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天

剧情片大陆2018

主演:黄尧  孙阳  汤加文  倪虹洁  江美仪  廖启智  焦刚  

导演:白雪

 剧照

过春天 剧照 NO.1过春天 剧照 NO.2过春天 剧照 NO.3过春天 剧照 NO.4过春天 剧照 NO.5过春天 剧照 NO.6过春天 剧照 NO.13过春天 剧照 NO.14过春天 剧照 NO.15过春天 剧照 NO.16过春天 剧照 NO.17过春天 剧照 NO.18过春天 剧照 NO.19过春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5 04:46

详细剧情

  单亲家庭出身的16岁女学生佩佩(黄尧 饰),她的城市既是香港、也是深圳,白天在香港上学,晚上回到深圳跟妈妈(倪虹洁 饰)住在一起,频繁地穿梭于两地。为了和闺蜜Joe(汤加文 饰)一起旅行的约定,为了自己的存在感,为了对Joe男友阿豪(孙阳 饰)懵懂的好感,她内心的冲动被点燃,“水客”成为了她的另一个身份,一段颇有“冒险”感的青春故事就此开始。

 长篇影评

 1 ) 过春天里的母女关系:成长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和解

国产母亲形象多是善良包容,而倪虹洁饰演的阿兰显然不是正规意义上的母亲。她是佩佩“单非”人设的背景的注脚。

背景的注脚

JO是佩佩青春期最亲密的朋友,她们的去日本看樱花雪喝清酒的愿望,是推动佩佩赚钱而进入水客这一行当的主要原因。阿豪则带着佩佩入行、告诉佩佩“只能相信自己”,一起背叛花姐飞单走私。甚至水客头头花姐,她对佩佩的赞扬、肯定、接纳、威胁,都比阿兰这个深圳妈妈,更举足轻重。

阿兰,更像是一个符号。她是女主不幸的来源,是女主想要逃离的困顿生活。

作息颠倒,夜夜搓麻。没有丈夫,和香港的司机生下了一个女儿,私生女。

在电影里,我们不知道她的职业,但从她娇媚的仪态、婀娜的身姿可以管窥一二。

阿兰她自己就是一个找不到坐标和定位的边缘人。

而佩佩活在了阿兰的阴影之下。

佩佩和JO争吵时,JO脱口而出的“你妈是妓女,你也是妓女”,狠狠地戳到了佩佩的痛点。

只会求神拜佛转财运,只知道抓住眼前的蝇头小利。在点着的麻将桌上,最关心的也只有钱。

又傻又无能,被男人欺骗,还只能抱着骗子的大腿哭泣乞求对方的同情。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佩佩只能发泄似地踢飞路边的路障。

但她没法踢飞生活这个泥沼。

父亲这条线,也很妙。

生日红包之后催促离开“太晚了,早点走”;家庭聚会目送离开;佩佩边哭边吃时,他默默离席。不是说完全没有感情,“老豆”的眼中也是充满怜惜和无奈。但这种情绪很像是施舍给流浪狗的短暂温存,看着小狗摇尾乞怜,但是毕竟是只流浪狗,又绝无可能因为她而放弃自己的生活。

和父亲的对望

逃离

人类习惯性地根据差异来区分“我们”和“他们”,进而形成“我们”的身份认同。

来自“单非”家庭的佩佩面临着深圳和香港的两座城市的差异。她带着白色耳机,匆匆行走在深圳、香港之间。虽然说着流利的粤语,可以在打工时用住很远的借口来掩饰自己单非的身份,但佩佩仍感到疏离。“我不够黑,也不够白,我甚至不够男人,告诉我,我是谁”唐的困惑也发生在这个16岁少女的生活中。

水客这个组织带给她前所未有的归属感。

没有人在乎你父母的身份,“单非”的身份甚至成了荣耀与光环。小可怜佩佩摇身一变,成为了“佩佩姐”。

在赚够去日本的机票钱后,有人问她,赚这么多钱做什么?

阿豪说,“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赚一份独立生活的倚靠啊

在一切失控之前,佩佩实现了对原有身份的逃离。

和解

就好像只有离开父母,扎入生活才会发现,生活不是想象般的瑰丽。

佩佩的逃离计划戛然而止。

这种拼了命要逃离原生家庭,挣扎过后发现还在原地的故事格外熟悉。

看不上鸡零狗碎、世俗又阿谀的小镇生活,讨厌温吞多年不变的生活节奏。在小镇,找不到自我,没法实现价值。普通甚至狗血的家庭生活,“我所有的倚靠就是你”、“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你是我全部的指望”的亲情负担。逃离到这一切,你和家人大吵一架,不假思索地好像没有退路一般地冲向一线城市。

但用不了多年,你就会发现,与生活周旋是一件多么费心力的事情。生活依旧鸡零狗碎,阿谀的对象从乡镇小干部变成了上司、老板。莫名其妙的合租关系也不会比小镇左邻右舍的关系更单纯。当时的热血沸腾的理想主义者开始有些面目模糊。

逃了一大圈,突然发现,原来还是生活在原地。

佩佩放走了鲨鱼。鱼缸依然存在,但已经不再是囚禁的场所。

一切好似回到了原点,

阿兰说,“这就是香港啊”。

像不像第一次来北京看你,走上景山的母亲的感慨,

“这就是北京啊”。

 2 ) 唯独有这点英勇

佩佩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一个可以停靠的地方。她父母离异,回到家里,她妈妈成日跟人打牌鬼混,哪怕关上房间门,都能听到大人们无聊至极的对话;她爸爸,另外组建了家庭,有一次佩佩站在马路边上,看到爸爸跟他新组建的一家人吃饭,而她在玻璃窗上,连一点爱都分不到。她有一个好闺蜜,他们计划去日本看雪。闺蜜衣食无忧,正处于一个青春少女最天真烂漫的时刻,她带着佩佩去参加豪华游轮party,碧海蓝天,靓男俊女,你挑我逗,欢乐无比,可是这欢乐里没有佩佩那一份——她只是一个穷苦的陪衬。闺蜜还有男朋友,他们喝完酒就坐车去嗨皮去了,豪车开走,佩佩留下,夜晚的天空下,她只有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而家里,毫无指望地没有家的气息。

