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

剧情片德国2015

主演:阿努克·斯戴芬  布鲁诺·甘茨  安娜·申茨  

导演:阿兰·葛斯彭纳

 剧照

海蒂 剧照 NO.1海蒂 剧照 NO.2海蒂 剧照 NO.3海蒂 剧照 NO.4海蒂 剧照 NO.5海蒂 剧照 NO.6海蒂 剧照 NO.13海蒂 剧照 NO.14海蒂 剧照 NO.15海蒂 剧照 NO.16海蒂 剧照 NO.17海蒂 剧照 NO.18海蒂 剧照 NO.19海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6 16:49

详细剧情

海蒂(阿努克·斯戴芬饰)很小就失去了父母,无依无靠、伶仃飘零,所幸得到了姨妈的收留,然而,这照顾却不能够持久,最终,海蒂来到了阿尔卑斯山,投奔住在那里的爷爷(布鲁诺·甘茨饰)。在村民们眼中,爷爷是个倔强而又古怪的老头,对其敬而远之,然而海蒂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发现了爷爷深藏在内心的柔情,一老一少两人卸下心防,相依为命。一个放羊男孩成为了海蒂的新朋友,两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长,海蒂被迫离开了爷爷和男孩,来到了富家小姐克劳拉(伊莎贝尔·奥特曼饰)家中,做她的玩伴。克劳拉的双腿生来不能行走,个性亦因此而内向怪癖,海蒂的到来替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找回了久违的快乐。

 长篇影评

 1 ) 不是心目中的海蒂

删掉了很多情节,这点也有理解,电影时间紧凑,自然不能一一表现原著。但是连爷爷和海蒂的人设都改了,也有点过分。

海蒂在原著里是一个真正有感染力的小姑娘,她从来没害怕过爷爷,如果是原著的海蒂,肯定会当场反驳皮特,然后直接去问爷爷有没有杀过人。

爷爷在原著里分明是个硬汉型的人物,他的内心没有那么脆弱,遇到海蒂之前可以说是个死硬派,而且爷爷很有主见,见多识广,从原著里他可以跟克拉拉的奶奶成为知己这一点可以看出,而电影里爷爷跟克拉拉奶奶一起喝酒简直尴尬。

原著里爷爷是对海蒂的成长起引导性的,他对海蒂说,不把自己的脸洗干净,太阳公公是会笑话的。爷爷是一个有智慧、有见解、手巧、有主见、极其有尊严的人,他身上有一种抗着猎枪养着猎犬独自在非洲狩猎的死硬派感觉。电影里的爷爷完全是个孤寡老人,下山握紧海蒂的手……

原著的爷爷之所以感动读者,正是因为他是一个偏理智的人,但是一个偏理智的人对自己孙女表达的爱自然是动人的。海蒂走前他说过很有意思的话,不希望海蒂戴着华丽的帽子回来(爷爷真的是死硬派😂),海蒂回来把帽子送给皮特的妈妈,戴上自己的破帽子回来,因为她牢牢地记得爷爷说的话。

《海蒂》感人之处,正是在于爱的付出与回报,海蒂与爷爷,海蒂与奶奶(两个),海蒂与克拉拉,海蒂与医生……人性之美好被作家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或许可以说这种感情不存在,包括结局全村人都对爷爷改观,大家都来跟爷爷友好握手,医生定居阿尔卑斯山,与爷爷一起抚养海蒂,这些情节都是不现实的,可是,童话之美好,就在于此。

请合理讨论,不要上来就骂。

2019.11

统一回复下:我对原创作品基本都是抱以宽容的态度,因为思想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我愿意接触虽然不一定接受,但是我没办法以这样轻松的心态对待一个改编作品。

这影评也是很久前写的,当时影评就没讨论这部电影本身的缺憾,因为电影缺憾有点大,看完不能让我提起兴趣,像喝了杯白开水,角色也有种刻板人设的失望感,所以避开没有谈,而且看电影的人自己有审美,接受得了就接受,接受不了就不看。

