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教育

剧情片美国2018

主演:科洛·莫瑞兹,萨莎·莱恩,詹妮弗·艾莉,小约翰·加拉赫,福勒斯特·古德勒克,奎恩·谢法德,斯宾塞·李斯特,艾米莉· 斯凯格斯,艾萨克·吉·索尔斯坦

导演:戴思睿·阿卡万

播放地址

 剧照

错误教育 剧照 NO.1错误教育 剧照 NO.2错误教育 剧照 NO.3错误教育 剧照 NO.4错误教育 剧照 NO.5错误教育 剧照 NO.6错误教育 剧照 NO.13错误教育 剧照 NO.14错误教育 剧照 NO.15错误教育 剧照 NO.16错误教育 剧照 NO.17错误教育 剧照 NO.18错误教育 剧照 NO.19错误教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0 00:46

详细剧情

“超杀女”科洛·莫瑞兹携手萨莎·莱恩参演《卡梅伦的错误教育》(The Miseducation of Cameron Post,暂译),戴思睿·阿卡万自编自导。影片根据艾米丽·丹弗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同性恋少女卡梅伦(莫瑞兹饰)的成长历程。青春本疼痛,而挫折历练却让卡梅伦不断成长。

 长篇影评

 1 ) 「杨永信事件」重演,这次发生在美国

前段时间,“杨永信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这个邪教般的存在,发明了一套反人类的电击疗法,用于非法“治疗”网瘾。

其程度之残忍,让很多人听到他的名字就会不寒而栗。

殊不知,比起肉体折磨,精神折磨也同样恐怖——

《错误教育》

看片之前,先给大家预告一下。

这部电影的观感,着实会引起诸多不适。

比如,爆粗口,捶桌子,砸电脑等等,小影是一忍再忍才没有发作。

就像杨永信的“戒瘾中心”一样,这部电影戒的,竟然是人性。

它的香港译名似乎更直白,《性教狱》。

女主由超杀女科洛·莫瑞兹饰演。

这个长大成人的暴力萝莉,美貌自然是无可挑剔的。

很多人说她是继小K之后,第二个gay气冲天的女星。

巧的是在本片中,她饰演一个同性恋者,卡梅伦。

但刚开始,她并不知道自己的性取向。

像其他女孩一样交男朋友,只不过眼神中满是淡漠和疏离。

直到她在圣经课上遇到另一个女孩,珂莉。

卡梅伦身体里的同性恋基因突然解锁了。

和珂莉在一起,她就是一个活生生,有欲望的人。

大笑,接吻,亲密接触。

但很快,这个秘密被卡梅伦的男朋友发现。

女友出轨,对象还是一个女生,还有比这个更WTF的事情吗?

