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黄渤,张译,韩昊霖,杜江,葛优,刘昊然,宋佳,王千源,任素汐,吴京,朱一龙,王东,陈飞宇,佟丽娅,欧豪,张嘉益,惠英红,龚蓓苾,田壮壮,韩东君,辛柏青,周冬雨,任达华,江珊,王砚辉,耿乐,姜武,梁静,佟大为,魏晨,胡军,王天辰,彭昱畅,罗海琼,郭丞,周依然,樊雨洁,刘涛,马伊琍,张建亚,徐峥,王洛勇,高亚麟,王道铁,程禹森,马书良,景海鹏,陈冬,雷佳音,张子枫,陶虹,郭京飞,袁文康,贾晨飞,邵汶,张芝华,段博文,郎平

导演: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

 剧照

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2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3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4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5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6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3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4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5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6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7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8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19我和我的祖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00:46

详细剧情

  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长篇影评

 1 ) 荧屏闪耀时代,电影记录历史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重构,电影和电视剧的蓬勃兴起让数字影像开始介入历史书写的过程。能够以生动的影像将历史事件或者历史阶段重现在观众面前,电影与历史的交叉从电影诞生开始就已经必不可免。一部呈现历史事件的电影,不仅要能让观众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能让观众走进历史语境,从人物与事件之中汲取现实的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部献礼片,电影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以来七个重要的历史瞬间。7位导演,执导7个故事,演绎7个瞬间:《前夜》回忆新中国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相遇》致敬国防科研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夺冠》回顾女排夺冠时刻,《回归》再现香港回归一秒不差的坚持,《北京你好》品味一场“开在家门口”的奥运会,《白昼流星》演示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护航》述说巾帼飞行员蓝天故事。电影由号称“中国电影梦之队”的七位导演陈凯歌、黄建新、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分别担任七个部分的导演,演员阵营庞大,既有老戏骨葛优等人的加盟,也有演技出色、深受青年观众欢迎的朱一龙等新生代演员的参演,这样一部背景波澜壮阔、制作精良、实力雄厚的影片,其反映历史重大时刻的叙述语言与展现风格,在上映前,就已经万众瞩目,万人期待。

沉浸在电影所赋予我们的共享情感里,我们为了那一面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而感动,为真实的科研英雄而赞叹,为女排的胜利而欢呼,为香港回归仪式上护旗手的军姿而震撼,为奥运里小老百姓的诙谐而欢笑……《我和我的祖国》,七个篇章,叙事角度各异,叙事风格不同,但是全剧却有贯穿始终的灵魂:《我和我的祖国》在历史事件的叙事结构上,平衡了历史电影的“真实性”和“虚构因素”的冲突,融合了展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深层关系。

■ 真实与虚构的平衡 电影必然要使用大量“虚构因素”,从而达到展现的目的。近年来,一些历史电影和电视剧,由于大量使用虚构因素,从而导致了历史事件、历史场景、历史人物的偏移;而电影本身所具有的通俗化、流行化的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观众对于历史真实性的认知。 《我和我的祖国》却取材严谨,尊重历史事实,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朴素刻画历史人物,保持了大方向的历史真实。从新中国建立,到科研的发展,到香港回归,到北京奥运会……对重要历史时刻的描述,毫无偏差,极尽还原。尤其在《回归》中,由朱一龙等人饰演的护旗手,在仪式上分秒不差的升起国旗的那一刻,从走路的姿势、到环绕的角度、到升旗的动作、到凝望的眼神,都与原场景高度契合。 同时,在人物群像塑造中,电影更趋向于将历史拉伸到现实生活,以小人物的视角叙述历史的变革和滚滚向前的车轮。部分小人物和相关情节的“虚构性”创作,是导演和编剧们得以挥毫泼墨、精巧布局的自由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电影人能够进行一场裹挟着历史、演员、观众、场景等诸多因素的“思想实验”。出租车司机、小护士、沙漠青年、科研人员家属……他们“虚构”出的眼睛,倒映着历史的颜色;他们“虚构”出的情感,澎湃着爱国的激昂;他们“虚构”出的群像,衬托出中国的蒸蒸日上! 真实的历史事件,虚构的小人物群像;真实的历史时刻,虚构的细腻情节;真实的爱国情怀,虚构的情绪渲染……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虚实实,平衡有道。