“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因而佩佩变得无畏无惧,从生活的寒凉之中挣得一份自己的依靠。整个电影的强大驱动力,就是来自于佩佩这个信念。她必须自己开辟出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来,否则她几乎要被眼前的生活给压死。她是个小女孩,但她的生活不允许她做一个小白兔,她必须自己成为狼,去成人的世界里去捕猎。她进入走私手机的团队里,利用自己中学生的纯真面孔,帮这些人带货。电影里展现了她从一开始的青涩到后面的老练,过海关时,她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过去。在她身边,很多她的同龄人,他们无忧无虑地穿越深圳与香港之间。而她,内心里早已过于成熟了,远超了她的年龄。

她不是没有委屈的。她本应该跟她的闺蜜一样,毫无后顾之忧地上学和玩耍,可是她没办法。那个夜里,她跟她的妈妈在马路上碰面了。她妈妈跟着一个又一个不靠谱的男人,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塌糊涂,连带着把她拽进烂泥之中。她怎么能不气愤呢?她怎么能不痛哭呢?这些糟糕的大人们,给她的是糟糕的生活。她哭过后,必须自己振作起来,因为没有别人能够她坚实的后盾。她抹干眼泪,走在这条危险丛生的世道上,无法回头,也不能回头。

一点极微小的暖意,在她和阿豪(她闺蜜的男朋友)之中萌动产生,又随之熄灭。电影里有一个场景十分动人:为了能多带货,他们要把手机用胶带缠在身体上。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他们身体靠在一起,他们都知道那份暧昧,不可靠,但纯真到让人心疼。缺爱的人就是这样的,一点点的暖意,都能迅速被他们捕捉到,并能长久地存放在心里。为了这一点暖意,他们可以失去审慎,而甘愿去冒险去冲撞,哪怕后果严重也在所不惜。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还能多少人会给自己一点爱呢?

我喜欢黄尧的表演,很准确,她的眼神里都是有戏的。我也喜欢这部电影,这才是好的青春片,有真实的力量感,所以分外地触动人。而佩佩这样的女孩,我由衷地希望她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松弛地生活。毕竟,人生还很长,而她还年轻。

 3 ) 一首青春的复调

白雪的导演处女作《过春天》,应该是去年平遥电影节上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虽然纯粹从导演技巧上来讲,《过春天》其实还是有一些不够成熟的问题,但影片所体现出的那种游弋在大陆、香港两种电影体系语言之间游刃有余的自由气质,却能给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像是音乐创作中的复调手法,让两个原本独立的声部,和谐地交融为一个整体,最终形成震撼人心的和声。

《过春天》的女主角佩佩,本身就是一个穿插在大陆与香港之间的角色:她的妈妈是大陆人,而父亲则是香港人;佩佩在深圳与妈妈生活在一起,但却每天要跑去香港上学;佩佩在深圳跟她妈妈说普通话,到了香港则跟同学说粤语。连接起深圳与香港的中间点,则是佩佩每天都要穿过的海关。电影的片名《过春天》,其实是水客的一种黑话,指的是穿过深圳与香港之间的海关,而这恰好是佩佩每天的生活方式。这种独特的成长环境,赋予了佩佩与众不同的人格气质。在电影里,佩佩的很多行为都是自相矛盾的,她对待闺蜜的态度、对待母亲的态度、对待父亲的态度、对待男友的态度,常常都显得暧昧不清,让观众难以捉摸。也许佩佩自己都说不清楚她到底想要什么,她的一切行为,归根到底只是她在试图重新确认自己的身份。无论是对于深圳还是香港,佩佩都变成了一个身处异乡的异客,她无法真正融入进自己所在的环境,与所有人都保持着一种暧昧的隔阂,这正是她对待所有人的态度都含糊不清的原因。

佩佩身份的这种暧昧性与含糊性,本身又折射出了大陆与香港之间关系的暧昧性与含糊性。《过春天》并不是第一部将大陆与香港并置起来的电影,但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导演白雪并没有故意奇观化任何一方,而是将她所理解的深圳与香港的不同特质,在电影中平等而客观地呈现了出来。具体而言,导演通过摄影风格的不同,来区分她镜头下的深圳和香港:当电影情节发生在深圳时,导演多采用固定镜头进行拍摄;而当电影情节发生在香港时,导演则多采用手持运动镜头进行表现。这种一静一动的对比,其实反映的是女主角佩佩面对这两个地方时不同的心理状态。对于佩佩而言,在深圳与母亲的生活,已经变成了一潭死水,只能眼睁睁看着妈妈通过打麻将来虚耗光阴,未来几十年的生活似乎都能一眼看穿,没有任何改变的可能性。而在香港,则充满了冒险,似乎在这些冒险中有无数的可能性,但当她真的试图去接近这些可能性时,又会发现在表面的忙忙碌碌之下,其实里面根本一无所有。这种将角色内心的细腻情感,外化为不同镜头风格的导演技巧,居然在这样一部处女作中展现出来,不得不让人期待导演白雪在未来能给观众带来更多惊喜。

从类型角度而言,《过春天》是一部青春片,但导演又融入了很多港式悬疑片的元素在电影里,使得《过春天》还呈现出了一种老港片的风味。其实,中国大陆很多新生代导演都是老港片的爱好者,他们也常常在自己的电影中对经典老港片进行戏仿和致敬。但《过春天》却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老港片的风味,恰恰相反,电影以一个大陆女孩作为叙事主体,以她的视角介入进香港的悬疑犯罪故事之中。整部电影的美学风格,也偏向于现实主义,比如整部电影的大部分场景都采用自然光进行拍摄。但导演却运用这种现实主义的拍摄风格,来讲述一个港片味道十分浓郁的类型片故事。这其实是用香港电影语言体系之外的话语,重新诉说香港电影的故事。这就让那些喜欢老港片的观众,在观看《过春天》这部电影时,产生了一种极其复杂又微妙的情感体验。

这是一部大陆电影人以一个“他者”的身份,去重新审视、解读、诉说香港电影。在这个过程中,一种电影语言没有试图去压倒另一只电影语言,相反,两种电影语言以各自的方式发出声音,形成一种奇妙的复调结构。之所以能产生这种和谐的结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导演对两种电影语言体系都足够熟悉又足够尊重。通过查找现有的采访资料就能知道,导演把工作人员分成了两个制片团队,香港团队专门负责香港部分的拍摄,而大陆团队则负责深圳部分的拍摄。两地的工作人员虽然分开工作,但影片的核心主创人员却始终在一起行动,最终让两地的工作人员都能统一在一个共同的创作思路之下。这种独特的拍摄方式,本身也是一种复调的结构,让电影的拍摄与电影的故事形成了某种互文的关系,赋予了《过春天》这部电影戏里戏外更多的解读维度。

