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谈交通

综艺大陆2005

主演:谭乔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谭谈交通 剧照 NO.1谭谈交通 剧照 NO.2谭谈交通 剧照 NO.3谭谈交通 剧照 NO.4谭谈交通 剧照 NO.5谭谈交通 剧照 NO.6谭谈交通 剧照 NO.13谭谈交通 剧照 NO.14谭谈交通 剧照 NO.15谭谈交通 剧照 NO.16谭谈交通 剧照 NO.17谭谈交通 剧照 NO.18谭谈交通 剧照 NO.19谭谈交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4 16:46

详细剧情

  成都本土一档寓教于乐的交通警示类节目。因为其贴近大众的节目特色和诙谐幽默的主持特点,赢得了成都市民的一致好评。其中很多期经典节目,在全国各大电视台转载。受到了热烈的关注。一个充满情趣和智慧的警察,《谭谈交通》令谭乔成为成都最有影响力的交警!而谭乔则让交通法规变得生动有趣,清晰可触。

 长篇影评

 1 ) 生活就是三环路,对不对?

啊,生活,你突然感慨,就是三环路,你说,其实就是三环路。双前手画出一个圈。

谭谈交通晓得嘛,三环路逮人的,天天逮,十多年了,就是在三环。你继续说。主要是关心闯红灯现象,也要研究电瓶车面包车超载的问题,可以称为交通警察执法普法实录。我个人认为它算是这类节目中的重要角色了,你补充说,至少是厅级。

好,我说,晓得了,但是这跟生活有什么关系,你展开说说。

好,你说,我展开说说,你想想,十多年,就在三环路,天天逮人,逮了十多年,这是不是生活?

我说,我晓得这个节目,看过,知道它天天在三环路抓人,谭警官嘛,但是为啥子这个是生活,你展开说说。

好,你说,我再展开说说,你想想,十多年前你坐到餐桌上吃饭看到他在三环路上逮人,十多年后你又坐到餐桌上,你看到他还是在三环路上抓人,这是不是生活?

安?我说。然后沉默。

唉。你说,就是,你想,十多年,啥子车没抓过?啥子人没逮过?十多年,这个就是生活。二仙桥晓得嘛,火了!网上可以说是火了,走成华大道,去二仙桥,一个大爷在谭谈交通里头,笑死个仙人。还有啥子倍思特橱具,巨搞笑,哎哟你想嘛……

嗷,我嗷的一下想起来,是,我想起我坐在马家花园的木头小板凳上,比面前的茶几没有高出多少,前面是灰色的那个小电视;我想起红照壁的那个透明茶几,对着电视放着一碗棒子骨汤;我想起外双楠那个可以移动的电视柜,吃饭的时候就把电视转到餐桌这边,桌子这边是加豆腐干和二荆条炒的回锅肉,还有一盘蒸的茄子,旁边的沾水无敌诱人。为啥全是下饭菜,我想。突然,红绿灯,新闻全接触,李伯清,陈岳叔叔还有中分的王宝器一下全部站到外双楠的餐桌前,可以说是图谋不轨。我脑袋一转对他们说,都是下饭菜,你们吃嘛。我嗷的一下想起来了。

啊,我叫一声。你停下。我说,我懂你意思,生活就是三环路,对不对?

你愣住。

我继续说,还有哦,去二仙桥我们不用走成华大道,一号线转七号线,方便。

 2 ) 气球飘走了,还会回来吗

1

2014年冬,有一首《我的滑板鞋》迅速走红。

喜欢的人说它是不拘一格的珍品,接受不了的人说它是不伦不类的怪物。

走红之后,作者庞麦郎自称拥有法国血统,祖籍台湾。

网络世界没有永远的遮羞布,不久人们就发现,庞麦郎真名庞明涛,陕西汉中人,身份证显示他生于1984年。

媒体找到他寻找真相,他说身份证怎么回事自己也不知道。

人们质疑他不认自己的爸妈,他说:说是我父母就是我父母吗?

庞麦郎的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骗到了最高境界。

他成了一个小丑,人人都可以拿他取乐。

2016年以后,滑板鞋和庞麦郎的流量开始逐渐从互联网世界退却。

直到2021年,庞麦郎的经纪人发布视频,说庞麦郎因为精神疾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2

2020年,歌手吴克群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

庞麦郎在台上卖力地唱歌、扭动身体,台下没有一个人在认真看他的表演。

结束的时候,庞麦郎向台下道谢,无人回应。

吴克群想和这个唱歌的小伙子聊一聊。

他问:你做了十年的音乐,你觉得观众喜欢吗?

庞麦郎说:我觉得大家蛮喜欢的。

因为他比较喜欢做表演,第一场演唱会实现了他的音乐梦想。

让他得到了真正的释放。

吴克群接着说,那你做音乐过程中,最痛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

庞麦郎:就是那些绯闻,脸上显出羞涩忸怩的表情。

吴克群以为自己听错了,追问一句什么绯闻?

可以讲出来吗?

庞麦郎犹豫再三,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

“有些话题我还是不想讲出来。”

当被问及,会不会感到自卑的时候,庞麦郎抬头望天,没有回答。

他进入了一个状态,一个不敢讲真话的状态。

3

“我是约瑟翰庞麦郎,今年28岁,生于1990年1月19日。”

“我的故乡叫加什比克,它位于我国的西北,属于南方地区。”

从乡村走进城市,他时刻在担心自己在城市人眼里,会不会显地没有档次。

他想努力呈现自己真诚的音乐世界,又在真实的身份前遮遮掩掩,两种矛盾让他无论是作品还是为人都别扭不堪。

庞麦郎全程只有很少的几个瞬间与吴克群对视。

大部分时候,他都在宽大的棒球帽掩护下,目光低垂。

这样的表情,几乎在所有访谈视频里都能看见。

一次采访前,记者问他,必须要戴着眼镜吗?

他说,我觉得戴着眼镜比较酷。

记者问他,加什比克是哪儿。

庞麦郎搓着手说,你就写加什比克就可以了,不用说在哪里。

他说自己是08年开始创作生涯,2015年12月开始巡演。

记者问都去了哪几场,能具体说一说吗?

庞麦郎的上半身从沙发里立起来:这个不能说,因为我们还没发布。

他回顾了自己创作滑板鞋的心路历程。

那是一个下午。

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因为有各种各样款式的鞋子。

但是他都不喜欢。

他想换个地方再找。

回去的路上,偶尔发现一双鞋子。

那是一家专卖店。

鞋子是红色的,看起来非常漂亮。

他超级喜欢。

问了下价格,不贵。

“大概一两百块钱吧。”

“那双鞋子很漂亮,我穿了三年,很结实。”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名,我就把鞋子随手丢进垃圾袋,扔了。”

后来就找不到了,庞麦郎一直很怀念那双鞋子。

上学时,庞麦郎的作文曾经在校报上发表。

在这段2019年的采访中,庞麦郎经常性地停顿,不是抬头眨巴眼睛,就是片刻低头沉吟。

4

2014年4月,一个叫庞明涛的人在网上找到昆明音乐人黄俊杰,想请他录首歌。

粗略看了几首歌的歌词后,黄俊杰心想: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写出这么奇葩的歌词来?

他让庞明涛唱了几首歌。

没等唱完一小节,他就喊停:“我让你唱,没让你念。”

对方认真地回答:“我就是在唱啊。”

最终,黄俊杰从那本厚厚的手抄歌词本里,挑了一首正常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歌,开始制作。

那首歌叫《我的滑板鞋》。

这首歌没有旋律、没有节奏,黄俊杰为它谱曲、合成,最后再教庞明涛唱。

歌曲完成录制,是无尽的后期编辑。

因为庞明涛没有一句唱在拍上,需要把字、词、句拆开、打散、重组,再延展成一首歌。

从那以后,这成了庞麦郎每首歌的制作流程。

在黄俊杰眼中,庞麦郎和正常人不在一个频道。

有次吃饭聊天,他骂了句:我日,照这种说的话……

庞麦郎说:山东日照我去过。

庞麦郎认为,自己的观念比较偏西方化。

他想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对社会做一点贡献。

另外还有一个外国名人,他临时想不起来,就起身问前面的打光师:之前有个黑人总统是谁?

得到答案之后,他面向镜头,重新坐正。

“还有Mandela。”

庞麦郎整理了全中国的州和市的名称。

他还给自己的故乡汉中,起了一个很“世纪化”的名字:加什比克市,古拉格镇。

此外还有:华耶和图、约西里约、福克莱斯、迪克丹姆斯特……

共计292个城市,30个州。

这些都是他自己起的名字。

庞麦郎一直强调,自己的演出要国际化,作品要国际化,一切都要国际化。

“再国际化还不是,十块钱的面你该吃还得吃,五十块钱的宾馆你该住还是得住。”

经纪人说。

庞麦郎喜欢卷发,因为那样比较时尚。

做完造型,一缕缕卷发随着卷发棒的撤走,变得蓬松、自然。

他凑近镜子,脸上的笑容逐渐放大。

“像摇滚乐,像摇滚乐乐队!”

