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之日

剧情片美国1993

主演:比尔·默瑞,安迪·麦克道威尔,克里斯·艾略特,斯蒂芬·托布罗斯基,布赖恩·道尔,瑞克·欧弗顿,威利·加森,安吉拉·佩顿,里克·杜科蒙,罗宾·杜克,肯·哈德森·坎贝尔,莱斯·波德威尔

导演:哈罗德·雷米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2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3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4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5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6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3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4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5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6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7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8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9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5 20:46

详细剧情

菲尔(Bill Murray饰)是个气象播报员,每天除了在摄像机前给观众做风趣幽默的天气预报外,每年的2月2日他还要前往一个名为普苏塔尼的边境小镇,报导当地的土拨鼠日庆典。   事实上,菲尔对这一节日相当嗤之以鼻并开始对工作感到厌倦,当他例行公事完成今年的报导后,便急不可待地想重返家园,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耽搁了。   第2天醒来后,菲尔意外地发现时间仍然停留在前一天土拨鼠日,昨日的一切重新上演。惊讶、不信、刺激、狂喜、烦闷、焦虑、不安、绝望、倦怠等各种情绪轮流侵占菲尔的感官领域,可无论他如何选择度过这一天,他都始终无法再前进一步,开始了他重复的人生。

 长篇影评

 1 ) 《土拨鼠日》:似曾相识的美好

每天早晨都被同一首歌吵醒,出门都会碰到同一个胖子,在街道上都会有同一个老人向他乞讨,同一个狗皮膏药向他推销保险,随后又踩掉进同一个水坑里......这就是菲尔“漫长”的一天,即离奇又充满挑战的一天,这一天永远是土拨鼠日。


    这是一部摄于1993年的老片了,又名《偷天情缘》。对于这样一部由“冷面笑将”比尔默瑞主演的经典浪漫喜剧,狐狸早有耳闻时,至今日才有幸欣赏都这部佳作,实在有些汗颜。它的情节设计与多年之后的《初恋50次》有些类似,但绝非后者那样简单,这部影片怀着一种一种超脱现实的心态来审视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本片虽说是一部喜剧片,但是绝非一笑而过那样简单,这是一部典型“小影片,大道理”的喜剧经典。
    菲尔(比尔默瑞)是一个自煽为明星的天气预报员,狂妄自大,怨天尤人、生活单调而且千篇一律,一个好莱坞经典的“白领综合症”似的人物。当他怀着一百二十个不乐意的心情去宾州的一个小镇去报到一年一度的土拨鼠日时,他的生活被彻底改变,因为一个颠覆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出现了——时间永远停在了2月2日土拨鼠日。每天遇到同样的事情,看见同样的人,每天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一天,我们的主人公却在这无数相同的一天里经历了大起大落,大约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逃避。当菲尔发现时间停顿在了“土拨鼠日”时,他本能的对此感到惊慌失措,做任何事情都是心不在焉、漠不关心。他一心想逃离这个循环无边的世界,企图改变这个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但是当他找到一个出口逃出时,才发现这只是另一个相同的入口,他无法逃出。当他偶尔放纵一下自己后,还是回到原来的起点。我们的气象员发现,他的生活本可以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即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投机。菲尔在这反复的世界里无限的“充实”着自己。大嚼高热量的食品,大肆购物来满足的短暂的欲望,反正第二天早上6:00时,一切又恢复了原状。另外他还利用循环世界的规律去泡妞、“拿”运钞车里的钱,甚至用积攒起来的经验去追求他心仪的女子丽塔。这一段是片中最搞笑的部分,用一句俗语来评价这位仁兄就是:这家伙忒不要脸!但是,这看似尽在掌握的一切在丽塔面前却连连碰壁。天天的追求换来的都是日复一日的耳光。这也引出了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绝望。当菲尔被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后,他开始对这个周而复始的一天感到厌倦,甚至开始绝望。他无法逃离这个世界,前方一片迷茫。最后他选择了“check out early”来结束这个恶梦。但是一次次的自杀后,第二天早上6:00他又会在他的小床上醒来。就像一个游戏在“Game Over”之后,又重新读取存档。对于这样的无奈,他彻底绝望了。但是在他每晚救助一个老人都无效时,他开始明白生命的真谛。
    第四阶段,用心。人生就是这样的。当他想一次又一次的结束自己的生命时,那个老人却在每晚都死去。菲尔开始珍惜这个不同寻常的“一天”。他利用反复的规律去用心帮助他人,救助他人,去学习各种技能来弥补曾经浪费的时光。只要用心,一切皆有可能,菲尔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让这个与小镇的象征“土拨鼠菲尔”同名的外来人成了小镇居民的最爱,同时也赢得了丽塔的芳心。当他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时,第二天早上6:00醒来,丽塔睡在了他的身旁,时间是2月2日。

   从上面看似流水账的叙述,并不是在向诸位接受电影的内容,而是在阐述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道理。似乎这只是上天对偏重人物的一个玩笑,但是细品起来,这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这四个阶段便是我们对待生活的四种态度。影片用这个夸张的手法向我们预示了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我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几乎如复印机复印出的一般,天天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这不就是“永远的土拨鼠日”吗?俗话说:人定胜天,关键在于你自己,看你用何种态度来对待它。影片中菲尔一次失败之后,还可以重新读档再来。现实可就不同了,时光既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影片告诉我们要珍惜生活,用心对待,你的人生就会多姿多彩。
   当你无法逃避你的生活时,就要想办法征服它。不要绝望,要学会学会享受你的生活。当然也不要投机取巧,因为生活对每个人是公平的。