■真实与不确定性的融合 历史是“难以捕捉”的,“真实”其实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历史事件的确是发生了,我们可以知其宏观的结果,但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心灵和眼睛,任何人的看法都不足以称其为“真相”。 历史微观因素的“不确定性”,是创作者能够根据历史资料而创新和植入的电影思维。《我和我的祖国》所展现的历史事件由于时间并不久远,重要人物的塑造,多取材自真实的故事。虽然创作框架缩窄,但历史“不确定性”的电影植入,仍然游刃而余。回归篇中“一秒不差”的谈判是真实的,钟表店老板和香港警察的出现是不确定的;科研人员三年与家人失联是真实的,在车上偶遇是不确定的;奥运五环是真实的,出租车司机的满脸伤痕是不确定的;新中国升旗瞬间、香港回归瞬间、原子弹引爆成功瞬间……群情激奋是真实的,步调一致表达激情的方式是不确定的。 导演们遵循着历史的基本真实,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艺术加工,使“不确定性”的表达相对合理,并融入了真实的因素,形成了“真实性”与“不确定性”相结合的“相对真实”。也许“不确定性”正是这种历史真实的艺术魅力所在。如果有一天,当后人不再去追寻历史真实的微观因素的时候,艺术的历史也就成为了雕刻人们思维的历史。

《我和我的祖国》,找准了真实与虚构的平衡点,促成了真实与不确定性的融合,平衡融合之后,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对于都有一颗中国心的观众来说,堪称震撼。无数次举国欢庆的激动,汇成泪水的江海;无数次爱国的激情,一次性汹涌澎湃;无数次涌起身为中国人的自豪,重比日月河山!这些,足以让这部电影成为一部优秀的献礼片——献礼崛起中华,谱写盛世之歌!

 2 ) 聚焦无名者,与预期截然不同

在《我和我的祖国》立项之初,我对它并不期待。毕竟在观影经验里,主旋律献礼片的规制、宏大事件的重现、多个故事组接的模式,让人不禁会产生“枯燥”、“假大空”的预期。

直到看完后走出影厅,我才长吁一口气。必须承认:这部电影和我的预期截然不同,是一部精致、有趣且不乏动人之处的作品。

电影对建国70年历程中的7大“核心现场”,进行了别致的拆解。每段故事,都没有选择以宏大的角度去进行“硬输出”,而是采取平民化的视角,聚焦每场事件背后默默无闻的平凡者。

目前看来,它将成为今年国庆档的最大赢家。

下面依次来聊聊自己对每段故事的印象:

《前夜》/管虎

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前夜。那一夜,全中国可能没有人比林治远(黄渤饰)还要更加“兵荒马乱”。

在典礼前一天的检查会上,所有团队众口一词:“万无一失”。只有他艰难地开口:“电动升旗,不敢确保万无一失。”

林治远是负责开国大典电动升旗的工程师,但当时的中国在科技上并不发达。一个电动装置,也是足以令所有人紧张的技术难题——中国此前从来没有电动升旗装置,没有经过反复的实验,谁能保证一定成功?

时间紧迫,只能临阵磨枪,进行“土法试验”。而接下去的一夜,还有着更突发的事件等着他,只有“过五关斩六将”、“铤而走险”这样的词,才足以形容这一夜的惊险

客观而言,《前夜》是七个故事中,拍摄难度、导演技巧和演员表现上最佳的作品。如果要在其中评选“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非管虎和黄渤不可。但个人旨趣上,它在核心创意上稍显保守,这是有些可惜的。

这段故事的题眼,是片中至关重要的阻断器。虽然它只是一颗小小的金属球,在整个规模空前的开国大典上并不起眼;但如果它出了问题,那么五星红旗就无法稳当地停住,有被顶飞的风险。这颗小球,其实就喻指开国大典背后,在各个环节里付出努力的每个人。

导演管虎一直擅于描绘极端情境下被逼到绝境的人物,如何爆发出自己的潜能和毅力。《前夜》是他擅长的题材,再加上黄渤看似外露、实则饱满稳当的表演。整个故事在完成度和情感表达上,是不出意料的高分。

《相遇》/张一白

没想到,七段故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张一白导演的《相遇》。

《相遇》的事件背景是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张一白却选择将目光聚焦于一对被命运捉弄的恋人,可谓极为微观的视角。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上背诵这件事情的历史意义,却从没想过这件事背后的个体印痕

张译饰演的高远,是参与原子弹研发项目的科研人员。在一场实验室意外中,他不幸因核辐射而身染重病,渐渐发展为不治之症,随时都有去世的可能。10月16日当天,他偷溜出医院,坐上一辆公交车,却偶遇了自己三年来都未曾联系的女友。

