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什

动作片美国2018

主演:法米克·詹森  朗·普尔曼  理查德·德莱福斯  杰奎琳·比塞特  彼得·费辛利  盖·布耐特  玛尔塔·米兰斯  布拉克·珀尔曼  麦卡·霍普特曼  大卫·沃尔  杰伊·赫农  

导演:迈克尔·卡顿-琼斯

播放地址

 剧照

艾什 剧照 NO.1艾什 剧照 NO.2艾什 剧照 NO.3艾什 剧照 NO.4艾什 剧照 NO.5艾什 剧照 NO.6艾什 剧照 NO.13艾什 剧照 NO.14艾什 剧照 NO.15艾什 剧照 NO.16艾什 剧照 NO.17艾什 剧照 NO.18艾什 剧照 NO.19艾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1:44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了一名杀手Asher(朗·普尔曼 饰)在执行最后一个任务时,遇到了一个让他生活颠覆的女人(法米克·詹森 饰)。

 长篇影评

 1 ) 禁闭岛

一般评论认为有两种结局:
1.阴谋论:解释最后一句话,是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主角是一个执法管,选择前者(怪物)是作为一个精神病存在,后者(好人)是作为一个执法官存在,他是选择错误的精神病人苟活(承认自己有精神病,但是人们再也不相信他说的,因为他有病)呢?还是与其茍活不如选择好人执法官(面临被手术实验的命运,失忆或者死亡)呢?
2.治疗论:解释最后一句话,是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说明他无法承担他曾经的故事,其实他已经正常了,是的,以治疗论观点来说结局是他康复了!但他无法承受这个事实,像一个怪物一样活着,内心无法被宽恕的罪,才选择了自己装疯,让医院以为他不能治好了对他实行手术

 2 ) 既怕生又怕死

       当悲剧发生,无法面对的时候,你可以疯掉,或选择疯掉。如果你不选择疯掉,你一定会疯掉。其实就这么简单。
  
  很多时候人们困惑:那些犯罪分子,那些道德败类,那些伪君子,他们每天究竟怎么面对自己的种种恶行而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是我早就死了算了。
  
  其实不需要用什么神秘的方法,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做跟他们一样的事。当一个人做错事,行为和态度发生冲突的时候,会有很不爽的感觉。这是因为人具有对身心统一性的需要。但错事已成事实不能改变,那么只能改变态度。心理学上叫认知失调 - cognitive dissonance.
  
  认知失调这种现象最初被Leon Festinger提出,到现在已经激发了三千多个实验。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根据行为调整态度的机制是健康的自我保护机制,不然我们每天都将会为自己做的傻事后悔内疚的吃不下睡不着。Festinger的学生Elliot Aronson写了一本书,叫"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专门解释为什么我们不但一再为自己的蠢行为和坏决定们辩解,寻找出路,甚至在铁证之下还越挫越勇。简单来讲,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好过些罢了。
  
  但有时候现实悲剧到一个地步,正常的对错误进行合理化的机制已经不足以产生任何正面效果。比如有天当你下班回家发现自己的三个小孩无一例外被老婆溺死在湖中于是你一枪毙了这女人。然后你回忆起老婆其实早有精神错乱的迹象,但你没有认真倾听,没能及时采取行动避免悲剧的发生。
  
  How do you talk yourself out?
  - There's no way.
  
  
  
  Teddy Daniels在崩溃的边缘徘徊,眼看要疯。于是他选择为自己制造一个新的现实,一个可以解释现实疯狂的种种的另一个现实-叫做幻觉。He chose to go insane to keep himself from going insane and killing himself. 这是一种选择,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
  
  或许是懦弱的选择。
  
  当风暴过后的晴天,Teddy坐在楼外的台阶上抽一棵烟,对他的主治医生说:“we can trick them”的时候,当他说“Don't worry partner, they're not gonna catch us, Chuck.”的时候,当Dr. Sheen对Dr. Cawley轻轻的摇了摇头的时候,相信观众都是心中一沉,以为他又回到了幻想的世界。
  
  可谁知Teddy在最后的最后,在他头也不回的走向来接他做切脑手术的人之前,说:"I wonder, is it better to live like a monster, or die a good man?" 作为好人死去,和像野兽一样活着,哪个好一些呢?
  
