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花园

剧情片法国1993

主演:夏洛特·甘斯布  Andrew  Robertson  

导演:Andrew  Birkin  

 剧照

水泥花园 剧照 NO.1水泥花园 剧照 NO.2水泥花园 剧照 NO.3水泥花园 剧照 NO.4水泥花园 剧照 NO.5水泥花园 剧照 NO.6水泥花园 剧照 NO.13水泥花园 剧照 NO.14水泥花园 剧照 NO.15水泥花园 剧照 NO.16水泥花园 剧照 NO.17水泥花园 剧照 NO.18水泥花园 剧照 NO.19水泥花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30

详细剧情

英国郊区,一家人搬到一幢黑色的公寓中。父亲(HannsZischler饰)在修葺院子时猝死,母亲(SinéadCusack饰)则自此患病,每况愈下。为了不使四个孩子被福利机构领走,母亲坚持不去医院,最终郁郁离开人世。长子杰克(AndrewRobertson饰)与长女朱莉(CharlotteGainsbourg夏洛特•甘斯布饰)将母亲的尸体偷偷沉进水泥之中,带着弟妹汤姆(NedBirkin饰)和苏(AliceCoulthard饰)独自生活。\r四兄妹的生活虽然艰苦,却自由自在。杰克更与朱莉发展出一段禁忌之恋……\r本片荣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93年英国第纳尔德电影节金希区柯克奖。

 长篇影评

 1 ) The Cement Garden(1993) & Lolita(1997)

小说perfect了的电影拍摄压力就很大。

全篇高级灰的演绎很像Lolita。

The cement garden(1993) & Lolita(1997),
其实看的时候和读小说的感觉差别并不大,不是每一部依据小说改编的电影都非要去讨论下是小说好看还是电影好看。

(题外话:记得高中写过一篇文章讨论2005版的Pride and Prejudice改动了小说中三个重要的场景,觉得改得非常得棒,不仅是针对电影语言来说,各种冲突和力度感增强了一倍,即使原著那么改写剧情,全文字性的改动也会变得更加有力度和思想。简奥斯汀写的就不能改得更好了吗,未必吧。)

所以不是小说原著一定比电影精彩的。也不是尊重原著就体现了你导演对原著的理解的。

(题外话:毕业设计导师说过一个交互设计的最佳作品抓住了交互设计的精髓,是设计了一个现实中并不能实现的安乐死过山车,人到了最后一关的至高点,可以选择死与不死,死的结果是极高急速地无意识俯冲,由于大脑供血失常等而导致身体死亡。而它的精髓在于在你选择之前有一个坐在过山车上达到至高点的漫长过程,你开始回忆一生。。。哈,交互设计的designing for interaction!)

这才是对一项设计和一部作品的理解,不是简单地附和和循规蹈矩。

The cement garden(1993) & Lolita(1997) 看电影和看小说感觉差不多不是指水平方面的level差不多,是说感觉。“感觉”。感觉(重音)差不多。因为看小说的时候已经完全自然而然地看见的是画面不是文字。电影的画面和我看小说时候看见的东西是一样的一致的。

所以仅仅是叙事的话,为什么很多电影要来自小说原著,它把读者看见了的却不能实现不能保存的东西给实现了保存了下来(虽然这电影一碟难求。。。)。怎能不伟大!就像是perfume里面的他想实现保存下来是女人的体香。又怎能不伟大呢!保存下来的是本来存在于脑海中甚至是气味中但还是感觉上的东西。对。还是叙事。但是这项工作是伟大的。

这种东西确实比一个所谓原创电影要来得有味道。也不是具有原创性想法的导演就一定是比有原著背景基础的导演更加有“想法”的。不过有些人干的事情,就觉得有点令人费解。。。例子就不举了。。。也太多了。。。