他们是一对恋人,此时却不能相认——不仅因为小伙子是参加原子弹研发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保密自己的身份;更因为自己时日不多,唯有隐瞒才是最好的选择。一个口罩,遮住了一腔不能言说的委屈和遗憾。

虽然命题是“原子弹爆炸”,但这个故事却巧妙地转移了“主战场”,塑造出了一场“身不在场的原子弹爆炸”。80%的情境,都在这辆不断向前、熙熙攘攘的公交车上展开,而宏大事件则隔着车窗喧闹着。

在一个长镜头中,全程只有任素汐饰演的女生开口诉说往事,从初见到情深的点点滴滴;而一旁的张译只能用眼神演戏,却演出了契阔之际的悲情。

《相遇》中有两幕令人印象深刻:一幕在开头,高远被高压水枪冲洗,血缓缓地从他的口罩中晕染而出;另一幕在结尾,两人在汹涌的人潮中被冲散,高远摘下口罩,对视的一笑成为了他们的最后一面。

这两幕令人不禁思考:我们为什么会对历史上的宏大事件产生感动

我们的感动,并不来自于集体的光辉成就,那是一种矫揉造作;而是来自于“另一种版本”的历史现场——就如同这个故事一般,是无名者的默默隐忍,是所要经受的“身不由己”的痛苦,是不得不错过的遗憾。

《夺冠》/徐峥

客观而言,《夺冠》在各个层面的指标上,并不是七段故事中最好的,但它却是个人最喜欢的

冬冬,一个上海石库门街坊里正过着暑假的小男孩。他是这条街里电工的儿子,上得了屋顶,修得了天线。那年的8月8日,整个街坊都指望靠他来看女排决赛的实况转播——电视信号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为了接收信号,冬冬只能一直换着角度待在阳台上。

可实际上,情窦初开的他此刻还为另一件“人生大事”焦躁着。自己暗恋已久的女孩小美,今天就要移居国外,很可能再也不回来了。眼看着她就要被带去机场,冬冬陷入了两难的“夏日大作战”。

徐峥用一场小孩之间的“怦然心动”来切入“女排夺冠”这一历史事件,是非常可爱且浪漫的。让人不由自主地觉得,东东就带着他小时候的影子。

某种意义上,这种处理方式其实和张一白的《相遇》有相似的地方。他们都选择把镜头放在距离事件现场非常遥远的“不在场位置”,细微地切入其中。只不过《相遇》是悲剧,而《夺冠》则是喜剧。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不仅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市井还原得很到位,而且在风格上也很大程度地致敬了上世纪的沪语喜剧,诸如谢晋的《大李小李和老李》。

《回归》/薛晓璐

《回归》相对而言是较为保守、不够出彩的一段故事,因为整个主线情节都必须围绕香港回归当晚的庆典做文章,没办法“出奇制胜”。不过,它的核心概念还是抓得挺好的,那就是“时间”

“我们已经等了154年了,不能再多等一秒了”,仪式总指挥与仪仗队升旗手(杜江饰)的这条线,聚焦的是“国家的时间”

意外来到香港的小钟表铺老板(任达华饰),被执勤队队长(惠英红饰)所救治,并组建家庭。这条线索,指向的是对故土的思恋、对人的感恩、对工作的负责,是“情感的时间”

几条线索,指向的都是同一个瞬间的“必须准时”,那就是1997年7月1日的零点零分零秒。薛晓璐导演重点抓出了这个细节,然后再进行扩散,让叙事线索间产生关系。

此外,惠英红与任达华在非常有限的戏份空间里,演出了人物的前史和真实的烟火气,算是其中最大的亮点。

《北京你好》/宁浩

宁浩拍《北京你好》这般充满京味的喜剧,的确再合适不过。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葛优饰),离婚后与家人形同陌路。在抽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门票之后,他想借此机会与儿子缓和关系。

但是,在这份大礼未送出之前,他仍旧时时刻刻不忘暴露本性,换着法地到处显摆。每个他见到的人,都要被他的炫耀洗礼一番。不料,意外发生,这张票开启了它的“奇遇”。

《北京你好》在喜剧背后,又有着宁浩一贯悲欢交融的底色——我们要记住2008年的奥运会,却也不能忘记同一年的汶川地震所带来的伤痛。

在满地鸡毛的现实世界里,这个失落却又常常打了鸡血的北京中年男人,心中也有意想不到的温情角落

《白昼流星》/陈凯歌

《白昼流星》的摄影与调度维持在水准线上,但叙事逻辑有些问题,有点可惜。

以“草原传说”作为基点的这则故事,包含着寓言感:传说中,若能在白昼看到流星,贫瘠的大地就会变成绿洲;而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于贫困的草原牧民而言,就是一串带来希望的“白昼流星”。