被“捉奸在车”的两个人,立即被两家人隔离。

甚至,卡梅伦被送到了性倾向矫正中心。

同性恋就要被治疗,这个说法还是头一次听说。

但在自由开放的美国,至今还有很多人把同性恋当做一种病态的心理。

矫正中心,自称是神的应许之地。

他们敬畏上帝,信仰基督。

这里的“患者”,一律被称为门徒。

当然,他们并不单单是同性恋者,还有跨性别者。

简单来说就是,这里聚集了一群LGBT群体。

来到这里的门徒,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原因。

有人因为运动而产生性别模糊,有人因为迷上了夏令营的足球教练。

不管哪一种,都被当成病人而送到了这里。

接下来,咱们就来说说这个地方的可怕之处。

管理者是一对姐弟,玛什和瑞克。

他们虽然没有像杨永信那样,在孩子身上进行肉体惩罚。

但每天,都在用一套歪理进行洗脑。

比如,头发不能挡住眼睛,否则就是对上帝的隐瞒。

同性恋,也不能称之为同性恋。

同性相吸,只是内心深处的罪孽,需要面对克服。

同样不能以“取悦”自己的身体来解决欲望,因为上帝并没有允许你那样做。

在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洗脑下,门徒们每天健身修行。

他们认定自己的种种欲望只是被罪恶诱惑了,而自己可以通过信仰上帝来得到改变。

在应许之地,他们每天要做的,就是跑步,锻炼。

或者,通过劳动来获得某些自由的权利。

听起来,这个邪教组织,倒有点像私人监狱啊。

无神论者卡梅伦,自然对这一套理论是完全不相信的。

但她的沉默,却被认为是上帝的不尊重。

这一点,她还不能反驳。

在这个让人喘不过气的牢笼里,她很快找到两个盟友。

三个人一起远足,抽烟,聊天,在背后调侃管理员。

这里的奇葩理论,并没有对她进行洗脑。

有时候晚上睡觉,她依然能梦见和珂莉在一起的所有细节。

在一次集体劳动中,卡梅伦和盟友们边听音乐边干活。

尽兴之处,她直接跳上桌子,拿起压泥器开始演唱。

这时候的所有人,都忘了上帝的存在,忘情的宣泄自我的情绪。

只可惜,这样的欢乐很快被玛什打断。

为了惩罚卡梅伦,她竟然拿出一封珂莉寄来的信件。

信中的珂莉完全把责任推到了卡梅伦身上,认为是她把自己给带坏了。

原本坚信自己没有错的卡梅伦,这时候开始怀疑自己。

她彻底安分了下来。

像其他门徒一样,快乐健身修行。

直到某天晚上,一直克己自律的室友,忽然爬上了她的床。

黑暗中,两个人都得到了一时的愉悦和解脱。

本性就是本性,是不以任何外力为转移的。

大部分的门徒,看似已经治疗成功。

但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压抑许久,让自己的生活轨迹假装按照管理员的计划发展。

男孩,要有十足的阳刚之气,而女孩,就必须要漂亮,柔弱。

如果不是,那就是你心中的罪孽了。

其中有一个叫马克的男孩。

他本来该治疗结束离开应许之地,却被自己的父亲嫌弃太过柔弱。

在令人窒息的应许之地,他只能用一段经文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看,这个杨永信的电击室多么的相似。

被“治疗”的孩子们饱受煎熬,而愚昧的家长却对这样的方法感恩戴德。

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内心的挣扎一览无余。

被世界否认,甚至被至亲否认,自己也会觉得自己是错误的一方,甚至觉得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个错误。

应许之地平静而压抑的生活,最后以一桩血腥事件作为结束。

崩溃的马克,用剃刀疯狂的切割自己的生殖器。

等到他被发现时,鲜血已经流得满地了。

但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和他同宿舍的管理员瑞克,却选择了无视。

意志力不坚定的他,也仅仅是一个“治疗”成功的病人。

精神折磨,往往比肉体折磨更恐怖。

这里的一切,都在孩子们厌恶自己,怀疑自己。

尽管第三视角的我们,看片中的许多言行举止会觉得奇葩的好笑。

但门徒们虔诚地念诵经文,三句话离不开罪过,实在是诡异至极。

青春期总会有焦虑,迷茫和自我否定。

但这并不是病,更不是罪孽。

这种要求无欲禁欲的忍耐疗法,既违背人性,又扯淡至极。

如果这世界上少一点愚蒙的人,也就会少一点这种愚蒙的机构。

想看?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夜影荐,回复片名即可观影。

 2 ) 顺从普世价值还是选择遵从内心的快乐

舞会上,cameron被男友发现自己与女友为爱鼓掌,家人将她送到同性恋治疗中心。治疗中心里不仅有同性恋者,还有跨性别者,双重人格者等等… 他们被强迫接受自己的欲望是一种罪恶的理念,他们需要变成一位虔诚的“门徒”,在这块神的应许之地,只有通过信仰上帝才能获得“自由”。

我们总会被要求顺从,顺从普世的价值。普世价值却又往往由少数人建立,这种因果关系实在荒谬。

耶稣已经死了,他当年没能让自己从十字架上走下来,我们却要相信他能拯救世人。愚昧信徒作的恶,一点儿也不比始作俑者的少。

想要的快乐与幸福,没人能比自己更清楚。

 3 ) 无功无过的教育片

电影平淡开头,也以平淡结尾。

在同类型片中表现平平,无功无过。

科洛莫瑞兹饰演的Cam在舞会上被男友发现了同性恋身份,家人把她送到了一个同性恋治疗中心进行治疗,故事是以Cam的视角展开的。

Cam在这个治疗中心里遇见了形形色色的同龄人,在这里治疗的人似乎都已经接受了同性恋是罪恶的事实,但Cam相比之下面对质疑更多的是困惑而非认同。她甚至拒绝去剖析自己,拒绝去回顾感情。

导演似乎在剧情刻画上想要兼顾配角和主角,但从整体剧情线来看这样的手法却显得非常不讨巧。既没有把配角的人物性格鲜明的立起来,也没有将主角的心理变化明晰出来,使得整部电影少了冲突感。

唯一剧情出现转折和高潮的,一个是Cam的室友Erin无法抑制住自己同性的冲动的一场戏,另一个就是电影结尾Mark情绪崩溃的一场戏,但总有种情绪未到浅尝辄止的感觉。

其实像这样描述少男少女在成长中遇到的同性困惑的片不算少,这部电影只能说表现平平略有亮点吧。

PS: 奎恩的颜真的好好看啊!!!