针对有些回答我要说一句,改编比原创多了一个责任叫做,二次创作的责任,你可以微调也可以大改,未尝没有《青蛇》那种成功案例的,而那些成功案例,无一不是建立在认真对待原著这一点上。但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拿原著套了个好莱坞故事模版,非常敷衍,所以当时写影评也有泄愤的心情,毕竟很喜欢原著,打分有失公允。

也请一些盲目洗的人看清楚,有一些人不是原著党在说这部电影的缺点的,他们没有明确表达,我替他们说一下,这部电影的硬伤就是刻板。下苦工改编的作品是很容易区分,可以看看原著的《青蛇》和电影《青蛇》和话剧《青蛇》,一个比一个好,《霸王别姬》也可以找电影和原著对比,改编真的很用心。

现在很多人会说,原著党怎么蹦得那么欢,那么刻薄,我相信大部分原著党还是理智的,看《琅琊榜》,大家也爱电视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感觉到了,电视剧是真的有好好尊重原著,改的也合理。归根结底,原著党比如我愤愤不平还是感觉到了没有好好对待原著这一点。

改编是有了原著的基础,拿了原著的名气,让我对电影不感兴趣别看电影的人大概本末倒置了,我看电影正是因为原著。

影评其实就是个人观点,不爱看可以不看,上来人身攻击的我删了。我写影评只是为了让有相同观点的人看到,心想,没错我也有这种感觉!所以不赞同的人,写出来也不能说服我,不如换个语气,就当分享给我新观点。

 2 )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

故事里海蒂从小跟着姨妈一起生活,后来姨妈把她送到了阿尔卑斯山的爷爷那里,爷爷是个脾气古怪但却很善良和蔼的老头,开始时他想把海蒂送给牧师,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他的心因为海蒂变得柔软起来,他喜欢上了这个乖巧可爱的小姑娘,他规定海蒂每天放羊前必须喝一大碗羊奶,他让邻居Peter带着海蒂一起去放羊。海蒂爱上了那里的草原,湖泊,森林,还有羊群。她每天光着脚在草地上奔跑,微风吹拂,鸟儿歌唱,快乐得仿佛整座山都是她的游乐场。

可是后来姨妈回来把她送到了法兰克福一家富贵人的家里,海蒂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开始学会各种礼仪规矩,每天被局限在房子里不能出门,那里打开窗户也看不到山。虽然每天都有松软的面包,华丽的衣服,可海蒂还是不开心,她想念爷爷,想念小伙伴,想念阿尔卑斯山的一切。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大家发现了海蒂有晚上会梦游,医生看出了海蒂梦游的原因在于她的心病,在医生的建议下海蒂最终回到了阿尔卑斯山。而在阿尔卑斯山下,海蒂又变成了那个天真快乐,满山奔跑的小女孩。

看完电影后我在想,其实像海蒂这样天性纯良,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注定是属于大自然的吧。

我想起了我小的时候。

我读小学时,放寒暑假之后我爹妈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时间照顾我,所以会把我送到爷爷家去。爷爷家在农村,从那里到城市每天只有两班车,街上的商店寥寥无几。尽管那里交通不便,,可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童年的我最快乐的时候。

我记得离爷爷家不远处有一条小河,那时候河水污染还没有现在这么严重。河流清澈见底,偶尔还可以看到河底游过的小鱼,石块旁躲躲闪闪的螃蟹。夏天时,我总是和小伙伴在一天最热的时候来到河边,太阳越大,我们就越开心。她们总是穿着衣服跳进河里,游泳嬉戏,摸鱼捉蟹,用手舀着水往对方脸上淋。我不会游泳,就坐在河边脱了鞋子用脚踩着水看他们打闹,偶尔水花溅过来,打湿了全身,我也不恼,反而跟着他们一起傻笑。阳光撒向水面,河面雀跃起的斑点亮闪闪的像鱼鳞,一天又一天的午后,就在这样的阳光和笑声中滑过。

我们经常在水里一呆就是一个下午,没有手表,太阳就是天然的时针。夕阳染红整个水面时,我们便知道回家的时候到了。穿着湿哒哒的衣服走在回去的路上,头发还湿哒哒地滴着水,路上的灰尘和泥土沾满脚趾,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那时我坐在河边什么也没想,不去想人生苦短,不去想爱而不得,和三两好友,就这么一直嬉笑打闹。我丝毫没有意识到,那时候纯粹的快乐,在以后的生活里再也无法复制。