佩佩与阿Jo、阿豪之间的三角关系,是电影里最重要的一组人物关系。而佩佩对于阿Jo和阿豪的两种态度,其实也折射出佩佩作为一个从内陆来到香港的“异客”,对于香港的两种不同想象和不同态度。

阿Jo是佩佩的闺蜜,在电影的前半段中,佩佩对于阿Jo有一种强烈的依恋感。阿Jo有一个生活在西方的富有亲戚,这个亲戚在香港给阿Jo留下了一栋华丽但空无一人的豪宅。阿Jo经常带着佩佩来到这栋豪宅里进行打扫,俨然这栋豪宅主人的派头。阿Jo似乎正过着佩佩所憧憬的那种生活,与佩佩本身在深圳与她母亲过着的那种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电影的前半部分,佩佩的很多行为动机都是受到阿Jo的影响,她与阿Jo一起约定要攒钱去日本旅行,又在阿Jo的唆使下逃学出去玩。电影中有一段佩佩与阿Jo的天台戏,拍得极有质感。阿Jo站在高处,迎着阳光,向佩佩讲述着彼方日本的雪、温泉与清酒,如同一个布道者。阿Jo为佩佩建立起了一个对日本的想象,这种想象最终变成了佩佩的一个目标,驱使她展开了之后的一系列行动。

但当佩佩真的攒到足够多的钱,可以与阿Jo一起前往日本时,佩佩却逐渐发现,阿Jo其实并不像她一开始想象得那样无忧无虑。阿Jo在西方的富有亲戚,并不准备把阿Jo接到西方去生活,阿Jo只是作为亲戚的一个免费清理工,替亲戚打扫留在香港的这栋豪宅。豪宅中那条被关在鱼缸里的鲨鱼,其实对于佩佩、阿豪和阿Jo而言,都有各自不同的隐喻。对于阿Jo来说,她被亲戚扔在了香港,如同这条回不到大海的鲨鱼。当阿Jo在佩佩眼中不再是一个憧憬的对象时,她们两人之间的关系便出现了嫌隙。在教室里,佩佩与阿Jo发生了争执。这场戏与之前两人在天台上的戏形成了一种对比,阿Jo的脸大多数时候处于背光处,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布道者形象,反而显得有些狰狞。在电影的最后,佩佩与阿Jo处于一种含糊而暧昧的开放式关系之中,她们两人不再像电影一开始那么亲密,但也没有了电影中后段那种剑拔弩张的矛盾。

而阿豪一开始是阿Jo的男朋友,在佩佩眼中,阿豪是神秘、帅气又危险的一个存在。但随着佩佩逐渐走进阿豪的生活,却发现阿豪与自己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阿豪的生活不像阿Jo那样光鲜亮丽,他处于香港市井阶层,平时的工作是一个路边大排档的服务员。但阿豪也像佩佩一样,对更好的生活怀有强烈的憧憬,而且他还有如何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手段和计划。当佩佩与阿Jo决裂后,她便加入了阿豪的计划,两人一边在对方身上用胶带缠好手机,一边畅想着未来似乎已经唾手可得的理想生活。

佩佩与阿豪互相缠手机的这场戏,可以说是整部电影里最风格化的一场戏。影片中大部分的场景拍摄都是采用自然光,但这场戏却采用了人工打光,让一种暧昧又炽烈的红光,始终笼罩着两人。通过查看采访资料可以知道,最终电影里所呈现出的红光效果,是摄影、灯光和美术共同努力下的结果,它并非是直接对着红光拍摄,而是用一个透明的膜把红光隔开了一下。这种打光效果,恰好是对佩佩与阿豪关系的直接隐喻:这对年轻男女已经对彼此产生了炽烈的欲望,但两人之间却又始终有着一点间隔和疏离。除了人工打光,这场戏的声音设计也让人印象深刻,导演采用了后期录音的方式,故意消除了背景环境音,只留下佩佩和阿豪两人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这场戏在声音上的效果,就好像你躺在床上,耳边是你伴侣的呼吸声,让观众光听声音,都忍不住面红心跳。有趣的是,这场缠手机的戏,便成为了佩佩与阿豪之间关系的最高点,随后两人的关系便急转直下、戛然而止了。阿豪最终也没有带着佩佩实现他的计划,两人的冒险走到了尽头,最终再次回到了各自的人生轨道上。

也许有些观众会觉得电影的结局过于突兀,甚至可能还会有人觉得,电影是为了应付审查,而不得不安排这样的结局。但我个人却反而觉得,这种含糊而暧昧的结局方式,其实最符合这部电影一以贯之的气质。因为无论是导演还是观众,最终都没办法给佩佩的身份和行为进行定性,也没办法给她与阿Jo、阿豪的关系进行定性,一切都是开放式和未知的。电影最后的一场戏,是佩佩带着她的妈妈来到香港,她妈妈说了一句:“这就是香港啊。”也许,这便是导演想要通过这部电影达到的效果:以一个“他者”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一遍香港的故事,对于究竟什么是香港,也许每一个观众,都会通过这部电影,获得自己的理解。而这种开放性的暧昧,正是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一点。

 4 ) 《过春天》在华语青春片中有什么独特之处?