 4 ) “超杀女”演姬片,这部万众期待的新片终于来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Les电影解毒室】,走心影评&&分享汁源,带你看好片~


这部期待已久的新片终于出汁源了。

这部电影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之后便颇受关注,目前评分7.2

女主角卡梅伦的饰演者科洛·莫瑞兹,小时候曾出演《海扁王》中的酷炫“超杀女”

卡梅伦的错误教育」是一部青春成长片,讲述了同性恋少女卡梅伦的成长历程。

这么一说好像没什么特别的,类似的片子多了去了。

但这部片的设定很特殊——卡梅伦的家人发现她的同性恋倾向后,把她送进了一家“同性恋治疗中心”。

影片的前7分钟快速带过卡梅伦和女友的同性恋情,但就这短短七分钟,竟然还有一场激情戏。

7分钟之后,卡梅伦就被送进了治疗中心。

在治疗中心里的,都是所谓的“性取向异常”的问题青少年。

看到这里,有的同学要小声bb了:这不是大型姬(基)佬相亲会吗?

嗯,一开始我也这么觉得。

但再往下看,就发现太天真了。

卡梅伦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莉蒂亚主管象征性地来看望她,没聊几句就批判卡梅伦的名字过于男性化。

然后转身快步走向男生亚当,把他额前垂下来的刘海粗暴地往后挽。

原因是男生的头发长显得太“娘”。

夜晚入睡之后,随时会有一束手电筒的光打在脸上,毫无隐私可言。

负责治疗的老师给每个人一幅冰山图,暗示他们的性取向是使人生搁浅的冰山。

要消灭这座冰山,就必须找出冰山之下的东西,即性取向“扭曲”的原因。

每个人都得绞尽脑汁挖掘出各种所谓的原因,填到冰山图中。

新来的卡梅伦很不适应这种压抑的氛围,偏偏还摊上一个积极配合治疗,自欺欺人的室友艾伦。

卡梅伦表面认同老师的观点,内心却无法欺骗自己,无法克服自己对同性的欲望。

她梦见和女友一起看片(别误会,是看姬片),一边看一边亲热起来。

但一束手电筒的光无情地惊醒了她,把她拉回了黑暗的现实。

她甚至还梦见自己和治疗中心的授课老师接吻。

这次室友艾伦把她叫醒了。

原来艾伦也压抑着内心的欲望,终于在深夜爆发了。

艾伦一把抱住卡梅伦,两人激烈地拥吻,开始做不可描述的事情。

做到一半艾伦却停止了动作,陷入内心欲望与“纠正性取向”的矛盾之中。

此时卡梅伦的心头估计有一万匹草泥马飞奔而过吧。

不得不说,科洛·莫瑞兹的几段激情戏演技相当自然,自带姬气,我都快怀疑她本人是弯的了。

在这个压抑的群体中,卡梅伦幸运地找到了同类:珍芳达和亚当。

他们三个人时常呆在一块,吐槽老师,分享彼此的看法,结伴去远足。

治疗的生活太痛苦了,只好相互依偎取暖,才能勉强维持下去。

圣诞节来临前,治疗中心出了一件大事。

男生马克不堪心理折磨,在父亲拒绝接他回家后,用剃须刀切下了自己的生殖器。

血流了一地,触目惊心。

卡梅伦,珍芳达,亚当决定逃离治疗中心,他们烧掉冰山图,搭上一辆开往远方的卡车。

并肩坐在车厢里,头顶是自由的天空,节奏明快的BGM响起。

亚当在卡梅伦和珍芳达的怂恿下,对骑摩托车的男人大喊:“牵我的手指”。

电影就在这欢乐的一幕中结束了。

但,生活结束了吗?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 END —

 5 ) “和妈妈一起缝衣服让我变成gay”

“同性恋矫正治疗”听上去像是上世纪的东西,在20世纪最初的数十年里,欧美的许多医生、心理学家等各种专家学者都在发明各种矫正同性恋的方法,包括激素治疗,还有臭名昭著的电击疗法。

“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就是一名深受其害的被治疗者,他曾说“我梦到自己已经转变为了异性恋,但现实中我每天都想自杀。”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同性恋治疗在欧美渐渐被认为是毫无科学依据并且十分残忍的,而同性恋也不再被认为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在中国,虽然早在2001年同性恋就已经实现非病理化,不再被认为是精神疾病,然而不少同性恋者还在不正规的心理治疗诊所被迫接受治疗。这其中有被父母强迫来接受治疗的青少年同性恋,但也有不少是自己主动寻求矫正,目的不外乎为了顺应社会、过“正常”生活、为了父母和家庭。