不可否认,它的立意出色。将“新农村扶贫”和“航天航空事业”两件大事糅在一起,构成了互为牵引力的关系——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航天科技发展与扶贫,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也存在着关系。

《护航》/文牧野

最后一段故事《护航》,由文牧野执导,算是收了个不错的尾。

《护航》聚焦阅兵式上的“后备飞行员”的故事。她不能正式上台的理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只有最优秀、最全能的飞行员,才能做到最完美的替补,成为飞行表演的最大保障。身为队长的她,只能成为后备的人选。

每一个幕后不能上场的平凡者,她们的人生故事都值得被挖掘、被书写。文牧野显著的强项在于,他对人物的塑造与情感处理是细腻的。

《护航》通过飞行时不断偶发的主体回忆,来打捞、回溯这位女飞行员的心路历程——从孩童到少年时光,再到成长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类挫折。她要打败性别观念的禁锢,要在无法兼顾爱情与事业这件事上做出抉择。这些回忆连同“护航飞行”的主线,塑造起了鲜活的形象。

七个故事、七种鲜明的风格,却没有造成“互不兼容”的情况。原因在于,它们都是书写历史横截面背后的小人物。

这也是《我和我的祖国》让人感到欣慰的地方。每个故事,都选择将重心放在“我”和“我的”,放在默默无闻却又举足轻重的无名者身上,放在大事件幕布背后的那些细微角落,然后再是“祖国”。

真正的历史,蛰伏于平民的日常之中。“祖国”这个观念在此时显得既抽象、又具体,在平民化的叙事逻辑里,最终渐渐生发为实际的关切。

从这一层面而言,我们不难发现《我和我的祖国》的优点——它并非是传统印象中,那类老套、刻板的“假大空”式的表达;而是一部充满细节、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作品。

 3 ) 以小见大,我和我的祖国

国庆去看院线,三巨头之中选了期待值最高的《我和我的祖国》。以小人物见大时代,对于一向都是大人物喊口号的主旋律电影来说的确是一个有心意的创作方向。看过之后更加觉得这种方式的正确:虽然短片质量参差不齐,困难但成功地串联起70年来的家国荣耀记忆。

《我和我的祖国》海报

个人观感排序:《北京你好》>《前夜》>《护航》>《夺冠》>《白昼流星》>《相遇》>《回归》 下面逐个简说一下: 《前夜》(8.0):

最后一秒救援,按部就班却不乏紧张刺激。黄渤演技扎实,管虎调度给力,王千源穿过人潮贡献了个人全片唯一哭点。结尾伪纪录片也挺有意思。给电影开了个好头。 《相遇》(6.5):

明明是个情感故事,如何做到让我内心几乎毫无波澜?个人在集体浪潮冲刷下的失语,讲再动人的故事也是无言。 《夺冠》(7.4):

徐峥这部分真的是又爱又恨。小孩之间的怦然心动,街坊四邻的花样群戏,夸张幽默的表现方式等等都很好,结果弄个这样的结尾。小男孩突然义无反顾地往回跑的时候我一脸懵逼,心在滴血。转变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至于京哥……

(还有就是京哥和马伊琍只是客串一下,竟然给放到海报主角位置,也是醉了) 《回归》(5.5):

如何在这么一个特殊而精确的时刻表现小人物?这的确是个问题。“时间”这个点抓得很准,和开篇管虎的那个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整体来说处理得还是太生硬,想表达的挺多都没弄好,其中人物无一不是一推就倒,多线叙事也没营造出想要的精确紧张的氛围。 《北京你好》(8.5):

个人全片最爱。宁浩和葛优真的是吃透了市井小民烟火气,搞笑不乏感动,立意到了又没有强行说教,超标准完成任务,牛掰格拉斯! 《白昼流星》(7.0):

商业丛中一股清流,关于失足少年的救赎,凯歌在放飞自我的同时也给自己下了一个难题。科技带来希望的立意能get到,但通过两个失足少年的视角进行讲述,还是觉得太撕裂了,bug也大得惊人。 《护航》(7.8):

新导演的中规中矩,工整中有惊喜。对于一个女飞行员的成长历程,完成度也算挺高的了。雷佳音和宋佳还挺有化学反应~ 至于首尾以及中间串联,我实在想不出来什么比这更差的方式了。不过影院里听到菲姐的声音还是很满足滴~ 总的来说,《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部建国70周年献礼片,七位导演联手交出的答卷还是比较不错的。80+的命题作文,60-的短片电影,折中一下我给70。

