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去哪儿了

剧情片大陆2017

主演:梅芙·金琴丝  赵涛  曼迪萨·恩杜纳  爱丽莎·克拉夫索娃  康斯坦丁·埃土恩  梁景东  

导演:贾樟柯  沃尔特·塞勒斯  马德哈尔·班达卡  贾梅尔·奎比卡  阿列克谢·费多尔琴科  

 剧照

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2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3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4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5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6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3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4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5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6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7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8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9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30

详细剧情

  金砖国家首部合作影片《时间去哪儿了》由贾樟柯监制,汇聚五位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的电影导演,以“不忘初心”的态度,分别以“时间去哪儿了”为主题拍摄一部电影短片,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讲述出自己对时间和情感的不同理解。五部短片依次为: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颤抖的大地》、俄罗斯导演阿历斯基·费朵奇科《呼吸》、印度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孟买迷雾》、南非导演贾梅尔·奎比卡《重生》以及中国导演贾樟柯《逢春》。

 长篇影评

 1 ) 其实叫“金砖国家微电影展映”就好……

其实就是个金砖五国的短片合集展映,个人感觉:俄罗斯的最好,印度次之,中国和南非的半斤八两,巴西这个……感觉很敷衍(即使是灾后重建题材)。另外还想说的是,整体片名为什么要选择当年那首歌名咱先不说,虽说“时间”是个很大的主题,基本都能靠上,但你不加加工的直给,还非要加点时间的意义,还不如直接叫“金砖国家微电影展映”呢……

 2 ) 有人讨论爱欲纠缠,有人讨论生个二胎……

B
以节制而疏淡的方式表现那些浓烈的,浓的泥土,浓的灾难,浓的情感,从小男孩执拗的找爸爸到貌似冷静的母亲一遍遍重复灾难前的生活,以及学会了抽烟。虽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过程却是如抽丝,那些丝丝蔓蔓的回忆和思念,还会静默地流淌很久,很长——但问题就是,这个立意一上来就太明显了,而刻意的疏离(甚至说就是松散、无聊)反倒显得装逼失败。

R
公认最佳。
时间去哪了?别的电影都在说时间的流动或者缺失,而《呼吸》实实在在地把时间和欲望生命连结在一起。
一般来说,广袤的冰雪荒原里孤零零一间明亮温暖的小屋,特别是再脑补一些烧得噼啪作响的木柴和炉灶上冒着热气的咖啡,这种对比总会给人一种分外熨帖舒心的感觉。再一次,银幕上出现战斗民族这种常见的自然环境设置,却是另一种味道:冷酷仙境中的堆满工具燃着喷枪的小屋,正如冷峻苍白的男人胸膛下一颗嫉妒得滚烫的心。夫妻关系和这环境一样生、冷、硬、狠,基本遵循了能动手就尽量少吵吵的原则,拳打脚踢,刀斧相见。而当男人真的有生命危险时,那种生冷之下割不断的亲密又回来了。甚至,在这种冷热对比、冷中藏热的关系中,还传达出一种特殊的色情意味,一种邪魅的SM气息。这种气味从一开始男人焚烧胸罩就隐隐透露出来,在女人将受伤的男人捆得像个sex toy、调动战斗民族各种傻大黑粗的手工制造能力的场面中达到顶峰。他们全程冷酷地互相伤害,又用这种不断的伤害来一再确证自己和对方的存在,来反复校验那怎么也抹不去的在意和打不散的爱情,而两人施/受的位置又随着戏剧性的转折反讽地颠倒过来——女人掌握着那台疑似暧昧证据的手风琴,也掌握着男人的生命。
——我还能活多少时间?
——我就是你的时间。
问题不在于女人会不会放手(那就变成一个俗套的情节剧了),而在于这种持存的状态本身就已经有足够丰富的意蕴。这个貌似离“时间”主题最远的影片,却找到了一种最新颖最成功地呈现时间的方式:不是“溜走了”、“失去了”、“追回来”等等,是让时间成为了两人爱恨交加、爱欲纠缠的现身方式。与其他几部略显牵强的升华相比,这一部也是最恰当地诠释了片尾谚语:时间如河流,爱情如波浪。爱不是发生在时间这个“容器”或“背景”内的戏剧,爱改变着时间的方向、速率、密度,爱是时间本身,爱是生命。

