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正常

剧情片大陆2016

主演:张兴超  叶锐洪  李会  周嘉亨  黄馨  苏雯珊  李伊  卓雅雯  

导演:李云波

 剧照

呼吸正常 剧照 NO.1呼吸正常 剧照 NO.2呼吸正常 剧照 NO.3呼吸正常 剧照 NO.4呼吸正常 剧照 NO.5呼吸正常 剧照 NO.6呼吸正常 剧照 NO.13呼吸正常 剧照 NO.14呼吸正常 剧照 NO.15呼吸正常 剧照 NO.16呼吸正常 剧照 NO.17呼吸正常 剧照 NO.18呼吸正常 剧照 NO.19呼吸正常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32

详细剧情

  四个青年,一座城市,爱与理想,轻松的茫然,四季轮换,他们从生活走进了电影,又从电影回到生活,在电影中扮演自己,又因电影而改变,中国电影从未有过的即兴创作,从未呈现的城市生活。

 长篇影评

 1 ) 一颗平常心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sss,文末有二维码噢~

看《呼吸正常》,突然想起自己的二十五六岁。 初来大城市,频繁的周末聚会,彻夜的酒局长谈。无聊归无聊,如今想想,真是精力无限,听了太多啰嗦、重复和填时间的话,也不会想离场。 有一回,朋友几个人,还去参演拍摄了一部短片,自娱自乐,顺道给导演去香港求学这件事情,留个念想。 我演自己。后来,片子被挂到网上。 外界对我表演的普遍评价是“憋笑演技”,“差点笑出声”,远不如其他两个男配角(豆瓣红人半辈子和咪咪大)发挥出色。 在一部电影里演自己,听起来很容易。太容易了,过了戏瘾。还能说,老子也演过电影了。 但,其实,很难。 你觉得一条过的东西,也许拍上几十条都未必令导演满意。而看起来是暴君的导演,烧烤摊老板娘的吃人眼神,就能让他乖乖就范。你觉得生活而已生存之道,这又未必是观众想看到的那一面光彩,他们希望从鲜肉索女的全世界路过。 我评价《最美的时候遇见你》说,“真实与真心是两条船”,与真实相比,观众有时候更想看的真心——这往往不会以真实为首要原则,也允许飞跃生活。

每个人在记忆里拼命美化自己,《呼吸正常》选择让演员演自己。 这般带有纪实性质的创作方式,或是碍于制作成本,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导演李云波主动放弃类型片的制作理念,借一个没有野心,不求炫技的小格局城市电影进行试水,关注那些真实,个人,日常的琐事,这已经注定:《呼吸正常》跟多数中国电影导演的处子作有天然不同。 它看起来不尖锐,不激进,不艺术电影或独立电影。没有耸动话题,也没有那种挑衅观众、咄咄逼人的战斗姿态。先抛开好坏不说,你在2016年,甚至过去整十年,真找不到同类型的大陆片子可作比较,反而你能在电影里,找到些许日本电影或者台湾电影的气韵。 这个影评人——其实我更愿意称他为“资深影迷”出身的导演,再到拍摄《心迷宫》的忻钰坤,《中邪》的马凯,你很容易借助他们平素流露出来的观影趣味,在电影作品里刨根问底。事实上,这往往是有溯源可寻的一件事情。在克服资金不足和经验欠奉,我认为他们都用各自的方式,完成得不错。 除了在穿插字幕卡台词的形式真令我联想到杨德昌1994年的《独立时代》,《呼吸正常》并没有明显的大师印记或类型影子。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放映过后,光是提到一些导演和影片的名字,便已经吵得沸沸扬扬。有人直言是攀附,是台上的人臭不要脸。 这是一件好事。 如果不是自欺欺人,一个清醒的观众终归知道,主流电影所表现的人物生活,无非是粉饰包装与虚脱幻觉。 这或许说明,大家始终有点期望不只是影评人转行在内的新导演拍出好电影——或者是不太一样的电影。只不过,小小的《呼吸正常》,无法满足到所有人。 它不追求戏剧冲突,没有导向一个情节上的高潮。 这也出乎我的意料。 《呼吸正常》还让我怀念广州。 电影里有校园时代的回忆残留,有音乐节的喧嚣嘈杂,还有职场上的一头雾水。也不难看出季节更迭,随着时间推移,导演似乎越拍越顺。它没讲什么众生皆苦的大道理,而是人人牢骚的小碎片。有自嘲,有喟叹,还有一个不在同一生活维度的第四者。