那时候我堂姐也经常去奶奶家玩。我们两个年纪相当,臭味相投。我记得我们喜欢去街上买一块钱三包的垃圾食品,然后晚上睡觉时躲在被窝里悄悄地吃。那时奶奶家还是砖瓦房,我们就拿着毛笔在墙上面画画,写XX是个小画家,爷爷也不管我们。有星星的晚上,我们会搬两根板凳到院子里,一边看星星一边说悄悄话,明明两个人都是小屁孩,却喜欢一本正经地说班上哪个男生最好看,学习最好,有好多小女生在他屁股后面追着跑。白天也会跟着奶奶去山上,我知道了原来有肥又矮的茄子树也很矮,而玉米杆则又高又细,丝瓜和豇豆一样长在藤上,基本上我对许多蔬菜生长的认识全部来自于那时候和奶奶上山摘菜。

那时候我觉得奶奶家一切都是好的。喜欢那里夏天种满茄子和玉米的山坡,喜欢傍晚大家吃完饭一起聚在路口的大树下,一边抽着叶子烟一边东家长,西家短说个不停,喜欢夏天的夜晚田野里叫不停的蛐蛐声和整片天空的星星,喜欢没有霓虹灯也没有纸醉金迷的最原始的夜晚,点点灯火散落在山地间。喜欢听饭点时长辈们说方言叫孩子回家吃饭。

我对童年所有美好的回忆都在那里,那些时光在我的记忆里就像是一个甜美的梦。所以每次爸妈接我回家时,看到村子离我越来越远,我都闷闷不乐,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好像失去了一个很喜欢很喜欢的玩具。我的童年没有阿童木,没有数码宝贝,也没有数不清的玩具。可是啊,我感受到了山间的风,夏日了漫山遍野的翠绿,清澈见底的河流还有无忧无虑的快乐。

 3 ) 小小精灵——海蒂

今天是第一次写影评,因为忽然发现想不起来同样是自己喜欢的孩子和老人题材的电影的名字了(后来想起是“孙子从美国来”)。于是决定记录下每一部对自己有触动的电影,毕竟,人生不就是因为这些让我们感动的时刻才有意义么?
从海蒂第一次来时爷爷对海蒂的排斥,到渐渐接受喜欢这活泼可爱的小孙女,再到海蒂被抢走时的辛酸,最后俩人重逢时的喜悦,整部电影节奏明快,情节温馨,让人看完有意犹未尽之感。海蒂天生是自由自在的鸟儿,心底善良纯净,带着些许的敏感,些许调皮,无法不让人喜爱
海蒂在电影中经历两种生活,一种是在爷爷身边的,每天吃饭睡觉放羊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一种是和同龄有钱人家的小姐受约束的充满礼数教条的生活。海蒂就像是一个小精灵,给同她生活的人都带去快乐幸福,在法兰克福的日子虽然让她有着思乡的忧愁,但也是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中,海蒂渐渐成长,找到自己"长大以后想做的事“—-写故事。
影片有几个让我触动很深的情节
一是爷爷为海蒂加了一把凳子,小小的举动表现了出对孙女的接受。
二是海蒂去皮特家后,在回家的路上趴在爷爷的背上说”爷爷,皮特的奶奶看不见也不能吃硬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很幸运不是吗?”
三是海蒂被抢走后爷爷拼命去追最后也没追上,在众人的嘲讽中离开,却在无人处强忍不住流泪(当时看哭了,为爷爷难过/(ㄒoㄒ)/~~)
四是爷孙二人重逢时,爷爷听见海蒂叫他的声音,激动的斧子都掉了,爷孙二人送画面两端奔跑着去拥抱时画面太美了(这幅画面真的超级美,为导演点赞)
五是西斯曼奶奶来接孙女时,海蒂和她说别人都笑她写故事的想法,奶奶对她说,”那是因为他们知道的太少,海蒂,他们只见过这个村子,可是你见过外面的世界,不是吗?如果做某件事能让你开心,那就尽管去做,无论别人说了什么“
没有人是不希望陪伴的,没有人是喜欢孤独的。爷爷,西斯曼小姐,放羊娃皮特的生活都是因为小精灵海蒂而多姿多彩。我们活在世上,最大的幸运不就是有心爱之人陪伴,每天都能幸福快乐的度过么?当每天为了“未来”而生活的时候,我们却忽视了生活本身,忽视了最重要的现在。而事实上,我们甚至连下一秒都无法预测。当你为了一个个目标去生活时,当你因生活的压力和无奈压得喘不过气来,别忘记生活本身的美好之处,别忘记自己内心最大的渴望,现在就去实现它,不要让它只存在于那个永远不可能到的“未来”。
最后想说有机会一定要去瑞士住个一年半载,阿尔卑斯真是太壮美了(所以最幸运的是那的农民喽?)。