I
又是一个刻意的,不是刻意装逼,而是刻意的中学生优秀作文。

C
已无力吐槽。观影全程内心戏是这样的:
先以为突然来到了网剧中间插的广告,心里告诉自己这么刻意一定是戏中戏的间离手段,随后证实果不其然,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觉得自己在看短片版的《世界》,景观社会和全球化议题又来了,结果突然转到了生二胎,仿佛有变成政策宣传片的苗头。
然后是男女演员尴尬的对戏。男的是那种素人演员做熟了的状态——不是做油了,而是说自己的本真气质和某种特定角色类型找到了契合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呈现出自然松弛的表演。而另一方贾太太:白净净的小脸永远仰起45度,好似下一分钟就要迎风流泪;嘴角定定地弯成比空姐还要标准的弧线,挤压起两块线条分明的苹果肌;而最可怕的是,苹果肌以上的眉眼弯曲的弧度似乎与嘴型以及苹果肌倒三角的两条边不匹配,仿佛嘴上笑了10分而眼睛只笑了7分——整张脸是上下脱节而僵硬的,倒是正像红色年代宣传画上的主人公。于是两口子就以两种表演风格和两种时代气息尬聊着……不是我非得吐槽贾太,其实我原来并没有多么看她不顺眼,只是疑惑这次怎么还更加退步了?哦,莫不是这才是贾导要构成的真正的间离、亦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多音复调”?有意将红色年代到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美学与贾导本人的现实主义风格并置?
接下来更是各种迷之尴尬,小女孩爱世克斯的球鞋换了耐克(反正这俩我都不舍得买),穿着跟我初中一模一样的校服,忧伤地斜倚在坡顶的孤树上,思考自己能否去城里上学的未来,然而听到妈妈要生弟弟的消息竟瞬间抛弃了刚才的烦恼,一秒切换到做姐姐的喜悦中还热络地讨论要帮妈妈带弟弟……
全片的结尾令我感到贾导这一刻不是一个人,虽然只是在讨论二胎问题以及夫妻感情的修复,但山河回春的壮丽场面竟然渲染出一种历尽浩劫人性复苏的感觉!谢晋导演、伤痕文学和红色经典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不信你看,贾太太在拥抱男主时还是脚下距离一步远、上身前倾、头转向侧的革命同志的姿势。

S
很像黑客帝国。未来时代——也许是一个“无时间”(或曰无时间感、时间终结,也恰是当下的经验感受)、充满拟像而缺乏真实生命触感的时代,掌握穿越入口的Mother就像Matrix里的先知,女人,与生命有关(栽培植物)——都是各种熟悉的套路,当然更包括用未来世界与原始世界并置(就像现代性批判中总喜欢用现代西方与各种他者文明、或“高贵”或低贱的野蛮人并置)来凸显生命的重量。
最后的镜头有震撼到我,从残破的手表的特写逐渐拉远,到钢铁飞船,到行星,到浩渺的宇宙,仿佛意味着那种切近的、微小的、有质感的世界已然衰朽停摆,像标本一样死寂地陈列在沉默、冰冷、无始无终无生气的未来。
虽然整个科幻片的世界观不是很能看懂,但是似乎有扩展成优秀大片的潜质。

 3 ) 关于时间,贾樟柯想告诉你的五个故事

大象点映·百城首映礼
重磅推出的第四部电影
文艺电影爱好者
和全世界的“科长”粉丝期盼了两年的
贾樟柯导演新作。

 它

 就

 是
导演: 贾樟柯 / 沃尔特·塞勒斯 / 马德哈尔·班达卡 /

熟悉科长的影迷都知道,他的电影主题大多和时间有关。

他的上一部作品《山河故人》里,在时间的洪流面前,友情破碎、爱情溃败、亲情之间也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生离,死别,散发出一种悲剧的宿命感……

他执着于用镜头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


这一次,他启用了堪称“史上最高配置”来演绎他所钟情的时间主题。

这“史上最高配置”,到底有多高呢?
一张图告诉你!