虽然2019年才到第三个月,但几乎可以确定,《过春天》就是今年最不可错过的华语青春片。

电影的主人公佩佩是一位16岁的单亲家庭女孩。她的城市既是香港、也是深圳,一边有身份,一边有生活。为了和闺蜜的约定,为了自己的存在感,为了懵懂的好感,她内心的冲动被点燃、“水客”成为了她的另一个身份,一段颇有“冒险”感的青春故事就此开始。

本期风影院线,我们请到24位影迷,一起来聊聊这部电影。

综合评分:7.3分

冰红深蓝

9.0分

非常惊艳的处女作,也是近几年国产青春片的最佳之一

1.聚焦于少有人关注的“单非家庭”独生女的迷惘与孤独,并以水货过关成功与否构建悬念,勾连出深圳与香港的文化隔膜,视角独特而新颖。

2.黄尧的表演毫无瑕疵,令人叹服。

3.手持镜头和电子乐与青春期的躁动叛逆相得益彰,数次现身的镜像反照则强化了身份认同的疏离感,尤其是父亲在窗外抽烟女儿在餐馆里独自吃饭的镜头。

4.佩佩与阿豪互相往对方身体上绑手机的那场戏,暧昧的红色笼罩了一切,配以逼仄模糊而不规则的陈设,呼吸声声入耳,眼神交错迷离,生成了令人难忘的情欲空间。

5.青春片中经典的奔跑母题在影片中多次复现,及至那场雨夜中的无尽狂奔,涌动的情感与欲望终于喷薄而出。

6.以三次猝起的定格划分剧作结构,在心理变化上也标识出了关键点。

7.被囚禁于水缸中的小鲨鱼,亦是值得玩味的隐喻。

8.美中不足的是结尾因应对审查而稍显仓促,部分次要人物的塑造不够立体。

汪金卫

6.5分

独特的深港背景走私犯罪题材在青春片中就有鹤立鸡群的优势,再加上演员自然的表演,作为处女作整体风格与完成度值得鼓励。男女主贴手机一场戏的情感流动尤为别致。后半部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若有若无的攒钱动机变成了鲨鱼雪花、定格镜头莫名其妙、母亲与小白脸突然狗血。结尾更是遗憾地彻底泄了气。配乐时而似神来之笔,时而却略显突兀。

晚不安

8.0分

毫不夸张地说,从社会议题和作者表达上看,这就是今年的《嘉年华》。对单非家庭成长问题投以足够关照的同时,对类型技巧的运用也游刃有余。不仅拍出了少女晶莹的青春感,更把环伺左右的生存困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场戏传达出的信息都相当有效,也因此塑造出非常丰满的人物。定格镜头加电子音乐的混搭风格太炸裂了,我看到一个崭新的极有活力的作者破壳而出。在这个年头拍处女作,做到好看、不闷还有意义,简直太难得了,所以必须不吝赞美之词。影迷要学会自动忽视神兵天降和提示字幕,不过收尾确实稍微仓促了些。

嘟嘟熊之父

7.0分

不是青春片,而是犯罪心理片。偷窥的视角是导演在人物与观众之间设下的隔离地带,正如女主为自己建立的防御机制,她习惯性躲进孤独的世界偷听别人的喧嚣,她故作坚强实则自我暗示就算得不到也是命中注定,她渴望存在感但什么是存在感她一无所知。于是,所有逼近人物的手持镜头都是对她自我保护的破坏,陆港身份、单亲家庭、虚荣恋财、友谊破裂、爱欲吸引,她一点一点地袒露心声,这一切构成她犯罪的动机,却也让她究竟为何犯罪始终成谜。

寒枝雀静

8.0分

并不像《嘉年华》,倒是有点《涂样人生》。对犯罪青春类型语汇的娴熟调用,虽然偶显突兀但大体重塑成功,较大程度突破了戏剧框架而袒露出细微的生活观察。这种观察通过或显或隐的“迟钝”感成功地串联起来,哪怕到了行将溢出的临界点都揉捻得仿佛凝滞。

手持并未贴近地捕捉人物情绪,但却营造出了运动状态,恰恰契合文本上“身体”作为“过境”通道“空”的属性。比较可惜的是并没有《涂样人生》那样足够有效地发掘人物和空间的互动,使得形式上完整的“crossing”概念在现实层面略显苍白

鲛人河

6.5分

感觉是中国少女版的《骡子》,但因为早先看了东木,几乎一样的题材,《过春天》在观感上的惊喜大打折扣。作为处女作拍得还算不错,至少除了少女狂奔外没有让人特别尴尬的点。

但卡司是个大问题,一来16岁少女就应该由16岁的来演,虽然有清纯的扮相,但依然缺少一点灵气,与母亲倪虹洁不如说是像姐妹,反而从气质上更像邻居,完全不搭。或许这种割裂感正是导演想表达的?但在Q&A中,导演说与母亲的关系是到最后仅存的关系,但两人除了最后一起登山,在主线中几乎没有情感交互,不知导演最后这画蛇添足有何意义。

犹在镜中

7.5分

即便低于预期也依然很不错。很少看到描摹物欲(欲望)横流的青春期,导演没有把电影锚定在政治化议题和身份认同上面,无疑很有想法。内地欲望着香港,而香港欲望着日本,暗合三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在风景都被物质化的时代,填不满的物欲和情欲,似乎只能外泄——在两地奔波,表示动感、错愕的镜头很有灵气。

所以即便那场绑手机戏是多么的充满欲望,男女主都没有走出那一步,而是迎来情欲和物欲双双落空的结局。青春是用来明白“徒劳无功”的阶段,好比在香港是欲望不到飞雪的。作为青春类型片,是不一般的存在。只是我颇读不懂结局,登上山顶,俯瞰欲望都市的母女俩是靠什么“过去”的?

小宇

6.0分

《过春天》太努力做成“像样”青春片,而非犯罪悬疑片,而我更想看后者,因为前者确实太泛滥。当然,这里不是歧视“青春片”,只是有时候真的看到腻。我很想看到“走水”这部分内容更多讲述,可惜上头人就是看不惯这些无法在他们认为的“正常”社会存在。

家庭与青春成长的处理反倒不如去年吐槽过的《狗十三》,缺位和复杂性似乎淹没于青春故事的海洋里,显得有那么些时刻,我确实觉得这块空空的。

冰山的阴影

7.5分

情感生猛又充满都市悸动,人物弧光很到位,调度及表演的分寸耐人寻味,电子配乐大赞。谁的青春不是一场场危机四伏的闯关冒险呢?但又有哪部国产青春片,能够如此精准地把握住青春的倔强、青春的向往、青春对世界的误解和青春最终与自我及他人的和解呢?