今年有两部讲述同性恋矫正治疗的电影,《被抹去的男孩》(BoyErased)和《错误教育》(The Miseducation of Cameron Post,港译“性教狱”也很有意思),题材类似,都是讲述宗教背景下青少年被迫进行性倾向矫正的故事。

(文内有剧透,下滑请谨慎)

原本以为这类同志伤痕题材一定会是悲痛而沉重的,而用了一个半小时看完《错误教育》之后我才惊喜地发现,原来这类题材也可以处理得轻松有趣。

故事讲述的是名叫Cameron的女孩在毕业晚会上被发现和另一个女孩车震,于是她的家人把她送到了专门治疗同性恋问题少年的一家有宗教背景的机构,那里有各种“性别错乱”的少男少女,他们需要分析自己的罪、小组讨论、完成作业、祈祷、接受艺术治疗等。

(女主的多场床/戏是本片的最大看点)

这家机构的两位总管是Rick和Lydia。Rick据说是一名“被治好”的男同,他有一次在gay bar时被教会的人抓个正着,他说“是上帝来拯救我了”,从此他就变成了异性恋,现在甚至还交了女朋友。而Lydia则是Rick的亲妹妹,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是她把自己的弟弟“治好”了。

有这样奇葩的姐弟作为机构的总管,这里展现出来的信念和价值观也就不足为奇了。Lydia在初次见到Cameron时就觉得这个名字已经十分男性化了,如果再简称为更男性化的Cam就会加剧性别错乱

她还走到另一个长发男生面前,强行用发绳扎起男生的刘海,因为头发太长也不符合“正常”的男性形象。

(注意左上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竟然是彩色的,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有意为之以作讽刺)

被改造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同性恋背后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图”,露在海面上的冰山代表same-sex attraction(SSA),同性性吸引。对了,这里的人不准有人自称为homosexuality(同性恋),只能用SSA来代替

大概是因为他们觉得同性恋是个明确的身份认同,而同性性吸引只是代表一种罪恶的诱惑,你只需要抵抗住这种诱惑,就能摆脱罪恶。

而冰山没有露出海面的一大块区域,则是需要这些青少年自己去挖掘的背后原因,比如家庭因素、童年阴影、不恰当的兴趣爱好、朋辈的影响……等等。对着冰山的那艘船则是你的家庭、朋友、社会,冰山是你面临的一个大障碍

来看看这些青少年在自己的冰山图上是怎么分析自己“性别错乱”背后原因的:

Erin(女生):因为和父亲一起看太多足球(造成自己过于男性化);身边漂亮的女生朋友让自己感觉女性特质不足

Mark(男生):缺乏与父亲之间的肢体接触;对足球教练的过度迷恋

Helen(女生):对教会合唱团的女生产生不合时宜的迷恋

Adam(男生):和母亲一起进行了太多女性化的活动(缝补衣服)

Jane(女生)身边缺乏拥有稳定男性气质的亲人;过早接触到了毒品和酒精

正当Cameron纠结该如何填写自己的冰山图时,早就知道主管喜欢什么样的套路答案的Jane告诉Cameron:父母早逝、参加男性化的运动,这些因素导致了你成了拉拉,这些都是主管喜欢听到的答案。

当他们在进行艺术治疗时,Adam看到一张女生骑马的图就随口编造了一段话:她在挥别过去的性别错乱,迎来崭新的异性恋时代。还被老师表扬了。

整部电影到处都是这样的幽默又荒谬的片段,与其说是主管们在教青少年如何与“同性性吸引”这一罪恶进行斗争,不如说青少年自己在学习如何与这个不包容的社会及大人们进行斗争。

他们有些人在努力改造自己,强迫自己爱上异性,但深夜却仍然控制不了同性情欲;有些人并不想被机构控制,背地里干着吸大麻、偷东西等叛逆的事;有些人饱受内心的矛盾和纠结,想直面真实的自己却被亲人、社会、信仰所压制,最终拿起刀伤害了自己……

而我们年轻的主角Cameron,她从一开始便是游离在群体之外的特别女孩,她毫不掩饰自己对同性的欲/望,完全认同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在进行团体活动时,她脑子里想的都是以前和女友在一起的暧昧画面。

但后来她才发现自己的女友原来背叛了她,说一切罪过都推到了Cameron头上,她自己却避免了被送到这个矫正机构。这让她备受打击,失去了爱情,她又尝试投靠家人,她打电话给送她来这家机构的姨妈,说自己想回家,但姨妈却又打着“我爱你”的旗号拒绝了她的请求。