他请到了四位来自不同国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导演,和他共同演绎“时间”这个主题。
同一个命题,在不同国家的导演镜头下会被如何阐释,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不禁回想起世界电影史上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集锦电影——2002年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十分钟年华老去》,2007年戛纳电影节60周年纪念作品《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在不同电影大师的镜头下,相同的命题呈现出不同的光影魅力。

但在国内大银幕上,我们一直无缘看到这种类型的电影。
这部由五国导演共同拍摄连缀而成的影片《时间去哪儿了》由此更显可贵。

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对时间的解读是工作任务之一。而“时间去哪儿了”,又是一种人类普遍的生存感受。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这是五个电影创意非常强的国家,都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传承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

“时间去哪儿了”,它不仅是这个忙碌时代的普遍焦虑,是现代都市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也是金砖五国的艺术家们在这个极速变动时代里,共同的反思与呐喊。

你一定很好奇,他们到底是如何阐述时间的呢?

2015年11月5日,处于巴西腹地的米纳斯吉拉斯州遭遇了巴西史上最严重的社会环境灾难。一家铁矿公司的水库大坝坍塌,汹涌的泥石流冲毁了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数个小镇,上万人无家可归。

失去家园的居民被送进收容所。在这里,他们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生活、努力找寻出路。

巴西导演沃尔特赛勒斯,将镜头聚焦在了这一真实事件上,他延续了在《中央车站》中一贯的温情动人,没有渲染灾难本身的破坏性,而是通过绵长而克制的镜头探讨:在灾难面前,人们如何度过,又如何找回自我?

随着时间的流逝,绝望和希望不断发生着冲撞。

在俄罗斯导演阿历斯基·费朵奇科的镜头下,时间变成了可视的“呼吸”——

这是发生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冰雪世界里的虐恋故事,爱情与憎恨、冷漠与同情、恐惧又与爱情循环相连,惊心动魄、悬念丛生。

这里的时间,是手风琴残破的琴声与呼吸喘息的欲望。

时间就在此时此刻的这里,其他哪里也去不了。

印度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将镜头对向了最能代表时间的形象:老人与孩子。

在传说中的不夜城孟买,一位孤独的老人遇到了一个流浪街头的男孩,小男孩给了他最珍贵的东西——时间。

他们的忘年情谊,极具治愈效果。

贾科长拍摄的,是一个发生在古老城市里的现代故事。

三十八岁的涛姐和梁子是一对生活在平遥古城里的夫妻,有一个十四岁的女儿。“二胎”放开了,这对正面临中年感情危机的夫妻在考虑再生一个孩子。

然而,这个决定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否重新找回已经疲惫的爱情,重拾生活的热情。

不同于《山河故人》的悲凉基调,这个爱情故事朴实之中蕴涵深情——

只要你愿意,咱们就能把时间拿走的东西再一点点拿回来。

而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南非,导演贾梅尔·奎比卡则通过对非洲影院的梦幻诠释大胆地建构了一个科幻故事,探讨未来和过去的聚合,它暗黑的科幻背景极具冲击力——

一个虚拟的未来世界,每片雪花都有标码,每滴雨点都会说话,每个人的生命都被设定,这程序跟时间一样久远,没人能追溯到起源,也没有人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

一个被设定为清洁组的机器人冒着生命危险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走向一条不同的生命之路,找到作为人的温度。

这五个看似彼此独立的故事,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生不同阶段对于“时间去哪儿了”这个问题的探究——

面对时间的快速流逝,
怎样才是积极的生命态度?

唯真情能抵时光。
五个国家,五个故事,五光十色,一片丹心。恰如五个顶级大厨分别掌勺,呈现一桌荟萃各方珍馐的盛宴。

作为电影观众的我们,仿佛跟随着电影镜头,完成了一次奇幻的环球旅行。

不管让你触动的是哪个故事,在观影前后,我们都应该问一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是否因为埋头太久而忘了仰望星空?