趋同与差异的选择上,《呼吸正常》的“三条人”主角透露着共通的困惑与迷茫。但在我看来,他们还是缺少更多外形、性格和语言方式上的反差。如果更早介入到这个选角环节,可能对提炼日常生活的幽默效果,会更有帮助。毕竟,让非职业演员去演自己,本身已经压制了太多可发挥的空间,完全取决于现场的台词过手和集思广益的行动模式。这种看似放松、实则紧张的制作状态,在 KTV 的那场戏变得捉襟见肘,无法施展。 跑步的尾声,如今回想意味深长。 活在大城市的人们,过得不好不坏,说不上没希望,因为生活一直在继续。人们都在加速奔跑。似乎只有注意到了呼吸这件事,他们才知道自己的速度有多快。也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觉得自己没有被抛下——即便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奔向何方。也许是人潮的惯性,是下意识的追赶,乃至于单纯的不想走路,也不想停下来。 作为一部语言小品风格的电影,《呼吸正常》在长度上,也可以再拿掉十分钟,看下来会更加轻松加愉快。至于没能从电影中获得前进动力和人生道理的,说白了,电影导演又不是上帝。能有个机会让大家发泄下忧愤,实乃好事美德。 至于几个月下来的两极评价,我认为不值一提。 如今人们最怕的,不就是连声音也没有嘛。不如,等电影上映三个月以后,或者再晚一点,到李云波拍完了三部电影,我们再细说从头?

有人说,你是认识导演啦,想的肯定都是怎么说好话。其实,我在参加 FIRST 影展时,说过这么一些话: 年轻导演尽情暴露着它们在制作和技巧上的短板。这给看电影的人提出了一个难题:到底是欣赏它的长处,还是驳斥它的不足(这太容易做到了)。出于鼓励不一样的表达诉求,我会想着同等情况下(预算、类型格局还有天时地利),哪个人可以做得更好,哪部电影可以抛弃陈规,而不是满足于画面的精致,情怀的溢满。 《呼吸正常》跟大多数中国电影太不一样了,也找不到可比较的对象,所以,我会鼓励这样的尝试。 很多会觉得,拍这样的电影,太笨,太穷,太easy了,但是,一旦《呼吸正常》让观众介入到真实的广州,留驻了2015年的广州印象,我觉得,它已经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况且,从入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这件事,它可以,也已经比很多人想象的走得更远!【刊载于 北京青年报】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sss)

 2 ) 呼吸正常:一场夜奔的缺氧致幻,有蝶翩跹

作者:Yuruky
简介:不留文字,如是我闻

伍迪·艾伦在《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2011)里放了3分半钟的巴黎幻灯片,又花了12分半钟把男主灌入迷醉状态,他的幻觉才就此开始。李云波倒是非常干脆,《呼吸正常》(Something in Blue,2016)开片即让小张从公路深处奔向观众,戴着耳机听不见喘息,只有主题曲(即片名)响彻耳畔。他脚下的路标与他跑来的方向相反,抬头望着夜空或街灯,又或一片眩晕的漆黑,一场夜奔的缺氧致成了此片的一场幻。
 
好像大家都很抱怨,说结构散乱。但你看,大晚上的耳机音乐充斥耳朵,还跑到这么不着人烟的地方,都缺氧状态了,当然大脑会断断续续的。所以,以字幕卡方式编排,其实是符合实情的。思绪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是一句句的话语飘来飘去,而后才是记忆/幻想片段的浮现。但它又必然不会乱飘,此时还是会抓住一点,由此找到联系发散开去。不像平时,可以一会想这个,一会又切换频道想到其他事情。

片中的每张字幕卡是展开每个片段的路口,每个片段的内容揭示了故事的顺向时序及人物羁绊,这便是小张缺氧致幻的思绪地图。

《呼吸正常》海报

片头之后的正文内容,与片头的关系似乎又是一种倒叙。

一则,可以看作它是真实发生的,是导致小张开始夜跑、励志改变的漫长缘由,他的一个回想。二则,又可以看作是小张在跑到高潮时,灵感瞬至,构思的一部新的小说。

不论如何,基于片头与正文的这样安置,将正文部分看作是回忆或幻想都是妥当的。因为,全片极少有摄影机运动,都是平面构图与背景失焦居多,有时景物繁杂、有时又天色偏暗让人恍惚不清,恰是大脑对回忆或幻想的处理方式。而这两者之中,我更倾向于后者,理由有二:一是,老K一条线与三人组的交集太弱,只有他的女友与阿洪的出轨女友实打实地碰到一起,很难说是小张亲历或全闻之事;二是,小张、阿洪、阿浩、老K都有对镜头的自我独白,若是回忆,大可以在谈话中交代出来,不必这样着墨。如此一来,我们不妨暂将正文部分以小张的小说来看待。