(“我是为你好”的外国版)

后来她又渐渐认识到了这个机构的可怕之处。在那个男生试图自杀后,有社工前来询问调查事件,Cameron说这里的青少年都在遭遇情感暴力,主管和老师们在操控他们,使他们厌恶自己,以达到矫正性倾向的目的。

而社工只是说:我们只是来调查这里是否有虐待,但不会去调查机构背后的使命是否正确。

这样的矫正机构不免让人想起国内那些所谓治疗网/瘾的机构,国外的同性恋矫正机构利用的是人们对于宗教的信仰,而国内的网/瘾治疗机构则是利用孩子们对于家长和权威的无条件服从。

这些所谓的矫正治疗本质上都是厌恶疗法,即让他们厌恶自己的身体和欲望,无论那是对同性的性欲还是打游戏的欲望。这导致太多青少年的成长过程里几乎没有赞美、肯定和鼓励,而只有批评、恐惧和自我厌恶。

故事的最后,Cameron和另外两个不想被控制的人一起策划了逃离,三人坐在卡车后座,向骑摩托车的男生调情,他们终于找回了自己,也完成了成长的过程。

在当今美国,仍有77万人在接受各种各样的同性恋矫正治疗。然而,导演在这部电影里并没有什么野心来表现议题的沉重性,在片子的结尾也没有给出彻底的悲惨结局或是皆大欢喜的结局,甚至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错误教育》只展现了女主角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遭遇的一点“错误教育”,这件事并没有重大到改变了她整个人生,或许只是她青春期的一段小插曲,让她体验到了友情的可贵、爱情的脆弱,以及要在这个不包容的成人世界里继续做自己的艰难

没有沉重的权利宣言,这部轻松有趣的青春小品,推荐给大家,希望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过纠结后,都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文 | 生鱼片

编辑 | @一颗青杏_田野


更多内容,请关注:

微博 @青杏酱

网站 www.greenxxoo.com

微信公众号【一颗青杏】【青杏熟了】

转载及合作事宜联系 wang@greenxxoo.org

 6 ) 诚恳扎实的改编,瑕不掩瑜的视觉转换

7月8日台北电影节只映演一场。我看完Emily M. Danforth原著,查过国外影评,研究reparative therapy (性倾向扭转矫正治疗)历史……居然为了看一部电影,事前做足功课。

《The Miseducation of Cameron Post 》(片商译为:她的错误教育)制作团队多数为女性,电影描述一群青少年受到“不合理”但居然“合法”的精神迫害。类似同志伤痕题材很容易成为引人热泪的警世社教片,本片意外地冷静自制,又不失原著的机智幽默,让观众常会心一笑,却不致于像《But I’m A Cheerleader》大肆嘲弄。毕竟二十年后重新审视性倾向矫正,现实依旧苦涩。显然这次需要不同的观看角度,甚至对这类题目要持续有更大的批判。

Desiree Akhavan身兼编导和共同编剧Cecilia Frugiuele一起交出漂亮的成绩单。电影仅以原著后半部为主,我很仔细地比较原著,改编剧本能把握原著精髓,有些安排比原著合理且更符合电影语言,让人忍不住点头称是。

左:Desiree Akhavan,右:Cecilia Frugiuele

从读者的立场,我很肯定改编剧本,只是从电影观众的角度,觉得有一些力有未逮。不过电影瑕不掩瑜。

导演的场面调度功力较弱,镜头转换颇为干涩。然而最大遗憾是弱化主角卡麦蓉。她在原著前半部累积活泼搞笑能量,进入矫正中心只留下疑惑、沉默、消极抵抗。原著确实透过她探索其他青少年故事,但是少了前半部的点缀,Chloë Moretz(科洛·莫瑞兹)单薄的演技未能撑起第一主角应有的银幕责任。

我没有全部责怪科洛·莫瑞兹的意思,这是导演的选择,导演表明不希望拍成一部too white的影片,她刻意把最犀利有趣的台词留给珍芳达和亚当(分别由Sasha Lane和Forrest Goodluck饰演),非裔和美洲原住民两个有色人种才是最酷的角色。

科洛·莫瑞兹的拉子架势超出我的预期,可以用「Kristen Stewart的表妹」来形容。片中她和三位演员数段亲热戏相当自然,不像近期有些女女情欲片段过于做作。可惜其他片段她没有好好运用眼神演戏,也未能从声音表情带出更多层次,被各个配角抢去丰采。