最后祝大家国庆快乐嗷~

最最后不要脸地贴一下短评: 忆往昔荣耀时刻,看今朝白昼流星。保护国旗的阻断球,万众瞩目又毫不起眼;护航歼十的备飞员,能力超群却甘为绿叶。将传自父亲的手表戴给爱人,和表一样精确的,是对祖国的爱;把留赠儿子的门票送给孤儿,比票还要贵重的,是和同胞的情。拉开披风化身天线超人,我对你的爱慕,只能够融进无言的图画里;带上口罩隐形陌路过客,我和你的故事,不得不留在沉默的凝望中。

 4 ) 小人物见证大时代

国庆档三强《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中,《我和我的祖国》是当之无愧的最佳。

影片由7个导演执导的7个故事组成,分别是管虎执导的《前夜》、张一白执导的《相遇》、徐峥执导的《夺冠》、薛晓路执导的《回归》、宁浩执导的《北京你好》、陈凯歌执导的《白昼流星》、文牧野执导的《护航》。

这7位导演都很有名,但是每个人的水平良莠不齐,导致7个故事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差距,有的是佳作,有的是给整部电影拖后腿。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北京你好》《前夜》《夺冠》,第二梯队是《回归》《护航》《白昼流星》,《相遇》最差。

《前夜》

为了加固阻断装置,林治远的助手(欧豪 饰)呼吁大家支援各种金属。

当他们以为没有人理他们的时候,结果所有人都尽了绵薄之力,从烟斗到勺子,从铁锤到长命锁,还有清华大学实验室的最后一块材料,看到这里瞬间泪崩。

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很多电影都用过,比如年初的《流浪地球》。

当众人已经绝望的时候,所有人都掉转车头来帮助他们。

这个世界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但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差。

还有林治远(黄渤 饰)为了给旗杆装上阻断装置,咬牙克服了多年的恐高。

不畏高空,意味着战胜了自我。

爬上旗杆,代表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结尾伪纪录片的手法也很有趣,让现代的演员和以前的伟人同框,巧妙连通电影和录像,过去和现在,虚构和真实。

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这就是电影。

《北京你好》

宁浩不愧是能把外星人入侵拍得那么贴近生活的人,北京奥运会如此盛大的赛事也被他拍得那么接地气,而且笑中带泪。

短短二三十分钟的影片,充满了意外和反转,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机智。

张北京(葛优 饰)对抽奖完全不抱期望,所以连自己的牌都没看。

结果所有人都没抽到红桃2,意味着红桃2在自己手中。

他把扑克牌一点点翻起来的一幕,被拍出了《赌神》的既视感。

他叫同学们把菜端开,把摄像机对着这儿拍,他做好了轰动全场的准备,结果票不见了。

四川小伙对他表示感谢,说帮助他的司机是个光头,穿着一双红鞋子。

然而此时他戴着一顶帽子,穿的是黑色的布鞋。

第一次和小伙见面的时候,张北京说他的票是萨马兰奇送的。

当他把票给了小伙后,又打肿脸充胖子:没事,我再找萨马兰奇要一张。

前面埋下一个梗,在最合适的时机抖出这个包袱,这就是高级幽默。

憨厚老实的小伙不知道张北京在吹牛,继续说道:那你能不能帮我爷爷要一张呢?

这一招连环梗更是妙不可言。

从“疯狂三部曲”到《北京你好》,依然是宁浩的黑色幽默的风格。幽默,但又不仅仅是幽默,而是喜剧的最高境界——笑中带泪。

以一张奥运会门票为线索,巧妙串起2008年另一件事。

听宁浩讲故事,就像是一层层地剥开洋葱,剥到最里层的时候,也就是湿润了眼眶的时候。

表面上是喜剧,内核其实是悲剧,笑着笑着就哭了。

《夺冠》

《夺冠》和《北京你好》类似,都是透过老百姓的视角反映大时代大事件,主角不是伟人,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最能让人共鸣。

除此之外,两人都非常擅长运用“伏笔”和“反转”制造笑点。

为了平衡天线,冬冬机智地在上面挂了一块肉。

就在冬冬以为高枕无忧的时候,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肉被狗盯上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把“看电视”这件小事情拍得像谍战片一般一波三折,惊险刺激。