 4 ) 当你像鸟飞过你的山

故事主要发生在阿尔卑斯山上。 当海蒂来这里时,爷爷独居于此,简陋的木屋,寡言少语。没有人愿意试着去和他接近。 “他是无神论者,他讨厌所有人。他们说,他都忘了怎么说话了。”山下好心的村民对带海蒂前来的姨妈说。 海蒂的父母双亡后,姨妈照顾着海蒂。为了外出工作,她将海蒂送到了居住在山上的阿尔叔叔这里。 从山下村民的议论中,知道他应是一个怪人。 “连跟他的儿子都吵得不可开交”。 在大家眼里,老年丧子的阿尔叔叔不止孤独还孤僻。 那么小海蒂又看到了什么呢? 爷爷住在风景如画的山上,他有两间古朴而幽静的木屋,他自己劈柴生火,做简单的家具,清澈的水在木屋旁欢快地流淌……

海蒂初来

炊烟袅成亮蓝

影片中欢快的音乐和亮丽的色彩都在表达着海蒂初来的心境。 阳光洒在如雪般的云层上,雄鹰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阿尔卑斯山上盘旋,发出一声声自由的鸣叫。云天之上是飞鸟,云天之下是深山,山脚之下是如镜的湖水,湖水之畔是连绵的野花和过膝的野草。 乱云飞渡,流水潺潺,“花来山里,影如池中”,阿尔卑斯山纯净如女孩海蒂的笑容…… 爷爷便将此身付与此山中。 就像木心曾说的:“谁莳的花服谁,那人卜居的丘壑有那人的风神,犹如衣裳具备袭者的性情。” 在海蒂的眼里,爷爷的秉性应是和周围的万物一样,简单而自由的,虽然开始他对海蒂的到来并不欢迎。这是长时间自由惯了人的臭脾气。

// 海蒂的到来让爷爷像刺猬一样抗拒着。他让她“滚远点”,“砰”地把门关上,表明他的态度。 海蒂只好打开了爷爷羊圈的门,和羊住在了一起。 第二天一早,爷爷将挤的第一碗羊奶递给了海蒂。 但爷爷还是想把海蒂送到牧师那里,给她找个活干或者找个人家把她打发了。牧师告诉爷爷,在找到之前,他要和她生活在一起。 海蒂在牧羊人皮特嘴中听到了一些谣传,于是,就有这样一段对话。 是不是皮特说了和我有关的事,然后你就这样相信他了? 那他说的是真的吗? 人们总爱说闲话,你必须决定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是相信其他人说的话。 对话中“有关的事”是指杀人。 是相信耳朵还是听从内心?在海蒂遇到爷爷后,爷爷凶巴巴的样子,是她见到的,但事实未必如何。而今有人说他杀了人,是她听到的。 这也是我们经常在生活中遇到的。在人生的路口,总是有人出来告诉你怎样走,他人的话是经验但也是成见。

爷爷(大家叫他阿尔叔叔)