问他满意吗,他回答:very much!

在一场酒吧表演中,庞麦郎站在台上卖力表演,无论音调还是节奏都溃不成军。

台下只有寥寥十几个观众,人群里不时传出窃笑。

这个时候的他看上去尤其孤独。

庞麦郎觉得,许多观众对自己的音乐还不够理解。

毕竟这是一种创新的音乐。

所有人的目光都匪夷所思,所有人的话语都是关于他。

许多人冒充记者找他约访,他没有说的也被报道出来了。

“都闭上嘴巴,他们是坏蛋。”

除了唱歌事业,他一直想拍一部电影。

电影里面是一个怪兽,非常恐怖的怪兽,然后拍他们是怎么脱离危险的。

5

2014年成名后,庞麦郎渐渐从公众视线中消失。

他和经纪人白晓偶尔接活:婚礼、酒吧、商场开业,大部分时间没有收入。

现实如此惨淡,庞麦郎还是坚定地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过气网红。

“我是一个流行歌手,我有自己的作品。”

“虽然不知道哪首歌会红,但我将来一定会出名。”

说这些话的同时,他始终低头看地,避免和记者有目光接触。

经纪人白晓和庞麦郎的关系像一对兄弟。

他随身带着一些药,包括有助睡眠的安眠药。

他说:趁年轻,陪着庞麦郎再搏一搏。

两人相识于2013年,那时庞麦郎还是庞明涛,《我的滑板鞋》也还没有问世。

白晓在录音棚认识了庞麦郎,然后介绍他进入live house圈子。

因为票房问题,两个人发生过多次矛盾。

他们一场演出,花费十几万是正常,每次只能卖出十几张门票。

每场都是售票形式的专场,成绩越做越惨。

最后资金告急的时候,白晓透支了自己的网络借贷。

他想让庞麦郎多多曝光,有了流量之后把自己亏的钱赚回来。

演出前,他们找到街边一家发廊,为庞麦郎晚上的演出做造型。

经纪人付了钱,总共98块。

走出理发店,经纪人忍不住抗议:“98块,做个造型要98……”

一旁的庞麦郎戴着口罩和帽子,表情严肃,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演出酝酿情绪。

2021年1月,和之梦联系庞麦郎,进行为期三天的纪录采访。

他特地在10公里外的繁华地带租了酒店,因为自己住的地方不够档次。

别人问他,现在一般是怎么赚钱。

庞麦郎的眼神在昏暗的车厢里更添局促闪烁,声音因为口罩的阻隔越发含混不清。

“就是演出,除此之外还有商业……我们还做商业,做商业。”

别人接着问,一个月大概多少钱。

大概几十万块钱。

就在上一个镜头里,百晓还在讲述自己当经纪人这些年60万的欠款。

他希望庞麦郎未来能有更多演出机会,慢慢还清债务。

记者问他,红了之后最想干嘛。

庞麦郎说,滑雪,去鳌山宝鸡市滑雪。

还有一个最想去的地方,是苏州园林。

也许是因为喝了酒,也许是因为情绪激动,他的脸上升起幸福期待的笑容。

庞麦郎房间的桌子上有只绒毛玩偶,他拿起来对记者说:这是粉丝送我的。

接着他回头问经纪人,老白你记得这是哪一年吗?

经纪人说,这是我送你的。

他把玩偶重新放回桌上,小声说忘记了。

庞麦郎的老家,是位于大巴山和秦岭交界的一个小山村。

父母准备了丰盛的午饭,饭后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炒花生递给每个人。

庞父六十多岁,牙齿掉了三分之一,右眼眼疾常年流泪。

他说儿子小时候就爱音乐,初中买了一把吉他,花了二百多块钱。

那把吉他静静地立在卧室一角,弦距可以轻松塞进一根手指。

庞麦郎面色潮红,接着说,然后还在汉中买了一双滑板鞋,然后写了滑板鞋歌词,就红了。

这个时候,庞父的脸上闪过一丝落寞。

庞麦郎伸出手指算,从2014到2021,七年了,我出名七年了。

庞父说:他走到哪,我们就支持到哪,对不对。

天黑透了,屋子里的对话还在继续。

朋友们聊起,关于之前网上流传的,庞麦郎不认父母的视频。

那些都是造谣。

庞父说,是的,我自己的孩子我怎么会不认他。

记者问,你那时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台湾的?

庞麦郎一颗接一颗往嘴里送花生,腾不出工夫回答。

对面的经纪人说:那都是胡乱报道。

室内的灯泡瓦数不高,庞父的沉默越来越厚重。

庞麦郎起身要去睡觉,庞父帮他拍落前襟上的花生皮,看着他走进卧室,关上房门。

等到卧室门阖上,庞父喝光了面前的一大杯水,对经纪人说:

我问你一句话,你和他相处这几年,有发现他其他的异常吗?

看到有些呆滞的经纪人,庞父接着说:是精神上的问题。

经纪人说:这个不太好说。

庞父沉沉唉了一声,头靠到臂弯里,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庞麦郎经常在微博上搜索自己的名字,看有多少人骂自己,他们是怎么骂自己。

那段时间,他感觉自己被流量抛弃了。

经纪人说:是网络造就了他,但是,也是网络……

他没有再说下去,庞父还是那个姿势,认真听他说话。

最后,经纪人笑着和摄影师说:这个别拍了。

6

从老家到西安,庞麦郎乘坐高铁。

“我感觉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切都是那么的遥远。”

“感觉到一个城市,和我们镇上的文化不同。”

一个粉丝说,庞麦郎是还没有被社会化的人。

他不太懂社交,也太不懂真实世界的运作法则。

2021年初,庞麦郎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住院3次,共计136天。

从医院回到汉中老家,大部分时间呆在村里。

他与白晓在合作五年后分道扬镳。

9月17日,刚吃过晚饭,他突然眼睛红红的,背着包在猪圈旁走来走去。

他说有人害他,他要五万块钱,要离开这里。

2021年12月,一个叫张嘉唐的人提出要担任庞麦郎的新经纪人。

他拿起一双鞋问庞麦郎:“你觉得这双鞋发售价多少?耐克有史以来发售价最贵的鞋子。”

“几百块钱能买到吗?”

庞麦郎接过鞋,小声地回答。

张嘉唐笑得前仰后合。

“几百块肯定买不到。”

那双蟒蛇皮球鞋的发售价是1.6099万人民币。

弹幕飘过,一条接一条:

“庞麦郎有点呆啊”

“为什么要叫他来”

“别人买不起,别问了”。

和兴高采烈滔滔不绝的张嘉唐相比,庞麦郎干枯瘦小,呆若木鸡。

张嘉唐并非不知道庞麦郎已经确诊精神疾病,同时还十分清楚他的潜在商业价值。

他上传到B站的这段视频,“职业玩家”的标签赫然在目。

当他得知庞麦郎和之前的伙伴结束合作,觉得挺可惜。

“沧海遗珠,我签了你吧。”

有人说,庞麦郎的视频效果并不好,为什么还要继续合作?

张嘉唐回答:以一个生意人的角度,他具有商业价值,国民度也高。

“我签一个网红还得给他花钱,还不一定有商业价值,但庞麦郎的商业价值就摆在这。”

有媒体提出质疑:庞麦郎刚出院没多久,你会不会有顾虑?

张唐嘉个人认为庞麦郎没有病。

“当然这是我个人认为的。因为我觉得他挺正常。”

媒体问,庞麦郎患精神分裂症这件事算负面吗?

张唐嘉说:“负面,太负面了!”