这么说吧。比如,徐静蕾拍个什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还真不如上个豆瓣来点一个“徐静蕾看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告诉大家她读过这个小说。。。看完电影就觉得。哦。她看过这个小说还觉得不错。恩。对。她应该再打个五颗星告诉大家她的品味。。。(我跳跃了。我现在想到黄立行了。那首《分开旅行》真好听。也是初高中歌曲。)

 2 ) 从妈妈死了到爸爸死了

想说的这些话,完完全全应该是从我看完《水泥花园》后最直观的一些感受。在这些文字之前,带着困惑和好奇读了豆瓣里的影评。但想要读懂《水泥花园》,去了解小说和作者是被推荐的方式,也即理性认识而言。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这是《局外人》的客观冷静,像是屏幕外的没有温度的双眼在监测。杰克的叙述感情如出一辙:“我父亲不是我杀的,可我有时觉得是我促他走上了不归路。而且他的死如果不是正好赶上了我自己肉体成熟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它跟此后的事态发展相比就好像算不了什么了。”所以水泥灰是全片的色调。这种风格让我想到一种时常的对周围漠不在意的态度,而态度二字是写于他人的,在我则只是现象,可以描述出。一下子,我忽而发现此时此刻无数的父亲正在死亡。我想试着叙述或者描写出我存在的意义,但这些无法推动任何事物的发展。惊奇的是,父权的倒塌之后,我在杰克面对的镜子里看到的是自己的如获大释。十年前的某个暑假的清晨,随着关闭的房门,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我不用戴着耳机,可以不用喝白水。我在杰克的身上找到一种同源的羞耻。我的记忆里确实是建造过不止一次水泥花园的。所以当Charlotte Gainsbourg对着Jack说,你很想知道那是什么感觉?I wanna say yes。就像小学一年级第一节英语课上,老师问我的英文名字是什么一样。

“Jack.”我说。

而如果你问我Jack的希腊名字是什么,我也许会笑着告诉你,他叫俄狄浦斯。

弑父恋母,what a de ja vu!这种默契,应是3,4,5之于勾股,异化之于卡夫卡,找寻之于莫迪亚诺,玛德莱娜蛋糕之于意识流。果不其然,麦克尤恩有两大爱好:读弗洛伊德,写小说。当花园的外墙被推倒后,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这种病态美,给我一种血脉喷张的刺激。亦觉得生命好似一个不断被上紧的发条,被松开的那一刻才是开始。之后是静止,或者周而复始。总得有个出路。醉生梦死的日子,良心受着最大的折磨。那个在环球港碰到三次的小女孩有着精致错落的短发和在她那个年龄罕见的高挑。一定是她让我想起了Charlotte Gainsbourg,想起了她演的Julie,想起了她中性的魅力,想起了她上扬的左嘴角和挑起的半张脸。本于之前停笔的东西,现在因潜意识的唤起又重新开始写了。这潜意识可以往深追溯,不意外地能发现又是阉割情结在作怪。精神分析自己,把完整的自己剖析而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水泥花园》是我的伊甸园。我看到了我眼中的哈姆雷特。

他高声地叫喊着:

“The time is out of joint:O, cursed spite, that ever I was born to set it right!”

时间脱节了。“Everything seems fixed,stilled.”一切都好像做梦一样。那天我从凌晨2点睡到早5点上的车,在车上睡了5个小时。吃完饭坐上去学校的地铁,在地铁座位上睡了十几站。傍晚当我走出站台的时候,耳机里是德彪西的《月光》。这种声音盖过周围的大部分杂音,好像一直在把我拉回我记忆里最想待着的地方,以致于周遭的一切都显得不真实,我仍身在昨日。我有时会思考,如果梦的时间超过现实的时间,那究竟熟真熟假?是否眼前的才是梦境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只是突然想到这句话,抄下来之前还未记全。

好比喝咖啡,先是嗅到气味在空气中发酵,然后不自禁地添上第一口,便一发不可收拾,由舔到饮,时间同嘴里含不住的往最远、最旷达处滑。直至白色的杯子见了底,如同琴弦在那一刻倏地被拨断,大梦初醒,才灵肉合一。起身茫然地将杯子洗净,却还有洗不尽的味道,连同唇齿里于之前被忽略的细腻一起回味:一种沁人心脾的香味,或者一种腥味。