杨清宇

6.5分

三次定格粗暴分割三幕,而且氛围果然因此发生急转,真是愣得有些可爱。不是对香港最好的刻画,但手持浅焦摄影与电子音乐(让人想到《春假》和《好时光》)仍将这座阶级分化严重的城市勾勒得分外迷离与迷幻。除女主角外的人物都做得不好,阿豪的心路历程基本靠从面部表情来猜,倪虹洁和廖启智所饰演的父母单薄得甚至连功能角色都算不上。至于和闺蜜、阿豪的那一段三角关系我觉得可以弱化甚至删掉,现在是既体会不到爱情的死亡,也感觉不到友谊的崩塌,还大大干扰了影片的核心表意――从被世界挤压所造成的误解与迷茫中挣脱出来。

欢乐分裂

7.5分

讨巧青春片外衣下拥有更丰富的肌理---夹在两岸之间的身份尴尬,生活环境的缺爱氛围,青春期少女对世界认识的心理体系的构建和幻灭,在一个类型片拍法的案件串连中,均得到较为纯熟的演绎和深化。对于一部处女作来讲,无论从剧作完成度还是影像风格的把控,都相当不易。定格的几个瞬间,鼓点加持,仿佛是走向决定性的时刻;配乐很喜欢,雨夜戏竟隐隐有娄烨风(摄影真棒)。互绑手机戏的红色基调,暧昧的情欲如溢于画面;镜像多处运用,如揽镜自照。不会下雪的城市,无法栖陆的鲨鱼(导演说此意象不必解释,仁者见仁)。过了这个春天,他们都将迎来生命里新的分水岭。

迦南

6.0分

尽管有着华语青春片中难得一见的市井气息,也有着华语处女作中难得的格局和人物刻画,不沉进于伤春悲秋的青春疼痛物语,反而保留了一丝香港电影的质感已经难能可贵。但依旧有着很多稚嫩呆板的部分,不思考的偷懒收尾,也许更暴露出白雪的创作窘境,当格局已经拉锯到如此地步,她已经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收尾了。

掉线

8.0分

前面对刘子佩的归属感缺失刻画的很全面,双城生活,父母离异,她才会在走私行为中寻找被需要和存在的满足,遗憾的是导演却没能在最后一刻升华主题,用“走私被抓”的外在情节崩溃强行推动人物心理内部与矛盾和解,实在是泄气。但是,白雪的视听语言真的是太有灵气了,大陆总算有了一位能把现代城市拍出现代气息的导演。

奥特小曼

7.0分

完成度太高了,很难想象是导演处女作,幕后团队真的很棒。剪辑毫不拖泥带水,衔接非常融洽,同时电影的节奏也非常吸引我。在画面色彩上很迷人,手持摄影,浓烈的致幻色彩、现实主义的冷色调与青春片的暖色调同时并行,却过渡平稳。电子音乐与定帧暂停太有创意,可以看出一些作者手法,几位演员的演出也都很精彩。对于剧作的主题,这样一部描述中港“代购”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难免会遇到审查的难关,而结尾特色的“字幕解说”也可以理解,在那之外,从一个少女的青春期开始深入,也让人值得同情。

天马星

8.5分

从炫酷的生活方式到情愫的慢慢生长,这似乎就是我心中最渴望的青春成长,都说电影造梦,这话不假,《过春天》就是我这种青春平淡无奇之人的梦。

OreoOlymLee

7.0分

可比《嘉年华》,但也未脱出其所代表的独立电影几近模式化的剧作结构。水的意象使用的很好,她和男主角第一次相遇便在水中,以水灭火-被困水上-瓢泼大雨-放鲨入海让这一意象贯穿全片。镜头是否晃动(手持与否)取决于她心绪的起伏程度和人际关系的亲疏,算是努力做到与人物共呼吸。互贴手机的一幕的确是去年最性感的一场戏了。

qw0aszx

7.5分

后半段直接泄气了,但绑手机那场戏实在是太妙。

徐若风

6.5分

期待了大半年,没想到比想象中失望。隐性话题众多,如果处理得好会很出彩,可惜剧作孱弱,不合理的割裂造成话题之间的互相消解。而这最终使得表达混乱、不清晰。

犯罪类型化部分也就勉强做得凑合,虽然灵动的视听气质碾压国内95%青春片,但也完全比不过萨弗迪兄弟或《天才枪手》之流,还是带着生涩感。不过几段电音戏和绑手机戏挺提气的,完全可以再多塞一倍。

YQY-Vader

7.5分

视听极其舒适,固定的深圳与摇晃的香港,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舒适区,实际上是摇曳不定的,借此可见陆港身份矛盾,镜像的巧妙使用不必说,互绑手机那场戏仿佛基耶大师上身,情欲压抑地释放。但比起去年其他的一众导演处女作,白雪对自己的定位似乎不太明确?好在不再对中国边缘地区进行反思,而是瞄准深圳香港这样的现代都市,这才是青年导演作品该有的活力。

陀螺凡达可

7.0分

成熟、精彩又细腻的青春犯罪电影,精准捕捉到青春期的迷茫与悸动的同时,又细致展现了深圳香港两地的社会文化差异,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酷劲十足又极其贴近现实,完全看不出来是处女作。主演黄尧表现惊艳。

第七大陆

8.0分

雪落了,春天反而来了。母亲的角色从头到尾塑造的都是失败的,警察突击也略显突兀,不过态度、视角都让人眼前一亮,有多长时间国内青春电影没有这么“走路带风”了呢?

后自愈

7.0分

成熟且有灵气,简单又有力。陆港身份与青春期的双重迷茫,与破碎家庭的双重身份认同。镜头运用的太漂亮了,固然是有一些问题,但却被画面里所传达的少女的情绪所打动,尤其是互缠胶带那段,逼仄的空间和高级的红光,两人呼吸间都是那种紧绷着的试探性暧昧。而“过春天”这一主题涉及到的走私、中港对立等问题,让这部电影无论对于青春片还是现实题材都有着一定重量的意义。

8.5

8.0分

每个人都是被束缚的鲨鱼。

字母君

7.0分

手持色光电子乐,港陆青春版萨弗迪。华语片能把Tech-House用得这么漂亮不容易~不过剧作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缺憾,例如后半段写丢的支线和开头草草带过的“打工”,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物动机的合理性。最后的机械降神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审查制度帮了导演的忙,因为那场戏如果没有警察的出现感觉这故事几乎无法圆满收尾…… 绑手机那段可能是今年最好的情欲戏。

2019风影评分榜

《四个春天》7.8分 《绿皮书》7.3分

《过春天》7.3分

《地球最后的夜晚》7.3分 《惊奇队长》6.1分

*首发于公众号 风影电影

 5 ) 这片竟然是一个全职妈妈的处女作!

