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乐园

剧情片台湾2014

主演:阮经天  万茜  陈意涵  陈建斌  王柏杰  苗可丽  陈大天  洪都拉斯  吴志庆  廖启智  石知田  陈以文  黄健玮  脱一然  陈仲熙  谢俊慧  饶星星  李迪恩  雷婕熙  林子熙  施名帅  王淮仲  

导演:钮承泽

播放地址

 剧照

军中乐园 剧照 NO.1军中乐园 剧照 NO.2军中乐园 剧照 NO.3军中乐园 剧照 NO.4军中乐园 剧照 NO.5军中乐园 剧照 NO.6军中乐园 剧照 NO.13军中乐园 剧照 NO.14军中乐园 剧照 NO.15军中乐园 剧照 NO.16军中乐园 剧照 NO.17军中乐园 剧照 NO.18军中乐园 剧照 NO.19军中乐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7 12:05

详细剧情

  海龙菜鸟小宝(阮经天 饰)来到海天一色的金门,欢迎他的却是魔鬼士官长老张(陈建斌 饰)带来的铁血磨练。惨遭退训后,他被分发到有“军中乐园”之称的特约茶室,却在这里遇到了新训中心的好友华兴(王柏杰 饰),也发现了老张对阿娇(陈意涵 饰)情有独钟的秘密,坚守忠贞的他这时也被侍应生妮妮(万茜 饰)吸引,展开了一段幽微的情愫……  就当一切看似美好之际,茶室出了意外,风声鹤唳下,小宝偶然间又得知了妮妮深藏心底的秘密!他的世界开始动摇之际,变化接踵而至……

 长篇影评

 1 ) 钮承泽自述:用《军中乐园》纪念亡父乡愁

        关于今年釜山电影节开幕片《军中乐园》,有很多问题等着被一股脑抛向导演钮承泽:一部以军妓为话题的电影,过审有希望吗?床戏会遭删减吗?年轻观众会买账吗?私闯军港不怕被施压吗……前作《爱》明明叫好又叫座,何必改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其实这些质疑,钮承泽自己何尝不知。所以我不必照着给片方的采访提纲开始发问,他便说,我给你讲讲我的故事吧。他对《军中乐园》最初的设想,不过是两部大片之间的一次放松练习。然而随着他走近传说中的“特约茶室”,走近外省老兵的惨淡人生,他被推进了那段真实而荒谬的历史洪流。他痛苦地发现,“这场战争可能还在继续,那份荒谬从没有离开。”

钮承泽曾在《爱》中寄托过他作为祖籍北京的台湾导演的双重归属感。钮承泽的父亲曾是一名从大陆到了台湾的老兵,此后再也没能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军中乐园》中陈建斌饰演的老张也是一个被时代践踏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悲剧皆源自1949年之后至今没能解决的历史问题。“两岸明明同源同种、血脉相连,为什么会搞成这样?”

采访到一半,阮经天来了,穿着无袖潮衣手舞足蹈,健硕的肌肉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陈意涵和万茜也来了,拿着饮料坐在导演身后叽叽喳喳。钮承泽别过头去,严肃地让他们远离采访,也拒绝了他们搞怪合影的邀约。就像前阵子明星大玩冰桶挑战,只有钮承泽讲述了自己父亲的病历,斥责了大众的嬉闹心理。他很容易成为一片欢腾中那个扫兴的人,因为他心里有放不下的沉重。

回忆起父亲生前积蓄的半辈子乡愁,钮承泽嘴角抖动着,泪水夺眶而出。这不再是一次面对面采访,更像是钮承泽的一场心灵自述,所以我决定以第一人称原话来行文。对于《军中乐园》的所有问题,答案都在故事里。

开启“特约茶室”尘封往事 心疼被时代摧残的老兵

在台湾,我这个年纪以上的人,当兵时对军中乐园都会听到一些绘声绘影的描述,俗称“831”,学名“特约茶室”。它总是带着一丝神秘、一丝香艳、一丝不洁感。我在服兵役的时候,1990年,两岸关系和缓,军队人数锐减,而且违反妇女人权,它被裁撤了。当初在1951年,国民党刚来台湾,有几十万人,他们不被允许娶妻,于是就非常荒谬、也非常人性地成立了这样一个组织来解决军人的身心需求。不只是生理,还包括心灵上那份渴望。

我在2004年读到一篇文章,是报纸办的一个征文比赛,题目叫《我的第一次》,指的是性经验。得到首奖的是一个老先生写的,写他服兵役时被调去军中乐园浴室,我看完觉得很有趣,好像有一个神秘门帘被掀开了。他想把他的第一次留给未来的老婆,这种心情后来被借鉴到阮经天演的角色上。那时候就觉得,日后可以把它拍成一部电影,一部带着性意味的黑色喜剧,有着那个时代的荒谬。