鼹鼠听到皮特和海蒂的口哨声,从洞里爬出来

与草相依,与云相伴

雪后的冬天,爷爷划着雪橇带海蒂下山去找皮特。海蒂看到皮特的奶奶无法看到外面的世界,也不能吃硬的食物。 便对爷爷说:所以,我们是幸运的,是吗? 海蒂从小便经受了一系列生活的变故,但她却一直保管着一颗纯然的内心,像阿尔卑斯山上流淌的水一样没有杂质。 爷爷内心的冰块慢慢被融化,两人的心开始不断地靠近。 电影《海蒂和奶奶》中的阿尔卑斯山代表的是人性中最纯粹的那一部分。 纯净、善良、真诚、勇敢的海蒂就如自然,就如阿尔卑斯山。 她在这里的生活让我想到美国作家芭芭拉﹒金索沃的一句话:“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的,海蒂和爷爷在一起的生活,就像鸟飞往了它的山——自由而快乐。 // “山上的孩子不用识字”,牧羊人皮特如是说。 山下的村民世世代代在此生活,他们辛勤地劳作,只是很少读书,没有能力去接受认知范围以外的东西。所以,他们固守着道听途说和已有的成见。 本来日子就够苦了,改变又需要付出心力,他们宁愿不冒这个险,从对阿尔叔叔的态度中便能看出这一点。

那些固守的世俗,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那个监狱,你开始或许还想摆脱它,当你发现无力去改变时,你或许会适应它,甚至还会依赖它。 于是,他们不断地把自己封闭起来,甘愿成为思想僵化的那一个。 最美的自然风光里,也会长出愚昧的灵魂。 此时的海蒂只意识到深山之中有最美的自然风景,却没有意识到书本之中有最美的思想风光。于是,电影中的第二个意象书本适时地出现了。 如果,阿尔卑斯山代表的是简单和自由,那么,书本则代表着丰富与深刻。 而海蒂的读书之旅却缘于一场买卖。 为了赚得一笔酬金,姨妈回到了山里,将海蒂哄走,带到车水马龙的法兰克福。 深山安静、纯朴、落后也诚恳,城市喧哗、骚动、发达也等级。 海蒂被带到城里一户有教养的上流社会人家。在这里,她成为了富家小姐克拉拉的陪读。

海蒂与克拉拉偷偷从家里跑出来

克拉拉自从母亲过世后就生了病,从此无法站立行走,她的生活都在轮椅上度过。父亲长期在外,生活中只有佣人和管家的克拉拉经常闷闷不乐。 海蒂的到来,让她恢复了一些生机。 来看望克拉拉的奶奶得知海蒂不爱读书,就试着给她讲故事,当海蒂对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奶奶告诉她,如果你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必须要学会读书。 于是,海蒂开始学习读书。 但是,这里压抑的生活和对爷爷思念,很快让海蒂也失去了生动,她想回到爷爷身边,回到山上去。 // 在许多人眼中,海蒂是幸运的。用皮特的话说,“听说你住在了一个宫殿中”。可是,海蒂对城市生活并不喜欢。 呆板的用餐方式和各种规矩让她感到窒息,她不能随便拿食物吃,不准随意和佣人说话;窗户是紧闭的,窗外的楼房千篇一律;教条的教学让她丝毫提不起兴趣;她感受不到阳光的气息和微风的吹拂,更看不到高山和蓝天…… 小海蒂拿着爷爷为他做的木雕,想念和爷爷在一起的日子。对于她来说,生活的意义不是金碧辉煌的大房子,也不是优雅规范的用餐礼仪,而是天空和飞鸟。 纵使克拉拉不舍,海蒂还是回到了阿尔卑斯山,回到了爷爷身边…… 在海蒂的邀请下,奶奶带着克拉拉来到山上做客。 在阿尔卑斯山上,克拉拉看到了一种和城里完全不同的景象。 在海蒂的鼓励下,克拉拉扔掉该死的繁文缛节,跟海蒂一样大口喝羊奶,用舌头舔舐碗底残留的羊奶,和海蒂一起上山放牧采花,无忧无虑地享受阳光的爱抚和蝴蝶的亲吻……