对话《过春天》导演白雪

《过春天》是白雪做了十年全职主妇后的处女作,

去年拿下了平遥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是多伦多电影节的开幕影片,

还入围了柏林电影节,提名了亚洲电影大奖。

片子讲的是一个16岁少女走私水货的故事,

她住在深圳,每天过境到香港上学,

为了实现和闺蜜一起去日本看雪的愿望,

她每天放学的时候,

偷带几部手机到深圳来挣钱。

她的妈妈是大陆二奶,爸爸是香港人,

生活被迫在深圳和香港两个城市间分裂,

身份也在学生和走私者之间来回切换。

“这不单单是一个讲青春成长的电影,

而是一个时代的切片,

是我们当下社会的一个写照。”

自述 白雪

16岁少女的双城记

16岁的佩佩总是一个人。她每天一大早从深圳过关到香港,搭港铁去上学,傍晚放学再回到深圳。她在深圳有家没朋友,在香港有校园生活,却没有家。

这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典型香港故事。2001年,香港裁定1997年在香港出生但父母皆为内地人的庄丰源胜诉,自此,只要小孩出生在香港,哪怕父母双方都不是香港居民,孩子也可以享受香港身份。许多内地父母纷纷赴港生子。

这一热潮直到2012、2013年才宣告停止。2013年1月以后,香港所有医院,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停止接收来自非香港本地孕妇的分娩预约,什么时候重新开放,没有预期。

在这十几年中,有超过20万“双非”(父母双方都不是香港居民)婴儿在香港诞生。这些“双非”小孩长大之后,可以和“单非”(父母有一方不是香港居民)的小孩一样,选择跨境上学。

目前,每天往返香港读书的深港跨境学童有3万左右,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这批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我是哪里人”的身份认同问题。

主角佩佩就是这样一个出身于“单非”家庭、天天跨境上学的小孩。

这些女孩子,处境其实都很尴尬。我认识的几位女孩,爸爸是香港人,妈妈是内地人,她们在深圳说着广东腔调的普通话,跟香港的同学说地道的香港粤语,跟自己妈妈打电话说的是四川话、湖南话。

我问她们:你觉得你是哪里人?她们眼神躲躲闪闪,回答我:我有香港身份。她们脸上的胶原蛋白还很多,但是少了青春少女的该有的光彩和飞扬。

几位女孩的家庭,都有各自的问题。她们内心深处对父亲或母亲的怨念是很深的,深到她们自己都不想去触碰。为她们写一个故事,成为我创作的原动力。

16岁去走水

“过春天”这个说法很有诗意,但它其实是水客的行话,意思就是“顺利过了海关”。

“走水”(走私水货)是片中的一个关键情节。佩佩和闺蜜一起许了一个心愿,去日本北海道看雪。为了攒钱,她想办法打工,偶然接触到了香港的水货集团,于是开始每天放学后偷带几部iPhone过关回深圳。

剧中她的年龄被设置为16岁。在香港,16岁就可以拿身份证去打工了。这也是一个特别暧昧、灰色的年龄段,还差一点就是成年,但是又不是成年。

佩佩和水货集团的花姐

渐渐地,佩佩发现自己在“走水”这件事做得很成功、很自信,游刃有余。水货集团的小仓库变成她放学后最愿意待着的地方。

在日常生活中,她其实是缺乏存在感的,但是她在走水(走私)这件事上找到了存在感。 所以不惜一次又一次,铤而走险。

深港版“青春禁忌游戏”

佩佩闺蜜的男友、男主角阿豪是佩佩成为“水货客”的引路人。他像其他香港年轻人一样,也打着几份工。

阿豪其实是佩佩生命一个阶段的过眼云烟,但在这个时间段,他们俩能够惺惺相惜。

影片有一场很多人都会说起来的、很性感的一场戏。阿豪和佩佩决定干一票大的,一次带很多iPhone去深圳。

在阿豪家大排档旁边的一个小房间里,阿豪用胶带把iPhone一个一个绑的佩佩身上,在佩佩的腰间缠了一整圈。

我们就想拍一场很热的戏,光线是炙热的红色,化妆师给他们脸上弄得全是水和油,美术老师加了电风扇在场景里。

他们是马上就要“亡命鸳鸯”的感觉,两人有眼神对视,但什么都没做。两人的感情,我理解是青春期的荷尔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母女从对峙到和解

佩佩的妈妈是二奶,佩佩能理解爸爸,但不能理解妈妈,妈妈是她最深的隐痛。

佩佩的妈妈有着移民梦,一直在向往别处的生活。她其实是一个特别天真的女人,甚至比佩佩还要少女。她可能不太会当一个妈妈,她觉得只要给佩佩钱,让她跨境念书,对佩佩一定是件好事。

我对她有一种悲悯的心情。可能她在年轻的时候犯了一些错误,但是这个事情是不可逆的。有了佩佩之后,她也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佩佩自己后来因为走私,受到一系列惩罚。她也见到妈妈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的移民梦再次破灭,两人开始和解。

她开始正视自己,正面面对自己的身份、家庭、母亲。我觉得这就是成长的意义。

香港和深圳的双城拍摄

我们的故事是发生在香港一个很特定的环境下,是靠香港的北边,接近深圳,是一个上水社区的概念。

跨境学童为了方便,会选择靠近深圳的地方上学,比如上水一带,这些地方通常也是水货客的聚集地。

像佩佩这样的女孩,生活不会超过旺角,更不会到港岛。所以布景也是按照上水区域的样子来做,不会出现港岛感觉的风景。

我们希望能够区分香港和深圳。在深圳,我们基本是固定镜头,比较稳,但一到了香港,我们就是手持镜头居多,很贴近人物,很有挤压感,这是一开始,我就和摄影指导确定的方向。

声音处理也是有区别的,深圳的声音比较开阔,香港的声音感觉很逼近。

整个电影对真实性的要求是很高的,它不是一个青春题材的类型片,从场景到人物造型都非常追求真实。

十年全职妈妈的第一部电影

从2007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至今,十年里有一个标签一直在我身后:一个写不出剧本的待业主妇。

在这十年里,我有了家庭,有了一个孩子,基本没有收入,也不懂什么是赚钱。有很多次想去公司上班的念头,最后也都打压下来。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先生,非常包容我,一直没有对我抱怨。

我拍了几部短片,电脑的文件夹里大大小小几十个多个创意,但都是大纲。2013年,我又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读艺术硕士,因为这个硕士需要一部长片来毕业,所以我想逼自己一把,后来确实也是在学校期间完成了《过春天》的剧本。