张唐嘉想让庞麦郎的价值和热点从负面方向逐渐往正面去转。

他觉得庞麦郎个人是有IP的,可以让他重回滑板鞋时的巅峰。

但他觉得,庞麦郎的歌不是那么有观赏性、表演性,除了一首《滑板鞋》。

手里有品牌资源的张唐嘉,更倾向于通过品牌宣发来盈利。

他认识很多歌手、rapper,大多数没有演出。

想通过演出挣钱,这事儿本身就很扯。

“做演出就要饿死。”

庞麦郎对张嘉唐担任经纪人的唯一要求是,帮他出唱片。

当被问到两人之间合约的其他内容时,张唐嘉说,这个不方便透露。

8

很长一段时间,庞麦郎和他的滑板鞋已经销声匿迹。

直到气球哥的故事连续反转,不断刷屏,我突然想到了这个自称来自台湾基隆的西安年轻人。

也许将来,庞麦郎将永远变成一个历史符号,再也不会出现。

就像曾经的芙蓉姐姐、后舍男孩、旭日阳刚……

迭代更新的网红,像一茬接一茬的海浪拍打在沙滩上,乐此不疲。

《西游记》里,白骨精吸光了一家三口的精血,又利用他们的皮囊,去割唐僧的韭菜。

坐在小板凳上,和居高临下的气球哥苦口婆心的谭乔,像极了努力保护唐僧的同时被紧箍咒折磨的孙悟空。

当他目睹一遍又一遍撒谎、心不在焉、言不由衷的玄奘,原本想要保他西天取经的那份热心荡然无存。

失望了。

可惜气球哥不是金蝉子转世,既没有远赴花果山求情的猪悟能,也没有一路暗中相助的如来观音。

他只是一个可能精神有问题的凡人。

结局如何,只能为他祈祷。

冒充侄子找到气球哥,和他签下违约金100万的合约,叮嘱他不要在包括谭乔在内的其他人透露太多。

气球哥的流量来自于他的诚实单纯,教他撒谎的经纪公司不知道,这再也不是大家喜欢和追捧的那个气球哥了。

就像脱下警服的“反诈老陈”,不会再在连麦的时候让网红们心头一惊,也不会让观众继续买账。

气球哥和庞麦郎最大的不同,是他全程都是被其他力量推动着。

庞麦郎至少知道自己的梦想就是唱歌,唱好了说不定以后可以拍戏。

气球哥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什么规划。

今天人家说他嗓音好他就去唱歌,明天说他身材好可以去当健身教练,后天让他去缅北他也会乐呵呵照做。

在标清画质的古早视频里,谭谈交通邂逅气球哥,这个卖过歪烟歪酒的男人开始涉足网络世界。

再遇气球哥,是众多热心网友的提议,然后谭乔带着大家的好奇与关切找到了他。

最后,流量公司和资本循味赶来,给他洗脑,让他在一份可能根本没看懂的合同上签字画押。

一个无知的人,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站在了聚光灯下,兴奋、紧张、手足无措。

像一个从来没有见过苹果的人,第一次尝到苹果的滋味。

9

视频最后,谭sir感觉说再多都已经无益。

他无奈感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火5分钟。

气球哥马上说:是,多活几分钟。

看客们以为气球哥阅尽人间,大智若愚,实际上他什么都不懂。

助推的每个人看上去似乎都没什么错,都是想让气球哥越来越好。

但肉眼可见的,气球哥的生活,至少到现在,依然破败不堪。

没有固定工作,沦落到靠小卖部老板偶尔接济的地步。

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极度的好吃懒做,那一定是因为他的精神世界出了问题。

在一次直播中,有粉丝问谭乔:为什么不像带二大爷一样,带带气球哥。

他很明确地回复:我对他们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规划。

二大爷的状态,可以这么带他。

但气球哥目前的状态,肯定不行。

谭乔自己曾长期接受过心理咨询,这么多年下来,他对这一领域也有很多了解。

气球哥一看,精神就有问题。

应该先带他去做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能简单地融入社会。

他真心不希望他有树先生的结局,最后真的疯掉。

谭乔当时和气球哥说好了,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

他对气球哥的帮助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但还没等实施,他就突然签约了,事先没有告知任何人。

原本的计划就此落空。

有些人的精神不正常,只是在他诙谐幽默的外表下被掩盖了。

气球已经飘走。

但愿他有一天能想起原路,回归初心。

END

【文章原发于公众号: 燕妮日记】

1

2014年冬,有一首《我的滑板鞋》迅速走红。

喜欢的人说它是不拘一格的珍品,接受不了的人说它是不伦不类的怪物。

走红之后,作者庞麦郎自称拥有法国血统,祖籍台湾。

网络世界没有永远的遮羞布,不久人们就发现,庞麦郎真名庞明涛,陕西汉中人,身份证显示他生于1984年。

媒体找到他寻找真相,他说身份证怎么回事自己也不知道。

人们质疑他不认自己的爸妈,他说:说是我父母就是我父母吗?

庞麦郎的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骗到了最高境界。

他成了一个小丑,人人都可以拿他取乐。

2016年以后,滑板鞋和庞麦郎的流量开始逐渐从互联网世界退却。

直到2021年,庞麦郎的经纪人发布视频,说庞麦郎因为精神疾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2

2020年,歌手吴克群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

庞麦郎在台上卖力地唱歌、扭动身体,台下没有一个人在认真看他的表演。

结束的时候,庞麦郎向台下道谢,无人回应。

吴克群想和这个唱歌的小伙子聊一聊。

他问:你做了十年的音乐,你觉得观众喜欢吗?

庞麦郎说:我觉得大家蛮喜欢的。

因为他比较喜欢做表演,第一场演唱会实现了他的音乐梦想。

让他得到了真正的释放。

吴克群接着说,那你做音乐过程中,最痛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

庞麦郎:就是那些绯闻,脸上显出羞涩忸怩的表情。

吴克群以为自己听错了,追问一句什么绯闻?

可以讲出来吗?

庞麦郎犹豫再三,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

“有些话题我还是不想讲出来。”

当被问及,会不会感到自卑的时候,庞麦郎抬头望天,没有回答。

他进入了一个状态,一个不敢讲真话的状态。

3

“我是约瑟翰庞麦郎,今年28岁,生于1990年1月19日。”

“我的故乡叫加什比克,它位于我国的西北,属于南方地区。”

从乡村走进城市,他时刻在担心自己在城市人眼里,会不会显地没有档次。

他想努力呈现自己真诚的音乐世界,又在真实的身份前遮遮掩掩,两种矛盾让他无论是作品还是为人都别扭不堪。

庞麦郎全程只有很少的几个瞬间与吴克群对视。

大部分时候,他都在宽大的棒球帽掩护下,目光低垂。

这样的表情,几乎在所有访谈视频里都能看见。

一次采访前,记者问他,必须要戴着眼镜吗?

他说,我觉得戴着眼镜比较酷。

记者问他,加什比克是哪儿。

庞麦郎搓着手说,你就写加什比克就可以了,不用说在哪里。

他说自己是08年开始创作生涯,2015年12月开始巡演。

记者问都去了哪几场,能具体说一说吗?

庞麦郎的上半身从沙发里立起来:这个不能说,因为我们还没发布。

他回顾了自己创作滑板鞋的心路历程。

那是一个下午。

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因为有各种各样款式的鞋子。

但是他都不喜欢。

他想换个地方再找。

回去的路上,偶尔发现一双鞋子。

那是一家专卖店。

鞋子是红色的,看起来非常漂亮。

他超级喜欢。

问了下价格,不贵。

“大概一两百块钱吧。”

“那双鞋子很漂亮,我穿了三年,很结实。”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名,我就把鞋子随手丢进垃圾袋,扔了。”

后来就找不到了,庞麦郎一直很怀念那双鞋子。

上学时,庞麦郎的作文曾经在校报上发表。

在这段2019年的采访中,庞麦郎经常性地停顿,不是抬头眨巴眼睛,就是片刻低头沉吟。

4

2014年4月,一个叫庞明涛的人在网上找到昆明音乐人黄俊杰,想请他录首歌。

粗略看了几首歌的歌词后,黄俊杰心想: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写出这么奇葩的歌词来?

他让庞明涛唱了几首歌。

没等唱完一小节,他就喊停:“我让你唱,没让你念。”

对方认真地回答:“我就是在唱啊。”

最终,黄俊杰从那本厚厚的手抄歌词本里,挑了一首正常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歌,开始制作。

那首歌叫《我的滑板鞋》。

这首歌没有旋律、没有节奏,黄俊杰为它谱曲、合成,最后再教庞明涛唱。

歌曲完成录制,是无尽的后期编辑。

因为庞明涛没有一句唱在拍上,需要把字、词、句拆开、打散、重组,再延展成一首歌。

从那以后,这成了庞麦郎每首歌的制作流程。

在黄俊杰眼中,庞麦郎和正常人不在一个频道。

有次吃饭聊天,他骂了句:我日,照这种说的话……

庞麦郎说:山东日照我去过。

庞麦郎认为,自己的观念比较偏西方化。

他想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对社会做一点贡献。

另外还有一个外国名人,他临时想不起来,就起身问前面的打光师:之前有个黑人总统是谁?

得到答案之后,他面向镜头,重新坐正。

“还有Mandela。”

庞麦郎整理了全中国的州和市的名称。

他还给自己的故乡汉中,起了一个很“世纪化”的名字:加什比克市,古拉格镇。

此外还有:华耶和图、约西里约、福克莱斯、迪克丹姆斯特……

共计292个城市,30个州。

这些都是他自己起的名字。

庞麦郎一直强调,自己的演出要国际化,作品要国际化,一切都要国际化。

“再国际化还不是,十块钱的面你该吃还得吃,五十块钱的宾馆你该住还是得住。”

经纪人说。

庞麦郎喜欢卷发,因为那样比较时尚。

做完造型,一缕缕卷发随着卷发棒的撤走,变得蓬松、自然。

他凑近镜子,脸上的笑容逐渐放大。

“像摇滚乐,像摇滚乐乐队!”