还有冬冬在阳台上飞奔的时候,无意间带走了一张床单,化身为超人,这也是徐峥惯有的冷幽默,但是比《港囧》《泰囧》里的梗高级多了。

徐峥将“要荣誉还是爱情”转化为一个小男孩又想给心爱的女生送礼物,又想让街坊邻居看到女排夺冠的思想斗争,以小见大,贴近生活。

你可以没有参加过奥运会,也可能不是国家队的运动员,但你一定有过和家人、亲戚、朋友一起看奥运会的经历。

徐峥没有直接拍中国女排夺冠,而是拍摄老百姓对于中国女排夺冠的激动之情,来侧面烘托中国女排的伟大,这比直接拍中国女排难度更大,但是也更接地气。

在冬冬追赶小美的时候,街坊“中国队加油”的声音让冬冬转变了想法,选择了回去给大家扶天线。

随后影片再次反转:

小美也挣脱了母亲的手,选择了回去找冬冬,其实她也有礼物要送给冬冬,也就是球拍,送给冬冬之后就去坐飞机。

正是这个球拍,改变了冬冬的一生。

这个结局我太喜欢了,让我再次感受到当初看《怦然心动》《初恋那件小事》的感动。

《白昼流星》

《白昼流星》可能是7个故事中关注度最高的,毕竟陈凯歌是《我和我的祖国》的总导演。

而且《白昼流星》的题材也是最好的之一,借助航天探讨贫富差距,不仅能传达爱国精神,还能拍出深度。

可惜陈凯歌并没有拍好,什么都讲了,但是什么都讲得不够深入。

这个年代人类已经能进入太空,也有的人还看不起病、买不起衣服。

同样是“返乡的人”,有的是从太空回来,有的是从少管所回来。

这让我想起以前看过一部纪录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世界超大型机场,每年吞吐量上亿次,亚洲第1,全球第2。

但是离机场不远的地方还有许多小村落,他们家徒四壁,饥寒交迫。

《白昼流星》也是如此,同样的地方,同样是内蒙古中部,一边是浩浩荡荡的车队,一边是贫穷的放羊人。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像一道天然鸿沟难以逾越。

影片又通过老李(田壮壮 饰)从帮助村民,到带领沃德乐、哈扎布去迎接宇航员升华主题。

扶贫不仅仅在于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和思想的扶贫。

正如你不可能一直扶着小羊,它得自己站起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白昼流星不是流星,也不是宇宙飞船,而是那些如灯塔般指引他人前行的人——探索宇宙的宇航员,又或者是让小孩见识到世界广阔的老者。

《白昼流星》题材很好,如果拍得好的话完全可以达到《寄生虫》的高度,可惜陈凯歌并没有拿出巅峰水平。

整体很肤浅,很直白,没有什么能让人产生思考、让人回味的地方。

尤其是偷钱被发现那段拍得太生硬、太说教了,像是在看教育片,和《霸王别姬》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回归》

《回归》的题材太好了,而且这个时候看《回归》非常应景。

香港回归,我们一秒也不愿意多等。

中国,一点也不能少。

《护航》

《护航》有点像是中国版的《惊奇队长》,空军外壳下包裹的是男女平权的内核。

上学的时候,她把班里的男生全都打了个遍。

成为飞行员后,她也绝不服输。

“女孩子6就差不多了,给我来个7”这句话确实让人不适,人们总是说“女孩子不适合做XXX”“女孩子不擅长XXX”,却没有人这样说男孩子。

就好比人们总是说“女司机”“女博士”,却没有人说“男司机”“男博士”。

所以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女孩子不比男孩子差。

有点幼稚,但是是最直接也是最管用的方法。

隐忍并不能让你获得应有的尊重,但是行动可以。

如此性格要强的人,却又甘愿做备飞为她人护航,因为她自信、成熟、心胸宽广。

终于,一群男飞行员对她敬礼,她用过硬的实力和谦逊的品质征服了大家。

《相遇》

张一白应该是7个导演中水平最差的,拍的都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匆匆那年》之流。

连革命爱情,他也是用拍校园青春片的方式来拍的。

以至于本来很震撼人心的爱情故事,被拍得如此之尬,像是在看60年代版的《匆匆那年》。

导演本来水平就一般,还想玩点高难度的,还要玩长镜头,整个公交车上的戏份一镜到底,结果拍得寡淡如水。

而且方敏(任素汐 饰)的台词写得太生硬了,正常聊天哪有这样聊的。

方敏当然知道对方就是高远(张译 饰),高远也当然知道他俩之间发生过什么,所以方敏根本不是讲给高远听的,而是讲给观众听的,为了让观众知道他俩以前的故事,这也就导致了方敏的这段话太生硬了,一点也不自然。