台湾有一个族群,叫所谓的老兵或老芋仔,带着贬义。他们往往没念过什么书,就像电影里的老张一样,好不容易日本鬼子走了,定了一门亲事,也许正在夏天回家,想着那未过门的媳妇儿,走路就遇到了军队,就被这么拉走了,被卷进那个时代的洪流之中。从一个淳朴的农家子弟,被训练成了一个杀人机器。来到了台湾,语言也不太通,往往是社会的底层,无妻、无业、无家、无子,身体日渐衰老,每到一些时刻,例如选举,就会有人操控这个族群。我很心疼他们,就想如果我以后要拍《军中乐园》,就加一条老兵的线,我那时候还开玩笑说:“我要找刘德华来演,因为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老兵也可能很帅的。”

父亲患病后最思念北京 终生未回抱憾辞世

我父亲1949年跟着国民党军队离开故乡北京,终生再也不能回去。他壮年时期染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就是俗称的渐冻人。他在生病后的十年间一天一天消瘦,双手卷曲发抖,他最大的慰藉就是跟北京通信。80年代两岸还没有交流,得通过我母亲的日本朋友转信。我每天出去玩,离开家的时候总是看到一个画面,就是他坐在桌子前面抓着笔,其实他已经没有办法握笔,要给北京写家书。我十一二点回家,往往还是这个画面。

有一次,我记得很清楚,我三叔,曾经当过中国戏曲学院的副院长,去德国访问,我们有约好几月几号几点他打电话来。在那个下午,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话旁边等,电话响了接起来:“喂?喂?喂?……”音质非常不好,我说“三叔吗,您等会儿”我把话筒交给我爸,他两手抖着把话筒捧到耳边,很久很久不讲话。好不容易挤出一声“喂”,然后,嚎啕大哭。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听他哭,是几十年跟家乡分离,终于听到弟弟声音的心情。

后来他丧失了呼吸能力,我帮他做人工呼吸,上了救护车,看着他插管,医生说他可能只剩2个礼拜的生命。他从此再不能说话,也不能吃东西,又意识清醒地活了20年。我常常幻想少年时代的他在北京的胡同中如何行走,跟我那素未谋面的奶奶怎么相处,怎么决定要去报考军校,又是怎么被带上了那列车,上了那条船,被带来了这个小岛,终生再也没有回到故乡。是的,他是个画家,也是个军人,但不管在什么时刻,生日、过年、金榜题名,他都没有真正地快乐,都有一份哀愁。他只有跟外婆讲起北京的豆汁、炒肝、天桥、后海,眼里才有神采。

回顾个人电影道路 本想将《军中乐园》拍成喜剧

2006年我的人生跌到谷底,不想再拍所谓的偶像剧电视剧,所以不顾一切地拍了我第一部电影,《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没有赚钱但是成绩还不错。2010年我想要让荒芜已久的台湾市场能有类型片的产生,能上黄金档,便拍了《艋舺》,做到了。我觉得两岸之间明明交流这么密切,可是我们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在影视作品里看到它被深刻有趣地展现。我想我身为一个祖籍北京的台湾导演,很想讲我有感情的这两个城市,于是拍了《LOVE》,成绩也还不错。

接下来本来计划拍一部大型动作片,在内地有宣布过,就是《英雄本色》,我想要用这个经典的概念讲当代,不想只拍警匪类型,这个剧本难写,特效要求很高,我说好,那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先拍一个小片吧,拍《情非得已》第二集,可以讲讲北京电影圈的状况。《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是我的第一部电影,就讲一个叫做钮承泽的王八蛋,一个电视剧导演,很想拍电影,于是他无所不用其极,然后就看到他的荒唐,他的挫败,他的堕落,他的反省。

时隔几年,我已经不是当年找不到资金的,一心想成为电影导演的那个人,我拥有很多资源,问题是《情非得已》的情景还是反复出现,我现在还是面对一些充满矛盾的,一不小心就会把日子过坏的一个生命状态。我的编剧认为我不应该要重复自己的创作,应该多做尝试,我想那算了,再来挑战一个别的,就想到了《军中乐园》。我当时的说法是,台湾有一系列的军教片,以前我自己都演过,叫《报告班长》系列,很好笑,很卖座,因为台湾每个男生都有一段服兵役的共同记忆。我就想把《军中乐园》拍成一个有《报告班长》的趣味,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成长,有一份民族的大江大海的情怀的电影。大家都觉得太牛了,一定卖钱,有笑有泪。

倾家荡产也要记录历史 期待内地能上映

我又去了那个小岛,却跟当年的印象完全不一样了。金门人去东南亚做生意,赚了钱就回故乡盖一栋以他自己命名的洋楼,中西荟萃,不伦不类。大量军事设施已然荒废,养猪养鸡,有些还开放观光。我去参观了一个很大的山洞,墙面都是一点点凿出来的,阿兵哥当年就在那里面,一年里有一半时间淹在水里生活,脸盆漂在水面上,身上长疹子,衣服永远不会干。荒谬的是,这个设施没有一次是以当初设想的目的使用,换句话讲,这场战争根本没有发生。这个民族太悲惨了,怎么会搞成这样呢?