问他满意吗,他回答:very much!

在一场酒吧表演中,庞麦郎站在台上卖力表演,无论音调还是节奏都溃不成军。

台下只有寥寥十几个观众,人群里不时传出窃笑。

这个时候的他看上去尤其孤独。

庞麦郎觉得,许多观众对自己的音乐还不够理解。

毕竟这是一种创新的音乐。

所有人的目光都匪夷所思,所有人的话语都是关于他。

许多人冒充记者找他约访,他没有说的也被报道出来了。

“都闭上嘴巴,他们是坏蛋。”

除了唱歌事业,他一直想拍一部电影。

电影里面是一个怪兽,非常恐怖的怪兽,然后拍他们是怎么脱离危险的。

5

2014年成名后,庞麦郎渐渐从公众视线中消失。

他和经纪人白晓偶尔接活:婚礼、酒吧、商场开业,大部分时间没有收入。

现实如此惨淡,庞麦郎还是坚定地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过气网红。

“我是一个流行歌手,我有自己的作品。”

“虽然不知道哪首歌会红,但我将来一定会出名。”

说这些话的同时,他始终低头看地,避免和记者有目光接触。

经纪人白晓和庞麦郎的关系像一对兄弟。

他随身带着一些药,包括有助睡眠的安眠药。

他说:趁年轻,陪着庞麦郎再搏一搏。

两人相识于2013年,那时庞麦郎还是庞明涛,《我的滑板鞋》也还没有问世。

白晓在录音棚认识了庞麦郎,然后介绍他进入live house圈子。

因为票房问题,两个人发生过多次矛盾。

他们一场演出,花费十几万是正常,每次只能卖出十几张门票。

每场都是售票形式的专场,成绩越做越惨。

最后资金告急的时候,白晓透支了自己的网络借贷。

他想让庞麦郎多多曝光,有了流量之后把自己亏的钱赚回来。

演出前,他们找到街边一家发廊,为庞麦郎晚上的演出做造型。

经纪人付了钱,总共98块。

走出理发店,经纪人忍不住抗议:“98块,做个造型要98……”

一旁的庞麦郎戴着口罩和帽子,表情严肃,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演出酝酿情绪。

2021年1月,和之梦联系庞麦郎,进行为期三天的纪录采访。

他特地在10公里外的繁华地带租了酒店,因为自己住的地方不够档次。

别人问他,现在一般是怎么赚钱。

庞麦郎的眼神在昏暗的车厢里更添局促闪烁,声音因为口罩的阻隔越发含混不清。

“就是演出,除此之外还有商业……我们还做商业,做商业。”

别人接着问,一个月大概多少钱。

大概几十万块钱。

就在上一个镜头里,百晓还在讲述自己当经纪人这些年60万的欠款。

他希望庞麦郎未来能有更多演出机会,慢慢还清债务。

记者问他,红了之后最想干嘛。

庞麦郎说,滑雪,去鳌山宝鸡市滑雪。

还有一个最想去的地方,是苏州园林。

也许是因为喝了酒,也许是因为情绪激动,他的脸上升起幸福期待的笑容。

庞麦郎房间的桌子上有只绒毛玩偶,他拿起来对记者说:这是粉丝送我的。

接着他回头问经纪人,老白你记得这是哪一年吗?

经纪人说,这是我送你的。

他把玩偶重新放回桌上,小声说忘记了。

庞麦郎的老家,是位于大巴山和秦岭交界的一个小山村。

父母准备了丰盛的午饭,饭后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炒花生递给每个人。

庞父六十多岁,牙齿掉了三分之一,右眼眼疾常年流泪。

他说儿子小时候就爱音乐,初中买了一把吉他,花了二百多块钱。

那把吉他静静地立在卧室一角,弦距可以轻松塞进一根手指。

庞麦郎面色潮红,接着说,然后还在汉中买了一双滑板鞋,然后写了滑板鞋歌词,就红了。

这个时候,庞父的脸上闪过一丝落寞。

庞麦郎伸出手指算,从2014到2021,七年了,我出名七年了。

庞父说:他走到哪,我们就支持到哪,对不对。

天黑透了,屋子里的对话还在继续。

朋友们聊起,关于之前网上流传的,庞麦郎不认父母的视频。

那些都是造谣。

庞父说,是的,我自己的孩子我怎么会不认他。

记者问,你那时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台湾的?

庞麦郎一颗接一颗往嘴里送花生,腾不出工夫回答。

对面的经纪人说:那都是胡乱报道。

室内的灯泡瓦数不高,庞父的沉默越来越厚重。

庞麦郎起身要去睡觉,庞父帮他拍落前襟上的花生皮,看着他走进卧室,关上房门。

等到卧室门阖上,庞父喝光了面前的一大杯水,对经纪人说:

我问你一句话,你和他相处这几年,有发现他其他的异常吗?

看到有些呆滞的经纪人,庞父接着说:是精神上的问题。

经纪人说:这个不太好说。

庞父沉沉唉了一声,头靠到臂弯里,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庞麦郎经常在微博上搜索自己的名字,看有多少人骂自己,他们是怎么骂自己。

那段时间,他感觉自己被流量抛弃了。

经纪人说:是网络造就了他,但是,也是网络……

他没有再说下去,庞父还是那个姿势,认真听他说话。

最后,经纪人笑着和摄影师说:这个别拍了。

6

从老家到西安,庞麦郎乘坐高铁。

“我感觉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切都是那么的遥远。”

“感觉到一个城市,和我们镇上的文化不同。”

一个粉丝说,庞麦郎是还没有被社会化的人。

他不太懂社交,也太不懂真实世界的运作法则。

2021年初,庞麦郎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住院3次,共计136天。

从医院回到汉中老家,大部分时间呆在村里。

他与白晓在合作五年后分道扬镳。

9月17日,刚吃过晚饭,他突然眼睛红红的,背着包在猪圈旁走来走去。

他说有人害他,他要五万块钱,要离开这里。

2021年12月,一个叫张嘉唐的人提出要担任庞麦郎的新经纪人。

他拿起一双鞋问庞麦郎:“你觉得这双鞋发售价多少?耐克有史以来发售价最贵的鞋子。”

“几百块钱能买到吗?”

庞麦郎接过鞋,小声地回答。

张嘉唐笑得前仰后合。

“几百块肯定买不到。”

那双蟒蛇皮球鞋的发售价是1.6099万人民币。

弹幕飘过,一条接一条:

“庞麦郎有点呆啊”

“为什么要叫他来”

“别人买不起,别问了”。

和兴高采烈滔滔不绝的张嘉唐相比,庞麦郎干枯瘦小,呆若木鸡。

张嘉唐并非不知道庞麦郎已经确诊精神疾病,同时还十分清楚他的潜在商业价值。

他上传到B站的这段视频,“职业玩家”的标签赫然在目。

当他得知庞麦郎和之前的伙伴结束合作,觉得挺可惜。

“沧海遗珠,我签了你吧。”

有人说,庞麦郎的视频效果并不好,为什么还要继续合作?

张嘉唐回答:以一个生意人的角度,他具有商业价值,国民度也高。

“我签一个网红还得给他花钱,还不一定有商业价值,但庞麦郎的商业价值就摆在这。”

有媒体提出质疑:庞麦郎刚出院没多久,你会不会有顾虑?

张唐嘉个人认为庞麦郎没有病。

“当然这是我个人认为的。因为我觉得他挺正常。”

媒体问,庞麦郎患精神分裂症这件事算负面吗?

张唐嘉说:“负面,太负面了!”