导演、编剧应该想想,这种情况下方敏说什么更自然,同时又能打动观众。

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就不要用长镜头。

同样是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和《建国大业》三部曲有着本质的不同。

后者的侧重点是“祖国”,前者的侧重点则是“我”,讲述普通人和祖国之间的故事。

不再追求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而是走向了平凡和朴实,也更能让观众接受。

比如《相遇》,整个故事都没有原子弹爆炸的镜头,而是通过报纸上的新闻、人们说的话来体现这件事,这比直接放一个电脑制作的原子弹爆炸的特效片段高级多了。

比如《夺冠》,不直接拍中国女排比赛,而是拍人们看中国女排比赛的电视直播。

我觉得以后拍献礼片可以多这种手法,不一定非要直接去拍伟人、拍重大事件,也可以把镜头对准普通人,从普通人的生活来反映当时的背景。

这一点做得最成功的应该就是《阿甘正传》了,男主角的一生就是美国的近代史。主题是美国梦,但你并不会觉得是强行给你灌输美国梦,而是从男主角的经历逐渐感受美国的历史变迁。

《我和我的祖国》整体而言还是不错的,美中不足是极个别故事脱了后腿。

好在一共有7个故事,总有一两个是你喜欢的。

你最喜欢哪个,或者哪几个故事?

 5 ) 只谈不足,不谈好坏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在系统确定个人信息后是绝对不允许私自转让的,换言之,那位小男孩理论上是不可能用葛大爷的门票去看开幕式的。

2.<相遇>非常好的题材拍成了白开水,在公车上的相遇缺少铺陈,偶遇的情节过于俗套。

3.这个电影里有不少于10个角色适合吴京,他偏偏选择了一个自己最最不擅长的角色和场景。导演也神助攻一般给他选择了一位最能让人出戏的女演员和他对戏。马伊琍出场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脑海中刹那间跳出了某个渣男的名字。

4.<夺冠>中小男孩为小女孩画的素描,夹入张敏敏的磁带盒中,准备送给小女孩,素描–张敏敏–海归–我的中国心。多么好的延伸素材,导演却偏偏自断经脉,把侧重点转移到了小女孩送的乒乓球拍上去,真让本人捶胸顿足、百撕不得其解。

5.<回归>中频繁给"宝珀"做宣传是否有广告植入的嫌疑?应该不是!因为那东西寻常百姓买不起。但两次给品牌特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好在最后看字幕没有该品牌赞助。

6.<白昼流星>中相信大家也都看出来了,飞船返回这种等级的事件。恐怕内蒙古自治区领导都靠不上前。老百姓居然策马奔腾,如入无人之境。还和宇航员亲切交流,非现实的拍摄手法可以有,但也不能离谱的没边儿啊,太扯了!

7·<护航>拍摄太"美"化了,我说的这个"美"是美国的"美",也许是该导演受好莱坞式英雄主义影片荼毒太深的原因,08号飞机已经出现设备异常,在指挥下达备机立即补上的命令后,女主角作为一名军人公然不执行上级命令,美其名曰给队友争取机会,实际就是变相的个人英雄主义,这在中国军队中是绝对零容忍的恶劣行为。军令如山、令行禁止!这是每个当过兵的人应该知道的常识。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角的提议既不理智也无必要。指挥部同意她的请求更是不可理喻,故障是暂时修复了,但谁能保证不会间歇性发生。严重不合理!堪称此片一大败笔。

 6 ) 让我打脸的主旋律电影

《我和我的祖国》质量上绝对是国庆档数一数二的,同时为拍摄主旋律电影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我和我的祖国,既要有我,也要有祖国。

其实对于主旋律电影,尤其是这种带有浓厚的完任务色彩的电影,真的期待值不高,因为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为代表这种主旋律电影的普遍拍法都是:一些重要历史进程的重现,顺带堆明星脸蹭流量,其实故事和人物都很干巴,越往后观众也渐渐不买账了。今年听说这个项目的时候在暑假看院线电影的贴片看到,片方找了七位导演分别选取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拍七个短片,当时我就和同学说这就是完任务,绝对没多少看头。因此28号的点映场我并没有选择这部电影,但是从那天友邻的反馈看好像不错,因此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看了,没想到真的被打脸了,七支短片的质量虽然参差不齐,但是整体质量不差,算是圆满完成了对祖国的献礼,而且大部分都选取了大时代下的一些小人物去拍,而不是光堆事件喊口号了。

《我和我的祖国》导演大合影

下面就根据自身观感简要对各短片作出评价,仅是私人意见,仅供参考,为防止被喷收钱,先把票根晒一下,个人总体评价是《北京你好》(9.5)>《夺冠》(9)>《白昼流星》(8)>《前夜》(7.5)>《相遇》《护航》(7)>《回归》(6.5)。取平均分后总分为7.7分。