小张偶遇阿洪、阿浩,从深夜走到黎明

要说这本小说的好玩之处,应该在于其人物的相处。阿洪与阿浩喝着夜啤看着足球吵闹,被后面桌失恋的小张训斥,镜框被塞满、非常逼仄,气氛也很紧张。

而后,河边栏杆宽阔纵深的场景,他俩再遇小张,借给他火机并接纳了他,三人一起从深夜走到了黎明。小张是单独的,阿洪与阿浩是成对的,一方爱情输掉,一方赌球输掉;一方渴望找到组织,一方理解孤单滋味。虽然支持的球队不同,但他们还是有热爱足球的共同点,有得聊。深夜好景当前,多一人、入一对,共享此刻也是自然。
 
老K与女友相亲,发现互相基本没得聊。可他们又渐渐察觉,各自会很专注于自己所爱的领域(老K是天文、rap、拍摄,女友是漫威),这种专注倒是成了连接两者的节点(他会陪她去想去的地方,她会听他说想说的话)。

对于阿洪与女友来说,似乎连这种专注都没有了。一个富家女与一个屌丝男,各自就这样活着,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有点搞不懂他们干嘛要在一起,到底图个什么呢?在阿洪准备离开广州、去上海做高薪工作的前夕,他俩站在天桥上,女友一语为我们解了惑,“你走了,谁陪我看电影?你走了,谁陪我吃饭逛街?”

阿洪离开广州去上海做高薪工作前夕,与女友站在天桥上

她爱吃贵的,他愿意付;他提醒她似乎花太多,她愿意改。彼此都没有过分的要求,只在各自力所能及的限度里互相陪伴着。这样,算是境界挺高了。只可惜,女友被窄窄地挤在晃眼的路灯与鲜亮的红灯间,而阿洪有空阔的绿灯让他逃离。之前在音乐会偶遇的记者女孩,成为他到上海后的小花园。阿洪对生活伴侣的追求是第一位的。
 
这个女孩,仿佛是他们生活轨迹之外的蝴蝶。她在阿洪的旅程中有过一段精彩。得知阿洪有女友后,纠痛的她与他走过河畔,与老K交汇。

前景中,右边的阿洪没有一丝空隙,左边的蝴蝶却可以入河上天。后景失焦的老K,有切一个镜头给他,我们看到他一个摇头“呵呵”的笑。老K比较明事理,他对自己生活理想的追求是第一位的,可能只是感情上有些愚钝。这也导致他跟三人组都不同,单成一条线,因为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可以有滋有味的。

阿洪与蝴蝶交谈,远处是失焦的老K

影片往后发展,蝴蝶身着红衣,从背景中走过,往前是路边的小树丛,再往前是被树丛挡住坐在椅子上的阿浩——他仍在苦苦寻找那夜输球碰见的树树。

他曾在音乐会上见过蝴蝶,可惜他只想守着一个没有饵的竿,等鱼上钩。他怕鱼被抓住,却又不愿放下,否则他会无事可做、无心可依的。正像他不愿待在家做富二代,又不愿自己找工作自食其力,处在一个尴尬困顿的状态。

老K与女友相亲

最后,蝴蝶停在了老K女友身上,常相遇的她俩开始说起了话,镜头望着她们的背影,看她们慢慢走远。不过是去吃个饭,为什么不赶紧切掉,要让两个背影走久一会儿?或许,失恋伤心的蝴蝶想从女性身上得到治愈,而老K的女友也本是喜欢女生的(相亲时有暗示)。

若说阿洪与蝴蝶是林间的偶遇嬉戏,阿浩与蝴蝶是互在眼前却互看不见,老K与蝴蝶是能被看见却不会迎向蝴蝶,那么老K女友对蝴蝶来说,便是终于可以栖息的花朵。
 
小提一下,她一路飞来,并没单独与小张碰过。他太愤世嫉俗,包括自己在内什么都看不上。蝴蝶自然是不会扑向这个黑洞的,因而也与小张女友(她的心气也比较高)没有交集。还剩一个没遇到的,是阿洪的女友。她漫无目的、锦衣玉食,似乎也不是蝴蝶感兴趣的对象。而其实她本身也并不是多么吸引人,先后有五场戏表现她身为记者却不懂最基本的察言观色,只知道照着问题问完完成任务,没有做好功课、问得也很基本很弱,但她自己还觉得并没有什么错。

这些都说明了她只是飞舞着存在着,就觉得可以了。因而她与众人的翩跹而过,也只是生活中多出的那一分陌生与未知的吸引罢了,对各自呼吸的一丝淡淡的撩动。

音乐会上,三人组遇到女记者,阿洪对她产生了兴趣

重头戏不得不提KTV密室一场,励志哥、小张、阿洪、阿浩的互相数落,既是情绪爆发又是重新储能。此处很容易让人想到《早餐俱乐部》(The Breakfast Club,1985)最后五人互诉衷肠的戏份。