张唐嘉想让庞麦郎的价值和热点从负面方向逐渐往正面去转。

他觉得庞麦郎个人是有IP的,可以让他重回滑板鞋时的巅峰。

但他觉得,庞麦郎的歌不是那么有观赏性、表演性,除了一首《滑板鞋》。

手里有品牌资源的张唐嘉,更倾向于通过品牌宣发来盈利。

他认识很多歌手、rapper,大多数没有演出。

想通过演出挣钱,这事儿本身就很扯。

“做演出就要饿死。”

庞麦郎对张嘉唐担任经纪人的唯一要求是,帮他出唱片。

当被问到两人之间合约的其他内容时,张唐嘉说,这个不方便透露。

8

很长一段时间,庞麦郎和他的滑板鞋已经销声匿迹。

直到气球哥的故事连续反转,不断刷屏,我突然想到了这个自称来自台湾基隆的西安年轻人。

也许将来,庞麦郎将永远变成一个历史符号,再也不会出现。

就像曾经的芙蓉姐姐、后舍男孩、旭日阳刚……

迭代更新的网红,像一茬接一茬的海浪拍打在沙滩上,乐此不疲。

《西游记》里,白骨精吸光了一家三口的精血,又利用他们的皮囊,去割唐僧的韭菜。

坐在小板凳上,和居高临下的气球哥苦口婆心的谭乔,像极了努力保护唐僧的同时被紧箍咒折磨的孙悟空。

当他目睹一遍又一遍撒谎、心不在焉、言不由衷的玄奘,原本想要保他西天取经的那份热心荡然无存。

失望了。

可惜气球哥不是金蝉子转世,既没有远赴花果山求情的猪悟能,也没有一路暗中相助的如来观音。

他只是一个可能精神有问题的凡人。

结局如何,只能为他祈祷。

冒充侄子找到气球哥,和他签下违约金100万的合约,叮嘱他不要在包括谭乔在内的其他人透露太多。

气球哥的流量来自于他的诚实单纯,教他撒谎的经纪公司不知道,这再也不是大家喜欢和追捧的那个气球哥了。

就像脱下警服的“反诈老陈”,不会再在连麦的时候让网红们心头一惊,也不会让观众继续买账。

气球哥和庞麦郎最大的不同,是他全程都是被其他力量推动着。

庞麦郎至少知道自己的梦想就是唱歌,唱好了说不定以后可以拍戏。

气球哥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什么规划。

今天人家说他嗓音好他就去唱歌,明天说他身材好可以去当健身教练,后天让他去缅北他也会乐呵呵照做。

在标清画质的古早视频里,谭谈交通邂逅气球哥,这个卖过歪烟歪酒的男人开始涉足网络世界。

再遇气球哥,是众多热心网友的提议,然后谭乔带着大家的好奇与关切找到了他。

最后,流量公司和资本循味赶来,给他洗脑,让他在一份可能根本没看懂的合同上签字画押。

一个无知的人,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站在了聚光灯下,兴奋、紧张、手足无措。

像一个从来没有见过苹果的人,第一次尝到苹果的滋味。

9

视频最后,谭sir感觉说再多都已经无益。

他无奈感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火5分钟。

气球哥马上说:是,多活几分钟。

看客们以为气球哥阅尽人间,大智若愚,实际上他什么都不懂。

助推的每个人看上去似乎都没什么错,都是想让气球哥越来越好。

但肉眼可见的,气球哥的生活,至少到现在,依然破败不堪。

没有固定工作,沦落到靠小卖部老板偶尔接济的地步。

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极度的好吃懒做,那一定是因为他的精神世界出了问题。

在一次直播中,有粉丝问谭乔:为什么不像带二大爷一样,带带气球哥。

他很明确地回复:我对他们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规划。

二大爷的状态,可以这么带他。

但气球哥目前的状态,肯定不行。

谭乔自己曾长期接受过心理咨询,这么多年下来,他对这一领域也有很多了解。

气球哥一看,精神就有问题。

应该先带他去做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能简单地融入社会。

他真心不希望他有树先生的结局,最后真的疯掉。

谭乔当时和气球哥说好了,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

他对气球哥的帮助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但还没等实施,他就突然签约了,事先没有告知任何人。

原本的计划就此落空。

有些人的精神不正常,只是在他诙谐幽默的外表下被掩盖了。

气球已经飘走。

但愿他有一天能想起原路,回归初心。

END

【文章原发于公众号: 燕妮日记】

 3 ) 十年之后,气球哥没有逆袭

1

2011年6月20日,谭乔和往常一样,开着那辆白色的爆改捷达,载着摄像师,行驶在成都的街头。

很快,目标出现,汽车前方出现一个穿蓝背心、骑自行车的男人。

他单手握把,另一只手托举一丛五颜六色的气球,喜羊羊、小熊维尼、hello Kitty和灰太狼们挤在一起。

职业敏感让谭乔决定拦下他好好聊一聊:这个样子还行驶在快车道里,真的是很危险。

男人一下就认出了“谭警官”,那个时候《谭谈交通》已经开播六年,风头无两。

不同于一般的违章者,男人见到谭乔的时候,手舞足蹈,满脸兴奋。

“谭警官我等会送个喜羊羊或灰太狼给你。”

曾经有躲躲藏藏给自己递烟的,也有避开镜头往自己口袋塞钱的,从来没人送过气球。

男人接着说“送你这个代表我的爱。”

看到谭警官战术后退和眼里的不解,男人进一步解释是对人民警察的爱。

谭乔觉得应该尽快把话题拉回正轨.

他对男人说,你要多为家里人想想。

你这样在快车道里举着气球,万一出个什么事,你老婆还等着你回家呢。

没等对方说完,男人马上澄清:我老婆现在在别的男人屋里。

就像扯开了一件旧毛衣的线头,随着接下来的抽丝剥茧,人们逐渐看见内部的破败不堪。

因为老婆嫌自己太穷,跟着别的男人跑了。

男人说,要是自己有钱了老婆就不会跟着别人跑了。

谭乔问为什么。

他答:因为有钱能使鬼推磨。

接着又补充了一句:有钱就拥有一切。

这句话让人觉得男人精神上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他无时无刻不在扭动的身体又让人觉得他不算是个正常人。

在此之前,他拉过三轮、卖过甘蔗烟酒,经常被工商追捕,后来改成卖气球。

谭乔问他生意怎么样,他说不错,因为最近是党的生日,买气球的人很多。

男人很喜欢唱歌。

短短的几分钟节目,他先后在镜头前展示了《爱情买卖》《两只蝴蝶》《唱支山歌给党听》《咱当兵的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节目最后,谭乔和往期一样,面对镜头进行归纳总结,身边是环绕着他歌伴舞的气球哥。

节目播出后,有人在视频下方留言,担心气球哥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

2

2011年11月,成都的街头除了一年四季都散不尽的浓雾,还多了刺骨的凉意。

谭乔照例在街头寻找目标,拦下一对骑着摩托不戴头盔的小情侣。

正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一个尖尖的男性嗓音飘进视频,随之而来的是一串五颜六色的卡通气球。

未见其人,先闻其音。

气球哥依然保持着初次见面的亢奋:“谭警官,我们又见面了!”

此时的气球哥头发比夏天时更加茂密,身上换成厚厚的冬衣。

再遇气球哥的日子,刚好也是王宝强的《hello树先生》上映的日子。

两个色彩相似的人物,在虚拟和现实两个世界里,以一种神奇的方式邂逅。

气球哥从此有了另一个代号——现实版的树先生。

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记忆里总会有一个爱笑的傻子。

村里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变成了傻子,只知道每天都能看见他四处游逛、无所事事。

无论别人怎么调笑取乐,他脸上都是一副乐呵呵的表情。

仿佛读不懂四季变换,参不透人情冷暖。

气球哥人生的底色是生活的苦难,他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说着说着就唱起来的语言风格,在这片破烂不堪的画布上努力描摹。

尽管他手里的颜料少得可怜。

第二次见面,气球哥明显有了些名气,围观群众想上来合影,都是通过《谭谈交通》认识了气球哥的粉丝。

照完相,站在C位的气球哥喊了个ok。

谭乔把他拉回来,他频频向人群回头,恋恋不舍。

四年后,成都万象城正在举办谭乔十年粉丝见面会。

气球哥作为嘉宾应邀出席,手里依然举着一串卡通气球,那是他的另一张身份证。

他手拿麦克风,说谭警官咱们又见面了,然后和谭乔一起手拉手,合唱林子祥的《选择》。

台下的人们大笑、拍照,喧嚣淹没了气球哥,他的眼睛晶晶亮,笑肌全程兢兢业业,前途仿佛无限光明。

没人知道热闹过后,他是不是仍旧回到了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边,一手扶车把,一手擎气球。

3

2021年夏天,一名粉丝写了首歌,名字叫《谭sir》,讲述了谭警官和气球哥的故事。

很多人开始给谭乔发信息:去找气球哥吧,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十年光阴,没有消磨掉气球哥唱歌的爱好,也没有带走他脸上无法自控的笑容。

最大的变化是他不再卖气球。

在姑且称得上是卧室的房间里,谭乔和气球哥聊了起来。

月租200,当月的房租还差几十块,事后谭乔给补上了。

两人回忆了初遇当天的情境,以及气球哥歪烟歪酒歪三轮的经商历史。

谈到当下的收益,气球哥说自己一个月两千来块钱。

他摸摸后脑勺,坦率地说由于自己文化水平太低,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只能找点零工打。

说到现在找工作的情况,气球哥变得激动,滔滔不绝。

“现在大学生不比当年,遍地都是,毕业了还有人争着当环卫工人。”

“以前的小学生打工了成了大老板,现在的大学生是秋儿。”

“秋儿”在成都话里是打工仔、临时工的意思。

气球哥的感情一栏至今依然空白。

他还是有组建家庭的想法,但同时也很清楚,以当前自己的条件,老婆并不好找。

聊着聊着,气球哥又想唱歌。

这次是毛宁的《涛声依旧》,声情并茂。

考虑到不能在室内唱影响其他人,两人转移到阳台。

阳光正好,面对眼前一片空旷无垠的荒地,气球哥的肺活量和情感比在室内哼唱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一句没完,就有邻居粗着嗓子抗议:吵什么吵!