 

   High Light:片中菲尔计算着时间,直接从拿出一带钱,然后走人,神不知鬼不觉,堪称电影史上最简单的打劫。

IMDB评分:8.0/10

狐狸评分:

观赏性:★★★★☆

娱乐性:★★★★★

回味性:★★★★☆

总 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0a9t.html

 2 ) 《土拨鼠日(偷天情缘)》:超越是一种妄想

(同样是七八年前的旧文,我写的第二篇影评。)

近期对电影的热情的减退,是一件很容易就感觉到的事。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除了撞上了一部《弹簧刀》以外,我只看烂片,只看大俗的电影,这放到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我知道问题的所在:电影开始――不能让我满足。

疑问的端倪,在我上一篇文章《不动声色:弹簧刀》里,其实就已经初现。只是当时还不想真的去直面,蜻蜓点水,一掠而过。――但那一点所留下的圆晕,却始终不见消散,直至今日,成了在我眼前挥之不去的一个冷笑的圆。

电影究竟能帮到我们什么?

真的写下来这句话的时候,我才又感觉到,这个怀疑很可能悄悄地在我心里,已经藏了很长很长时间。为什么我在周版呆了这么长的时间,却始终都没有心去认认真真地写关于电影的文字;这么长时间以来,面对着周版上那么多精彩好文,我却完全只以一个欣赏者的眼光去看待,而几乎从没有起心自己也写上两段。――请宽恕我的狂妄,我相信如果我在一年以前进入周版的话,现在所写的有关电影的文字,绝不会比任何一位写手来得少。――但以我这样一个以文字为荣、以文字为生的人,却完全只满足于在周版上说笑厮混来打发时光。是不是在我的内心,一早就已经觉得,电影,可能并不值得我们的信任?

从论坛上很多高手的文章里,我都感觉到了同一种东西,大家通过电影起兴,来解读人生与爱情,来试图使自己能够阅读岁月留在自己身上的痕迹。然而我却对这一点感到怀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电影有点象迷幻药。尽管大家都知道迷幻药乃至毒品的危害,但还是有众多的年轻人对之趋之若鹜,因为化学品的有一点作用是确凿无疑的:它能够在一个短时期内,摆脱头脑对理性的依赖,用荒诞来实现超越。只是这个超越的代价,最终走向了它的反面:施用者成了化学品的奴隶。而大家在许许多多的电影中,在美好的音乐与画面的催化下,同样能够达到短暂的高潮与升华,在一个相当短暂的时间里,获得了一种超越了自己的假象。

这是我们很多人热爱电影的原因。――就象很多人,摆脱不开迷幻药的原因。

我们想用感动,想用短暂的高潮与升华,来为自己的世界找一个出口。我们很多人都在试图从迷乱的世界中把自己拯救出来,想超越这平凡的俗世。我们身处于黑暗且道路繁杂的地下洞穴里,焦虑,奔跑,奔跑,焦虑……我们被绝望追逐着。于是在某一个刹那,我们以为看到亮光,我们以为有亮光,以为有谁给了我们亮光,我们的激情被亮光点燃了,我们向着亮光飞奔,可刹那间,那亮光又变成了一个新的入口。我们奔跑,焦虑,焦虑,奔跑……我们一心寻找出口,但找到的总是入口,每个出口背后都是入口,通过这入口,我们又返回到以前的自己。

电影就是那一点亮光?

或许它从不是真的亮光,或许它从没有真的存在过?或许它只是为了我们能够在黑暗洞穴里用一生的时间作无用的奔跑,而给了我们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理由?

太悲观了是吧?有谁会知道,我这样一个每天都很乐天的人,每天都会制造出相当多的妙语来活跃空气的人,一个在生活中似乎并没有真正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情甚至连工作都是娱乐他人的人,他的真实的心境,居然会是这么悲凉。

只有我自己明白,我为什么要说笑话给大家听。我是用大家的笑声来娱乐我自己。如果上天没有赋予我在这方面的智慧的话,现在的我,真不知道已经变成怎样一个样子。

前天晚上,为了让自己笑一笑,我看了喜剧片《土拨鼠日》。

同样也是在前天晚上,我一边在我很欣赏的一位网友的文章下面说着不着边际的话,同样地,我是为了让自己笑一笑。

可我忘记了一些事:有时候,即便是这样的说笑,也会伤害到一个人的努力与付出。

我从网上下来,专心地去看《土拨鼠日》。很逗的喜剧。我大笑。

但笑得发寒。――我居然会在这样的时候,看到这样一部电影。――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

关上电视已经是一点半钟以后了。不再有亮光。

一点半钟,意味着彻底的黑暗,连亮光都没有,即使是虚假的,即使它从没有真的存在过。

黑暗里仿佛到处都写着“绝望”两个字。

我以为我会哭一场,真的好久都没有哭过了。但我只是坐着,一直坐到天亮。

我想了很多事。

6点钟,我就又回来了。象电影里的比尔·默里,在每一天的6点钟,都会回到同样的世界里,遇上同样的人,发生同样的事件,周而复始。

――正如我已经说过的那样,电影不会让我们超越。在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漫长黑夜之后,我又重新回到了入口,回到了我所在的这个世界,遇上昨天的朋友,做回昨天的自己。

超越是一种妄想。

所以超越才会成为宗教。

因为宗教就是妄想。

很多人,把超越的希望寄托在宗教上。

人们为什么要相信宗教呢?信仰者说:“我相信上帝,因为上帝是无法证明的;我相信上帝,因为这是不可能相信的。”“这是不可能的,那就是我为什么相信。”如果宗教是可能的,那么就不需要去相信,它会成为一个概念,一个普通的概念。

因为荒诞,因为妄想,所以才是宗教。只有在宗教的条件里,人们才能获得对自己的超越。

《土拨鼠日》实际上就是宗教的对“超越”的演绎。

它抓住了“超越”的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时间”,还有“死亡”。

“时间”是什么东西?时间就是欲求,欲求存在在时间当中。欲求总是时间中的欲求,你越是欲求,你就越需要时间。欲求的对象总是存在在未来,它不可能在现在,你怎么可能在现在欲求呢?
有很多电影作这样的一个假设:假如时间停止了,假如生命只剩下最后的24小时,你会怎么样?