  现实里的Teddy是杀害了溺死自己孩子的妻子的男人。切脑手术之后的他将变成没有记忆的男人,虽然死的时候会相信自己是从未做过错事的好人--但没有记忆的行尸走肉,难道不是living monster吗?换句话说,为了die a good man,他只好live like a monster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这就是悲剧的人生的完美展现:又怕活着又怕死。
  
  都说最后Teddy英雄的选择了die a good man,体现了人性中的勇敢一面。其实不是的。只不过因为There is no "better" way.
  
  只不过又是一个没有选择之下的选择而已。
  
  
  
  老罗扯淡的时候扯过“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而悲剧的人生,是因为没有办法解释。但凡有点儿辙,能将就着合理化发生的一切,也总能活下去。这点儿韧性,人还是有的。
  
  可是self-justification总有不灵的一天。到时候靠什么过活?没的可靠。
  
  我大概就是想说这个。

 3 ) 赵兄托你帮我办点事

    韩寒说,有些人想做影响大众的艺术家,有些人想做影响艺术家的艺术家。显然,前者的难度在于继承发扬,不比生孩子舒服多少,正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只有推陈出新,骑着前人的脖梗摘到更高的果,才有人觉得新鲜,才叫好拍巴掌,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而后者不光要继承,还需要颠覆,颠覆是件很危险的事,好比突然某人告诉你地球是囫囵个不成形的,你一定会觉得这位是傻逼,接下来保不准就要掏出张XX大法好的宣传单来唬你,小学生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嘛,你来跟我扯什么犊子,脾气不好的很容易就动手。尽管人人都知道哥白尼伽利略那点事,都觉得教皇缺心眼,但古代换到了现代,宗教换成了科学,黄道婆换成了阿玛尼,就自信了,就笃定了,就挥舞着金科玉律,就叉着小腰理直气壮不让人说话了。

    就拿《禁闭岛》这部片子来说吧,在我没看以前,就有个哥们器宇轩昂对我说,挺一般的片子,看开头就猜到结尾了,居然还有人看不懂,没劲。当时我心里就有数了,刚开场瞧见莱昂纳多这倒霉孩子往精神病院里跑,时不时闪回又头疼的,就知道肯定又要来人格分裂加欧亨利那一套了,绕来绕去肯定把自己绕进去了,看到结尾,还真照想的来了,当时一股子智商优越感油然而生,感觉多少年电影没有白看,年华没有虚度,视线所及清晰而明亮,连影评怎么写都想好了,就顺着泰克尼克三部曲的路线走,杰克没死就有了第二部《革命之路》,露丝在第二部没自杀又有了现在这部《禁闭岛》。但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敢情影片前一大半剧情就是为玩观众的?拾人牙慧还故作噱头,老马丁也忒不长进了,再往前捋,恍然大悟,闹半天您老在玩这手。

    看电影比拍电影容易,看书的比写书的容易,这从来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前些年猫扑流行一句话,赵兄托你帮我办点事,看懂了门道的惊为天人,一时间到处传颂,说穿了很简单件事,正反念都成话而已,没什么了不起,但这么多年过去也没见谁写出比这更黄更隐晦的句子,赵兄和胸罩,酷弟和底裤,podi和ipod,玩一个词很简单,但扩展到一句话,难度就增加了不止十倍,扩展到一段话,一年时间都很难完成,人类有史以来多少能人试图写出一本正反读起来都能读通的书,但事实证明根本不可能。我说这个是想说,逻辑从来都是环环推进非此即彼的单向线,将逻辑与空间结合,从线到平面,甚至成为三维立体,是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结局从来只有一个,要想得到多个结局,就必须要靠不同的选择来完成,要走向不同的城市,必须要经过路口,从来没有一条路线,可以不加停顿转折而同时通往两个方向,但这部《禁闭岛》做到了,或者说接近于做到了。

    关于哪个是现实,哪个是想象,两个结局还是一个结局,A还是B的争论,诸多影评和帖子已经争论得够多了,双方都拿出了值得信服的论据,来说明对方观点站不住脚,其实结局并不重要,重要是的,通往不同的结局居然是通过一条路来完成的,而没有通过选择来完成,这本身已经称得上是叙述上的创举。比起《记忆碎片》的倒叙述,《低俗小说》的伪环形结构等等革命式的叙述方式,《禁闭岛》走得更远,也更坚决,它试图让观众走进时间的迷雾中,由一条小径走向不同的可能性,你以为这条路已经将你带向了出口,其实却引入了更巨大的纠缠中。这部影片恰恰在尝试着完成博尔赫斯一直试图描述的宇宙之谜,那就是世界是一团混乱,时间是循环交叉的,空间是同时并存的,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像走进了迷宫,既丧失了目的,也找不到出路,而在我们的常识中,我们却以为,所有叙述都应该指向一个含义,时间和空间总是在永远向前,原因总是对应着结果,所谓的谜底是我们所能相信的一切。