找不到固定工作,气球哥偶尔帮人家扛扛货,一次能赚十几二十块钱。

当天刚好有小卖部老板给活,谭乔帮他一起搬了几趟。

结束后,气球哥执意要把一半工钱分给谭警官。

朝不保夕的收入,除了无法保证居住环境,还有简陋的饮食。

早餐是两个馒头,晚饭是方便面,不吃午餐。

4

再见气球哥的视频发出第6天,播放量366万,弹幕2.6万,评论有1.7万条,随时打开视频,左下角都是超过500人同时观看。

为什么气球哥能穿越时空,引起如此大的共鸣?

小时候在村里看到傻子,我会跟着小伙伴一起,跟在他身后学样子,朝他身上扔土坷垃,除了嘲笑没有别的表情。

现在三十多岁的我看到视频里的气球哥,感受到的只有心酸和感慨:

我们跟气球哥有区别吗?

住的地方比他舒适,一日三餐也比他两个馒头一包方便面的规格有营养得多。

这种生活水平五十步跟一百步的差异,本质上没有区别。

在无法反抗的冰冷现实面前,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心有灵犀选择了赖活着,任凭俗世的标准任意阉割理想。

为了生活能称得上体面,我们挣扎在每天的日升日落间,灰头土脸,变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某种人。

告别的时候,谭乔说很多人都说你是现实版的树先生。

气球哥显然没看过电影,他叼着烟问:树先生,贵姓啊。

画外的摄像师忍不住扑哧了一声。

得知树先生最后疯了,气球哥全程漫不经心的表情陷入呆滞,愣在原地。

谭乔把手搭在气球哥肩膀上:我们肯定不希望你疯,我们希望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丰收!

气球哥说自己绝对不会疯。

“疯了也是张三丰。”

作为一个社会的边缘人,气球哥对任何现象都有自己的见解,也分外清楚自己的处境。

这种异常清醒的思维,搭配举手投足间近乎癫狂的状态,让人觉得他在精神和肉体上格外分裂。

有人说,气球哥让他开始思考,穷人和富人的不同,真的是因为思维、见地和聪明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吗

谭乔和气球哥,一个被体制内排挤,一个被社会抛弃。

普通打工人,有的从京东哔站拿到人生第二本毕业证扫地出门,有的经过阿里福报的洗礼成为“人才”,然后被不由分说退还社会。

承认吧,大多数人正在或即将被时代抛弃,纵然你早到晚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团队意识强沟通水平高……。

我们之所以一遍遍刷着气球哥的视频,不是因为同情,而是因为共情。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无法想象那些要一边供房,一边上有老下有小的失业者怎样迎接第二天的太阳。

也不知道那些公司已经倒闭还瞒着家人假装仍在上班的人要如何应付下个月的房租水电。

一个气球哥揭开了芸芸众生的遮羞布,原本隐藏很好的伤疤被曝光,人们窃窃查查,开始暗中审视自己。

荒诞当前,任何人都有可能变成下一个气球哥。

终有一天会被生活磨平棱角,磨灭希望,日子变成一个人的苟活。

遇到熟人和外人还要强打精神,告诉他们我一切OK。

5

电影里,树先生最后疯了。

现世中,气球哥还在挣扎。

绝望未曾降临,只有钝刀子割肉的操蛋现实,让你无处逃避。

我们已经丧失树先生那种孤注一掷的勇气,没有理由没有底气彻底“去他妈的”。

只能尽最大努力扮演人世间应该有的角色:一个个看上去正常的普通人。

访谈结束,气球哥站在原地,镜头里的他越来越小。

忽然他大喊:谭警官,我当年送你的灰太狼都过时了!

谭乔转身说:灰太狼可能过时了,但是你至少陪伴了两代人成长,你是不会过时的。

END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燕妮日记

 4 ) 艺术来源于生活

春晚语言类的作品越来越不搞笑,原因也在于创作者越来越不食人间烟火。谭谈交通中都是真实的人和事,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其实一点没错。谭谈交通中采访的大部分都是底层人,没什么知识量,说话逻辑也不严谨。再加上碰上交警,一紧张很容易说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话来。 说谭谈交通是一部真人喜剧连续剧,一点也不过分。说真的,可能是我笑点太高,或者学识太浅薄,一直get不到郭德纲相声的笑点。反倒是这个节目让我捧腹不禁。 我觉得搞喜剧艺术的这些人完全可以从这部片子中获得一些灵感,进行二次创作和加工。谭谈交通中没有一点人身攻击,侮辱,歧视,下流,黄色的段子,但是却能让人忍俊不禁。一,来源于生活,真实感,越贴近生活的喜剧越搞笑。二,悲剧内核。有时候自己的喜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这就像一个人走着走着突然掉进下水道里,因为井盖没了。旁观者可能会发笑,但是当事人估计是笑不出来的。三,谭乔本人有着深厚的语言天赋,而且与时俱进,也比较博学。什么柯南啊,Dota啊,金融啊等等,各个方面的都能跟你聊。所以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他总能跟你聊成一片。有时候还会故意空耳,哈哈哈。

总之,把它当做一部微型喜剧片完全没问题

 5 ) 所有春晚小品都输给《谭谈交通》

作者: pASslosS

最近《谭谈交通》的一个选段重现江湖,点击率惊人,一夜爆红。

这早已不是这档节目第一次翻红,从它被上传至各个网站的视频点击量看,再火个十次八次都不成问题。毕竟对于多数网友而言,如果想要快乐,点开大合集敞开捞就是了。

说到《谭谈交通》,这是成都电视台一档于2005年开播的交通普法节目,因为有了些许年头,很多视频的质量都不太好。

这档节目被插在新闻节目中播放,核心目的是为了宣传《道路安全基本法》,规范交通,保障人身安全。所以谭警官每天的工作就是追人追车,以亲切的问候挽救打工人“摇摇欲坠”的生命。

在《谭谈交通》海洋般的视频资料中,是努力生活的普通人的潦草侧面,他们有股子憨劲儿,干活不惜力,违反交通规定多是因为不熟知,有时甚至是牺牲了个人安全的莽撞行径。有的司机看见警车吓得弃车逃跑,有的人连车带老婆全抛在路边,一头扎进小树林逃往另一个星球,顺便把谭警官一起拐丢。

但更多的人还是停靠在马路牙子上等待后续,偶尔能碰见这种下不来车的师徒俩,边开车边捏着电线,人车合一,废品变飞机。

在观看很多选段之后,我发现在我的评价体系中,《谭谈交通》已经成了高质量的喜剧片。

原因很简单,很多粗制滥造的喜剧片仍在以空洞的夸张手法挑动观众神经,但《谭谈交通》却很真,它是取自现实生活的、鲜活的喜剧结晶。

无论是天抛的包袱还是硬凹的梗,都能一转正经画风变成爆笑小剧场。

人民群众有一张特立独行的嘴,谭警官有一对天马行空的耳朵,过招几个回合就没有靠拢过的时候。

这其中最耀眼的便是谐音梗,不是王建国那种生拉硬拽的尬梗,而是不同方言碰撞出来的火花。引渡听成印度,防火听成放火,卖膜听成卖萌,蛇形听成色情,投(放)自行车听成偷自行车,碰见一点儿都听不懂的方言,只能让中国人给中国人当翻译……

多数时候人民群众说话不那么严谨,主谓宾经常前后颠倒,以至于谭警官与各种动物之间暧昧不清,比如,猪。 谭警官曾与一位伶牙俐齿的大姐现场battle,堪称乡野版《奇葩说》。那时大姐侧驮了一张巨大的破床在车道上奔驰,用来改善自己的城中生活。

在被谭警官拦下后,敏锐的大姐觉察到了四溢的阴气,根据过往生活经验,大姐先发制人叫价50块,直称“你拦我下来就是看上了我的床”。

谭警官解释车辆左右负重不均衡容易发生危险,大姐对此并不认同,她说自己前后左右都能搭东西,还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赶猪,而且谭警官的站位就是“猪の花道”。