我听了很多故事,做了很多调查,当我听到的故事越多,心情就越复杂,已经不太是我原本想拍的那部电影了。我被推进了那个时代,我很想为这些老兵们,为因历史的荒谬而糟蹋青春的性工作者说点什么,所以就变成了现在的这样。《军中乐园》不再是垫档拍摄的一个会赚钱的、好看的电影,它变成了一件我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发现这场战争可能还在继续,那份荒谬从没有离开,人跟人之间永远不信任,国际上每天都有人死于轰炸,台湾岛内选举还存在着本省外省,两岸之间明明同源同种,血脉相连。那些伤口一直没有疗愈,那些结都没有解开。想到这些,我就更想拍《军中乐园》,就更想直视这段历史。我们能不能透过对一个时代的凝视而产生理解,有理解才可能有珍惜,才可能向美好的方向发展。

我衷心地期待内地能够上片,因为我的初衷是如此纯良,以至于倾家荡产。这样的题材可能有不能上片的风险,所以投资人纷纷离开,最后我成了主要投资人。我希望所有应该看到它的人都能看到。我不认为一定会删减,因为它讲的就是这个民族浓浓的乡愁,那份对立是历史的一部分。而且表现的正是国民党的腐败,不是吗?我又没有消费、剥削性工作者,换句话说,情欲根本不是我的重点。我觉得应该用开放的心胸去期待。

 2 ) 《军中乐园》:如果昙花开了,我带你去看



很大程度上说,像是《军中乐园》这样的题材,是比较容易产生诞生佳作的。毕竟这是一个站在道貌岸然的角度来看即使被烧成灰都仍是耻辱的话题——去表现它,意味着勇气,而勇气使然,结果一定不会很差。



《军中乐园》是导演钮承泽2014年的作品,上映后风评不错,还一举斩获了当年金马奖的最佳男女配角奖(陈建斌、万茜)。故事的视角由菜鸟新兵罗保台(阮经天饰)展开,他阴差阳错地进入了担负拱卫台湾第一道防线重任的海龙特战队,却因经不起魔鬼训练而遭到退训,被发配到有“军中乐园”之称的“特别茶室831”。尽管号称“乐园”,但在这里寻欢作乐的男人,和“制造快乐”的女人,却没有一个是快乐的。情欲解脱一瞬间的欢快,总会被隆隆的炮声打断,随之而来的则是无尽的夜与绝望。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走向困浊。每个人都不自由,但绝不意味着人们只能在虚构的乐园里缓慢地杀死自己。令人意外地,整部片子看下来,尽管是以“军妓”为题材,但影片的处理,却并没有太多情欲的成分。在这样的地方,罗保台遇见了自己特训时的“魔鬼教官”老张(陈建斌饰)。没有了上下级的关系,两人逐渐熟稔起来。对于罗保台而言,他的生活尽管不如意,但总要好过老张——一个“外地佬”,十几岁时便被强征兵离开家乡,几十年后都见不到回家的可能。在台湾题材的作品里,“老张”这样的形象几乎像他的名字一样典型。他没有根,因而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他只能拼命地让自己变得极端、变得可怕——在片子里,“魔鬼老张”不仅因训练魔鬼而著称,同时他还有一人泅渡海峡,在厦门登陆,手持匕首威胁电影放映员改换“国军宣传片”的传说流传。可他所做的这一切,其实不过是情感上的不安,而这种不安驱使他要做的,是要建立某种联系,无论是跟过去,跟那个永远也回不去的家乡,还是跟未来,跟在这片孤岛上,“想象的家庭生活”。

所以在罗保台的帮助下,不识字的老张给故乡的母亲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写自己,写自己无法尽孝的愧疚,写未来,许下一个个无从实现的承诺。因为罗保台说自己有门路,可以把信送回老张的家,所以老张就一直写。大概人最怕的就是走投无路,所以“有门路”的人才会格外受欢迎。但是到头来,最怕的事,总一定会发生。

在给家里写信的同时,老张喜欢上了茶室的“侍应生”阿娇(陈意涵饰)。和大多数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一样,死心塌地和逢场作戏总是同时发生,而结局也无非是要么两败俱伤,要么烟消云散,云淡风轻。可这样老套的事被笼罩在更沉重的天空之下,总会让人格外悲伤——两个同样被掠夺到一无所有的人,彼此却并不相知,还在肆无忌惮地互相侮辱损害。