我有多久,没有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过一个电话?

我有多久,没有给自己的爱人和亲人一个拥抱?

我们的时间应该属于我们爱的那些人,
属于我们共同分享经历的一切。”

 4 ) 时节如流,故乡击撞时代所不能承受之轻

时节如流,故乡击撞时代所不能承受之轻

——以电影《时间去哪儿了》为基点追溯贾导的前世今生

作为首部金砖五国合作影片,电影《时间去哪儿了》在十月十九号在银屏上与广大观众见了面。这是一部文化交流意义大于经济效益的影片,由贾樟柯监制完成,尽管票房惨淡一般,但仍然不抵柯粉们对此片的关注与期待。贾樟柯在中国影史的地位被众人所熟知,他不仅代表着中国现第六代导演,从他的影像里,更展现着中国社会时代与平民生活图景,极具现实意义和价值。从故乡三部曲、三峡好人,又到近年上映的山河故人以及最近的这部作品逢春,在长达22年的导演生涯中,贾樟柯始终坚持对故乡的深切追求,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常看到大时代背景于之小人物冲击的主题塑造。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者,贾樟柯一直秉持纪实的影像风格,对当代中国电影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

关于时间,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亲历经历,都会作出不同的解读。在巴西导演眼中,颤抖的大地是承载时间的载体,他通过写灾后小男孩找爸爸的故事,向观众传达了一种土地仍在,斯人已逝的遗憾情感;而对于俄罗斯导演来说,他选择用雪山这样能封锁时间的地方,以一段简单依存的恋人表达爱使时间延续的情感;印度导演则着手于孟买的快节奏发展对人情感的不重视,通过一位老父亲与陌生男孩的情谊传输了期许真情不在快时代中被流逝、人们因珍惜身边人的美好愿望;而南非导演则巧妙地利用了软科幻的表达方式,从未来到过去,从重视生命本体的角度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源起。不同于大地、雪山、城市、飞船,贾樟柯导演的逢春是一个在现都市化的平遥古城发生的一对临近中年的夫妻面临现实节点重拾逝去情感的故事。平遥古城作为一个高仿古时建筑还原历史的旅游景点,与现代高速发展的都市生活形成一种微妙的契合,在里头的人们身着古装,却在思索着在现二胎政策出台下的现实问题。片中,赵涛无奈的对丈夫梁景东说,我感觉时间快把我仅有的一点东西拿走了,对于她来说,丈夫对自己的那一点点在乎,正是她对自己这份终身托付情感的信任与延续,这是她存活的价值。因为只有爱,才能让时间留下来,在爱面前,再年老的赵涛也焉然是18岁的羞涩姑娘,她无需担心岁月带走她美丽容颜,一份相濡以沫的爱情不会随时光似水而飞逝,而是带着深厚的情感积淀所保留与温存下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片中两人的爱情最终没有被现世的生活所抛弃,他们相拥在乡间大道骑行摩托的姿态,正如片中爱大爷时间相对论那句话,他们好像真的在把时间带走他们的东西一点点追回来。38岁也仍然算年轻导演,而那对于爱情来说,83岁也不足为迟到吧。

其实对于贾樟柯来说,正式以时间作为创作课题,在逢春里大概还是头一遭。很多观众诟病逢春拍的像是一部政策宣传片,甚至还带有重男轻女的意思,而且台词还显得极其造作,某些场面给人非常僵硬直白,相比起贾樟柯先前的其他作品来说,柯粉们一定是有落差感的失望情绪在。也许大家更欣赏山河故人三段式情节的自然与真诚,三角恋、母子距离,父亲离世,故乡遗落,忘年之恋等各种元素的交杂,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现实生活的图景,既撕扯也无奈感伤。在更长片幅的作品创作中,生活的原貌与真实在导演精心设计的框架中得以更好的呈现,这大概是观众更爱山河故人的原因,相比起逢春,它所建构的时代变迁与羁旅情怀将更加强烈广阔与深切。