但《呼吸正常》这里坏就坏在,我们对几个人物已经非常了解,他们没有压箱底的爆点可以抛出来,因此只是对互相状态的归纳总结、互相指责。不过,这场戏的作用在于情绪爆发后对励志哥盲目鸡汤的抵触(就是大道理说了没用,自己去实践了,或者与自己相似的人讲的话才有可能听得进),也在于阿浩道出的一个转折点成为各自心灵能量的新来源:没得选。

这就将问题指向了命运安排。他说,自己想去外地,母亲要以死相逼,在家无奈到连家里的床单都没得选。后来,阿洪也以此借口去求蝴蝶的原谅,说两人相遇没得选,不是他自己要遇到她的,互相喜欢也没得选,他是不由自主喜欢她的——不仅外求于他物,还将责任也推向身外。

老K与女友在书店看书交谈

所以小说会将老K与三人组明显隔开。相对来说,老K和女友一条线是自在自为的,较为主动的生活;而三人组一条线却是不同状况的有所外求的,较为被动的生活。老K讲话是铿锵有力,奇趣叠出,能调动人兴奋欲飞;三人组讲话是沉闷乏力,俗中无趣,像要被拽进沼泽里。这并不仅仅是广州青年状态的体现,它其实贯穿于人的一生起落。
 
其中不少时髦的话语打趣以及对打Dota、上微博知乎装牛逼的直讥,对读者来说实际上是趁机抛出的一个个转折点,看你要不要据此调整呼吸。

而文中有几个转折的处理,似乎小张本人也还没拿捏好呼吸的节奏。比如,蝴蝶想去琴师那里求安心,一个电话响来,小张怕人不知道是阿洪打的,就给了个特写,但从前后来看似乎不给这个特写会更有韵味。永远与古人有三米的偏差这场,有点游离在小说之外硬塞的感觉,而老K的梦似乎也用意太明显,丢了味道。

老K与女友在百花甜品店前

但也有比较好的地方,比如,老K表白后问薛定谔的猫是死是活,女友不吭声直接走过斑马线;后来他再找到她,送了一个盒子,打开是只玩具猫,说它从没活过也谈不上死,没有见女友接过,这场就结束,而是在后来给到她在上网时郁闷,拍拍一旁的玩具猫。还有他们去吃百花甜品,借菜单招牌说明,“这里没有幻想中的甜品,请一字一句说清楚”。一来,生活和感情都要踏实,不像三人组那样想太多;二来他俩分开了,再吃同样的甜品坐同样的位置,靠想是想不来的,一种悲离不舍实实在在。这两处都是比较动人的。
 
好啦各位,小说读到这里也算告一段落。不知夜奔的小张喘过气来没有,也不知他是老K还是三人组里的哪一个,不知他是失恋,还是出轨,又或者在追求幻想中的树树不敢迈步。但这多多少少应该都是他亲历之事,起码有真感情在。看完这部作品,不晓得大家作何感想,不过我很期待小张接下来的创作,不管是又一部小说,还是戏剧、诗歌,不管是原创还是改编、纪实还是非纪实,起码他有种刺骨的幽默和踊跃的尝试。仿佛你知道百花所有的品种,却不知道它这只蝴蝶会落在哪一个上,会怎么落。

 3 ) 没有合格故事构造的电影,我呼吸不正常

云舅说他拍的是广州,毒sir说这是今年最争议的中国电影,影评人说这是轻盈超脱。可是我看到的依然是老套的,屌丝缺女人的戏码。设置成没有一个成功者的电影,除了广州的风土人情,你想和全国50个城市众筹的观众感叹啥?well段子、对话也能笑笑,反正打发时间也就这么过去了。但是还是忍不住来这里吐槽下。伪散文的剧情设计让我很是尴尬,如果不是广东话版本的,更本忍不下去。不知道云舅以后再写影评的时候,会不会想到呼吸正常的剧情硬伤。毕竟这是大家众筹得大电影,不是你一个人的散文游戏。和小花拍的商业大骗异曲同工,上海大雨天,来回打车120元,有种蛋蛋的忧伤~~~算了,强功底的说故事导演不会蹭一下就出现在你面前。

 4 ) 嗯?你拍的是个啥?

听闻著名影评人云中老师要拍电影了,看着他晒出自己电视台的履历,身为同行的自己觉得心有戚戚焉,一度因为不能去探班而心存遗憾。后来听说片子出来了,但是只是个别城市放映,于是又一次擦肩而过。没想到在标记想看两年后,终于得以在爱奇艺欣赏到这部各位耳熟能详的老师们广为赞誉的佳作。

看完不禁感慨,拍的是个叼毛!