只可惜,这好像还是很常见的剧情。



罗保台在乐园中遇到的另外的熟人是自己在新兵营的好友,一个很文弱的男孩。

在军营这种地方的话,“文弱”差不多是一个人最常见的“死因”了。因为没有良善可以被提倡,弱肉强食才是唯一的规矩。强者拥有全部,弱者一无所有。自以为的。

其实如果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去伤害别人,或者没有办法让自己不被伤害,同样是最卑微的人格吧。不太想把均应作为特例,毕竟就像是《肖申克的救赎》,“高墙无处不在”。

所以一个人能做的,大概就只有逃跑吧,像安迪那样,也像片子里的文弱男孩那样。

如果能带着自己的女人泅渡到对岸,他也可以算作是男人了吧。



最后最重要的,还是罗保台自己的故事。这差不多是我们能看到的最纯情的阮经天了,“守贞”守了两小时片子的一个多小时。所以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关注这部片子,《军中乐园》都是“不情欲”的,而情感是“爱情的”。对于一个沉重的题材而言,这样处理爱情,是来自作品最好的善意。

罗保台被侍应生妮妮(万茜饰)吸引。但他们做的事情其实无非也就是“你帮我换个灯泡,我弹琴唱歌给你听”这样再纯洁不过的事,这种反差是很微妙的,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罗保台得知妮妮来到这里的原因,是想要在这里“服役减刑”——她的罪,是关于一个女人最无奈的,却最残忍的罪过。

其实全片看下来,罗保台是唯一一个“并不悲伤”的角色——他的服役并没有让他损失太多东西,也没有人因为他的脆弱而从他这里得到什么。尽管女友寄来了分手信,但如果一份情感很容易被时间和空间稀释,收到分手信也绝不是坏消息。最重要的,是他在这里,遇到了如此多人的命运。他害怕,害怕一切不会再回来,可一切真的不会再回来了,所以他开始懂得,所谓命运,并不必去刻意编织什么。刚巧两个互相喜欢的人被囚禁在同一个地方,彼此陪伴就是最好的选择。等到有人服役期满要离开,也不必挽留什么。

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道,最好的时光使用来互相感激和怀念的,而不是永远心怀歉疚与遗憾。



罗保台刚到乐园时被前辈叮嘱,说一定要同时和这里的两位“大姐头”搞好关系——正说着,两位就率领各自的“人马”,“大打出手”。

可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月桃姐”意外临产,另一位大姐挺身而出,最后母子平安。

罗保台给孩子取名“守义”,后辈说,是个好名字,可义(繁体)字,是不是太难写。

罗保台说,是啊,不仅难写,也不好做到。

归根结底,《军中乐园》是一部好片子,但想要表达的还是超出了影片本身所能承载的分量。原本是想要拍成一部“情色喜剧”,但情欲又是在不好拿捏,只好用爱情来取代;喜剧呢?努力在表达,可惜有些刻意。

当然,瑕不掩瑜总是好的。毕竟在这里,你看得到一个说故事的人的勇气、努力和诚意。



这是我能想象的最美好的事情:

「昙花开了吗?」

「开了。」

「带我去看吧。」

「可是今晚宵禁哎。」

「可是昙花,一年只开一次。」

「……我们走吧。」

 3 ) 言不达意

      之前只看过豆导的《艋舺》和《爱》,以及他宣传时候带着演员上《康熙来了》。小S总是揶揄他,他也搞笑应对。一群帅哥美女拍着票房不错的片子,他言语中有一种故作深沉。
      《军中乐园》涉及的题材以及被警方抓捕的新闻,期待他要拍个深沉的片子。金门,海龙,坑道,八三夭,老兵,以为是拍个反应那个时代的巨制。导演要表达许多,整个片子却看着散。
      老张离家那么多年,一口山东话一点没变。陈建斌演戏不打刻意看镜头的,甚至大多数时候对戏也并不对眼看。晒得黝黑的山东汉子,直愣愣,思乡心切,愿景娶阿娇回家孝敬母亲。他写信给母亲说要娶亲,让母亲转告邻村放羊姑娘不要等他了,是他对不起她。他掐死阿娇后回忆到跟阿娇一样面容的放羊姑娘。原本嘲笑他可能放羊姑娘早就嫁人,真是自作多情还以为人家等着你。他掐死阿娇哭的时候明白,山东老家的母亲以及那个放羊姑娘是他活下去的信念。
     阮经天呆呆的表情跟在《爱》里面如出一辙,万茜美美哒,跟阮经天戏份真是看不去情愫,违和感满满的。阿娇调戏小宝时候还看着蛮有趣,陈意涵笑起来依旧傻白甜,阿娇这个角色被她演成矫情作死真是可惜了。
     依旧期待豆导下一部作品。

 4 ) 妮妮,八三么裡的別樣光彩

妮妮,一位戲份不是最少但話卻最少的主角。電影中前段,她連出場的時間都特零碎,更添她清泠的神秘感,讓戲中絕大部分人物都對高傲冷艷的她又恨又想親近。她的冷,絲亳不阻她強烈的存在感、故事感及吸引力,這要歸功於萬茜絕佳的表演力,用神態悄悄地把握了所有角色與觀眾溝通的機會。