――我们会突然变得轻松而伟大了。轻松,我们突然可以卸下很多很多欲求,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时间的终点,就在前路触手可及的地方,没有了时间的空间,欲求变得毫无意义。伟大,我们开始思索生命的真正意义,于是,我们超越了。

在《土拨鼠日》里,时间永远停在了2月2日。

比尔·默里很快就失去了欲求的所有动力。

在西方,人们把欲求作为人生的目标。没有了欲求的比尔·默里,从钟楼上跳了下去。

“超越”的第二个条件是:死亡。

其实不可能是死亡,死亡了,一切都终止了,也就谈不上超越了。是濒临死亡。是寻找与过去割裂的一个点。

在所有宗教有关成圣成佛的叙述里,你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一个点。

乔达摩·悉达多是怎么成为佛陀的?他为了成佛,放弃了一切的尘世的欲求,已经苦苦修行了6年。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生。有一天,他在河里洗澡,由于长期的节食,他变得非常虚弱,以至于他无法走出这条河,他只能停留在河边的一棵树旁边。他想到:如果他变得那么虚弱以至于无法走出这条河,那么他又怎么能走出那更大的存在的海洋呢?在现在这个特别的时刻里,突然间,连成佛这个欲求也变得毫无意义了,他非但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乔达摩,甚至连6年的苦修也跟自己没有关系了。他从水里走了出来,坐在了一棵菩提树下。生平第一次,他的眼睛象天上的星星一样,不带有一点的迷雾。从那一个时刻起,乔达摩·悉达多就已经死了,他成了佛陀。

比尔·默里从钟楼上跳了下去。但是他不会死。因为时间永远都停在2月2日。即便他死了,一样会活过来。

所以比尔·默里获得了超越。他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这就是《土拨鼠日》。一部喜剧经典。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又是一部很虚假的电影。因为电影为主人公所创造的超越的条件,在现实里,我们一个也得不到。不可能得到。

超越是一种妄想。

在印度有一个哈达瑜伽派,他们有一套严苛的然而切实可行的方法来使自己获得超越,只是这套方法所需要的时间实在太长了,如果你活不到200岁,那这一世修到的东西在死亡时就全部丢失了,又要从下一世从头来过。

即便是宗教,在现实中,也实现不了超越。

电影不是亮光。

宗教也不是。

生活在俗世里的人,无论怎么样去挣扎,去对抗,都只能是一个俗人。

今天,我又来到昨天到过的地方,遇见昨天的朋友。我又开始说笑话,逗我自己开心。

我说的一个笑话是这样的:说的是我的大学时候,有一次我到别的学校去开会,到得早了,会议室里只有并排坐的三个女生。我的座位在她们的边上。这个时候,出于礼貌的交谈是必要的,恰好离我最近的那一个女生我似乎曾经见过,于是我搭讪道:“嗨,你我好象在什么地方见过?”没等那个女生说什么,她边上的一个抢先回答了我:“你干什么啊?这是我们老师。”

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只是一个笑话而已。而且我说笑话的水准在下降,没有以前那些那么好笑了。

没有以前那么好笑了,可又能怎么办呢?

 3 ) 被按下repeat键之后的Rita

我终于看了这部电影,大概在四五年前(或者更久)就有朋友曾经跟我推荐过这部片子。当时我刚认识那个朋友不久,并试图讨得他的欢心,他说“我很喜欢一部名叫《土拨鼠日》的电影,老片子,里面的女主角也叫Rita,跟你的名字一样。”但这个nice and kind的男生发现我并不像电影里的Rita一样nice and kind,于是我们中断了频繁的联络,我计划去看这部电影的兴趣也随之消退了。
    一直到我前几个月跟一个影评编辑一起看了《明日边缘》的首映。
    电影结束之后他说:“这部电影票房应该会不错,但是这个梗早在93年就被《土拨鼠日》的编剧用过了。”
    我说:“原来如此,难怪连女主角的名字都一样。所以这是在致敬吗?”
    “你看过?”
    “没有,但有朋友很久以前跟我推荐过这部电影,因为我的英文名也叫Rita。”
    “啊!对!没想到我跟一个Rita看了一部十年前看过的电影,就像过了一个groundhog day。”