我曾有过这如梦似幻的日子啊。

 3 ) 我们自己的水泥花园

2007-12-30 23:03



今天与保罗先生聊天,保罗说“我们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远离世俗。错误。”

“我现在认为是一个错误。”我说“往往人就喜欢犯错误,而我属于不知悔改的类型。”

保罗说“求你改一点。”

我说“改不掉了“,也许将来成为母亲这种角色时也许会被迫改一部分。



”最近买了水泥花园饶有兴趣的在看。现在看完书回过头感受到电影的好处。电影像小说的动态拷贝,翻拍得棒极了。对这《水泥花园》字字看来,像是一锤一锤钉在自己心上,从来没有如此感同身受,I am an island. I am bloody Ibiza! 杰克就像亨利詹姆斯所描述的“不可靠的叙述者”一般,从他的眼中折射出水泥花园和他眼界内的周围世界,我倒宁愿存在于杰克的水泥花园中,可是我没有那种福气,只能在残缺虚幻的灵魂思想中努力维护自己的island。对于最后的“乱伦”我有话要说,乱伦的确是相对于社会规范而言,在水泥花园中,没有社会规范,何来伦常?杰克和茱莉的结合是维护水泥花园所做的最后努力,一个家,需要父亲,母亲,孩子,父亲和母亲死了,大孩子要承担起责任,成为小孩子的父母,连这点,都被孤岛之外的大社会侵犯吞噬,我有个不好的习惯,总是去想故事里没有结局的结局,杰克和茱莉还有汤姆、苏的将来会怎样?会被福利机构带走,会被五好家庭领养,忘了过去,“幸福”地生活下去么?今天看了前段时间剩了一半的《Butterfly on a Wheel》,现实社会里很多表面五好家庭实则充斥着怀疑,偷情,尔虞我诈。我一直坚信水泥花园存在着,哪怕被入侵者铲平,它永远伫立在杰克和我心里,还有你,保罗。



以上,2014年05月13日,今天回想起来,保罗爷爷早已作古,我呢,好像还在不知悔改混着呢。

 4 ) 美好温柔落寞的强大

英国人的书,法国人的电影。法国人真牛逼。🤦🏻‍♀️他们拍任何爱情都从来不藏着掖着,从来不解释,理所当然地讲着让人瞠目结舌的故事。和小说的熊孩子语调百分之四十契合。缺了孩子视角的无知和疏离,换了第三视角有知的爱与欲望。整个作品给人的感受便全变了味。但两个主演太美了……一颦一笑都有着这个世界与我无关的味道,中和了第三视角看过去掺杂了伦理与道德的粗陋和无趣……当姐姐把床单拉过死去的妈妈头顶,看到露出的脚丫,然后“噗嗤”一声笑了的时候,美好又温柔。(我小时候参加一个葬礼,我堂弟就跪在我眼皮子底下,他从手背上露出眼睛朝我乐。我也朝他乐。只是想说,这没什么大逆不道的,你难道能指望一个孩子表演悲痛嘛?)弟弟喜欢上姐姐的样子很sexy,虽然他们是亲姐弟,可看过去就是天生一对,除了彼此,谁与他们结合都是玷污——这个家只有我们——小说中一再强调的事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在电影中得到了呈现。

 5 ) 其实还没看懂。

水泥房间,水泥花园,水泥棺材,水泥般的生活。石灰粉+水,黏黏乎乎,最后硬硬帮帮。如果材料没有搭配好,就会出现裂缝,并且越来越大。
四个孩子的家庭就和水泥一样。Jack和Julie就向石灰粉和水。Jack很闷骚。这样的帅气男生却喜欢上了看书,在破旧的楼层弹簧床上自慰。Julie几乎就没有脾气,默默地支撑整个家庭。最后,他们终于融在了一起。
很喜欢妹妹这个角色,表面上每天写着自己小少女的秘密。然而,她写的就是这个家,叙述着她最“讨厌”的人每天的琐碎事。四个人都在超速地长大着,而她的日记本也会更加深沉而精彩。