剧本真正写作时间只花了一周,但是准备时间有两年。

一开始,我想写一个跨境学童的故事。我自己是6岁离开西北老家,来到深圳,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1990年的时候,香港已经是繁华的大都市,深圳还满目都是稻田,只有我家门口的一条路通往广州,我经常是两脚泥泞,独自背着书包上学。

如今这个地方是深圳的中心区,福田CBD,我可以说是深圳速度的一个亲历者。

两座城市的对比和变化,在短短30年间,诞生了很多关键词,“单非仔”、“水货客”,这些词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有。

我想给这个时代做一个记录。为此,我做了很多调查,在深圳香港往返两年,采访笔记3万多字。还去接触不同社会层面的人,去博物馆看历史,阅读了大量研究香港的社科类文献。

我的视角也开始拓展,不仅仅是关注一个16岁的少女,还有她的朋友、父母和周围的人。

片中的男主角阿豪,和舅舅一起生活,还把鲨鱼文在身上。我小时候在深圳,总看到香港的新闻里面播报鲨鱼又上岸咬人了,海滩上挂起来有鲨鱼出入的旗帜。

大逃港时期,上一辈的人从广东偷渡到香港,要游过那片海,有些人就被鲨鱼吃掉了。阿豪的父辈,就是这样一个被鲨鱼吃掉的人。

想去看雪,是佩佩一开始走私的原动力。香港是热带城市,跟深圳一样没有冬天。我小的时候会听到香港新闻里面播报,今天哪个山上有结冰,然后很多市民就去围观。

其实是很小的一撮冰,但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见过雪,所以就很兴奋。“雪”在这个片子里,也是人们心里向往“在别处生活”的一个象征吧。

左一为白雪导演

制片人是我的先生,我们一起拍一个作业

这部电影的主创——摄影师、声音指导、作曲、制片,大部分都是我本科同学,基本上我们是手拉手长大的。

后来,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比较出色了, 我这次拍戏是毕业十年后第一次合作,所以大家有回来帮我拍作业的感觉。

中间为白雪导演

我先生贺斌是制片人之一,在我心里他其实是一个艺术家。他本来做录音师、电影作曲,四五年前决定要转行做制片,我这部电影正好给了他一个契机。

很多人问起,说你们夫妻俩,一个导演一个制片人,肯定会吵疯了吧?但是整个过程中,从筹备到拍片现场,我们俩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吵架。

可能是因为夫妻多年,他知道我的标准在哪儿,他自己心里面的标准可能比我的标准还要高,所以大家都想要去做到最好。

我们拍完戏,大部分人都已经离开深圳,他说我带你去见一些人。然后他就做了一些我们剧组的小纪念品,挨个去谢谢曾经帮助过我们的片警、消防局、口岸办的朋友们,人家会觉得这个剧组的年轻人有担当。

这个举动特别让我感动。我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我心里面是很敬佩我先生的。

主妇生活的意义

十年的家庭生活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尤其是当了母亲之后。我处理佩佩和她母亲关系的时候,和我生孩子之前相比,心态就不一样。

这十年我最庆幸的是,在事业没有进展的时候,我的生活没有停下来。

做电影是能够直白地看到一个创作者的内心,我更加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很多人看过电影说,我不太敢去触碰人物真正的痛处,我刻意在保护我的人物。比如佩佩也只是在窗外看了一眼,父亲和香港家人一起吃饭,都是很克制的。

结尾的地方,佩佩带着妈妈一起走上香港山顶。能够站在山顶望向一片未知的未来,是我自己心里面想的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吧。

我觉得不需要把特别多的东西说得明白,日子还是得继续地往前过,温柔地看世界也没有什么不好。

 6 ) 你怎么看《过春天》中展现的母女关系?

小时候我爸妈就经常动手打架喝酒 ,我的家不像家,跟我妈分开整整15年 我很嫌弃她的 ,她每次偷偷的来学校看我。给我带很多吃的 ,我一直记得她离开我的时候 5岁那年在我床边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毛绒玩具 。后来我再也没见过她 ,听我爸这边的亲戚说听别人说我妈妈的职业不光彩 ,后来我拒绝收她的一切东西,很多年后呢,我妈联系不上了,她跳楼自杀,那个男人有老婆孩子骗了她 ,我想她是爱我的吧,一个女人这么孤独的活在这个城市,我也不曾关心过她一点,最后她生活的出租屋里我发现了很多花和草,她一个人真的很难过吧,钱包里还存着我的照片,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真的很难过,我也哀怨她不争气,可是我真的一点都不恨她。珍惜眼前爱你的人,有些爱可能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吧。

 短评

新鲜、明快又洋气,别的国产青春片在这个片面前只能被称作北姑青春片了!男主角单看长相不算特别帅气,但绝对能令每个少女都回想起自己青春期曾爱慕过的坏男孩,什么学校里声名狼藉的不良学长啦、隔壁邻居家高中辍学混社会的哥哥啦、漂亮女同学让你去给她送过信的职高男朋友啦……男主抽着烟回过头叫女主“衰妹”的一幕我抽搐级心动,后面两人往对方身上捆手机的一段比床戏还撩人!啊啊,我永远爱有魅力四射坏男孩的青春片!

6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这几年青春片中非常亮眼的一部,导演将青春片的情节与情绪,置于犯罪片类型当中,将青春的躁动类比于犯罪的刺激。摄影、剪辑、配乐各环节都很突出,几个年轻演员表现也很不错。互绑手机那场戏,拍出了少有的欲望。

1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请珍惜一个还能听到内心深处贝斯轰鸣的年纪

13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推荐

互缠手机那场戏真的是好。。毫无漏点,却让人想入非非,情欲高涨。可谓色而不淫,在有限的尺度下完成了无限的想象。

18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作为处女作,已经算不错了。要说缺点的话,可能是延展性不足,青春戏太多以致消解了社会性的一面……这是我见过的阵仗最大的一次映后交流,连摄影、剪辑、作曲、声音指导、美术指导都上了台。他们大多是北影的学生,田壮壮做主持,一群人其乐融融的样子,竟让我感觉到一种热闹的美好。与做电影相比,写作真是孤独啊。偶遇D和S,电影看完后我们去北影旁边的一家串吧吃饭。邻桌有一位长得很像张纪中的导演正在和人大声聊天,我们把客套话说完之后没什么可聊的,就偷听他们在谈些什么,听了半天,也分不清他们到底是在说戏还是在说人生。我忽然感觉他们这些“入戏”很深的人过的才是真正的生活,活出了人味。