    请不要再向我描述影片的细节,解释你相信的那种结局,和对此外种种可能性的否定,我了解它们都有道理,但却不是我想在这部影片中希望得到的,我相信也不是马丁在这部影片中试图告诉我们的,叙述的终点在哪并不重要,叙述本身才是影片的精髓所在。我坚信,马丁的本意,是试图带给我们一条路,这条路上的所有经历天衣无缝,细节经得起推敲,而这条既没有交叉更不存在平行的直线,却能将我们引向不同的归宿,当然他没有做到极致,因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能真的完成,我们也从来对这种东西有个敬而远之的称呼,用来概括那些依靠我们天生的智商永远无法解释的事物,叫悖论。所以在结局中他只能倾向于一边,将最合理的理由赋予其中一个,而将他尝试过的种种努力赋予另外一个,主观的介入使所有人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因此,如果你问我更喜欢哪种解释,我选择其中对你来说不靠谱的那个。

    上帝总是在我们通往真相的道路上设置一道又一道的关卡,但马丁通过这部《禁闭岛》告诉我们,在冲破关卡的战斗中,当代电影人也正奋力前行。

 4 ) 【转】只有一个结局,没有所谓的开放式结局。

一部让我回味了很久的电影,似充满逻辑,又布满悬念。。。

以下来自转载:
L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经是一名参加过2战的战士,他曾经亲眼目睹过纳粹集中营中,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暴行,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来,并且他也目睹了纳粹集中营头领由于笨拙的自杀方式,导致在开枪自杀后并没有立即死去,电影中男主角看着濒死的纳粹头领在用尽一切办法想再次拿枪自刎时,选择了把手枪用脚挪开而让纳粹首领在自刎一个小时之后才死亡,并且当有一个纳粹俘虏由于紧张想要逃跑的时候,他所在的队伍毫不犹豫的将那些纳粹俘虏尽数击毙,他所经历的一切让他患上了所谓的战后精神综合症,这种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酗酒,等等,具体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资料。
    
      再继续回到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当年的《孤岛惊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样。男主角其实是这个精神病院里患病最深的一个患者,因为他有着很明显的双重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分裂的人格,这个人格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Andrew Laeddis,就是防火烧了他家,熏死他妻子和孩子的那个人;另外一个是Teddy,也就是他幻想中的那个执法官。故事的起因是,他战后回到家乡,和自己的妻子结婚,并且有了几个孩子,而他由于有着强烈的战后精神上的表现,使得自己对于他的妻子,孩子虽然很在于,但是却疏于关心爱护,这直接使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导致了他的妻子在长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精神失常,终于在某一日,她的妻子精神病爆发,亲手溺死了自己的几个孩子,而当他回家目睹这一幕的时候,由于过分的悲伤难过,在精神极度紧张,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妻子的命运,并防火烧了自己的房子。这一点从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来,有一幕是他搂着自己的妻子,在满是烟尘的房间里,他妻子的腹部在流血,这足以说明他的妻子并不是被烟熏死,或者被火烧死,而是被他枪杀。
    
      接下来,在这种精神状况下,主角出现了所谓的人格分裂,并且极度暴力。他的意识分为了两个部分,上文已经提过。他不断的站在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寻找自己凶残的另一面,这样的精神状态使他自己很难分辨出来,到底什么是真相,自己所寻找的真相是什么,因为他活在了自己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里。原因很简单,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妻子死于自己的枪下。
    