       ---------------------------------------------------------------

    以上这段开场的对白写得有点啰嗦,呃,我不得不用分割线提醒一下自己是在写影评。没错,这篇影评重点要分析的就是关于这部电影的对白。本片的编剧Danny Rubin为男主撰写了许多精彩又简洁的对白,观影途中我克制了好几次按下暂停键截屏的冲动,当然,还有这个过了十年之后用来翻拍依然能大卖的好故事。
    主人公Fill是个有点自负又毒舌的天气预报主播,他觉得自己的主持天赋可以hold得住一档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黄金档脱口秀节目,而不是年复一年的去一个小镇上报道坑爹的“土拨鼠日”,但他还是去了,按照他的计划这应该是人生中最后一次直播土拨鼠日,然而他在经历了一场糟糕的播报之后发现自己被永久地困在这天里了。
    以开头的设定来看,男主应该在本片的后半截里骂上一个小时二十分钟的Fuck,感谢上(bian)帝(ju),他没有。
    我们郁闷的主角Fill想尽各种办法逃出这一天,他跑去跟女主说希望获得帮助,但女主却因为他鲁莽的表现劝他去检查一下脑子,脑科医生觉得他一定是神经出了问题,于是Fill真的跑去看心理医生。不幸的是这个心理医生并不太靠谱,接着便有了以下这段对话:
Fill:“你有上过大学吧?该不会是念的兽医心理学吧?你到底有没有修过跟这相关的课程?”(完全符合主角个性的吐槽)
医生:“应该算有吧......变态心理学”(医生甚至都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学过心理学,此处应有笑声)
Fill:“好吧,我该怎麽办?”(这句话更像是Fill在问自己)
医生:“我觉得你应该下次再来。明天可以吗?”(Tomorrow这个词完全戳中男主的硬伤,如果问题不在今天解决,他明天也会面临相同的状况,换句话说他根本没有明天。简短又明了的双关,此时只有观众和男主明白tomorrow这个词的特殊意义。)
Fill:“......”(男主已经无语凝噎,用枕头蒙住脑袋不停敲打)
医生:“不好吗?”(医生赶紧补了一刀)
Fill:“......”(继续敲打蒙住脑袋的枕头,虽然画面中没有人再说话,但相信观众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了。)

编剧非常机智的刻画了Fill的无助,他在这场戏中的台词不超过三句话,不需要浮夸的表演和台词就赢得了观众的笑声,并且在字里行间让观众与主角产生了感同身受的默契。像这样的例子在片中比比皆是,编剧用很少的对白就刻画了一个毒舌话痨主持的形象,不得不说,这比起伍迪艾伦让片中每个人都變成话痨的那种手段要高明一些。在电影中,对白只是一种向观众传递信息的方式,电影语法中最重要的还是影像语言,除此之外还包括配乐、音效等因素,对话作为影片的声音元素应该去承担更多的情节信息,推动故事的发展或者刻画角色形象,而不是为了表现真实感去复制人们生活中会出现的真实的对白。在有声电影发明之前,先驱者们光用画面就能讲清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所以没有理由让现在的观众花钱买票进电影院去看演员们在大荧幕里闲聊他们在生活中就能听到的东西。比如,闲聊天气什么的,除非这对故事的展开有特殊的贡献。片中有一个场景是Fill在跟公寓酒店的女主人谈话,女主人亲切热情地问他是否睡得好,是否需要咖啡,听说今天将会有大风雪呢呵呵呵呵,然而Fill居然真的接过话茬开始播报天气状况,他用极其专业的术语告诉女主人大风雪会被一股南方来的热空气的给赶跑balabala,就像是他在电视里做的那样,完了还要讽刺一嘴“你是真的想要跟我谈论天气还是在闲聊?”。这场戏有大段的台词,但同样是在谈论天气,这段对白显然是有意义的,一来强调了男主角的职业身份和他完全不顾别人感受去制造尴尬的自大性格,二来告诉观众一个信息:天气预报说不会有什么的即将来临的大风雪。这实际是为之后的天气骤变埋下一个小小伏笔。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把影评看到这里,我会表示万分的感谢!因为我知道如果要在看电影的时候脑海里不停在分析这些创作技巧是很倒人胃口的一件事,就像你正为《生命之树》里万物的轻声细语完全深陷其中,坐在旁边的人突然跟你说上个镜头摄影师跑焦了一样的扫兴。所以接下来我想讨论一下这个奇妙的故事本身的动人之处。
    回到徘徊在无奈边缘的Fill身上,他在一个保龄球馆里跟几个丧志的年轻人喝酒,回忆起之前在维京群岛上和一个金发美女度过的美好一日,他说,我为何不能反复过那一天?!坐在旁边的醉汉一定不明白为什么他会冒出这种想法,Fill接着说:“试想如果你困在一个地方每天都完全一样,做什么都改变不了状况,你会怎么办?”他描述的是自己现在的困境,但没想到其中一个朋友却回答说“我的人生就是那样。”瞬间让人哭笑不得。这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这同样也是故事最核心的命题,如果日复一日repeat相同的生活,在一个无聊的地方,参与着无聊的事,无聊的人们谈论着无聊的话题,你难道不会抓狂吗?但对于很多人来讲,这不是奇幻喜剧里出现的特殊场景,生活的本来的面目就是这个样子,一些不自知的人类,浑浑噩噩同样也是可以活到暮年的,更不幸的是,他们在离世的那一天也没发现自己的人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按下了重播键。
我曾经那么惧怕重复,因为老妈连续为我做了一个星期的西红柿炒牛肉而对她大发脾气,再喜爱的事物重复一百遍之后仍然会生腻。是的,我们每天都需要吃饭,好在每天都可以选择不一样的菜单;我们每天都要睡觉,好在可以做完全不重样的梦境;我们每周有五天都要早起上班,好在被允许在枯燥的工作中创作出不一样的新奇的东西。人生就像一场有无数个版本ending的游戏,每一天都是一个全新的关卡,如果你在每个关卡都选择一样的路径,那么只能玩出一种ending,通关一百遍也没有意义。你如何过一天,也就会如何过一生。不管是被关在和外星生物杀戮游戏里的Tom Cruise,还是被关在土拨鼠日里的Fill,又或是被关在西红柿炒牛肉诅咒里的Rita,都在努力尝试改变,就算知道明天要跟今天一样掉进同一个泥坑里,也要努力换个好看点的姿势。今天固执任性的Rita没准哪天也能玩出一个nice and kind的结局呢,永远要坚信那个repeat键会弹起,生活会继续向未知的明天播放。
    Unknown is hope.
    在经历了一系列放纵/自杀/绝望/救赎的不同版本的土拨鼠日之后,自私任性的男主角Fill终于获得了Rita的芳心,而他也终于在土拨鼠日的第二天醒来,惊喜地对Rita说: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吗?”
    “什么?”
    “今天就是明天。它发生了,而你在这。”
   对啊,今天其实就是所有糟糕枯燥的昨天的明天,哪怕是要度过很多个难捱的明天才能熬过寒冷的冬天,但努力过好每个今天,明天才是充满希望的,不是吗?看,这句台词写得多好!