在萬茜內歛性感的推進下,觀眾慢慢看到妮妮讓人既心疼又佩服的鮮明性格:不擾人的誠實。妮妮有著不光彩的過去,她很清楚在八三么的目的,沈靜地守著自己的承諾。在荒謬的命運及環璄下,她喜歡上那位簡單直接到能逗她笑,缷下心防輕鬆以對的小寶。她在心裡誠實面對了這份喜歡,同時在小寶面前,她選擇了對這份喜歡不言於表。而觀眾看到的是,面對小寶時大部分時間的淡然溫暖,特顯了妮妮在難得的信任與依賴中,那用力掩蓋也逃不過觀眾眼睛的濃厚情感。萬茜於此的表演,層次分明,對比強烈,讓觀眾對妮妮一目暸然。

越多的相處揭示了越多的秘密,而這些都只是妮妮的過去及外在的枷鎖,與當下的她,內心的她,關係並不大。妮妮的隱瞞固然是善意,更十分容易理解,因為她清楚這份感情的結合是幾乎不可能的。秘密雖不是無比重要,但卻是與她內心接觸的最後一道防線;不把秘密說穿,可以同時保護小寶與自己,把這份關係保持在最美好不脆弱的階段。秘密之於這份感情是阻力更是催化劑。因為在乎這份感情,妮妮決定更誠實地面對過去及眼前的小寶。她把秘密娓娓道來,看似是已過去的悲傷,卻透露出迫不得已的無奈、狠狠上了一課的深刻教悔、痛定思痛的坦然面對、為剩下牽掛努力的決心。滿滿的堅毅與自我珍惜,更顯她於一眾八三么女人中,有著不一樣的光彩。

在妮妮的剖白前,小寶無法不正視自己對她的珍愛。秘密褪去後,他們的心意真正相通。在寓意希望,捕捉曇花的那幕,妮妮主動的牽引與堅定的步伐,彷彿重現了她在那段失敗愛情初期的直接與熱情,展示了她原有的那份灼熱之心及對愛情的浪漫嚮往。同時,也讓觀眾無不期盼這段愛情能走向美好的結局。

可在那充滿無奈與遺撼的時代,這段愛情當然無可幸免。在離別前,這份發生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的柏拉圖式愛情,濃濃的愛意醞釀到最高點,較成熟的妮妮一如以往地當著推進的一方。可以說這場親密無比的場面是成功的;在慾火當下,人物性格還是如此地分明,妮妮依然是勇敢得無愧於心。一旦作出了選擇與行動,結果成功與否其實也無法控制了。當然,坦然與勇敢得不到相對的回應會讓人十分傷心及失望,可當你明白人生的藝術,就能明白勇敢嘗試絕對比懼怕失敗好很多。

離別的那天沒有正式的道別,留下來的也沒有痕跡只有心意。結尾顯現的是,曾在戲中強烈地存在過的各個主要人物,似乎都消失在時光洪流這個不變的定律。剩下的小寶也在觀眾的眼前,走到離開八三么的那天,這時觀眾領悟到剩下的從來不是哪個人物,剩下的只有那份人終會被抹走的唏噓。這一刻,在觀眾心裡,同樣強烈的是對戲中喜愛人物的懷念。對比飲恨地剩下遺憾的小寶,你會發現妮妮活得坦然這作為人的方式,是多麼有生命力,讓人敬仰,讓人羨慕;妮妮無疑是站在高處的,無遺憾,心無悔。即使如上,還是可以想像八三么雖既深刻又遺憾,但始終保留自省與善良的小寶,還是能在回到台灣後,更成熟地活出一條自在路。

電影中的妮妮,以高冷,勇敢與清醒的形象,異樣地存在八三么裡。如同角色的強烈,萬茜的演繹也是分明而奪目的;想必她對人物分析做得非常詳細,才能如此準碓地把握了角色與環境及時代背景的連結,成功帶起了主角後段感情線的感染力與思考性,讓角色極具說服力與餘韻。寫了這麼多,只因心醉了。

 5 ) 回看父辈们“没有选择”的一生

时代造就命运,命运锁定人生悲剧。

老张和小男主,几乎相差一代。十几年的距离,对于台湾的下一代来说,就是淡漠。年轻人不理解老一辈的想法,历史的沉重逐渐如烟云般被淡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家国命运于我何干?我只想过好小日子,却被拉去当兵——老张的故事就给我这个感觉。

想起我爷爷,也是因为没有选择,才去当兵的。日本人威逼压榨太甚,连他们当土匪的,都没有生路。爷爷只好跟着他爹去当兵,因为当兵才有饭吃。连夜逃走的时候,他身上所有的家当,就是几双自己编的草鞋。

说到底就是那个眼镜仔说的“没有选择”——赶上那个时代,就要干那样的事情。

我上小学和初中时的学校教育,总说要忆苦思甜。还请了老红军去讲经历,顺便批评当代青年吃不了苦。我常常想批判这种教育方式:当年一代人的吃苦,不就是为了当代人不吃苦吗?