这里我列出7项改编方式优于原著,更适合电影视觉的部份。

1. 三人结盟方式

左:亚当,右:珍芳达

原著卡麦蓉到达矫正中心,立刻和珍芳达成为朋友,当天就从亚当身上公开闻到呼大麻味道。珍芳达解释其他成员基于各种奇特理由不会告状,而瑞克(片中John Gallagher Jr. 饰演)天生没有嗅觉,不能辨识味道。这也暗指他没有明辨真假的能力。

电影则把成员心态分两派:多数人互相鼓励「向上」,只有珍芳达和亚当虚与委蛇,这两人戒心重,不会马上和外人交朋友。卡麦蓉有天跑完操场看见珍芳达和亚当偷偷走进半地下储藏室,从气窗瞧见两人偷抽大麻,才找到同路人。

视觉上,地下室同时暗喻着地下会社。

2. 半夜闪烁的手电筒

矫正中心两人一室,不得关门。平常不定期检查房间内违禁品,每天有人夜间巡房,以防出现不当行为。原著写来相当平淡,感觉就像一般的寄宿学校。

电影不断运用半夜闪烁的手电筒,矫正中心出现浓厚的囚禁感。手电筒灯光常闪在卡麦蓉的脸上,效果最好的一次是卡麦蓉正梦见和柯莉(Quinn Shephard饰)第一次云雨,卡麦蓉努力拔开扣子,很贴心提醒柯莉:Tell me when to stop。结果她被手电筒灯光惊醒停手。这些光束也变成思想监禁的象征。

截圖取自預告片,所以有字

电影这段梦中回忆出现的戏中戏是《Desert Hearts》(1985)。其实原著两人的第一次是看《The Hunger》(1983)。由于剧组联络不到电影版权,而改为《Desert Hearts》。这个安排意外地受到Sundance影展欢迎,因为影展才在2017年举行《Desert Hearts》周年回顾放映,别具拉子电影传承意义。

3. 卡麦蓉厨房欢唱

卡麦蓉拿着马铃薯压泥器

原著是卡麦蓉和瑞克一同合唱类似《Sister Act》朗朗上口的圣歌,后来遭莉蒂亚制止。但是瑞克觉得卡麦蓉终于放开心防,决定解禁通信,交给卡麦蓉家书,包含柯莉的粉红色来信。

电影改为卡麦蓉独唱 4 Non Blondes(非金发四美)"What's Up"。这个拉子团体的名曲,年轻观众只要看过Netflix《Sense8 超感8人组》一定听过 。这段歌词意外地吻合矫正中心情境:

And I try, oh my god do I try
I try all the time, in this institution
And I pray, oh my god do I pray
I pray every single day
For a revolution

电影由莉蒂亚(Jennifer Ehle饰)交给卡麦蓉家书,不像原著瑞克是出于好意。莉蒂亚像是刻意压制卡麦蓉,因为柯莉的粉红色信件指责卡麦蓉占她便宜。

柯莉怎能不推卸责任,要不然她得一起送来矫正。

4. 五花八门的课程

原著对于课程内容其实着墨不多,不外乎一对一讨论冰山图、团体祷告和分享、女老师个别指导学业功课。重点是描述各个成员的背景故事。

电影版课程形式变得多样化,这要归功于导演的经验谈。她年轻时深受暴饮暴食困扰接受治疗,非常了解其中过程。团体治疗的伙伴互相鼓励,但也形成团体压力。

有一幕是两人一组躺在草皮上自我剖析,卡麦蓉一直支吾其词,胖姐海伦受不了,起身指责她不努力坦白,让其他人没有安全感。接着所有人都起身变成公审大会,室友艾伦(Emily Skeggs饰)领头逼问她和柯莉之间的故事。

另一场课程是所谓的艺术治疗法,大家从各种杂志上剪下图片重组黏贴,再来解释创作所代表的心灵意义。当然如同分析冰山图一般,多半是硬塞的话术。

原著福音有氧运动本来只是艾伦硬拉着卡麦蓉一起活动,并不是正式课程。电影版播放当时流行的福音健身录影带,运动主持人大量引用经文,像是洗脑催眠一般。但卡麦蓉不敌天性,照旧发梦和指导课业的贝老师(Marin Ireland 饰)热烈拥吻。

5. 未完成的偷窃事件

矫正中心有时会开小巴载着学员到附近镇上书店。原著卡麦蓉想偷走一盒麦克笔,被室友艾伦看到,不但被逼得放回去,还得回去向瑞克认错。艾伦代表自欺欺人的改造个案,一天到晚表演自己的异性恋倾向,还向同侪推销改造压力。临到夜深人静,艾伦才是春梦实践者。

电影改成卡麦蓉想偷走的是录音带,那张卡带一开始就被瑞克检查行李时搜走了。卡麦蓉只是想要回原来的东西,偷窃动机比较合情合理。原著偷麦克笔的动机很复杂,非常不易解释。