身为影评人的云中平时没少品评他人,不过这一次站出来给了大家机会,我也就不放过了。

开场的镜头就尽显尴尬,固定镜头相比追焦或者跟拍,暴露预算不足,演员站在那里呼吸不正常的尿急屎憋之态并没人让人觉得揭示此片之内核,反而让我觉得害羞,云中老师,这就是你调教演员的功力?

后来看罢全片,突然觉得云中老师调教演员的功力比他其他能力强多了,真是不比不知道,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整部片子除了声音水准在线之外,其他统统无可救药。

爱拍长镜头,但是构图不行。

虽然可以理解预算有限,但是你后期调色把本就不怎么地的暗部完全丢掉是什么思路?

大部分演员面色黑成一坨屎。

为数不多的戏打了灯,但是因为痕迹太重可以让人一眼认出,比如银行男到客户那里谈贷款那场。

整部片子没有人物大特写!你对自己没信心,更对自己的演员没信心!

没有正反打,一谈话就是中景,远景,洪尚秀是这样拍的?

人家黑白片子也不是这个质感吧?

广州的饭好不好吃去过的人都明了,但是你片子里的饭菜什么质感心里应该有点B数吧?

片子想营造一种味道,却在大多情况下都让演员说出来,这种视听语言也是Low的没谁了。

还记得两年前我追问看过的影迷,片子怎么样,他闪烁其词的言语让我不甚明了。现在我明白了,他是不好意思开口喷啊。

那我可不客气了,毕竟这种连电影学院学生作品都不如的片子,太让人失望了!

@樹君 会在电影院看《甜蜜蜜》睡着?

出现个几秒钟的镜头也不给化妆脸色拍到蜡黄?

一星不能再多!

 5 ) 广州屌丝青年的生活意见


在华语聚焦单元看到这部《呼吸正常》,影评人云中的导演处女作。

抱着很低的期待去看的这片。

一方面,见多了写文章头头是道的影评人,一旦得到机会拍电影,拍出来的东西比他骂过的烂片还不如,拍电影和写文章,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容易眼高手低。

另一方面,云中在影评界的朋友已经给这片做过推荐,但是语焉不详,评价模糊,遇到这种情况,十之八九是片子质量不行,朋友介于情面勉强说些好话,自然就说得吞吞吐吐,不清不楚。

结果,这片是个大大的惊喜。

没有影评人的自说自话、疏离感和高冷态,而是充满幽默感和市井气。

影片没有很强的故事性,像一篇流水行云的散文。

描写了几个广州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包括一对相亲认识的geek男女,一个来广州打拼的外地文青,一个无所事事镇日里想着把妹的工厂二世祖,一个陷入劈腿恋情的银行四眼仔。

故事发生在广州,片中大部分对白是粤语。

大概看到五分钟左右,从两个geek相亲见面聊量子力学开始,味道就出来了,是一个很有层次、耐人寻味的高级喜剧,混合了彭浩翔、周星驰、伍迪艾伦甚至王家卫的感觉,像一支气味复杂盘旋氤氲的烟草。

戏里面到处是彭浩翔式的人物。

还记得《志明与春娇》里那些“淫贱”的广告公司同事吗,还有大楼外站成一圈抽烟吹水的家伙们,基本上《呼吸正常》刻画的四五个年轻人,再工作几年、换个地方上班,就是《志明》里的人物。

而《AV》里“思想猥琐”的香港学生仔,搬到广州来工作,就是《呼吸正常》里的人物。

人物腔调、气质是一致的。

就像《顽主》写活了九十年代的都市年轻人,《呼吸正常》写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都市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自带毒男、屌丝、geek、文青属性,会令你想起身边的某个人,他们的苦恼,也许就是你现在的苦恼。

他们面对的生活的压力,追求的迷惘,无奈的恋情,你难道未曾经历过?