忆苦可以,但再吃苦,还是算了。一代人,有一代人必须干的事情,和必须归属的宿命。

我基本上不拿父母的意见认真。

因为他们那个年代选择太少,基本等同于没有选择。所以,没有选择之下的选择,不一定合适。

比如结婚这件事,我就觉得一个人过,只要开心,不结婚也无所谓。而他们的年代,二十七八岁剩下就会被社会责成,被人指指戳戳,这就是没有选择的体现。

比如离婚,老人都说夫妻矛盾是小事,忍一忍就行。那也是相对于他们的时代,连文革大跃进上山下乡被打倒那种苦逼的事情都忍得了,夫妻矛盾自然是小事。当代青年都是独生子女,不缺个性,谁忍得了?

再比如找工作,很多家长说一定要稳定。现在哪有什么稳定的工作?我们都说要进入信息化时代。然而信息化时代的最重要指标,就是生产单位不再是家庭,而是个体。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家庭必然会解体,劳动力再也没有单位管着,而必须得自己推销自己。

所以老一代的经验,到今天,有很多并不适用。

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而我们,有太多选择。

电影中的所有故事,讲的都是命运,都是人的“没有选择”。

结局那句“娶个好女孩,忘了八三幺”戳中我。然而如果命运给她们选择,谁又愿意沦落风尘?

PS:

比较能理解8号。她和老张的悲剧在于:他俩完全就是背道而驰的两种人。

老张的安全感,来自于他对家庭的渴望。

而8号的经历,让她完全不相信家人,不相信爱情,甚至不相信自己能得到幸福。她只能通过敛财来为自己挣取安全感。她的安全感完全和家庭无关。

8号不可能了解老张所宝贵的亲情,老张也不可能了解她根本不信亲情的心态。两个人真心不是一路人。

他们都可怜,不过我更同情8号。老张就是再有理由,也不能拿8号当成实现自己幸福生活的一个符号,说到底,还是没有拿她当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看待。