 4 ) 你值得变成更好的自己。

看到后来,我不能停住我的眼泪。 天气预报员菲尔,每一天都是2月2日,困在同一个地方,每天经历重复的事情,而他又每天挣扎着想做些改变。 生活不会如此荒谬,但我们又确实一再过着重复的,单调的,乏味的生活。而我们每一个人,也都这样枯燥的生活在挣扎着拒绝平庸。 当菲尔意识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该死的小镇,离不开循环重复的2月2日,他的心里充满愤懑,不甘,看一切都是那么的不顺眼。他讨厌生活中的一切,对所有人都那么的不友善。而这个世界,也看上去讨厌极了。他试着给自己找点事做,找点乐子,他坚持不懈的追求着丽塔,结果挨了无数次耳光。

不断的重来中他终于放弃了,想要结束这样的生活。各种自杀方式,开车跳崖,触电,跳楼,撞车。而第二天天一亮,他仍然会醒来,躺在那张床上,收音机里播放着一成不变的曲子。

他真的被困在那一天相当久了。 你知道吗,这就像豆瓣上层出不穷的,抱怨寝室关系,痛恨大学生活的帖子一样。而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员。这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年纪所不能避免的。我们每个人都受困其中。有你,有我。

我第一次到那里,就深深的对那个城市感到讨厌。杂乱的街道,脏污不堪的楼房,甩着长腔的南方口音。连城市中最繁华的商业街都那样寒酸,让人感到窘迫。

学校在荒郊野岭,只有两趟车通向城里。出租司机们又总是变着法的绕道,他们大力轰着油门,车像是要疯了,不得不抓紧车门的把手,生怕出什么事故。

我也曾有过让我厌恶的舍友。她们懒得打扫卫生,洗完衣服甚至不拧一把就挂起来。整个屋子又脏又臭,又阴又潮,霉气冲天。其中一个有脚臭,吃饭吧唧嘴的声音特别大,吃零嘴的声音甚至可以把我从午睡中吵醒。她酷爱在盛夏穿着丝袜捂球鞋,那熏天的臭气让人痛不欲生。是的,我真恨她们。 我恨这个学校,恨这个城市,恨那种怪腔怪调的口音,它听上去有一种敷衍塞责的,充满市侩的俗气。我抱怨着,怨气冲天,去超市一趟,都能在收银员不阴不阳的脸色里突然发作起来。 我们都一样的,经历过这些事情,就如菲尔在他痛恨的小镇上挣扎,他痛恨愚蠢的土拨鼠节,痛恨街上的人,他痛恨他的生活。而我们,也都经历过这些。 然后,就像菲尔一样,感到低落,困顿,恨不得及早结束这一切。像很多人一样,最痛苦的时候,我也想到过死。有一阵子我用超长的睡眠保护自己远离真实的世界。想缓解心情坐在浴缸里,结果却在想这是电影里那种场景,我应该隔开手腕,然后把它放在温水里保持出血顺畅。我研究过各种死法。上吊可以使你的颈椎瞬间脱臼。煤气中毒的死法则比较优雅。可是当人死后,屎尿会自动排出,眼珠会变色,血液会凝固成难看的尸斑。可我又怕自己死后会太难看,又怕死后没人能及时发现我。万一放臭了呢? 痛苦到极致人反而会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当菲尔开始做出变化,他试图去抢救那个可怜的流浪汉,接住从树上摔下的孩子,帮助老妇人换车轮,在餐馆帮助噎住的食客,他做了很多事。

有很多时候改变不需要隆重的排场,不需要煞有介事的姿态,只在一个闪念,它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这个想法,可以带你去不一样的地方。

直到我想通了,何必纠缠于那些令人不快的事情。你要知道,你经过几乎将你拔了一层皮的高考,你曾经所有的努力,你父母为你出的学费,可不是为了浪费在那些讨厌的事情上。多看点书,每天结束的时候让自己觉得充实,觉得这一天没有浪费,从而生出一种成就感,那这一天就可以圆满结束。不开心了就出去走走,别太在乎钱,去吃点好东西,享受独处的时光。不必对谁没话找话,不必对谁强颜欢笑,只要随着自己的心。 后来,菲尔成了小镇上最受欢迎的人。在讨厌的地点,讨厌的时间里,他处处受到限制,他何尝不烦闷,不困扰。可他依旧学会了钢琴,学会了冰雕,他的演讲上了一个台阶,他学会了与那些他曾觉得十分讨厌的人相处,大受欢迎。