很高兴,终于有一部电影,里面刻画的都市年轻人不打架,不堕胎,没有从事奇怪的职业,也没有干出一番狗血励志的事业。

而是像平凡普通的芸芸我们,散乱而迷惘,被生活推着随波逐流,而他们个个真实有趣,那么可爱,令人想要与他们成为朋友的可爱。

在影片映后的主创见面会上,有女记者忍不住把对人物的喜爱投射到演员身上,问起他们的现实生活情况,称对其人“很感兴趣”。

片中台词很多,近似一部话痨片。

喜剧方面,有周星驰风味的,如“作为一名跟踪狂来说,你都算是专业的了”“朋友,我是搞地下艺术的好不好”。

也有典型的彭浩翔杜汶泽风味的,比如“青春的奋斗的血液”、“云母逼”,全场大笑时时发生,效果强过大批打着爆笑喜剧旗号招徕生意的国产片。

抒情方面,有王家卫feel的,如劈腿仔的“残破收音机”情话、geek哥的“薛定谔的猫”表白,以及二世祖偏执地追踪一个陌生女孩的行为。

只不过王家卫的台词找的是金城武李嘉欣来说,云中找的是普通肥胖青年。那么腔调不一样了,但也各有各的触动人心。

再配上伍迪艾伦式的爵士小调不时点缀其中,那个味道不要太嗲。

说了那么多这部戏长得像谁,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它的好处,不存在导演刻意模仿谁的意思。

影片看到后来,过了多久已不记得,只希望它不要结束。

这是中国影坛上一部少有的高级的喜剧。云中导演充分证明了他的能力。

期待看到他的下一部作品。

PS:片中主要讲粤语,不懂粤语的观众看它效果会打个折扣,毕竟白话韵味天下无双。

(for 小鲜电影)

 6 ) 我们在广州,活着

在一座城市生活十年,并将它视为家乡,是不是就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我说的是即将在院线上画的影评人云中所拍的《呼吸正常》。

前提是,如果你像这部电影的导演云中一样研究电影超过了十年。

这是一部集邮电影,不是集男或女朋友,集的是广州的风物。

四男四女的广州故事里,绝对主角却是我们的大广州。

从来没有人对广州这么用心,精心地罗织了那么多名胜古迹,即使只是扫一个背景镜头,也要带上南越王墓博物馆;中山纪念堂里电视主持人珍珠的脱口秀似乎有点脱离主线,但是重点是中山纪念堂啊,在看完演出后走出那栋高远古老的建筑,这才是广州这座城市的文艺逼格。除了国师老谋子版的《图兰朵》,你能经常进出太庙看戏吗?

广州塔、花城广场、白云山,老西关,老牌坊,木棉花开,糖水,煲仔饭,猪脚饭,炒花甲,凉瓜炒蛋……云中这十年看到的广州的好,广州的妙,他恨不能在这一部片子里全部推介给观众。

云中大抵是希望这部片子让后来想拍广州的人说一句,“眼前有景拍不得,云中有片在前头”。

除了风物,地道的广味还在人物身上。

云中是从北京逃离到广州的,他和很多新客家人一样爱上了这座城市。人们穿着拖鞋走进花园酒店,在白天鹅可以看到无敌海景的中餐厅喝早茶,五星级酒店不是那些参加广交会的歪果仁的专利,开得起法拉利的壕们却天天开着广本,无论高低贵贱,人们都爱坐在街边大排档打边炉烤生蚝……

片中的极品理工科男问,北京路的街道下是什么?还是街道啊。

像岩石分层一样,不同年代的街道降沉在地底下,如同历史的云片糕。广州的风物因为有来处和时间的积淀,显得格外淡定沉着,一幅举重若轻的模样。

这风物的面貌也雕刻了人的面貌。与相对浮躁的外来广漂新客家人比起来,片中的厂主二代男和银行贷款男都是本地姜,他们的语言活泼泼有生趣,没有那些僵硬的口号和书面化的东西,广漂可以很快学会粤语,但是那种骨子里的淡定和广式幽默却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习得。

厂主二代男的困惑在于要不要做厂主二代,工厂与他的生活趣味截然不同,但是这是家族生意,他没得拣。或许在30岁之前他会像我在大学城的某些朋友一样宁肯生活无着地漂着,依着荷尔蒙胡闹,变成暗恋狂跟踪狂,对他来说,每天通过偷窥暗恋对象的朋友圈,想象她如何上课,如何运动,如何休息,如何打发闲暇时间变成了他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

银行贷款男徘徊在两个女孩子之间,一个是单纯物质女孩,一个是知性小记者,两个他都爱,前女友是青梅竹马,劈腿的是精神伴侣,都见了前女友的家长了,他还是下定了决心要与前女友说清楚。

北方来的打工男,他找了好几个月的工作,某天,他说要写一部《上帝,我,机器人》的小说,还有一篇本土化的戏剧《麦克白》,打工男成功晋级小说男,但是他的命运暂时还没有改变,他的两部大作一直处于烂尾状态。但是他至少找到了自己的职场定位——做文案。

在改变银行男和小说男决定的潜意识层面,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励志哥,天天将认识你自己,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挂在嘴边,虽然满嘴的心灵鸡汤,说的话有直销培训模式和套路的嫌疑,但其实文艺青年更需要鸡汤,正是他将身边的朋友一一唤醒。