      接下来,他应该是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我们知道,在80年代之前,治疗这类精神病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药物和外科手术。药物一般无非是镇静剂之类,而外科手术则是前脑叶蛋白切除,这中外科手术一般目的在于让人失去记忆,失去直觉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傻子,没有痛苦,没有高兴,开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识(看过影片《飞跃疯人院》的朋友应该能了解,只是后来这种手术由于缺乏对于人的基本尊重而被废除了)。影片里所有的安委会(大概就这个意思了)成员一致认为应该让男主角进行这种手术,但是他的这家精神病医院的院长以及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电影中男主角自己想象中的助手,来自于西雅图的那人,都极力反对,因为他们在尝试用另外一种办法治愈这种疾病,也就是角色带入法,role-play,也就是常说的角色扮演,他们希望创造一个男主角所臆想出的空间,时间,让男主角在这段幻想中逐渐情形,走出幻想,从而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于是,影片的第一幕开始了,也就是所谓的角色扮演治疗方式正式启动。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恶的那一面的具体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闭岛上的那家医院,而他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个母亲从医院里跑了,这样,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个人,Teddy,联邦执法官,便有了去禁闭岛调查的理由。于是,他带着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实就是他的主治医师(Lester Sheehm),一起来到了禁闭岛,而从他在船上时,晕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潜意识里非常的惧怕水,因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并且他不喝酒,因为正是由于酗酒导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这点从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来。来到小岛之后,小岛上的狱警们如林大敌,而男主角却对这点嗤之以鼻,因为他认为联邦法官的到来还不至于如此,其实,狱警们这正防范的其实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为他本身是一个退役的战士,联邦调查局的侦探,经历过人格分裂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极端暴力和危险的人物。而进入医院大门之前,有一个缴枪的情节,可以看出,主角卸枪的熟练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那人并不是什么可配枪的执法官,而是一名医生而已,而这个所谓的穿帮让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职人员所掩饰过去了。
    
      当男主角在医院内进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谓“调查”的时候,他发现,那个溺死自己孩子的母亲“瑞秋”不见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根据第四条规则,谁是第67号病人。其实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潜意识里追寻的目标,到底第67号病人是谁。其实答案很简单,正是他自己本人,这一点在后来他的“助手”在悬崖边给他一张入院档案的纸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医生希望他自己能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男主角自己并不承认罢了。关于第四条规则,后来电影中在灯塔那里,医院的那个光头院长也给他讲述了,其实那些名字都是从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组合而成的。电影中失踪的瑞秋,其实就是照顾他的护士,后来从他在床上躺着,而那个护士则在一边端着药盘可以看出来。
    
      之后男主角在他的世界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首先是那个用玻璃把给自己父亲看病的护士脸划破的人开始,他问那个病人是否认Andrew Laeddis的时候,那名病人显得非常害怕,紧张,不敢说话,其实那个病人是认识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却知道对方不能忍受那种用尖的物体摩擦东西的声音,却故意用笔在纸上摩擦以发出声响来激怒,恐吓对方,由此可见男主角的恐怖程度,这样的结果使得后者在极大的愤怒和恐惧之下说出了那个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应该受到极刑,甚至应该被毒气毒死,而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潜意识,应该说也是一个让他治愈的一个开始吧。
    
      而后他“审问”的是一个典型的大妈,那个大妈可能是精神病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警卫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个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亲手结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诉男主角,那个所谓的瑞秋把医院里的每一个人病人都想象成了自己的邻居,赋予他们社会的角色,这正是想让男主句意识到其实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当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谁这个同样的问题抛给她时,善良的大妈知道他已经没救了,估计要被进行那种切除脑叶的外科手术时,支走了他的主治医师,在纸上给他写了一个字母“RUN”,意思让他赶紧从医院里跑出去,因为不久之后他会变成一个傻子,什么都不知道。
    
      再后来影片还有一个情节,男主角要求医院开一个什么会,讨论关于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医师的什么事,结果当他紧张的进来时,发现大家似乎却并没有太在意,他很生气,询问这是为什么,而大家却都觉得可笑,现在想来确实如此,一帮正常人在讨论一件没有的事,没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谓瑞秋的医生其实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却在那里煞有介事,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啊。
    
      剧情接着发展。男主角让医院的警卫们去海边寻找瑞秋,结果那帮狱警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寻找,当他提及为什么不去灯塔那边的山上也搜寻时,警卫们的回答是那里的路不好走,而且马上要来暴风雨了,改日再说。而之后的电影给我们阐述的确实,他仅仅一个人,在没有借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爬下岩石,并且还找到了一个因为不满医院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而逃跑的女医生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去那里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只是警卫们认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瑞秋,去那里能找到什么呢。
    