电影最妙的是安排读经模范生马克(Owen Campbell 饰)出面解围,主张卡麦蓉放回卡带就不需要向瑞克认错。读过原著会心有戚戚焉。马克并没经历过同性肉体关系,他只是外表柔弱,挣扎于同性幻想。他父亲论心不论迹,就将他送来矫正。

6. 亚当的头发

原著亚当的长发会盖着眼睛,只是显现阴柔气质。他在矫正中心没有剪头发,而是学期中回家过圣诞假期,父亲看不下去才被迫剃掉。圣诞假期是个转捩点,学员几乎都做不到家人的改造要求,开始心生恐惧会一直留在矫正中心。

电影发挥头发的视觉效果,将它转变成主任莉蒂亚的眼中钉,突显她想强力改变别人。

莉蒂亚第一次出场,先是客套欢迎卡麦蓉,接着走近亚当直接绑起他的头发。第二次是莉蒂亚制止卡麦蓉在厨房欢唱,同时警告亚当不要再披头散发。第三次是紧接卡麦蓉无法克制的女女春梦以及室友无法克制的实践春梦,下一幕莉蒂亚就剃掉亚当的头发,很像精神科医生执行前额叶切除手术。随后三个人像木乃伊呆坐在KTV之夜听别人唱歌。除了剃头效应,也因为卡麦蓉发现一切都是谎言。

我想提一下剃刀象征的「去除」。亚当的头发被剃掉,是为了去除他的阴柔形象。原著里亚当有把剃刀,被室友马克拿去自残,去除让他痛苦的部位。

7. 离别前的早餐

原著结局是卡麦蓉、珍芳达、亚当一起逃出矫正中心。准备逃亡的过程很细密,最后一章的意象和第一章首尾相扣,电影不包含前半部细节,势必大幅修改结局。

电影安排一段离别前的早餐,镜头很精简,对白却充满弦外之音。

三个年轻人默默吃早餐,瑞克过来同桌,称赞他们早起鸟儿有虫吃。他们手边放着背包,准备出去踏青。瑞克提到招募了新的成员,亚当很快就会有新室友(注:原室友是马克,因严重自残住院)

他接受卡麦蓉的建议,看了录影带《新科学怪人》,觉得非常好笑。瑞克看着他们离桌,想要下次一起健行,好像会很好玩。三个人拿起背包,收走餐具。

镜头只剩下瑞克独自用餐,餐具碰触碗盘发出孤寂的声响。瑞克的表情好像猜到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

来谈一下电影插曲

卡麦蓉不断转换化妆镜灯光,看见镜中转换成另外一个人

大概是经费不足,本片没什么电影插曲,最具诠释功能的是一首老歌"Anyone Who Knows What Love Is"。开场没多久,卡麦蓉准备舞会装扮、舞会的过程,直到她和柯莉坐在汽车后座,歌曲才结束。

别被预告片里青春洋溢的配乐误导,《她的错误教育》很像这首老歌,年轻但历尽沧桑的灵魂,除非你曾经爱过,要不然你怎会了解为了爱情做过的蠢事

Irma Thomas - Anyone Who Knows What Love Is

补充:马克在课堂上情绪崩溃时引用的经文

马克知道父亲不愿意他柔弱的样子,自知没办法回家,他痛苦地朗读歌林多后书12:7-10(有一根刺在身上):

7为了使我(指:使徒保罗)不至于因得到许多奇特的启示而趾高气扬,有一种病痛像刺纠缠在我身上,如同撒但的使者刺痛我,使我不敢骄傲。8为了这件事,我曾经三次祈求主把这刺移去,9他却回答我:“你只要有我的恩典就够了;因为我的能力在你软弱的时候显得最刚强。”因此,我特别喜欢夸耀我的软弱,好使我觉得基督的能力在保护着我。10为了基督的缘故,我乐意忍受软弱、侮慢、困苦、艰难,和迫害;因为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

我将它简而言之:上帝在使徒保罗身上放一根刺,是因为上帝很喜欢保罗,给他许多奇特能力。这根刺是提醒他不要恃宠而骄。保罗也认为这根刺是上帝宠爱的象征。

性倾向矫正要求无欲,让人极度痛苦,矫正中心的人员常用这段经文鼓励他们忍耐,将它解释为:你很痛苦正代表着上帝非常庞爱你。上帝不会帮你去除欲望,而是让你有力量去对抗欲望。所以上帝不会拿掉你身上的刺,而是让你能忍受刺的痛楚。