外地读书多年的量子力学宅男,融合了北方人的豪爽和港式的无厘头,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广州仔版的谢耳朵具有超强的学习天赋,跨界混搭得天衣无缝,从搞科研到搞地下艺术,从RAP、钢琴伴奏到视频录制,无所不能。他的困惑在于多年的异地求学经验让他找不到家的归属感,发掘世界的真相到底用科学还是艺术?他选择了记录此时此刻的广州,他相信真相就在镜头对时间的记录里。

与之对应的四女着墨不多,量子力学宅男心仪的女孩令人印象比较深刻,她具有受女孩欢迎的中性特质,在广州有一大票这样的女孩,内涵低调,看上去沉静如海,实际上闷骚俏皮,令人惊喜。她们冷静淡定的气质和咋呼大气的帝都女不同,和洋气爱作的魔都女不同,是一种更耐人寻味的单品,自带无印良品的光芒。

知性小记者是银行男眼中的奶茶妹,一直在片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树树只在厂主二代男等公交的时候出现了两秒,然后就被没有然后了。至于小说男的前女友,剪了短发的她与他生硬地对话,让人以为尴尬癌都犯了。

有人说现在的90后身在福中不知福,物质条件那么好,怎么还有那么多忧愁呢?先天物质条件较弱的70后80后是没有时间哀叹青春的,他们一头扎进生活,珍惜每一个工作的机会,赚了钱忙着贷款买房买车,将自己绑定在一种盲目的忙碌中。90后就像当年美国垮掉的一代,他们的父辈大多数已经脱离无产,为生活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他们有条件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和自我的价值。

“呼吸正常”用北方话说,就是“喘气儿的”,片名与戈达尔《狂人皮埃罗》式的《精疲力尽》正相反,有种不甘的平淡,不安的正常,但这一切喧嚣与挣扎都归于了平淡无奇的正常呼吸。

在我看来,《呼吸正常》是一部中国90后新人类的《活着》。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活着》的版本,南中国广州的4男4女,他们在2014-2015年间的生活被这部电影记录了下来,N年以后,如果想找一部忠实呈现这个年份的青年男女生活影像,这部电影将会成为极细分却极有参考价值的人文史料。

法国新浪潮旗手之一戈达尔的《狂人皮埃罗》《精疲力尽》,作品里充满了对时代的反思,他用一种极致张扬的叛逆,甚至不惜犯罪来反抗被物质异化的现实世界。《呼吸正常》里没有激烈的青春反叛,只有令人无奈的现实和无声无息与之对抗的胶着,这场胶着的状态还看不到出路,所有人都深陷泥潭,这就是中国式青春的反叛,没那么激烈,没那么夸张,但是同样令人心酸。

正因为如此,《呼吸正常》里不知名面孔主演的青春才让我感觉到了力量,远远超过《致青春》《匆匆那年》《住在我上铺的兄弟》里打着青春的旗号贩卖怀旧情怀的伪青春,也超过了过于沉重和刻意的《少女哪吒》,而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现实主义价值的青春电影。

回看以广州为背景的好电影实在屈指可数,老的片子有《羊城暗哨》《秘密图纸》《七十二家房客》,不太老的片子有《雅马哈鱼档》,再新一点的有《秋喜》,商业片《逃出生天》,反倒电视连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变成了真正具有当代意义的广州印象的影像代表。《呼吸正常》尽管几乎近于零成本制作,它还算不上献给广州的诗,最多像散文,但是不妨碍它成为最新最有代表性的广州影像,这座全世界知名的”CANTON”之城终于有了自己的新的影像作品,不知名的面孔,纯天然流的演技,弱化的故事性都会削弱观众进场观看的愿望,但是只要你生活在广州,《呼吸正常》就值得一看。

 短评

人们喜欢的电影要么是自己的梦要么是自己的生活,这片子属于后一种。看着很散,但内在气韵是统一的。云中很聪明,处女作不搞宏大叙事,也不玩炫技游戏,踏踏实实回到生活,磨出一篇闲散不失工整的小品文,看得人心情舒畅,还有点麻麻酥酥的。我反正是从头笑到尾,一下都没瞌睡。

4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推荐

尊重年轻时每个卑微的梦想。每个迷影者心中都有一个导演梦,云中践行了它,这种创作的态度值得鼓励;想必跟我一样,导演也是深爱着广州的。@BJIFF 电影资料馆

8分钟前
  • 豆友1576610
  • 还行

摇滚乐的真正鼻祖是贝多芬,理工男的泡妞神器是薛定谔。镜头之下的广州很美,百无聊赖的青春很丧。

13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广义地把男生划分为理想、无聊、鸡汤和理论,实则都是文青loser。女性成为他们YY的符号。碎片化的小品,没有实质性内容,呈现出的是一种颓态的生活状态。它的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地存在于薛定谔的猫箱中。