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课题。

后来我开始逐渐能够掌握自己的情绪。我不再容易紧张和发怒。告诉自己放松下来,别那么戒备。习惯一个人来去,因为那是最自由的状态。

渐渐地我开始感受到一些不同。打车的时候我甚至可以学着那种口音跟司机聊天,气氛变得和谐起来,他们也不再绕路,这让我省了不少钱。不再对人际关系过分强求,让一切顺其自然的发生,人们反而重新聚拢回到我的身边。而这种顺其自然,不再人为干预的态度,也让我多了一些从容,保有了一些能让彼此轻松的距离。不再瞧不起某些事情,还能为其辩护几句,因为我开始能够理解他们。甚至那些曾经让我着急上火的学校里的店主们,也开始和我变得熟络起来。

我变得快乐起来了。终于有一天,我听到同学对我说,你每天都笑嘻嘻的,那么开心,我们真羡慕你,你就好像从没有烦恼的时候。 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变成更好的自己。就像那个困顿的菲尔。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段一段的低潮期,都不可怕。因为它们都会过去的。因为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好。即使生活这样坎坷,充满了束缚,依旧有能够改变的事情,光是这些事情,就足以彻底改变一个人了。 如果你正走在让你痛恨不已的2月2日的街道上,你只要放轻松。因为2月3日,那个叫做明天的日子,总会来的。但前提是,正如影片里演的那样,你得先过好今天。

 5 ) 由存在主义心理学角度来看电影《土拨鼠日》

一陌电影沙龙小站:http://site.douban.com/151074/

每天早晨都被同一首歌吵醒,出门都会碰到同一个胖子,在街道上都会有同一个老人向他乞讨,同一个狗皮膏药向他推销保险,随后又踩掉进同一个水坑里......这就是菲尔“漫长”的一天,即离奇又充满挑战的一天,这一天永远是土拨鼠日。这是一部摄于1993年的老片了,又名《偷天情缘》,是一部由“冷面笑将”比尔·默瑞(《加菲猫》配音,《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獾律师配音。2003年,比尔·默瑞主演了女导演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 )小成本电影《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并凭此片入围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主演的经典浪漫喜剧,它的情节设计与多年之后的《初恋50次》有些类似,菲尔(比尔·默瑞)是一个自煽为明星的天气预报员,狂妄自大,怨天尤人、生活单调而且千篇一律,一个好莱坞经典的“白领综合症”似的人物。

与《源代码》不同,比尔·默瑞一次又一次回到二月二日,为的不是拯救世界而是重新面对人生。罗杰•艾尔伯特在十来年后重新修正了自己的评价,承认当初看低了这部电影,他说有些影片“会渗入你的记忆,成为一个闪亮的点。当你发现当你需要表达一些你的感受时,你不得不借用它来阐释你的观点时,你就会回味出它的妙不可言了。”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在他的书里面提到这部电影,说自己"哪怕我已经看过五遍了,但它对我们积极个人蜕变的号召力,还是让我惊叹”。

由存在主义心理学角度来看电影《土拨鼠日》

存在主义心理学(Existential Psychology)因存在主义影响而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存在主义是 19 世纪起源于丹麦,20 世纪流行法国,后扩及全世界的一种哲学思想。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价值,主张人有自行选择其生活目标及生活意义的自由,重视现实世界中个人的主观经验,强调人须负责其自由行动所产生的后果。

罗洛·梅是把欧洲大陆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和存在心理疗法引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人物。他提出的自由选择论和马斯洛、罗杰斯的自我实现论,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

其要点是:(1)认为自然界是无目的的,但人在困难处境中能通过有意识的选择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这种选择是主动的、自由的,因此人人都要对自己选择的道德价值负责。(2)提倡存在主义心理疗法,其特点是现实与主观,即一方面重视患者的现实处境,协助其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重视患者的主观经验,协助其重振自由意志以解决问题。此外,自由选择论与自我实现论者都强调人的成长趋向和目标追求,但两者存在着分歧。自由选择论者认为人有善恶两种潜能,因而强调意志在面对未来困境时敢于进行选择的重要作用;不同意自我发现论者认为人格趋向成熟的发展是一种潜在善性的自我实现过程。自我实现论者认为人有潜在善性,因而强调发现自我,不同意自由选择论者把自我视为一项自己的设计,仿佛自我是由个体不断选择创造出来的。

这种心理学强调个性和经验,致力与研究解决人类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人类自身面对的一些困境。例如: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最有影响力的是弗兰克尔(Frankl)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在压力之下,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相反,如果找到生命的意义,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心理问题。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几乎是被所有研究所证明的,而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也几乎是被所有研究证明与心理问题有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人们的情绪健康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和认识能够减缓消极生活时间所引起的药物滥用等问题,药物滥用和不使用药物者相比较,后者对生命意义有着更加明确的理解。

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近几十年中开始影响到心理学研究的主流,特别是生命意义的概念影响到压力和应对的心理健康模型:个人生活的意义影响到整个一生的压力应对的过程。同时,个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也会影响到这个人对于压力的认知以及应对的方式。另外,如果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具有一定的威胁性,会使人们对压力的应对更加脆弱。当然这种脆弱性也有积极作用,它会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去减低威胁。

生命意义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不是单向影响,而是交互作用的: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们怎样看待生命;反之,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认识也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

《土拨鼠日》这部电影就是对存在主义心理学“对生活意义的探索”的一个非常形象直观的解读。而片中的菲尔最终收获了美满的爱情。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是在讲个人选择。主角一开始选择享乐,后来选择游戏,最后选择塑造自己,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

细品起来,这部电影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影片中的菲尔的四个阶段便是我们对待生活的四种态度。影片用这个夸张的手法向我们预示了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我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几乎如复印机复印出的一般,天天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这不就是“永远的土拨鼠日”吗?

