书的老婆看到阿沙回过头去说话的眼神就说‘天才少年’。 恩,一场戏就奠定了整部影片想表达的基础 - 安德是个天才少年。

2. 在战斗学院,最后一场决定安德是否能够通过考核的战斗中,安德带领的飞龙战队对战火蜥蜴战队和美洲虎战队。飞龙战队用了三个战术:欢喜佛造型的双人突击战术,单人拉绳侦察战术以及相扑阵型突击战术。 看完书以后,我就觉得这段战斗室的战斗不太容易拍,因为时间很短,要把规则说的很清楚,还要引导观众什么样的战术是好的战术,不容易。电影里面描述的很好,简化了规则,突出了安德领导的战队的战术精华 - 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灵活多变的采用各种方式赢得比赛。

3. 在指挥学院,最后一战,螺旋型前进的战斗机打开一条通路,最后将‘小医生’发射到虫族母星。 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表现的很有说服力,密密麻麻的虫族战斗机围着人类战机群射击,但是人类战机通过打通一条通路,集所有力量于一点攻击,最终赢得战役。

 5 ) 安德的游戏

并不遥远的未来,来自外星系的异星蜓入侵地球,造成超过一千万人死亡。危难时刻,勇敢的队长瑞克汉姆阻挡了侵略者扩张的步伐。利用这有限宝贵的时间,地球人致力寻找具有极高天赋的少年加以训练培养,以期他们能够成为挫败外星入侵者的领袖人物。身形瘦小、神色忧郁但目光无比坚定的安德·维京(阿沙·巴特菲尔德 Asa Butterfield 饰)正是这群少年中的一员,他也是国际舰队寄予厚望并重点培养的对象。经过数轮严苛的考评,安德的潜质得到战斗学校的指挥官格拉夫上校(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饰)的肯定,他被上校带到了位于轨道空间站上的战斗学校,在全封闭的环境下,未来的英雄迎来新一轮的磨练……

 6 ) IQ是硬伤

如果未来世界设定为人类普遍智商退化到70以下,那么这部电影我会觉得非常合理。

宣读训练游戏规则时,我就想,这还不简单,所有人包围起来保护一个人不死,穿过对方的门就赢了。
不可能这么简单吧?结果居然真的是。

然后所有成年人类拼死拼活都想不出来,而只能依靠小孩子拯救整个人类的方法居然也是如出一辙。

我就深深地郁闷了。

原来是一部适合我儿子看的儿童片。

 短评

和刘慈欣、姚海军、小姬、夏笳、吴岩 等一起看的,一致认为是非常好的科幻电影!出色的改编。近两年除了《地心引力》没有哪部科幻片明显能胜过此片!完全不理解为何口碑一般。影片有故事有场面有人物有深度,结尾部分极大提升了主题。四星半。强推!影片前半部分有很浓的《全金属外壳》的影子。

5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烧了大把的美钞,片子的工业属性很棒,观赏性上还是很不错的,制作的每一关都很优秀,只可惜遇上了一个平庸的导演,他还是一个平庸的编剧,毫无个人特色,就一毫无辨识度的好莱坞工业流水线上的监工,折腾了一出没有冲突、不见策略、不高智商的流水账。阿沙·巴特菲尔德,记住你的名字。★★★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久违的IMAX2D最佳观影体验,史诗般的庄严贯穿始终,缺憾是进展太快,成长粗线条。前面通过培训勾勒出安德的内心骚动;后面与外星人的互动突出道德两难—赢得胜利不重要,重要的是胜利的方式(这个点在与同学对峙时就已经埋有伏笔)。女生是阳光小美女和大地惊雷啊,发育的太好,完全没认出来…

1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就是几个游戏打的特别牛的孩子组成一个战队击败外星人拯救地球的故事。

16分钟前
  • 点不着的烟
  • 还行

作为改编电影,其实可以给到4星半的。咱们这疙瘩的《三体》就别按照这个水准去幻想了,能在最近5年里把《超新星纪元》按照这个故事的水准给拍出来就很牛逼了。

20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据说原著小说相当牛逼。没看过原著,真的很难get他们在干嘛…导演把一个和指环王一样设定庞大的故事拍成两小时的儿童片了= =不过因为演员和特效的关系,当成爆米花片看还是相当爽的。【我Asa出落得好帅了啊尼玛超越年龄的演技每个眼神都在讲故事啊好莱坞未来十年的帅哥就看你了T T