但在逢春里,我们依旧看到了一些贾樟柯早年固有插入新鲜事物的发展运用,从而呈现时代发展对现代小人物的影响。在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手机自拍杆,游客一日合照,facetime,网络直播等极具现代化的元素,赵涛女儿发出的村里的孩子都走光去城里上学的感慨也是极具引人深思的,传统与之现代的冲撞依旧很强烈的在贾樟柯的电影中体现出来。先前贾樟柯在刻画小武这样一个边缘人物的时候,同样运用以留声机、大哥大、音乐打火机等现代化元素,用平凡的视角向我们呈现小武因社会现实的变迁接二连三的失去了友情、爱情、亲情,最后沦为一个无自由的囚虏的故事。电影世界里,贾樟柯更是重塑了一个迷你世界王国,主人公小桃想要和男友成太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殊不知成太生早已心许他人,但最后两人都不得不回归现实生活。而在三峡好人中,这种变迁感则更为强烈,作为一部获得过威尼斯金狮节电影奖的影片,它以建坝搬迁作为时代背景,以寻找为主题,甚至有运用到超现实的元素,刻画了时代变迁下被抛弃和遗忘的芸芸边缘底层形象。快速时代发展在情感上给人带来的巨大改变,一直是贾樟柯电影里不可缺失的主题创作,他的电影有着一系列递进式的情感传情,每一部都比上一部有更深更层累意义上的新东西出现。他从未停止记录时代,关注小人物,因此他的电影更接底气,更直戳人内心深处善良的柔软。

谈及贾樟柯,真的很难令其与他的故乡山西汾阳分开而论,故乡对于导演本人的影响是持久甚至是永恒的,在一次访谈中,他甚至对镜头羞涩的说着故乡就是他的一切这样煽情的话。这部在平遥发生的故事,先排除宣传平遥电影展的嫌疑,算是他对先前故乡情结的又一次象征性的延续,只是和早年影片的意味或许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导演本人来说,汾阳已经不在是一个具体的存在的地方,它更多承载了导演的美学意图,我更愿意称其为贾樟柯的心灵密码。比如在山河故人中,汾阳其实早已是一个虚构出来的导演心里的故乡,黄河其实距离汾阳仍有三百多公里的距离,但对于作者导演贾樟柯来说,她就存在于自己故乡的面前,像一个母亲一样,见证着人世的离别凄切与哀伤,这是一种山河仍在,故人已逝的怀念与祷告,总归是让人觉得温暖但是抹泪的。故乡是贾樟柯不断创作的源泉,本片巴西篇导演沃尔特塞勒斯甚至历时三年为贾樟柯拍了一部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可见故乡对导演本人的深远影响。故乡于之贾樟柯正犹如水与之鱼,两者相生相系,不可脱离,如他自己所说,离开故乡是为了看世界,看了世界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乡。

在时间去哪儿了的发布会上,曾有记者这样嬉戏般问贾樟柯,您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这让我想到的一点是,也许我们喜欢贾樟柯,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影像作品,更多或许是他本人作为导演的一种自我坚持,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当老一辈艺术家如陈凯歌、张艺谋等人已经朝着商业模式发展的如鱼得水的时候,贾樟柯仍旧“固执”地坚持自己早年的影响风格,作一个忠诚的时代记录者,替一些底层人民说着他们所不能传达的辛酸与无奈,力图还原现当代中国社会最真实的图景。在这件事情上,贾樟柯的不可替代性是异常突出的,中国也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贾樟柯真正记录时代的导演,这是可喜的,但也是悲哀的。贾樟柯票房最高的电影山河故人在国内也不过三千万,然而在欧洲艺术国家的一些放映却异常火爆,现当代中国艺术电影的生存状态将怎样发展?中国的艺术影院将如何普及?贾樟柯从很早之前就提到有关独立电影的概念,那中国独立电影的现状又如何呢?这些接二连三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与探索。贾樟柯本人并没有让时间带走他作为一个电影人的赤诚与坚持,相反他一直在助力中国艺术电影的发展,从创建柯首映的短片平台,到开办学校,举行影展,他一直在为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时间将见证着这一切。