21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买鱼头送嘴”,“十六岁卜卜脆”台词很可爱…又一部基于海关题材讲述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嘉年华》混搭感,2018华语佳作,粤语加分!“我想知道,冷是什么感觉”

2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好看又好哭,高铁直插西九龙时代全新的陆港电影。砸碎青春所剩无几的念想,走出陆港双重身份困境,迎向独立新生的自我。陆港再无黑社会,镰刀斧头镇华强北也镇西九龙。

24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少女想去日本看雪,雪山印在明信片背面夹进书页。山顶上没有碰到唇尖的吻,吻也值得为同伙的理想冒险。煮一碗清寡又暧昧的面,面汤氤氲亲手绘制的手机壳火焰。身体纹着鲨鱼,鲨鱼从水缸回归大海里面。妈妈眺望着说原来这就是香港,香港是爸爸映着餐厅玻璃窗吸一根烟。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只要穿渡这道安检门,我们就能奔跑着过春天。

27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一是,除了几个重要的时刻,观众几乎没怎么正面看过男女主角两人的脸和眼睛,不是低着头就是侧脸,不是被头发遮住就是在阴影中。还有他们之间的对视,也都是一闪而过。二是,互在对方身上绑手机的那场戏,胶带声、近距离的沉重的喘息和仿佛听得见的心跳声。还有比这更特殊更高级的情欲影射方式吗......这个新鲜而前无古人、独诞生于这个特殊的地域和时代交叉点下的场景,要成为当代青春片史册中的一个“之最”。

31分钟前
  • 推荐

2017年的《嘉年华》,2018年的《狗十三》,再到今年的《过春天》,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真的崛起了。没有以往青春片打架、堕胎之类的元素,而是真正聚焦女孩的内心世界,真正关于青春,关于成长。佩佩的父亲忙于工作,母亲则是沉迷麻将,他们口口声声说“别人的女儿有什么,你也必须要有”,但其实根本不了解女儿,甚至对女儿走上犯罪道路也毫不知情。母亲说要带佩佩去西班牙,其实她根本不知道佩佩真正想去的是日本。你以为你把最好的给她了,但你从没问过她想要的是什么。Jo也是如此,被父亲欺骗,被弟弟夺走一切,连配角的形象都鲜明立体。“绑手机”一幕最细腻,四周安静无声,只能听见呼吸的声音,也听见了爱情。浪漫,温柔,怦然心动。正如鱼缸无法囚禁鲨鱼,因为鲨鱼属于大海;香港也看不见雪,因为她属于世界。

3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说实话,不算特别喜欢。除去拍摄手法的转变,我最不喜欢的一点是人物基本都浅尝辄止,映后交流时导演说每个角色都有很丰富的人物小传,但这份功夫没有体现在影片里,每个人物的故事性都在为佩佩服务,不是为自己。整体来说,电影的设计感非常重,无论是故事,人物,镜头还是对白,都能感受到“这是假的”。不过从映后来看,导演本人很有魅力。我最喜欢一个镜头是佩佩和她爸在餐厅吃饭后她爸出去抽烟,通过映射将两人相对,很有画面感。

38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还行

8分妥妥的,摄影很好,夜景、冲突色光和手持都很棒,佩佩和阿豪互相缠手机带货那场戏完全是当床戏拍的,很有意思;女主角跟摄影差不多好。当然剧作有坑,有些是因为各种原因不可避免的坑。青春片定位很准确,完成度也非常高,口碑爆了太正常了。

4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倪虹洁不愧是内衣广告届的女王

47分钟前
  • 小伙锅
  • 推荐

难得有一部导演处女作不讲农村、不讲乡镇,不卖苦、不矫情、不自恋。少女无法从成长环境里的男人女人中获得保护和依赖,所以野蛮生长的青春期被荷尔蒙打乱了脚步;阳光下随着女孩身影游走的摄像机仿佛活了过来,配乐出色。这是一部“中国甜心”,内核其实是一部充满奇遇精神的公路片。

51分钟前
  • 脑神
  • 推荐

讨巧青春片外衣下拥有更丰富的肌理---夹在两岸之间的身份尴尬,生活环境的缺爱氛围,青春期少女对世界认识的心理体系的构建和幻灭,在一个类型片拍法的案件串连中,均得到较为纯熟的演绎和深化。对于一部处女作来讲,无论从剧作完成度还是影像风格的把控,都相当不易。定格的几个瞬间,鼓点加持,仿佛是走向决定性的时刻;配乐很喜欢,雨夜戏竟隐隐有娄烨风(摄影真棒)。互绑手机戏的红色基调,暧昧的情欲如溢于画面;镜像多处运用,如揽镜自照。不会下雪的城市,无法栖陆的鲨鱼(导演说此意象不必解释,仁者见仁)。过了这个春天,他们都将迎来生命里新的分水岭。

5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香港和日本一样远,青春像手机一样好玩,未来跟鲨鱼一样无奈。

5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过了这道关,要说英文写繁体,像鱼群挤到水面呼吸空气;进了这扇门,要被监控陪笑脸,在大鱼吃小鱼的规则里谋生。没教鲨鱼游泳就扔进大海,没让城市变冷就盼望落雪,没给手枪装弹就扣动扳机,没给货船检查就驾驶出海。把飞机当成流星祈祷,把失火当成福兆祈愿。反正过得了春天,也过不了青春这道险关。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差点错过这部华语佳片,意外又惊喜。如此老练的呈现没想到竟然是导演处女作!与众不同的青春片,借用社会题材,讲述了关于一个特殊身份的青春期成长故事,很类型,很成熟。整体而言,完成度颇高,故事情节、新演员的表演以及节奏叙事和影像风格,一众老演员甘当绿叶。女二有些地方真的是太像杨紫了……最后神勇人民警察从天而降的收尾也真的很十足中国特色了!导演说,过春天是手机走私客的黑话,大概是好运、走运的意思,影片火了,大家一起“过春天”,我先打个call!

1小时前
  • 方枪枪
  • 推荐

请不要把港铁报站声轨乱贴,上水没有车到黄埔,屯门也没车去调景岭。

1小时前
  • 刘浪
  • 还行

今年最好的华语处女作之一。

1小时前
  • Peter Cat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