      之后,“瑞秋”找到了,她其实是一名护士,在和男主角的谈话中,不断的提及溺死的孩子,亲手杀死自己的配偶,并不断的询问他“你是谁”,就是想通过这些刺激让主角认识自己,可是依旧,没有成功。之后,男主角的医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通过另外一个手段,就是让他进入他思想中所谓的“C区”,他们安排了一个假停电的情节,让C区如入无人之境,而让他相信医院能够停电的情节在之前他要求医院开集体大会的时候,那些人已经透露给他了。而后,他和他的医生来到了所谓的C区,C区是一个看管有着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极其危险的病人的地方。来到C区,医生们首先安排了一个病人,对他进行心里暗示,那个病人告诉他,他不愿意离开这里是因为他已经在这里太久,而不愿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么是氢弹等等。。。目的就在于让他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与世隔绝,和上面的情况一样,没有效果。后来,医生借故离开他,让他自己去找那个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说的大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诉男主角自己放火什么的事,他又怎么能从外界得知呢。后来男主角轻易的就找到了后者,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区的一个患者,并且是最重度,最危险的那一个。男主角和他的谈话也是围绕这Andrew Laeddis是谁而展开的,后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实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诉他其实这一切只是一个针对他的游戏,他只不过是迷宫里的白鼠,除非他意识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杀害妻子的这个事,否则他将永远离不开这里,也就是永远无法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他之后问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谁的时候,后者也似乎指明了就是他,而且他脸上的那些伤也是拜主角所赐,因为后者曾当面指明过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寻的Andrew Laeddis,结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给他了一顿痛打。这一招失败以后,后者只能把最后的一切线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灯塔”。
    
      尾声。主角在灯塔里,男主角见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长,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讲明了事实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组合,那些照片的来历以及他的真实经历。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怒不可亵,甚至准备开枪将二人打死,可是却发现,其实他的那把枪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所谓的那种非常BT的手术室,却只有区区一个警卫,并且警卫在缴械之后还问他“你该不会杀了我吧”。
    
      结局。一觉醒来,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里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谁,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也从他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已经说明他已经在这种治疗的方法下完全康复了。可是,结局的意外却将这个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却意外的听见主角仍旧叫他查克,仍旧跟他讨论计划逃离这个岛的事,在医生和院长眼神的交汇中,可以看出,医生认为主角的意识还是不清醒的,他们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这个所谓的计划,院长说过,就是于病人进行沟通,试着去听他们说话,试着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阴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术。可是主角的这几句话,让他们彻底失望,从而不得不接受让他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案。而后,男主角站起来,慢慢的走向将要带走他的几个警卫和医院工作人员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样更差些呢?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当他的医生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愿意背负这那样沉重的思想负担而生活着。因此他选择进行外科手术,去除掉自己的记忆,思维,感官,意识,因为康复前的他不愿意去面对,而康复之后的他却无法面对,而他的医生,则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选择。
    
      全剧终。
    
      其实,影片的一些思想,观点是很发人深思的。当主角最清醒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他自己最悲伤的时候,自己的妻子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进而自己又亲手结束了爱妻的生命,这样的结局,需要去承担,会对人造成多大的心里伤害呢。到底是选择在外界面对着这样的悲剧,痛苦的或者,还是在禁闭岛里,麻痹着自己,失去自我的活着。到底是做一个杀人凶手Andrew Laeddis,还是做一个善良的联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有的时候,人能够忘记过去,忘记一些很难忘记的事情,其实是一种幸福,既然如此,为什么人还要回到悲剧的原点而重新开始呢!