“当这个时代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自己要往前走,就忽视了那个被你撞到的人。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受每个生命的喜悦或沉重。”我想无论是逢春,亦或是贾樟柯此前的艺术作品或是将来即将被创作出来的作品,他一直仅以时代记录者的身份关注变迁下的芸芸众生,极具现实的影像风格也将在他的作品中持续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很难想象中国电影里没有贾樟柯的存在会怎么样,他的不可复制性正印证了他所做的一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时间都去哪儿了?贾樟柯当时对于这个问题顽皮的回答道,我回汾阳老家养生啦。时间没能让他忘记小时候生长的地方,相反,他身上带着故乡的烙印,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持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

 5 ) 俄罗斯不愧是战斗民族,民风剽悍

当我以为那瓶助燃气体是煤气女主要慢慢闷死丈夫的时候,我简直要拍手称快

直到我知道是氧气……

再到女主准确的捅开了丈夫的气管……

最后手风琴……

虽然处处透着不合理但是又让人觉得,有道理就要这么干

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时,可能觉得好笑,但想想是俄罗斯,好像就正常了,毕竟是军备赈灾粮里放伏特加的民族

是时候放这张表情包了

其实最喜欢的还是中国那段,虽然主题相同但就选材来看,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的、细腻的、难以捕捉的、更不易说出口的矛盾往往最能戳到心。

当然可能与心境有关,我目前是坚信爱情不可能长久,一旦捆绑,一旦柴米油盐开始充斥生活,爱情就慢慢退化,最后可能近乎亲情或者说更像合作

恰巧看到《逢春》,虽然我的观念依旧没变,也不追求所谓永恒的爱,但我看到了例外。

 6 ) 时间都去哪了-逢春

赵涛 以前是计划生育不让生 现在让生二胎 你来始计算起来了 你这是计算生育 生活 贾樟柯电影里有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犹豫要不要生二胎,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真实的环境,地道的语言,朴实的情感,看来让人觉得很亲切。

别对命题作文太苛刻,那些个烂大街的商业片未必比得上贾樟柯的命题作文。

咱们贾科长也有妥协的时刻,名利双收,何乐不为呢?

拍电影可以纯粹点儿,就拍自己想拍的电影,连贾科长都不纯粹,别人更别提了。

 短评

五段命题作文 水平参差不齐 拍手称快与不堪卒读交叠.第二段俄国最棒 cult又温柔 解题精妙.科长老师偷懒了 拍了个风光片. #BRICSFF@chengdu2017

9分钟前
  • tankry
  • 还行

五段式,只喜欢俄罗斯那个故事,cult味道浓浓,其余几位名导就是习作作品,贾科长和塞勒斯都显得比较中庸,南非那个最无趣,印度那个其实还行

14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大家都敷衍了事的时候,还有老毛子挺着

18分钟前
  • 伤心小号曲
  • 还行

大象点映真是一次糟糕的体验,大家是来看电影的不是来看召集人的个人秀。另外观影过程中架着摄像机一直拍观众的傻逼,不管你是哪个媒体谁叫来的,杨德昌都与你同在。而对于电影,没有什么比五个人共写一篇命题作文更尴尬的了。

22分钟前
  • 喵驼酱°
  • 较差

贾导是拍着玩的吧?

24分钟前
  • 一文字秀虎
  • 还行

命题作文的尬。科长为了拍武侠好用力。南非科幻来拍长篇绝对可以有。熊族人民用手风琴做呼吸器非常俄罗斯

25分钟前
  • 还行

时间去哪儿了?都浪费在看贾科长的电影了。

30分钟前
  • eastcosta
  • 较差

真艺术电影,一个故事也不喜欢,贾樟柯拍了个二胎宣传片。

31分钟前
  • 骑单车的女饼干
  • 还行

巴西:★★★☆ 这该死的泥土怎么也洗不掉 俄罗斯:★★☆ 印度:★ 南非:★★★ 中国:★☆ 生,生,生,生个屁

33分钟前
  • 血天
  • 还行

贾导部分就是《世界》的背景里面,《山河故人》的梁子和涛结婚以后到了平遥去演情景剧,打算生个二胎了。

35分钟前
  • 加油加油努努力
  • 力荐

只有第一个含有一点纪录片,其他并不是了,还有科幻片、魔幻现实呢。五个故事是五个国家的导演作品,全都与时间有关,合起来最好看,单独看第一个第二个有点犯困。最喜欢第五个中国的故事。昨天科长来深圳了,但我隔一天才看到这条新闻。