若这样看,8号之身死,反倒是最好的结局。

 6 ) 他们尽管躲过了炮弹,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

陈建斌凭《军中乐园》获51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这部电影,是今年我最期待的华语电影,但看到预告片的时候我就知道在大陆上映几乎没有可能。陈建斌在电影中演一个国民党老兵,19岁离家后就再也没有回去。台湾版的最终预告片里,一开始就是陈建斌唱战歌的声音:“肩上扛着枪,手榴弹挂胸膛,挺起了胸脯,上战场。”19岁其实已经不算年轻,在我听到的许多版本中,当初跟着国民党逃到台湾的士兵们,最年轻的可能14岁都不到,少小离乡,有的干脆就客死异乡在台湾去世,这一辈子再也没有踏上过大陆的土地。 要不是一部《军中乐园》,没有人记得了他们了,90后、95后,大概还知道我们曾经有过谷歌或Facebook,但他们不会知道台湾老兵的这段历史。这像是一件难以启齿的家丑,无论是对大陆而言,还是台湾来说都不愿再多提起。小说《西线无战事》的扉页,写着这样一段话:“这本书既不是一种谴责,也不是一份表白。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尽管躲过了炮弹,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这一段话,适合放在《军中乐园》的序幕,用来描述这些台湾老兵的一生,也贴切到令人感到心酸。 钮承泽因为私自带大陆人进台湾军区拍摄这部电影遭到重罚,炮弹虽然很久都不打了,但战争依旧在摧毁着我们这代人,大陆和台湾在实质层面来说还是没有成为一家人。我对台湾的感情非常奇特,如果你读过我的第一本书,大概知道我年轻时有段时间一直很向往去台湾。哪怕到了现在,我有了很多的台湾朋友,我的家里通过Airbnb接待过不少来自台湾的客人,甚至在我的豆瓣和朋友圈中已经有一堆人晒过自己去台湾的照片,但因为户籍制度的原因,已经去过土耳其法国西班牙乃至美国的我,仍旧没有踏上过台湾的领土。 我大一的时候认识一个台湾女生,叫做Ella。那个时候我开了一家淘宝店,卖一些图书和音像制品,Ella是唯一在我的淘宝店购物的台湾人。Ella住在惠州,帮忙做些家族生意,但隔三差五会回去台湾。我们到后期的时候已经混得很熟,我会给她推荐一些可能台湾还没有出版的独立音乐CD,她连周杰伦的新专辑都是从这里买的大陆版,在她看来没有什么不同,价钱还便宜很多。我也会偶尔请她帮忙在PChome买东西带来大陆,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她就是我对于整个台湾的窗口,与她交流就好像可以从精神层面上去到台湾。 我实习以后,时间越来越顾不过来,长期给我供货的东方红,因为市场越来越萎靡一家彻底停止生产音像,另外一家星外星唱片则将定价标得越来越高并且拿货的门槛也越来越高。那段时间淘宝开始迅速火了起来,同期开始贩售音像的店逐渐变多,很多原本就有实体店的供货商财大气粗,把售价压得很低,慢慢我觉得没什么发展的空间后,便把淘宝店关掉了。 我和Ella自始至终都只有旺旺的联系方式,她没有QQ,我没有MSN,淘宝店关掉之后,我们的联络就日渐减少了。后来我毕业搬到上海工作和生活,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完全没了联络。 今年下半年,我跟她重新有了联络,并相互加了微信,约定年前我回到深圳的时候见一面。我跟她认识五年,这是第一次见面,五年的时间里改变了很多东西,但很庆幸我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并没有怎么改变——比普通人亲密,比好朋友陌生。 我跟她约在金光华的一茶一坐,出发之前我有点担心吃饭的时候会冷场,但相反那天我们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从过去彼此的交集、到离开后各自的生活,乃至对于大陆和台湾的看法。我们都不是什么政治家,因此聊天的层面便更倾向于民众意识。我已经过了对台湾有着热烈向往的年纪,我对她说,尽管从政治上考量确实对于台湾不太公平,但我私心上还是希望台湾回归大陆,因为不管是谁统治这个国家,我都希望它的领土是完整的。 我以为从心底来说,台湾民众应该也有同样的想法,但Ella说:“其实台湾人,都不希望回归大陆,甚至在台湾人骨子里没有‘中国’意识,大陆自始至终都只是历史书上的版图,其实离他们很远。” 我对这番话很不解,便问Ella,“难道那些打仗时期从国民党过去台湾的大陆人都不想回归吗?” “他们想,但他们基本上都已经去世了;其实大陆人对于台湾有个误解,台湾人口中的‘台湾人’其实是指世世代代就住在岛上的那群原住民,清朝的时候政府就已经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了,在那之前他们还被西班牙殖民过,此后国民党过来统治。这些原住民只是对于这片土地有感情,在他们眼中,中国和日本、西班牙一样都是侵略者,所有这些都是外来的人,占了他们的领土,逼迫他们皈依侵略者的国家。的确,他们就是岛民意识,所以现在能独立的话为什么不独立呢?“ ”而当时国民党过去的对大陆有乡愁的那些官兵,差不多都已经是两代以前的事,这些人大多都去世了,他们的子女在台湾生活长大,对于大陆根本没有什么‘乡愁’,就好像你是客家人,祖先来自山西,但是你几代都在广东出生长大,你对山西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乡愁。归根究底,就是现在台湾人没有大陆人的大国意识。原住民不觉得自己跟大陆有过什么瓜葛,国民党兵眷的后裔可能自始至终只是听过自己的‘家乡’,对大陆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加上现在又是台湾人自制,跟大陆就更加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我觉得自己理解Ella以及她口中台湾人的想法,但当时还是没办法消化。其实打这以前,我就明白台湾人不觉得自己是大陆的一份子,但我没想到就历史上来看这些一直生活在孤岛不断被殖民的原住民们甚至都不觉得自己是中国的一份子。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台湾人没有所谓的“回归让领土完整”的期盼。 Ella说:“所谓的‘国家’反而限制了人类的自由,原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的人们,因为国家被划分成不同族群,各国之间又为了争夺利益互相残害,自始至终都相当愚蠢。” 我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但打心底却更加为台湾那些老兵们感到心酸和不值起来。是,他们躲过了炮弹,大陆和台湾不再打仗了,他们活了下来,但对他们来说,这一辈子还是被战争毁掉了。14岁离乡就再也未能回去,终其一生,他们也在追逐一个也许不可能实现的幻梦。而现在他们的后代,根本没有要坚持和继承他们遗愿的打算。 陈建斌得奖后,导演钮承泽在微博说,他替陈建斌喜极而泣,但眼泪更多的是为那一代老兵们而流,愿他们被看见,也愿他们被理解。台湾先行版的预告片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大陆口音:东北人、陕西人、山东人亦或是江浙沪口音。但我一听到的时候就觉得难过得不行,这些人呵,这些背井离乡的人啊,唯一从家乡带走,一辈子留在身上的,也就只有那浓浓的家乡口音了。很快历史就会把他们都统统忘掉,没有人会再记得他们14岁就被迫离乡,没有人会记得他们17岁就扛起手枪,没有人会记得他们也有过母亲有过乡愁,也没有人再会明白他们一生的无奈和悲伤。 “这海峡,只有鸟和炮弹才飞得过去。”到今天,也还是如此。