不仅如此,谭警官还能灵活运用各种二次元知识。

他拦下过不止一辆脏到看不清车牌的车,称自己是交警里的柯南,说司机是金田一,他们要互相协助破解一个谜题——为啥他会被拦下。

而在看到另一车窗上的猪形logo后,谭警官把闯红灯的司机比作愤怒的小鸟,把遵纪守法的人比作捣蛋猪,他教育司机,愤怒的小鸟不能被捣蛋猪嘲笑。

《谭谈交通》著名角色气球哥,爱唱歌,曾经做过买卖,干啥都走歪门邪道。先是卖歪烟歪酒搞黄了铺子,然后蹬歪三轮也被罚得不轻,现在卖气球,摸良心说自己卖的是环保材质,这次绝对不歪。

被拦下之后,他拉起谭警官的手就是一段《两只蝴蝶》。

还了解各种歪八卦……

因为上了这档节目,气球哥成了红人,他卖的气球也更多了,从喜羊羊和灰太狼变成了巨型海豚。再次偶遇谭警官时,他唱起了《新白娘子传奇》的主题曲《千年等一回》。谭警官叫他闭嘴,他偏不闭嘴。

要说中华功夫,腰马合一的河南郑师傅首屈一指,他坐在一堆啤酒瓶子上,颇有功夫之王的排面。在谭警官的鼓舞下,郑师傅给自己来了个过肩摔。

混江湖总有失手的时候,但大哥确实会摆几招,再混几年就是范德彪成都分彪。

马路上文化人也不少。

有一位边开车边看书的大哥可谓学界泰斗,被拦下来之后,谭警官发现他看的是涩情论文《诱发一夜情的四大心理根源》,一时间不知道大哥是要亲自试水还是遁入空门。

一位没有穿上衣的害羞男子,全程用粉色小毛巾挡住上半身接受问询,其娇羞行为激起了谭警官的好胜心。

听到对方说“卖萌”,谭警官认为自己才是专业的,不过仔细听完之后才发现男子说的是卖膜。

有时候交通节目也会搞成《相亲进行时》。

谭警官:“徒弟你愿不愿意你师父平平安安?” 徒弟:“我愿意。” 谭警官:“你愿不愿意你徒弟平安安全?” 师傅:“我愿意。” 谭警官:“都愿意是吧,那你可以亲你师傅了。”

随后师徒二人双双娇羞,不仅对着镜头给自家橱柜品牌打广告,还想要片酬。

不过要说名场面,绝对是下面这位二仙桥和成华大道的总舵主。

大爷大喘气堪称一绝。他拖着很长的货物在快车道里奔驰,被拦下后发生了这么一段迷之对话。

“你该走哪儿啊?”(意思是不能走快车道) “到二仙桥。”“到什么二仙桥,我是说你该走哪根道儿?” “走成华大道。” “什么成华大道,你车子能拉吗?”(意思是拉多了) “只能拉一点点。” “我是问能不能拉?” “只能拉一点点,不能拉多了。” “我是问你这个车能不能走?” “能走,到二仙桥。”

除了百看不厌的高能集锦,有时《谭谈交通》也会冷不防让人鼻头一酸。几乎每个被拦下的人都有苦衷,有时他们会选择讲出自己的故事。

一位戴着女士眼镜的拉风大爷,拉着七八百斤的木材,木材上坐着一名男子和一条狗。被拦下之后,大爷说是原来的眼镜被木材压坏了,这才赶紧买了个新的,没看清是不是女款。

谭警官仔细一问才知道,大爷今年69岁了,爸爸死了十一年,妈妈死了二十多年,老婆因为难产也在十一年前和没出生的孩子一起离开了。

谭警官问他还有没有其它亲人,他指了指车上的弟弟和狗。

节目镜头下的这些人都很单纯,没那么多弯弯绕。就拿气球哥来说,他说的这段话略显滑稽,但又有点暖心。

如果把《谭谈交通》当作一系列喜剧短片来看,它其实完美证实了那句老生常谈的“喜剧的背后是悲剧”。毫无疑问,它具备现下许多糟烂喜剧片最缺乏的真诚。

谭警官看似吹毛求疵却不刻薄,他不以伤害和侮辱的方式创造笑点,普及法律当然是落脚点,但教化并不是目的。

而且,这个节目之所以这么好看,不只因为碰见难以沟通的奇人异士让观众猎奇,而是把你按住,用谈话向“无意义”猛踩油门。

《谭谈交通》的每期节目都围绕着“聊”。谭警官本身侃功十级,能把没的聊成有的,所谓的“梗”都是因为交流障碍带来的,但他并不会因为没得聊而放弃沟通。

就像这一段,谭警官问司机为什么闯红灯,司机说:“因为我开车时心里装着事儿。”

这样的谈话在现实生活中太少了,少到甚至会让我们感动。情感丰富的《谭谈交通》总有着最好的喜剧片的样子,因为它真的在尝试着“去懂每个人”。

 6 ) 豆瓣9.5,连续13年登顶沙雕之王,这国产节目太上瘾了!

最近,一档停播三年的节目突然在网上火了。

凭一段几分钟的片段,被疯狂转发,引发全网爆笑。

围观群众纷纷表示“笑得满地打滚”、“春晚没它不看”、“比追剧还上头”。

这一切,究竟是观众的过度夸张,还是节目的过于离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这是成都本土的一档交通警示类节目,在四川卫视地方电视台播出。

从2005年播到2018年,它在当地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近两年来,由于片段在网上传播,这档地方节目也成功出圈。

B站上,一则视频的播放量轻松破百万,相关的鬼畜剪辑也应运而生。

豆瓣上,被评出9.5的高分,超过八成的观众打出五星。

这档节目的主持人叫谭乔,是成都交通管理局宣传处民警。

节目的形式也很简单:在每期节目中,谭乔和摄影师走在成都的街头,寻找违规行驶的人,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虽然看起来很粗糙,但却十分贴近大众、诙谐幽默,并且绝对真实。

最重要的是,每期节目都呈现出了十足的笑点,堪称集相声、小品、二人转、杂技为一体。

废话不多说,这就来给大家仔细品一下最经典的几期名场面。

名场面一:到二仙桥走成华大道

这天,谭警官看见一位大爷骑着电瓶车,违规行驶在快车道上。

它的车后面还拖着长达数米的货物,一看就十分危险。

谭sir立马把他叫停,没想到大爷刚下车就敬了个礼,字正腔圆地说了声“警官好”。

问好的同时还疯狂眨眼,似乎想通过卖萌来蒙混过关(误

谭sir不为所动,立即开展了诱导式教育,想让对方意识到走快车道是错误的。

他问道:“你骑着这车该走哪啊?”

大爷答道:“到二仙桥”。

谭sir懵了,他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有歧义,又换了个问法:

“我是说你该走哪条道!”

大爷又乖巧答道:“走成华大道。”

好家伙,对答如流,且挑不出任何毛病。

谭sir急了,直接指着车上的违规运载货物问道:“你这车子能拉吗?”

大爷认真地回答道:“只能拉一点点。”

谭sir急得跳脚:“我是问能不能拉???”

大爷沉着冷静:“能,只能拉一点点,不能拉多了。”

堪称大学本科答辩现场,可谓宇宙级别的跨服聊天,谁看了都得说一个服字!

名场面二:贝特司橱柜是真的好

又是风和日丽的一天,谭警官在街上看到了离谱的一幕。

一辆运行的电动车上同时坐着两个年轻人。后者拥挤地靠在座椅上,看起来摇摇欲坠。

前者更加夸张,整个身体趴在方向盘上,双手抱着车上的物品,从远处看就像用嘴在开车。

谭sir立即将两人拦下,但坐在前面的年轻人却迟迟不肯下车。

询问下才知道,他怀中抱的是电瓶,双手捏的是电瓶上的线,一旦撒手车就不能运转了。

一时之间,让人不知道该感慨这车坏得有多离谱,还是该感慨这位大兄弟的开车方式有多离谱。

谭sir转了个身,让坐在后面的人下车,但没想到他也不愿下车。

“我不能下来,我一下来板凳就会掉。”

谭sir:???

这伊拉克战损限量版电动车,这真·人车合一的高超技艺,让谭sir直接傻眼。

把两人强行叫下车,谭sir才了解到这个荒诞事件的幕后故事。

原来,这两个年轻人从事装修行业,电动车是单位配的,但是开久了就坏了,并且越坏越离谱。

他俩也没有办法换车,只能凑活着开这辆车外出工作。

对两人进行批评教育后,谭sir猝不及防的来了一句

“韩国车就是不经摔啊!”

两个年轻人懵了:“啥子韩国的哦?”

谭sir:“车上不写着思密达吗?”

年轻人:“这是民思达。”

我当场发出一个爆笑!