36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推荐

赵涛的表演总给我一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 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的感觉。

39分钟前
  • 邓安庆
  • 还行

这种命题作文简直尴尬到死。台词强行扣主题,印度那部强行煽情,南非故作哲思,巴西情绪还没到就戛然而止,俄罗斯那部有点趣味也止于趣味,贾大师就不说了在给平遥古城拍宣传片?好久没看到这么烂的短片集了

41分钟前
  • 很差

时间是爱,是重生,是“相对论”,是揭示....第一梯队是最扣题的俄罗斯和最具想象力的南非;中间的是内核打动人心,看了“感觉好”的印度;太用力的中国和巴西垫底。但至少每一部都算勉强扣题+抓住国家特质了,期待未来还会有这样的企划。P.S. 贾樟柯的这部感觉是拍《营生》之外一起赶出来的?

46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比想象得好,原本以为更主旋律一些,没想到是一些还有点脑洞的影片。5部影片,3个国家的导演不约而同地都把视线对准了孩子(有的是主角、有的是配角、老贾是“未出生”)另两部突出女性视角。最喜欢手风琴的,非常魔性也有点解气,密闭小空间下的神经质故事。最无聊的是《重生》,一点点小小的科幻思维,但呈现得太粗糙了,调色布景都不太行,明显没钱而且不会藏拙。贾樟柯那个简直就是《营生》啊(先看的后者,更喜欢一些)字幕翻译得也挺有意思,可以图个乐注意一下。印度的故事感觉可以做得更好,孩子有点像神明派来陪伴老人最后一段时光的,但处理得太仓促了,对话可爱,手机的点找得好。没想到的是第一部巴西的那个很成熟,小视角侧呈现出当地灾难性事件,又跟简单的情感结合,做得巧妙,结合新闻照片,而且体现了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48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论命题作文的拍法。巴西灾后重建的写实,俄罗斯濒死的残酷浪漫,印度跨阶级温情,南非重生与科幻,科长的“逢春”对白很喜感,中年逢春,再接再厉,再生二胎,影院一阵阵笑浪,简装的 “世界”日常的“山河故人”,古装开头有胡金铨的气势,演员很像石隽,期待科长武侠片!评分:俄>南>中>印>巴。

5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俄国和南非两段不错,尤其南非那段还来了个[第九区]流的低成本末日科幻。其他的…印度那个声音太差,而且实在太政宣片了。塞勒斯作为名导拍得这么冗长拖沓实在是不太能接受。科长那段,空间设计是[世界]的梗,算是一流,不过赵涛的谜之微笑实在是跟剧情一样尴尬。一部政宣集锦片做成这样也算是到头了

5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让五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导演拍命题作文,就如同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台表演煽情戏码是一个道理。没有所谓的“参差不齐”,每一部都很差劲。

55分钟前
  • 后自愈
  • 很差

虽然这么打分很不公平,但是我只想为第二部俄罗斯站街,扣题最自然也很有创意,希望能出个长篇。南非太催眠也没懂。印度强行煽情,巴西故事不饱满。至于中国的…诶,贾樟柯能不能别每次都让自己老婆说着方言演这种人物了,命题作文只说一个论点没有论据分也不会高啊。

56分钟前
  • 英勇弹子球
  • 较差

少年心事重,夫妻花样多。非亲胜至亲,游戏即人生。但选最逗逼,还得看樟柯。春分要播种,逢春就发春。最喜欢印度部分,五星;最讨厌贾樟柯部分,一星。

58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