 5 ) 禁闭岛

什么世界是真实的?活在怎样的世界是幸福的?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是该呆在真实世界的C区监狱,还是走向彼岸世界的孤独灯塔?有答案么?没有么,究竟我们的人生是在那个世界当中?究竟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取?选取的权利是我们还是人生?   当看到泰迪被医生揭开真相时的表情,我震惊了,心被紧紧的揪住,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挤压着。挤压出心里最后的一点点东西。莱昂纳多的眼神告诉我:他的世界崩塌了,一个他辛辛苦苦营造出来的世界。多么熟悉的眼神,多么熟悉的情绪。曾几何时,我所营造出来的世界不是也和他一样的瞬然间崩塌。   当泰迪带着茫然无助的眼神说出:我就是莱迪斯。这种情绪,这种自己对自己说的语言,像什么?像不像自己每一天醒来对着镜子要告诉自己:我自己是谁,这天是新的一天。做一个怎样的自己?   当泰迪走向那个灯塔的时候,心中五味陈杂,是同情?是解脱?是羡慕?是遗憾?还是有着些许的小小感伤?泰迪释然了,理解了,走向了现实世界中的最后一站,那个耸立在海角的灯塔。真的释然了么?真的理解了么?是理解了现实中的自己,还是为了自己所营造的世界而义无反顾的抛弃现实呢?这个问题,我们都无法回答?也许只有泰迪自己心里明白。   现实的世界很真实。电影里面的现实世界是一座精神病医院。现实中呢?现实中是什么?就应是和谐平静的花园吧?也就应是催人奋进的画卷吧?还就应是真诚贴心的国度吧?更就应是正常人的天堂吧?没有麻木,没有冷漠,没有胡言乱语,更没有欺骗,也更没有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多么完美的世界,不是吗?电影里面的每一个病人在现实世界的精神病院每一天做着同样的治疗,每一天吃着同样的药品,应对着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情。不是很好吗?不是正和我们现实中的每一天过的是如此的相像吗?   营造的世界很虚幻。泰迪的营造世界里自己是一个检察官,妻子因为一次大火失去了生命,自己每一天活在失去妻子的伤痛之中,到禁闭岛是为了找到造成妻子死亡的元凶:莱迪斯。充满着对自己妻子的无限眷恋与爱意,充满了对自己的搭档查克的信任和依靠。多么简单的世界!正如现实中的我们,每一天夜晚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床沿,享受着自己的每一分时光,回味着自己的每一件心事,看见记忆中的笑脸在朝自己微笑,听见记忆中的人对着自己喃喃耳语。不是很简单吗?   虚幻的终归是虚幻的!现实的毕竟是现实的!但不知为什么现实总是那么残忍,那么伤人。在想,要是泰迪不明白现实,而是一向活在他自己营造出的小小世界,那么他虽然是个病人,但是起码他会幸福,他会依然相信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他会依然在寻找着杀死妻子的凶手,心中有着梦想,有着期望。也许这样的他会看起来比任何人都正常。()同样,我们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现实,能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没有了那些欺骗,虚伪,离去,背叛,每一天都能够在梦中坚守者自己的小小理想,做着有些看起来不且实际的梦,看着记忆和梦中人的笑颜,听着他们在自己耳边轻声低语,这又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呢。但是为什么现实总是要让我们一次次的应对,一次次的想去逃避,而又一次次的告诉自己自己是谁。一次次的满身伤痕的去应对。   泰迪最后仿佛大彻大悟一般的说出: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然后毅然决然的走向了灯塔。一个介乎于现实世界和营造世界边缘的东西,进去之后的结果没有人明白。也没有人明白泰迪以后究竟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但是我明白,进入灯塔之后,现实中就再也没有泰迪这个人了,只会有一个没有记忆的行尸走肉,但这对于泰迪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毕竟现实世界是如此的残酷。但是随之而来的呢,是不是也是泰迪营造世界的崩塌。会不会连他自己心中的那一点小小的避风港湾都会随之而消失?看到那里突然有一种很想流泪的冲动,替泰迪,也替自己。不是吗?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营造世界,但是生活呢?生活正在把我们从这个世界中一点一点的抽离,让我们更加融入现实世界当中,让我们看起来越来越像一个“正常人”   电影结束,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所想的点点滴滴映入脑海,我们的灯塔在哪里?能够让我们完全忘记现实的灯塔又在哪里?我们究竟是就应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就应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而究竟什么是好人?什么又是怪物?是麻木的好人?还是有思想的怪物?我迷茫了。真想能找到一个那样的灯塔,让我能够永远的去解脱。但是当灯塔出现的时候我真的能够放下一切,像泰迪那样义无反顾的走进去吗?   想着想着,我麻木了,疲倦了,眼神也渐渐的模糊了。门口传来领导的声音,又要工作了。又一次把我拉回现实世界当中。突然觉得领导长得和电影里面的医生真的好像,像的让我分不清他们谁是谁。打开屏幕,茫然的对着闪烁的显示器,突然,我看见记忆中的人对我在微笑