1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九零后的dazed and confused,突然超想去广州

17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7.30.WE影城,坐在錄音師旁看完。這部片感覺是越往南走,越易被接受。我在線上線下都與雲中不識不熟,拋開之前網上的互捧吹牛以及不厚道的北上首映,單純從電影上來看還是引起了我共鳴。不論是在地緣、人緣、姻緣等層面上都讓我感到無比熟悉。而且我特別喜歡葉洪這個角色,仿佛將我演到戲裡頭了。

18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感觉像在大屏幕上看网络情景剧,只是选了一个好位置架起摄影机也算得上导演所说的“精心设计的镜头”?这也太对不起那些布景打光机位调度的人了吧… 哦对了我们还需要体现广州的城市感,那我们就拍拍大远景+音乐煽煽情吧

21分钟前
  • 真圆!
  • 较差

这种强调自然的主题比商业片导演并不高明到哪里去,真实的生活我每天都在自己过,何必花钱去看一个矫揉造作的版本?好电影会用镜头讲话,甚至连台词都不要,而这里竟然还要关键句提示?天体物理博士那一段还挺有意思的。云中以前没关注过,但看现场觉得是个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人。

23分钟前
  • Esther GDB
  • 较差

3.8 屌丝青年的迷茫在一个水汽盎然的城市不断发酵与流溢,广州在我的生活经历里面并没有四季,电影的节奏就好像广州无休止的四季一样粘糊糊。演员本身要比影片出彩,李会几乎成为了笑点担当。影片对广州的写照比人内心感受的描述更真实,导演对演员的控制太松,有点过剩。

26分钟前
  • 🫀Psyche
  • 还行

最难,平常心。

27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求映后那些影评界大佬别再拿这片子和贾樟柯、杨德昌做比较了,真心没得比。新导演新电影,我还是老老实实支持毕赣的《路边野餐》吧!枉费我旷了一上午课来看个举世大烂片!

29分钟前
  • 痴人许
  • 很差

“整天就知道上知乎上豆瓣刷微博,秀个优越感,装个专家……”

31分钟前
  • 一几巾人
  • 还行

论如何心安理得地逗逼和无所事事”。散漫的爵士乐结构,有些侯麦的假日电影有些奥尔特曼的《人生交叉点》甚至有些伊奥谢里阿尼的味道,实际上形成了某种城市交响乐式的database(可惜拎得不够明确)。粤语本身自带的喜剧性在这种连接着港片传统的即兴创作中被处理成一种尴尬弥漫的冷幽默。

36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3.9 Blue. 散乱迷茫混沌,空有斗志得百无聊赖,没有人会喜欢这种状态,我也是,就像我不喜欢潮湿的广州,南方嘛,可我现在就是这样。所以,这种直接甚至是纪录式的手法,是不是有些太不负责任。偌大的黑暗的影厅,时不时滑亮手机,找不到出口。(又犯病了)

41分钟前
  • La~jum~bo
  • 较差

去年419在库布里克书店大旗虎皮偶然提及的作品,今天竟然在电影资料馆看到了,真是天大的缘分!云中老师不仅人帅而且编导摄影剪辑样样拿得出手,好一封写给广州的情书,现实向无野心文艺小品定位精准,台词聪明不罗嗦,西装鸡汤男&天体物理学逗比博士最出彩,映后见面会最欣赏桃姐的发言,迷影精神万岁

43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

几个影评人互捧,于是我就坑到电影院看完了。极其陈旧的性别观念,泡不到妞就恨生活的落魄24岁男青年的意淫。也没有指向任何社会问题。演员演技很差,对话没什么大意思,还被当宝一样摘出来作为小标题………

46分钟前
  • Rostock
  • 很差

段子电影。台词略猪扒,运镜构图很狗屎。各种手法跳剪阿什么的杂炖,不过电影基本的剧情都讲不清楚,演员很让人出戏。

48分钟前
  • 拾人牙慧者
  • 较差

“我就像一台残破的收音机,能时不时收到她的消息,就很幸福。” 影评人云中的处女作,带着偏见去看,居然一点也不装,也不故作高冷或深沉或无病呻吟。完全轻松的生活小品,随性又有情趣,广州或远或近就贴近了……“豆瓣”有台词硬植!

5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不是朋友圈的缤纷人生,而且real文艺青年的生活日常。尴尬癌犯了,男神陨落~

57分钟前
  • 我要复仇
  • 还行

至少让我对广州有了想象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