 6 ) 海洋蓝与少女乳香

浓稠的夏日光线和汗腺散发出来的香草味道,
这个100分钟影片糅杂麦克尤恩笔下的花园,诡异而英伦。
这样的电影一直是流线型形状。
带着引而不发的暧昧,像一只潜伏着的巨大的树熊,
然后,在某个下雨的灰色天空下,袭击小径上的漂亮小女孩。

你不知道怎样的条件下,荷尔蒙的气味会浸淫你的视觉。
那个纤细、敏感蓝色瞳孔的英伦少年,在父亲倒在瘫软的水泥下的时刻里,在夏天的玻璃镜前体恤着飞旋的打飞机快感。不过,他真美啊。

我的鼠标快捷键躁动不停,断断续续的翻转、跳跃、模拟着马赛克,
呈现抛物线。假如我一旦沉迷,我几乎看不了这个故事,它们太相似了。
它们像一个个漂移的光着身子的小活人,经过剪辑和胶片的固定,并列的排放在梦的画面里,它像极了那些十几岁孩子私密的春梦,并几乎可能成为敏感孩子的全部世界。

我的舌头清甜的柔嫩。
怎么有办法在玫瑰色的味蕾上去体会涩涩的青草。

夏洛特小小的尖耸的肉粉色少女乳房,在水泥房子里混杂着弟弟妹妹的奶油盘子、尿壶、指甲里细菌、绣死的收音机、薄软的裸色汗衫。

当她们将母亲葬在水泥下面时,那个镜头呈现出琉璃的质感。这个画面在我关掉电影后,去厨房喝水时,仍在脑中不断高速飞旋着。
流泻而下的水泥盖住了母亲的脸,沙滩前面两只进入死亡前的晃动的小脚,带着橡胶的化学气味,我始终宁愿解释为,这是一部以味觉为叙述方式的荷尔蒙影片。尽管,我错的太远了。

喜欢这两个乱伦的床上游戏的孩子,她们的眼神亲密而疏离,当弟弟的手指划过姐姐的乳头,快感在顷刻间以另外一个形式走向性的边缘,这是我花了很多时间,难以想象的怪异的纯洁。
你可以看到,他们的眼睛里,特别温柔。绝不是烈火中烧的爱欲。

以一种笨拙而高傲的青涩姿态,
批判着面目狰狞的现实世界。
或许我该明白,虚幻的逃避,本身是一个花园。
一个成人禁止入内的守护花园。
它孵化了我们身体的深处的晦涩与不安

每个孩子都可能是一个杀手
不留颜面而赤裸裸的杀手。
但是,他们爱玩这个游戏的理由所在,
是因为她们尚且喜欢未知世界中的无限美感。

 短评

who wants to analyz? please raise his hands.太多意向性的东西,禁闭空间,兄妹乱伦,水泥,恋母情结,弑父,梦里的迷雾,天上的风筝。但是,别害怕别害怕,一点也不丑恶,“seems natrual to me” 这句话可以概括一切。结尾时敲击水泥的声音该再久点的。有那么一点点做作。

7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还行

还是原著更容易让人接受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的原因

12分钟前
  • RIVERSDIARY
  • 还行

can't quite understand...but seems there's no need

17分钟前
  • 非非
  • 推荐

超美型.loli.倫理.謀殺.亂倫.文藝片,風箏一飛,情色退散..強烈推薦!不枉我專程去借張d9所花的工夫.