另外,菲尔(比尔默瑞)这个好莱坞经典的“白领综合症”似的人物的故事,或许可以对我们的职场处境做个很好的注脚,启发我们对自身的反思。

想想看,你是否对于自己的工作越来越习以为常,感觉日子平淡无奇,早已没有初入职场时的新鲜感和豪情万丈,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早已没有跳动的勇气和能力?你是否对于自己的工作感到厌倦,每天在按部就班的工作,而每当想到未来的出路的时候却一筹莫展,所以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哀声叹气?

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工作多年以后,应该到了一个有所成就的年纪。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虽然工作很久,但是职场技能及对于自己的认识还停留在毕业之初。最为关键的是,很多职场人士虽然接近而立之年,却一点都不了解自己。比如,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特长是什么和想要什么类型的工作。

毕业后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多人有考虑是否适合及职业发展的问题,遵循“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以后找到喜欢的工作再换,然后就稀里糊涂的混到了现在。虽然有时候也曾想过换工作和学习一些知识作为储备,但是由于不知道该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该具体学些什么知识,加上每天上班时间比较长,下班后就只想着休息,对其它事情根本打不起精神,所以这几年基本上什么也没学习。对于自己的岗位虽然已经很熟练,但是早已厌倦。即使坚持做下去,也只是用劳累的身体和长时间的工作来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

为什么很多工作多年的人,明知自己不喜欢本行业或岗位,却还可以在一个岗位上浑浑噩噩了很多年?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毫无斗志可言。哪怕每天过的闷闷不乐,也不会为自己的出路多做一些准备。因为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之初,由于缺乏对于自身和社会的认识,没有过多的考虑职业规划及发展,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进入了一个职业领域,虽然也感觉到了很多不适应,时间久了,对于工作内容及状态则在惯性中延续。

也许他们在没有明确职业目标的时候,为了生计不得不先骑驴找马。但是,更多的人在寻找态度、方法及执行力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寻找的过程只是心血来潮或患得患失,坚持寻找不了多久就不了了之。相反,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衣食住行相关的内容,比如美食、衣服、旅游或养生等等却可以成为常态化的关注。

时间久了,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宏伟目标,开始接受现实的平淡与平庸,而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进入一种习以为常的惯性之中。殊不知,正是这种习以为常的状态,让很多在学校时很优秀的人,通过几天的“磨练”,逐渐走向了平庸或默默无闻。最终,直到某一天突然醒悟,发觉自己已经浪费了太多的宝贵时间,不仅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马”,还虐待了自己本应该照顾好的“驴”。

一个人之所以在面对未来出路的时候会感到困惑,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对自己不了解,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想干什么和该干什么,另一个是对于职场不了解,冥思苦想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即使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执行难度大而被迫放弃。然而,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不是一蹴而就和临时抱佛脚可以造就的。不仅需要个人对于自己努力了解和培养自己的认知及思考能力,还要对于外界信息进行关注及搜集整理,保持高度的敏锐性,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实际上这关乎着我们的选择,甚至是每天生活中无数个细小的选择。即使工作到今天,我们也都可以选择。我们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土拨鼠日》这部电影对这样的选择有这精彩的诠释。

我可以选择,这是我的选择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在很大的范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可以不去写这篇文章,去别人的帖子拍拍砖头,也可以写下这些文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们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让别人易于阅读,也可以写成一堆,我们可以就这样发上来,也可以在发以前再看几遍,我们可以选择不刮胡子就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会说我命苦啊,没得选择阿,如果你认为“去微软还是去IBM”“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当销售副总还是当厂长”这种才叫选择的话,的确你没有什么选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选择。但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选择在是否在痛苦中继续坚持,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是否相信我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每天生活都在给你机会,他不会给你一叠现金也不会拱手送你个好工作,但实际上,他还是在给你机会。职业规划师丹宁老师在她的文章“你为什么没有好工作”说:“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了不起的社会关系,我的父亲在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边疆,那个小县城只有一条马路,他们那一代人其实比我们更有理由抱怨,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年轻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书都没得读,支援边疆插队落户,等到老了,却要给年轻人机会了。他有足够的理由象成千上万那样的青年一样坐在那里抱怨生不逢时,怨气冲天。然而在分配到边疆的十年之后,国家恢复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来的学校。研究生毕业,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单位里,又是3年以后,国家第一届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来的学校,成为中国第一代博士,那时的他比现在的我年纪还大。生活并没有放弃他,他也没有放弃生活。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选择,他没有放弃,他没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时机到来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来得重要得多,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说,只是到了 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40度的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你到你应得的未来。
      
我可以选择,这是我的选择。这是这部电影给我自己最大的收获。

本次电影沙龙总结

1、课程设计:课上用两个小西红柿来引出和诠释活在当下的问题。就像导演的工作一样,也如《粘住》《培训师的真功夫》提到的故事、盒子、梯子等。

2、授课能力:讲课声音要大些;锻炼语言节奏。

3、上帝视角:叙事作品基本上都是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讲故事。第一人称以“我”为叙述者,只讲“我”参与或者目睹的事情。“我”不在场的事件只好用转述来讲。第三人称叙述又分两类,一类跟随剧中人展开故事,只讲他参与或者目睹的事情。不过通常只跟随一个人。他或者就是主人公,或者是事件的重要目击者。

另一类叫“上帝视角”,意思是作者可以象上帝一样洞察故事里所有细节并写出来。一个人的梦,他的心理活动,某人独自在家、无人目击的行为,两个人在密谈等,都可以写出来,或者迅速从一个人写到另一个距离很远的人,象上帝一样切换自己的观察角度。