马克情绪崩溃当晚便发生自残悲剧。

其实马克自残,改编自真人真事。Michael Bussee是“出埃及”国际组织的共同创办人之一,三年后他率先离开。他常常讲述有位同志朋友加入“出埃及”想要脱离同志生活,因为实在做不到,痛苦到伤害自己。这位朋友就叫马克,他的自残手段就如小说/电影一模一样。

我是原作者,集合兩篇文章,原發表於Orang's Review:

//www.orange-review.com/2018/07/blog-post_10.html

//www.orange-review.com/2018/07/blog-post_7.html


我对原著和电影相关主题有很多衍生研究,事后可能会集结《卡麦蓉的错误教育指南在》发表在豆瓣阅读。

 短评

科洛今天出柜了,怪不得电影里激情戏如此不违和。。

4分钟前
  • 氯雷他定
  • 推荐

差点劲儿,甚至有点看完即忘的意思

5分钟前
  • willamette
  • 还行

导演没有太大野心,因此在批判性向矫正治疗上举重若轻,用了很多细小的幽默化解青春期的苦闷。我记忆里还在舔棒棒糖的超杀女,已经毫不怯场的跟姐姐们演起激情戏来了,这时间过得也太快了吧...

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四星给科洛妹子…看电影的时候就觉得她很橘气了,没想到今天她真的出柜了…祝福!真的好喜欢她啊!

7分钟前
  • L
  • 推荐

3.5 感觉导演从独角片拍成了群戏片,结果2个都没处理好。从个人视角没联系的看其它独立个体,显得没感情又缺少戏剧冲突,还是希望角色间有更多的dynamic。(JGJ从少年收容所到这里真是0转折,要是从他的视角拍还挺有意思的(大声shout out一下好久不见的Jennifer Ehle

9分钟前
  • zy_
  • 还行

2018.12.6 所以这是本色出演

10分钟前
  • 残雪丶0104
  • 还行

二刷|从科洛莫瑞兹的吻戏与床戏可以看出她是本色出演无误。

12分钟前
  • Iroquois
  • 还行

大写的"平庸",剧作完全是"用力"写出来的,讨巧还有点力不从心。话说最后三人逃跑的时候男主本来穿的是一个黑裤子,然后切下个镜头就变成牛仔裤了……

14分钟前
  • 24K铝合金狗头
  • 较差

特此纪念科洛同学出柜

16分钟前
  • 回音
  • 还行

这种纠正同性恋的地方 还敢把同性放一个屋做舍友?这不是找睡嘛【话说这片子真的是一打的姬佬 为什么感觉有天Chloe出柜的话我也不会惊讶的

20分钟前
  • Momo June
  • 还行

一个班只有LGBT而且同性住二人间,这是什么神仙交友夏令营,想加入在线等挺急的,科洛妹妹我可以

25分钟前
  • 天腐之国🌈
  • 推荐

最后一幕《毕业生》。我的gaydar响了,赌五毛钱小莫同学是姬。

30分钟前
  • 差生小明
  • 推荐

超杀女是进了一个大型同性交友夏令营吗?

34分钟前
  • 康报虹
  • 较差

才看完没多久女主就出柜了,太刺激了吧233

36分钟前
  • sweet dreams
  • 还行

三星半。很难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确实力不从心,这片其他环节(编导摄乐)都平庸到不行,以至于完全把几个年轻演员间的对手戏份推到最前端,竟然全程要靠科洛·莫瑞兹(等主角)的表演来提气,当然,她在本片中的表现可谓超额完成任务了,与之前的几部烂片比起来恍若脱胎换骨。

41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As much as I loved Chloe and Brooklyn’s relationship, Chloe is still gay as hell. 几段cross cutting能看出editor在努力救这个烂片. 自宫小哥那段简直screaming I’M GONNA PUT THIS IN MY ACTING REEL

42分钟前
  • 🛶
  • 较差

整片沒有什麼太出彩的地方 最喜歡的一幕是Mark引用聖經的那一段 結尾讓我想到畢業生的最後一幕

43分钟前
  • 阿蕭
  • 还行

就问一句 Chloë什么时候出柜???(上次让我这么提问还是暮光之城 再上次是朱诺:)——就在今天!12月6号!哈哈哈哈哈哈哈!! | 细节是导演的优势 看电影那段 心动时刻了

46分钟前
  • 阿莱
  • 推荐

打酱油的小龙须也是好看的不行....cam的同学说一看见她就知道她是dyke不好意思那里我和女主一起笑喷了

47分钟前
  • _zzzzzzz
  • 推荐

“How is programming people to hate themselves not emotional abuse?"

49分钟前
  • 沈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