20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也许是主角们都太漂亮,比原著出色,没有把兄妹乱伦当成噱头,哥哥长发,妹妹短发,都是中性的设定,性别模糊,同根生的灵魂。人为设定一个孤岛,撇开所有人情世故,与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同样格局,后者是沉重批判现实,本片更为童话,有风筝、迷雾、欲望,与试图融为一体的爱。

22分钟前
  • 阿朽
  • 力荐

Do you think what we did was wrong? I don’t know, but it’s natural to me。 The same to me。 妈妈死在床上后来被埋进水泥那段看的我快哭了

2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充满了暗示的电影,我好像都看懂了罢,演员都好纤弱好有范,看完意犹未尽

27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力荐

无人知晓+戏梦巴黎,麦克尤恩的拿手好戏。

3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Fuck me!!!!!!男主角是我们research group里的一个博士后同事!!!!!!!!!!!!!!!!!!

34分钟前
  • ray
  • 还行

也许它有很多隐喻,工业发展与荒原意向,失去父母的孩子发展出畸形般的依赖,Tom要做女孩子要做小婴儿,Sue只习惯与日记交流,Jack和Julie得到彼此成为彼此,秘密重要的不是其本身而是持有秘密者之间亲密的关系。阴冷,温柔,腐败,纯粹。。它有隐喻,可令人着迷的是绿袖唱起时风筝升起时的暧昧温度

35分钟前
  • 小灰烬
  • 推荐

乱伦,字眼很恐怖,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某种意义上,喜欢上和你流着相同血液,长相相似,朝夕相处的人,其实再自然不过。尤其是在代表最高伦理道德的父母都缺席的情况下。

37分钟前
  • 门儿包
  • 推荐

男主角气场很糟糕,看不出忧伤,只看到自私自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40分钟前
  • 小熊QQ
  • 推荐

1.欲望的苏醒伴随父亲的死亡,不伦萌芽之后则是母亲的离世,不得不说是有某种隐喻在里边。2.日本的《谁知赤子心》算是纯洁版的《水泥花园》。

44分钟前
  • 往往
  • 力荐

演员生涩的恰到好处,但是情节简化的有点过分。很多改编点不太理解,比如为什么23岁的斯诺克player要改成33岁的business man? 整个电影怎么看怎么像被总局阉过似的。盒盒。【分割线】卧槽我刚发现我看的就是阉割版的。妈蛋再也不跟土豆玩了我!!!

45分钟前
  • 咕噜咕噜锤
  • 推荐

改编删去了德雷克的绝大部分戏份以及苏的部分戏份,保留的部分较好地传达了原著的主题(但不及原著丰富了)。细节比较粗糙,但声音层面做的极为细致(少见在音轨上这么下功夫的)。梦境的几次运用不错。夏洛特·甘斯布很赞啊。

4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第43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水泥花园》首度宽屏版D9+完整花絮(威信D9)

51分钟前
  • 是和有
  • 推荐

另一个深藏心底的禁忌情结

52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麦克尤恩,最严肃的通俗小说作家。在水泥藏尸,姐弟乱伦这些好看的噱头之下,依旧埋藏着许多值得玩味的东西。女孩般的杰克,男孩般的茱莉,在失去了父母后,他们终于变成了父母,他们用彼此的结合捍卫了家庭的完整,找回了自己的本真,然而,这是不是在冥冥中又昭示着某种轮回,譬如他们的父母和弟妹

56分钟前
  • deus
  • 推荐

93年就拍出来了,太酷了。姐弟乱伦,老幺易装,不过,这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一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啊,父亲猝死,母亲因病卧床,青春期的姐姐弟弟们,成长中被死亡的洪水猛兽吞噬,他们只想要一个家庭。迷乱,死亡,恐惧,一夜长大。那个风筝终于断了线,潮水淹没了,青春别醒来

60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推荐

像女孩的弟弟,像男孩的姐姐。四个孩子活在水泥筑成的伊甸园里,除了相爱无法可想。结尾真残忍,来自冷酷现实的闪烁警灯漠然照在姐弟两人如油画般神圣梦幻的裸体上。伦理和法律终究撕裂了肮脏又纯洁的悖德美感。红风筝,海洋,昆虫,荒地。最美的是“It seems natural to me.”

1小时前
  • 莫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