蝴蝶轻吻

在克拉拉的父亲来到山上,骂骂咧咧地嫌弃着这个破地方时,女儿奇迹地站在了他的面前。 克拉拉的奶奶为海蒂带来了一本无字的书,奶奶希望里面的故事由海蒂自己完成,海蒂有些迟疑。 “大家都笑我,因为我想写故事”。 “那是因为大家知道的太少,而你看过更大的世界。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有那些东西会让你快乐,就去做,无论别人说什么”。 奶奶告诉她,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就坚持下来,不要因为别人的想法而放弃。

想起另一部儿童电影《蝴蝶》,里面有这样一段对话,是女孩丽莎和爷爷朱利安之间的。 丽莎:什么是富有? 朱利安:富有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幸运的是,海蒂找到了。那是一个人不同于另一个人的地方,是一个人的财富。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我们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一个人难得的是能编织自己的意义之网,而不是为了大房子,穿漂亮衣裳,开好车而成为诸如此类外物的囚徒,这样才能像鸟一样飞往自己的山。

 5 ) 长大以后才读懂的童话

《海蒂》这本书是我小时候非常爱读的,那时候喜欢只是因为向往书中描写的人间仙境般的阿尔卑斯山风景和充满趣味性的情节。这样一个天真活泼,不用上学,每天漫山乱跑的女孩的生活与我的相差甚远,我觉得美好得像个童话。
现在距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已经过去了至少十年,我再看这部电影,却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里面有太多情节让我产生感触。
海蒂父母双亡,原本抚养她的姨妈为了出门工作将她丢给爷爷,后来又为了酬劳而用谎言把海蒂骗到城里去给克拉拉陪读。孩子如此弱小,他们的命运只能由大人主宰。
富家小姐克拉拉衣食无忧,生活无缺,但父亲常年在外,每天围绕她的只有管家和佣人。海蒂的到来让她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她怕失去海蒂,因此明知海蒂很想家也不愿让她离开。
海蒂来到乌斯曼家后,看到面包首先想到的就是山上牙齿掉光无法拒绝的奶奶,于是每天偷偷积攒一个面包准备带回去给她。想家的时候捧着爷爷送的木雕默默流泪,最后离开时又把木雕送给克拉拉。
要说最戳我的,还是海蒂在课堂上说自己以后想写故事,受到全班人嘲笑的情节。阿尔卑斯山上的这个小镇里的人们,善良质朴,但也短视愚昧,他们不能接受外来事物,也不能接受超过认知范围的想法与生活方式。这哪是他们的过错呢,生于这个世界,像蒲公英随风降落,落在怎样的土地上,拥有怎样的境况,就会长成怎样的人,拥有怎样的思想,这些很多时候是别无选择的。
一个人身上的天真,纯善,勇敢,信念可以感染他人,改变命运,这大概就是作者最想说的吧。我也是如此希望和相信的。

抛开情节不谈,这部电影非常忠于原著,梦幻般的美景和我童年阅读时的想象一模一样,两个小演员都美得像天使,更可贵的是毫无表演痕迹。总体印象是非常的清新自然,看下来心情很舒畅,并且是能给人留下余韵的好电影。绝对会不时重温,非常推荐。

 6 ) 《海蒂和爷爷》:纯真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

今天去看了电影《海蒂和爷爷》,观影过程中,脑袋里循环播放的是:哇!这也太美好了吧!这也太可爱了吧!本想要偷懒一下,可还是忍不住写了影评,或者说观后感更合适。尽管可能能在网络上下载到,但这部电影必然是一部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

关于瑞士,在个人的认知里是,风景如画的童话国度,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两次世界大战均保持中立因此避免了战火的侵袭,擅长制作手表,有一所为全世界富人管理资产的银行,小时候常常与瑞典搞混……而在今天,又得到了另一个瑞士的标签——#小天使海蒂生活的地方#。

电影《海蒂和爷爷》改变自约翰娜·斯比丽著同名长篇小说,首次出版是1880年,上一个出演海蒂的女孩是已经故亡的秀兰·邓波尔,电影上映时间是1937年。直到今天,一个多世纪之后的现代社会,海蒂依然有着无比动人的魅力,她可爱善良天真充满活力,犹如天使或是精灵,我无法想象有人会不喜欢海蒂。

她太过美好,以至于有小孩在观影过程中大声说话,我都没那么反感了!看到海蒂,看到阿尔卑斯山的风光,没有办法产生不高兴的情绪。

海蒂的故事简单的过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双亲去世的海蒂,被姨妈送往性格古怪的爷爷家,爷爷不愿意和海蒂一起生活,打算让牧师找地方收养,不过爷爷最终被海蒂打动,决定留下海蒂;

第一部分结论:不会有人不喜欢海蒂!