 短评

万茜眼神跟羽毛一样 在人心尖上挠一挠 然后又飘走了

4分钟前
  • 𝙱𝚕𝚊𝚗𝚌𝚑𝚎
  • 还行

士官长的演技撑起全片

5分钟前
  • SomeThink
  • 较差

在台灣看的首映,有幸參加首映禮,見到各位大導和主演。豆導的電影從來不虛妄,細枝末節作為突破點,演員也找得很棒,這部電影讓我認識了一個叫萬茜的女演員,留下深刻印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樂園,只不過它有如曇花一現 // 第一次看了一場不想散場的電影 133分鐘無刪減版

9分钟前
  • 昂篙
  • 力荐

大概会记得万茜

10分钟前
  • 固力果guriko
  • 推荐

能打动到我的,也就唯有最后那三张梦回不去的黑白照片了。

11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陈意涵真的不适合演风尘女,眉眼像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开口一股台湾偶像剧的味儿,跟万茜比真是差远了。陈建斌演得好。

13分钟前
  • 有橘
  • 还行

内地很难上映,不过我也懒得去说服那些等着内地上映的人。毕竟政治和情色的尺度摆在那里。看完片子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要让陈意涵去演一个风情万种吸引老兵的男人,而男人也过不了美人关。陈建斌真的演的好,万茜也是。对了,侯孝贤一定帮了不少。

17分钟前
  • 细雨湿流光
  • 还行

豆导在片尾特别感谢侯孝贤真是没错,侯导作为本片的剪辑指导,让画面美、流畅、台湾的感觉,商业气息没那么重,比豆导之前的电影质感都好;陈建斌演技真是太厉害,让人记得精彩的场景很多;万茜在里面比我的女神美。内地上映可能性太低了,除非剪成什么支离破碎样啊

18分钟前
  • 小葵尖尖
  • 推荐

初衷虽好,但力所不逮。导演太沉溺于和急于抒发大江大河般的情怀,却失了人物和故事的掌控,导致所有的情怀都是嘴说出来的。人一陷入自我感动,往往很难再真地打动别人了。表演上除了陈建斌其他人都太不中用了,落漆啊。最后,陈意涵真美。

19分钟前
  • 爬行隧道
  • 还行

非常赞。更理解同情8号一些,老张就是再有理由,也不能拿8号当成实现自己幸福生活的一个符号,说到底还是没有拿她当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整个故事讲的都是一两代人的“没有选择”。结局那句“娶个好女孩,忘了八三幺”戳中我。如果命运给她们选择,谁愿意沦落风尘呢?

23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戏里一群年轻人苦其筋骨,只为完成当权者一场复国大业的幻梦,空耗青春;戏外同样是一群年轻人烈日苦劳,只为成全导演文艺又自大的少年回缅,终成烂片。

2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萬茜真好看

29分钟前
  • Castieal
  • 还行

茶室不喝茶,军营不打仗。国家走了一小段弯路,对于一代人却是蹉跎了半辈子。一群荷尔蒙旺盛的青年人正当最好年华,却因等待一场遥遥无期的战役而挥霍了青春,一同逝去的还有仲夏蝉鸣中关于茶室的回忆。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人物群像里有泪有笑,难得导演挖掘了这样一段历史缝隙里的往事。

32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你指指夜空的星,我說那是對岸的,不是我們的。 海如人生,要我怎麼橫渡。 請留意耳邊的風,伸手抓住吧。 它可能屬於我們,也可能很快溜走。

34分钟前
  • 林西拿
  • 推荐

陈建斌真是拼了

38分钟前
  • 闪闪
  • 还行

在對峙的前線中說著人的故事:出生雖注定了時代,卻不只為時代而生;是個或輕或重,情緒不會過重的故事。喜歡片尾的照片,達成角色與觀眾的期望,即使不能在真實世界達成,也不重要了。在這戲認識了演出超有靈魂的萬茜,掩蓋了主角對手的風芒!

40分钟前
  • joyce@amigo
  • 推荐

1.在这个冷战体制、这个奉化王朝之下,最终每个人都坏掉了。2.想讲的东西太多,结构松散,但演员表现均佳(即使是阮经天),陈建斌一整个影帝格!3.这个题材只要不搞砸就会是好片,但我很讶异钮承泽居然没搞砸,一定是侯孝贤帮他的。

42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昙花开了?带我去看。昙花一年只开一次,不去看就没了。

47分钟前
  • 南笙
  • 推荐

万茜真美

52分钟前
  • 筱晗
  • 推荐

国军“慰安妇”的故事,虽然有大的时代背景,但讲的还是人、性、情,并没有意识形态上的表达。陈建斌饰演大老粗士官长,形态百现,看似用力过度,但唯其如此才能立起这个人物。万茜饰演杀夫少妇,风情万种,眉目流盼,煞是迷人。阮经天饰演愣头青,演得也确实有点愣。

54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