 6 ) 压抑的艺术

禁闭岛的整个背景都设置在小岛上一个精神监狱里面,所以整个电影都充斥着一种压抑的氛围。天空是灰的,墙壁是坚硬的,小岛周围汹涌的海潮拍打着这座禁闭的孤独监狱,仿佛在推着它去往高空灰色的漩涡,无助侵袭着人心。 这样的氛围渲染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观众感到紧张、压抑,更加贴近了主角的内心感受及心理变化,让“禁闭”的主题鲜明化。至于到后面故事的反转,则更加使人震惊悲伤。

真相并没有你以为的那样重要。你认为的你是谁,才是你应该在意的。

 短评

如果现实才是恶梦,唯有一睡不醒

6分钟前
  • 菠萝
  • 力荐

这部电影简直就是按照我的口味偏好混搭出来的……

10分钟前
  • 裸踝
  • 力荐

高中的时候曾和同桌讨论过。如果全班一齐撒一个谎可不可以把班主任搞到精分。

12分钟前
  • 陈允然
  • 推荐

所有人都陪你玩,你好牛逼

13分钟前
  • 花非花
  • 推荐

世界不在我们之外,它就在我们之内。每个人都是精神病,整个世界都是幻觉。你愿意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那就为你自己造一个那样的世界,并且相信它,然后你就幸福了。

14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莱昂纳多饰演的泰迪是一个让人同情的角色,我为他的命运而难过。这不是死亡,但这部电影表明世界上还有比死亡更糟糕的事情。

15分钟前
  • godzilla
  • 力荐

昔日翩翩少年,今日大腹便便!

19分钟前
  • Sept
  • 还行

没新意又无趣。马大师新不如旧啊新不如旧。DiCaprio都发福成老熊了,叫Teddy真是实至名归

20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所谓禁闭岛,不是因为这个岛屿被禁闭而对外失去联络,其实还是在讲内心的禁闭吧。

22分钟前
  • 橘猫爱吃鱼
  • 力荐

情节至1/2处结局已很明朗,我总在期待马丁能峰回路转,可我失望了.拍摄手法难以让人进入状态,跳跃幅度太大,从现实生活到幻觉的剪接、与幻想人物对话...尽管结尾主角的无奈显得能让人动容,但马丁对悬念的铺陈还是欠妥.这种开放式结局别去推敲主角是否精神病患了,否则你会和他一样抓狂...

2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他到底会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会像好人一样死去呢?

2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我打4.5星,不能得5星的原因是,电影有些长…… 故事很好,每个转折点都很清晰,故事就像《本能》一样,到最后一分钟揭晓大结局给人惊喜。说不好看的同学,大概没有注意结尾。因为谜题的揭晓,是在影片结尾莱昂纳多说的一句话里。

29分钟前
  • 冬天
  • 推荐

他只是厌倦了,所以将错就错,结束了自己。

34分钟前
  • 惑少大射天下受
  • 推荐

非阴谋结局 泰迪确实病了 最后泰迪是被治好了 但他不愿活在痛苦中 因而假装自己又犯病了而去做切除手术

35分钟前
  • 我做导演不为艺术只为潜规则
  • 力荐

刚开始猜想对了,只是接着看下去,又改变了自己的猜想,到了最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猜对了这么多

37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力荐

结局是开放式的,随便你怎么演绎都有理。所以大概不能断定说看到一半就猜到吧。

39分钟前
  • 卷心笋
  • 力荐

好吧,其实这是部*绝*对*不*能*剧*透*的电影。恩!

41分钟前
  • Farrarrah
  • 推荐

如果只是把这个电影当作一个悬疑片看 那么看到最后你很有可能会觉得俗套并且索然无味 对于我来说 这更像一个寓言电影 充满了爱,恐惧和感伤 主角是不是病人已经不重要了 也许作者本人就是个唯心主义者

46分钟前
  • ☯️
  • 力荐

史上最倒霉精神病院院長,精心策劃的劇本殺項目失敗,還賠上了一輛百萬豪車。

48分钟前
  • 养羊飞行日记
  • 力荐

这部片子可以成为一次精神分析讨论会的绝佳主题……至于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幻觉 究竟哪样才是最真实最靠谱的结局 我觉得庄子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发:方其梦也 不知其梦也 梦中又占其梦焉 觉而后知其梦也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大梦也 而愚者自以为觉 窃窃然知之……

50分钟前
  • H.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