2.姨妈回来偷偷将海蒂送往富人家,陪伴富人家的小姐克拉拉,海蒂不得不学习各种礼仪,因此身心感到压抑,尽管和小姐结下友谊,但还是非常想念故乡;

第二部分结论:不会有人不喜欢海蒂!!

3.几经波折,海蒂终于重返爷爷的身边,再次可以看到蓝天雪山,可以和皮特一起放羊,有一天克拉拉也来到这里探望海蒂,在住在爷爷家的日子里,无法走路的克拉拉居然重新站起来了。

第三部分结论:不会有人不喜欢海蒂!!!

就像没有人不喜欢大熊猫一样,也没有人不喜欢海蒂。当然,在这部电影中,我还获得了其他结论:

1.瑞士,当之无愧的疗养圣地,坐轮椅的能给整步行了!

2.瑞士羊奶似乎挺好喝的!

3.不喜欢猫的可能真不是什么好人!

4.生活在环境糟糕的地区极有可能会诱发精神疾病!

……

以上都是玩笑。

《海蒂和爷爷》是一部老少咸宜的电影,但用成年人思维去看这部电影,是幼稚的,也是可悲的,它蕴含着纯真的力量,像一块抹布,拭去那些心灵窗户上的灰尘,让人回想起童年时代的欢乐记忆。

故事里的人也都是可爱的,像天使一样,即便偶有糟糕或糟糕的地方,也没有坏到哪里去。爷爷没有抛弃海蒂,姨妈抚养了海蒂5年,也没有把海蒂送到更坏的地方,管家小姐不喜欢海蒂但至少没有使用暴力,暴躁的家庭老师还算是有耐心,富人老爷也不是狠心贪婪的丑恶资本家,小男孩皮特爱恶作剧,但没有坏心眼……

没有仙女、精灵、传说,这个儿童故事却更像是童话一样,或许就是因为故事中的人都太好了,海蒂是幸运的,她也值得这样的幸运,但话说回来,所有的孩子也都应该值得这样的幸运,拥有美好的亲情、友谊,遇见善良善意,接受正确的引导。

可回到现实里却并非如此,对比现实和电影,这样的美好才会更让人想要流泪。

 短评

有生之年不去瑞士还有啥可活?

9分钟前
  • yolanta
  • 还行

有一些孩子只属于旷野 山林 和 自然。而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孩子。疗愈 释放 重生 你需要拥有他 并 拥抱他。with Katherine @ Elements

10分钟前
  • D_D
  • 推荐

在大自然的力量下,所有偏见都可以化解,所有误会都可以原谅。被世界遗弃的孤儿,还能在阿尔卑斯山上快乐自由的奔跑,感动是因为我们真的在城市呆了太久太久…“如果世界上某件事情让你开心,那就尽管去做,不用去管别人怎么说” 就像在看20多年前的《佳片有约》,那种纯粹的讲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单纯而美好。小海蒂露出门牙的微笑太迷人了…

1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小姑娘很有灵气,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天生属于大山,光着脚奔跑在花草山峦中,风般轻盈,鸟儿般欢乐。电影中的感情都很真挚,也很友善,没有绝对的坏人,而且大家到最后都得到了所希望的幸福,这种幸福让观众看着也幸福。

15分钟前
  • 小小斌
  • 力荐

想说的是:这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时光。

18分钟前
  • 万物静默如初
  • 力荐

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使你感到快乐,那就去做吧,不要管别人说什么。风景好美,三个孩子也好美。我们的天性呢,总感觉没有恣意地释放过,也想在满是蒲公英的山野,赤脚张开双臂奔跑一次。克拉拉的奶奶真的是个很睿智的教育者。