25分钟前
  • 小小鱼
  • 推荐

不怎么算是儿童片吧。没看原著,电影还好吧,有流水账嫌疑,我觉得可以拍到更好吧,分上下两集,上集结束可以拿模拟仓枪战为结束点。三星半,能看。

30分钟前
  • 宅拾叁
  • 推荐

没看过原著,作为非科幻迷我觉得这片子已经拍得很不错了,ender的扮演者也演得不错,很是惊讶Hailee这姑娘竟然是96年的!还有Abigail Breslin这个阳光小美女已经长这么大了!科幻片还是只有美国人能拍,其他国家都hold不住。戏里面很喜欢ender和姐姐在湖上的那段戏。

31分钟前
  • 柳媚花娇
  • 推荐

没看过原著,电影本身比较热血,主题是理性版的《星河战队》,模式则是少年版《星际争霸》,特效场面相当宏伟花哨但缺乏质感。片中团队作战,让我想起以前跟弟兄们通宵联网的场面,节奏太像了,喜欢打游戏的肯定喜欢这片

36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看过原著给4星;没看过的直接看片子会睡着。。。

37分钟前
  • Fan
  • 推荐

对于没看过原著的人来说,这就是个周末档的午后儿童片,简单流水帐的剧情,缺乏内心戏的面瘫主角和配角,比比划划的表演,昏昏欲睡的特效。无重点,无层次,无人物,毫无吸引力。

39分钟前
  • 艾小柯
  • 较差

为了imax而来。放映机出问题,还来了个中场休息。强大的小说党面前片子拍的一般。东拼西凑的情节跳跃好大。怎么就连升三级还换了导师。少年版Gravity,少年养成游戏,少年星际争霸。最后一次集体训练排得不错。阳光小美女超过大地惊雷女。配乐也算契合流畅。少年你慢些走,我们观众有点跟不上。7.3

44分钟前
  • LoVe
  • 还行

相当平庸的改编,仅是把原作的故事以非常流水账的方式走马观花般呈现。男主角的性格也毫不突出,你甚至看不出他有什么真正的过人之处。原作的战斗室对战呈现多场有趣的策略,这里也基本是小孩子过家家了。仍是一次取舍不当的改编。勉强及格。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看这个电影之前还是先去读下原著吧,不然前半段影片根本没讲清楚。 原著前大部分都是精英和超人哲学,到了最后才有令人震撼的转折,而影片的转折暴露得太快,前面安德的智慧和天才刻画地只不过是小儿科一般,和美国小朋友过家家一样。

48分钟前
  • 文西
  • 还行

我只觉得我看的不是安德的游戏而是安德的同人。本也不期望电影能遵循原著的细节,毕竟改编太困难了。但是我认为这个改编在表达上完全选错了方向,没有表现安德的思考的话,就不是这部作品了。更不要提对于没看过原著的人来说,剧情上的很多地方应该完全无法理解。有若干段我简直觉得要转爱情戏了

52分钟前
  • CNBorn
  • 较差

昔日被开除暴力少年拯救全人类,知情人爆料竟是多年沉迷游戏练思维!——独家人物专访《少年安德变形记》

55分钟前
  • 妖蛾子
  • 还行

毕业即失业的节奏好赞。#这回我是在吐槽#

60分钟前
  • 科学的京兆眉妩
  • 力荐

看过原著的一定喜欢这片,没看过的可能当儿童片了。。。可惜删了好多原著情节,而且Ender成长也太快了,不过当零重力战斗室出现的时候,我还是感动的鼻子一酸,尿了出来。。。

1小时前
  • 山头那颗葱
  • 推荐

两个字:太短。原作的容量,分成三部绝对不成问题,按霍比特人的标准可以拍六部,再不济也上下部吧,两个小时实在太短了,所有剧情设定人物都点到为止,仓促不过瘾,战斗室设计得那么帅!多拍几场战斗嘛!IMAX《战斗室的故事》我绝对掏钱去看。改编算及格,选角到位,本可以更好,可惜。

1小时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推荐

四星的原著一般只能改编成三星的电影。没有自己的风格是致命伤。删减太多情绪铺垫根本不到位,场面倒是有但浮于表面,而且小孩主角的年龄虽然已经改的变大很多但还是诸多受限,原著对文明人性的思考电影根本没有表达好无法引起共鸣。哈波其实挺让人怀念的。

1小时前
  • Hawl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