没曾想,这一番鸡同鸭讲的对话,却突然激起了两个年轻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从来不用韩货和日货,我们支持国产。”

堪称慷慨激昂的宣誓,就连谭sir听了就不得不叫好,对两个爱国青年竖起了大拇指。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谭sir始料未及。

年轻人突然转向镜头,大声说道:“要用就用国产贝斯特,我们是贝斯特橱柜的!”

好家伙,这传播意识可以说是十分到位了,竟然当场打起了广告。

光说还不够,年轻人指了指电动车上的一块板子。

“电瓶车的钢筋摔断了,我们就用厂里的板子代替,随随便便承重250斤不是问题!”

刚才还义正辞严的谭警官,此刻竟乖乖地坐在一边,津津有味地听起了贝斯特橱柜的介绍。

反向推销,最为致命。

这样的广告鬼才,贝斯特橱柜的老板看了估计想立马升为销售总监!

名场面三:你是看上了我,还是看上了我的床?

这是个注定不平凡的一天,谭sir在街上看到了一个能力超群的奇人。

一名大姐骑着一辆自行车,车的一侧还架着一张巨大的床。

大姐维持着其妙的平衡,开着这辆真·房车,行驶在机动车道上。

谭sir见状立马把大姐拦下,展开了问话。

谭sir:“你这是在干嘛?”

大姐:“我在拉床啊。”

谭sir:“我认识它,我的意思是你驮着它什么意思?这个车能驮床吗?”

大姐:“哎呀,我们农村人是这样的,出来捡到一张床,回家将就睡一下。我们这些人捡到就将就睡一下,你们(城里人)肯定睡不了。”

谭sir听这话急了:“我怎么就不能睡呢?”

大姐听完,把话锋一转:“那这样,警官我把这个床给你吧。”

谭sir以为对方听懂了劝导,一口就答应了,并打算把床从车上拆下来处理掉。

没想到的是,大姐又顺势说道:“那你就给我五十块钱吧。”

谭sir当场表演了一个目瞪口呆:“什么?这个还要给钱?”

大姐一脸严肃严肃地答道:“是要给钱的噻,你不给钱,谁会给你东西。”

谭sir:“你怕不是卖二手家具的吧?”

大姐:“我是想要我的床,但你把我拦下来,不就是看上了我的床?”

谭sir反驳道:“我什么时候看上你的床了?”

大姐也发起了奇袭:“我在车上坐得好好的,你把我喊下来。不是要我的床,难道是要我?”

谭sir立马解释:“我不找你!”

大姐:“你不找我那我就走了哦。”

说完,大姐马上推起了自行车,打算骑车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留下谭sir和观众的一脸懵圈。

这鬼才版的严密逻辑,转守为攻的语言体系,强烈建议报送《奇葩说》第八季。

除了上述这三期节目之外,《谭谈交通》中还有诸多令人爆笑的奇人异事。

比如声称自己“腰马合一”的三轮车大哥,违规行驶被抓到后,当场就要表演一个侧翻,结果把自己摔得扎扎实实。

开车不穿衣服的货车司机,违规行驶被抓到后衣不蔽体,最后从车里扯出一块红布给自己裹成了抹胸。

还有把“蛇形”说成“色情”,把“投单车”说成“偷单车”,把“劝导警察”说成“川岛警察”的谐音梗大神们。

这些没有剧本,没有表演痕迹的真人真事,越是一本正经的被呈现出来,就越有一种滑稽逗趣的魔力。

当然,除了搞笑之外,这档节目也让人看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辛酸和不易。

在节目中,违规驾驶的人,大多是一些迫于生计、不得不超载运输的普通群众。

你可能无法想象,那些出现在段子里的装载神人,也会真实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街头。

在他们破旧的交通工具上,承载着超出运输能力的物品。

他们的肩上,更担负着难以想象的责任与重担。

一位骑着单车卖氢气球的大叔,因为违规驾驶被谭警官抓住训导。

对话中得知,他从前是一名商人,因为生意失败老婆跑了。

后来他陆续做过很多工作,都不甚成功。

后来年纪也越来越大了,才决定到街上叫卖气球,勉强能够养活自己。

在接受采访时,他对自己的现状没有丝毫的抱怨,始终保持着开朗的心态和乐观的笑容。

另一位驾驶三轮车驼货的大爷,因为违规运载货物被节目组叫停并训导。

你可能无法想象,在这辆又破又小的车上,装载了多达几百斤的木材,木材上还坐了另一个人和一只狗。

通过采访才知道,大爷顶着风险运输这些木材,只为到家具厂换点谋生的钱。

大爷已经69岁了,他的父母在十多年前相继离世。

妻子和尚未出生的孩子,也因为难产事故在十一年前双双离世。

车上的另一个人是他的弟弟,遗憾的是,弟弟早年因生病误用药物,落下了痴呆的毛病。

现在照顾全家的重任都落在了他的肩上,两人一狗,在这世间相依为命。

当谭sir采访他的感受,他只说了三个字:“往前看。”

铿锵有力的三个字,胜过无数精心炮制的鸡汤,有着让人动容力量。

十三年来,《谭谈交通》的播出影响了无数观众。

从训导违规行驶人员的初衷,到意外成为逗趣搞笑的娱乐节目,再到真实呈现底层人间况味的真人秀。

这档节目的价值和意义,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更迭。

最难能可贵的是,无论节目的形式和价值如何改变,它都始终保留了一档民生节目最重要的部分:真实。

不浮夸、不炒作、不卖惨。

在冷静客观的镜头下,粗糙朴素的对话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赤裸的人生。

*本文作者:阿怪

 短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的妈呀四川人到底是什么宝藏

2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真想和那个边聊qq边骑车的家乡特产是荣昌猪的想去征服韩国市场的男孩聊qq。

4分钟前
  • moa
  • 力荐

b站真是地方台奇葩民生节目宝库,底层人民的生活就是土味小品,笑中有泪。

8分钟前
  • Cheeky Monkey
  • 力荐

越看越觉得谭警官很帅啊!!

10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还行

虽然我没有到过成都,但是我知道到二仙桥,走成华大道

12分钟前
  • 星期五
  • 力荐

看这个长大的,现在看来又好笑又心酸,很多违法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无意的,这就是人家的生路,跟他们说了下次就不这样拉货载人了吗,不可能的。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就像镜头中采访者身旁飞驰而过的一辆辆载人摩托、超重拉货三轮,他们的人生又是怎样的,那些敢想的、不敢想的,他们之后的人生又是怎样的,看见的、看不见的,都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所以采访基本都在三环路边,城乡结合部不远。多么轻松的节目,我说的好沉重。

13分钟前
  • 第①印象
  • 力荐

这是中国,这是生活。

16分钟前
  • 力荐

伟大的劳动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

21分钟前
  • DER
  • 力荐

国内最搞笑最好看的综艺节目了

24分钟前
  • 慈祥的大手
  • 推荐

谭sir每次聊天都能跑题到十万八千里,但每次都能精准降落到交警分局接受处理

26分钟前
  • 小蓝蓝
  • 力荐

虽然我从来没去过四川成都,但是我知道要腰马合一的骑着民思达电瓶车走成华大道到二仙桥送倍斯特橱柜。

30分钟前
  • 搔首踟蹰sy
  • 力荐

虽然没去过成都但我知道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

31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喜剧的背后是成都底层人民的生活,笑中带泪

33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很多五星片段,但所有精彩的段落都是“嘉宾”贡献的,谭警官太多耍宝就变得没意思啦

35分钟前
  • 飞机头
  • 推荐

好的(纪实/虚构)作品,其中一个共同点是真诚。零几年的时候互联网还没那么发达,流量还不能折现,电视还是有观众,看到的东西都比较让人有共鸣,加上这个节目的老百姓太加分了,那种城乡之间碰撞出来的民间智慧、幽默和朴实,是在短视频盛行时代里很难看到的。现在大部分视频都充斥着做作和拧巴,“我想红”的渴望溢出屏幕,唯独缺少真诚两字。

36分钟前
  • latitude17°
  • 力荐

这该上春晚

38分钟前
  • 三条龙
  • 力荐

哈哈哈哈竟然有条目,那我就不客气了。最近在B站循环播放这节目生产的段子,我已经记不起我上一次笑到抽搐笑到流泪是什么时候了。川渝好地方啊,果然天府人民欢乐多。

40分钟前
  • AilsonAir
  • 还行

小时候经常看,后来去重考科一我被迫在交警大队连看七天。。。

45分钟前
  • 康踏踏
  • 力荐

“经历这么多痛苦,是什么让你保持着乐观?”“往前看。”“什么?”“朝前看!”

50分钟前
  • 猫大仙
  • 力荐

在b站看到一个弹幕 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确实

52分钟前
  • dowhatuwant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