20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大家都笑我,因为我想写故事”“那是因为大家知道的太少,而你看过更大的世界。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有那些东西会让你快乐,就去做,无论别人说什么”

25分钟前
  • Valley
  • 推荐

看完了想去瑞士,看的时候一度害怕克拉拉被坏人骗,害怕外婆嫌弃海蒂,害怕克拉拉嫌弃山里的日子,害怕她和海蒂因为什么争吵,看来我真的已经如履薄冰太久,不敢去相信在童话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了,这是成长的代价嘛?真的可悲

27分钟前
  • 蜗牛然小九
  • 力荐

人至善,景至美,故事细腻,淳朴动人,人生本该如此,温情永存,何惧苦难?

30分钟前
  • 怂囧小赫
  • 力荐

愿意穷尽这一生,去守护海蒂洁白无瑕的笑容。Peter失手推下山的轮椅,反而成了帮助Klara重新站起来的助力,真的给人一种生命的美好会创造无限miracle的感觉。“If something in life brings you joy, then you simply have to do it, regardless of what people say.”

31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还行

5颗星完全不够用

34分钟前
  • 王xx
  • 力荐

成功之处在于每个角色都很立体,都有优点缺点,海蒂不守规矩却天真可爱,克劳拉自私骄纵却优雅美丽,皮特淘气却耿直,爷爷脾气古怪却默默付出,女管家严厉却谨慎。山里的人没有那么朴实无华,“宫殿”里的人也没那么惟利是图。

35分钟前
  • 左佐
  • 力荐

难怪看到片名有种莫名的熟悉感,看正片后才知道这与高畑勲导演、宫崎骏担任场面设定的动画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改编自同小说《海蒂》,简直惊喜到不行。……故事温情脉脉,风景怡情养目,一段醉我心脾的观影历程。……有时,我以为看过几千部电影,会审美疲劳,可当碰到心仪之作依然能看得身心愉悦。

3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寄养的地方就像[唐顿庄园],睿智的老祖母,故作姿态又可爱的管家,优雅不落灰尘的大宅子,可海蒂最后离开了这里,她回到了祖父的小屋里,那里有鹰和雪山,那里有第一个真正疼爱她的人,那里有自然的怀抱。人类走出山野为了进步,人类回到山野,为了放置一颗不安的心。

38分钟前
  • 耳东某
  • 力荐

人老了,由頭哭到尾。

42分钟前
  • Ck
  • 推荐

这是一部被翻拍多次的剧本。小的时候看过秀兰邓波的版本,只记得阿尔卑斯的山景。不知为何,看过这部电影,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简单地剧本,没有特效,专注于人物的情感与内心。这才是艺术真正动人的地方。

45分钟前
  • 私~川流
  • 推荐

世上,我最溺爱俩人,老人与孩童。一个是处世未深的烂漫,一个是过尽千帆的从容。什么坏情绪都没了。

47分钟前
  • 郭小鸟👿
  • 力荐

喜欢 很温馨 我泪点有点低

50分钟前
  • 许多许光汉
  • 力荐

海蒂失去了父母,于力失去了孩子,他们是两个被抛弃的人,恰好填补了对方缺失的部分。来到克拉拉家,海蒂有了新衣服、新鞋子,有了食物,有了温暖的大床,她什么都有了,可是没有了爷爷、雪山和羊群。你给了她物质生活,其实她要的是精神生活,要的是亲情和自由。无数的规矩和礼仪把克拉拉压得喘不过气,让她产生了心病。不仅身体寸步难行,心理也被牢牢困住。你以为你给了她一切,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正是蓝天和白云,青草和蝴蝶,让她打开心扉,融化了她内心的病魔。当然,城里也有柔软的面包,山里也有人没有见识。城里并非一无是处,山里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电影还有一条暗线,老师强迫海蒂认字,然而欲速则不达;奶奶鼓励她自己看故事,从而培养了她的兴趣。果然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52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好喜欢克拉拉的奶奶,“你见过更多东西,有更宽广的视野”

55分钟前
  • CIn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