每部作品里的人物、背景和事件都是作者虚构的,他就是这个虚构世界的上帝。所以“上帝视角”才被广泛运用,甚至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与现实生活多么不同。在现实中,凡人恰恰只能看到的事件的局部,或者片断。我们习惯于讲这样的话:“张三和李四恋爱了”、“某甲被公司辞退了”、“A和他的老婆发生矛盾了”。但我们真目睹这些事件的全过程吗?大部分情况下都不可能。

影视小说总显得比生活精彩,一个很大原因就是采用了“上帝视角”。把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完整说出来。而在生活中,我们却只能从自己的角度上看到凌乱、片面的事情,并且通过道听途说,或者自己的猜测补足剩下的部分。而我们讲课的时候,也借鉴电影这种方式,一是避免给听众“讲师个人中心”,即讲师所讲的实例都是自己的个人经历,变成了一种私人经验、情绪宣泄。二是对于初期经验不足,可以把别人的故事、经历加进讲座,以上帝视角解读。

非常感谢陈老师提到的边检警察中日复一日工作,可以借助《土拨鼠》日这部电影带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从意义寻求的角度去帮他们应对从业困惑。陈老师还提到对化工厂等组织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层次较低的受众,电影时解释心理学原理的好工具。

谢谢来参加沙龙的李大哥和小袁。大家的分享让我收获很大。

p.s,片中菲尔计算着时间,直接从拿出一带钱,然后走人,神不知鬼不觉,堪称电影史上最简单的打劫。



2012.4.16
文/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一陌 转载请注明出处!
职业咨询qq:31548754
邮箱:1moreee@gmail.com
微博:http://weibo.com/1moree
博客:http://blog.sina.com.cn/1moree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51074/ [一陌电影沙龙]

 6 ) 原来神只不过是世人

  看这部片让我震撼的是剧中说“也许上帝是我们身边的人,只不过呆在人间时间太长了才对所有的事那么了解。”(大意)
  我突然觉得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神爱世人,神是世人。
  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神,唯有自己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唯有自己能让自己在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过的有意义而快乐!
  就像剧中,悲惨的、求死的、宿命的过每一个重复的日子和积极地、主动的、与人为善的过每一个重复的日子是自己的选择,不同的选择走向了不同的结果。
  p.s 其实我觉得,是他的尖酸得罪了那个土拨鼠,所以不让他走向明天。。。

 短评

跟《人生遥控器》一样的题材。他在死都死不掉的情况下才开始读书,看来读书真是让人生不如死。

3分钟前
  • 飞天PP猪
  • 推荐

“拆房子的乐趣终究比不过造房子”

5分钟前
  • 账号弃用
  • 力荐

生活似乎总是一成不变,我们早已习惯如同机械般熬过程序化的每一天。可久而久之难免心生厌倦,日子也仿佛停滞不前。此时不妨以另一种心态和方式去面对人生种种,也许会从以往日复一日的乏味与灰暗中发现一片久违的晴空。

6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规矩的鸡汤片。过去的生活就是今后的生活。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绝无新意。每种痛苦、欢乐、思想、叹息都将以同样的顺序反复降临。你既可以在这不前进的人生里浑浑噩噩,也可以主动一点上升到下一级凝固的空间。所以,我已经练成了钢琴十级、冰雕能手、善良体贴,你他妈怎么还不嫁给我?

11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经典之作。男主的行为及性格变化严格遵循心理学规律,但真正点题或者说使他顿悟的,是他发现无论他在这一天的这个小镇无论多么无所不能,都救不回流浪老大爷必然去世的命运。看起来俗,但正是这一点让他对生死有所感悟,真正珍惜与女主的爱情。

12分钟前
  • 祥瑞御兔
  • 力荐

人生多是单曲循环,有爱才不算浪费,生活则更大。每天让自己更好一点吧,去爱去生活,Today is tomorrow。

17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一日囚

21分钟前
  • 无梦快乐酣睡者
  • 推荐

看到后半段才开始有感觉,享受每一个今天,不管明天会不会来。

25分钟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推荐

时间永远定格在某一天我多么羡慕你,我多么同情你。

30分钟前
  • 糯米女巫话痨蘇
  • 还行

在不断为想要得到的东西而改变自己的路上我变成一个陌生人

33分钟前
  • 狮子青铜
  • 力荐

男主起码在这镇上待了二十年。

37分钟前
  • 希夷子
  • 推荐

这是最早的无限回档片吗?我整个过程中都在想作为女人应该怎样才能躲过这种人的招数……太尼玛creepy了……

38分钟前
  • 小油飞
  • 推荐

如果人不改变自己,人生不过是对一个日子的不断重复,无数个2月2号的量变才能引起2号到3号的质变。获得爱情的办法并非投其所好,而是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并真诚以待。

39分钟前
  • lookatme
  • 力荐

爱是你的通关密语。

44分钟前
  • JulyChan
  • 还行

要是自己喜欢的一日能不断重演就好了。这片子很温情,很喜欢。

48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怎么把重复的人生过出意义,这太酷了……

51分钟前
  • 趙小漁
  • 力荐

看到最后才发现是个励志片

56分钟前
  • D5
  • 力荐

坏消息是今天还是昨天,好消息是今天变成了明天

1小时前
  • 清秋雨薇MOMO
  • 推荐

总的来说循环人生就是太棒了,谁要去未来啊!

1小时前
  • 王大根
  • 力荐

受众群星座:适合相对一尘不变的金牛座,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善变的双子座慎入!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