一.《前夜》 导演:管虎 个人评分:7.5分

拿管虎的这个开篇是再合适不过了,讲述开国大典前夕升旗的准备工作,用卡时间点的叙事方式展开,选取一个小事件去体现开国大典的重要性。这个短片胜在选对了黄渤,完全投入这个角色当中了,这个设计师的固执和坚持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都体现的非常出色,而且重重困难被管虎戏剧化处理后,观影过程非常紧张,生怕真的出现差错,这个短片在群戏上也是一个大亮点,人民群众集体去捐物帮助做阻断球的戏,感动程度不亚于国歌响起,而且旧影像的巧妙使用也很加分,把黄渤P进去真的不违和。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时长所限,这个短片的其他人物存在感太弱,所有的戏份几乎都给了黄渤,王千源的转变说服力真的不够(虽然可以拿时间紧去解释),从而在看某些情节时感觉并不流畅,观感上并不是很完美。而且卡时间点叙事的一个坏处就是困难是接踵而至,虽然说观影过程更紧张,但同样也容易造成情节设置上的刻意,显得太假。

二.《相遇》导演:张一白 个人评分:7分

张一白其实是挺会拍爱情戏的,包括他接这一个剧本也是他擅长的题材,以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为背景,讲述一段因投身国防事业而不能相认的恋人的故事,处理上冷静克制,并没有强行煽情,这点我挺喜欢的,尤其是张译戴口罩的眼神戏,可见他的高超演技,最后两人相隔在庆祝胜利的人流中,也是我印象极深的戏份,片尾任素汐见到张译照片的哭戏,当时同场不少人在偷偷抹眼泪,但是我感觉导演光注重情感上的处理,而忽略了讲好故事,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任素汐的大段对白,这确实为了铺垫情感,但是我个人还是感觉影片整体上亮点不多,没有足够的情节支撑让我相信这段曾经的感情(反正光靠那点对白确实不够),略有遗憾。最后真的要致敬一下默默无闻的国防科技英雄们!

三.《夺冠》 导演:徐峥 个人评分:9分

徐峥导演的这一部是我最大的惊喜,巧妙地将女排夺冠的历史大事件嫁接在两个没来得及告别的小朋友身上,风格可爱而又浪漫,而且由于徐峥本人的童年经历,他把故事置于上海的市井,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影片的节奏调节通过冬冬的心理状态变化和女排比赛进程同时进行,而不是单独拍女排,有好几处冬冬在选择调整接收天线和送礼物小美之间的冲突,徐峥有意识的将他们处理成囧式喜剧,非常搞笑,可能当时的冬冬并不知道女排夺冠的意义,但是他享受了当英雄的时刻,这并不是多大的壮举,却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结尾用16年女排重夺奥运冠军的时间线与前面巧妙呼应,解决了当年的遗憾,真的让我意想不到。

四.《回归》 导演:薛晓璐 个人评分:6.5分

情感的蓄积是非常饱满的,也真实还原了当时香港回归的谈判历程,罗大佑的《东方之珠》一响起我确实也掉了眼泪,但是相比其他短片,这部更像是规规矩矩,按部就班完成老师作业的同学,我并不反对这么拍,这样最安全,但我更期待看到是对任达华(修表师),惠英红(巡警)这类香港普通市民的更多着墨,尤其是手表的串联意向,真的是很好的一个拓展点,不知道是时长所限还是导演能力不足,东拍拍任达华他们,接着西就还原谈判现场和升旗仪式了,这样确实可以多弄进去一些明星,但意义确实不大。反倒更加的散乱,把手表的串联情节作用完全冲掉了。

五.《北京你好》 导演:宁浩 个人评分:9.5分

这部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主旋律作品还能保持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个结合我真的是非常满意。宁浩完成的程度用它里面的一句台词就是:“牛掰格拉斯!"以一个奥运会入场券为线索拍了个小人物喜剧,让你笑,最后还有点小感动(本片还同时串联了08年的另一场大事)。张北京这个角色就很有疯狂系列那些小人物的影子,没本事又特爱面子,更不用说里面葛大爷的表演加成了,他的光头一出来就有人笑了,而且他说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一本正经的搞笑,看的真的是“歪瑞嗨皮”啊,期待他们俩后续合作拍喜剧。片中选了郝云的一首《回到那一天》,超级好听。

六.《白昼流星》 导演:陈凯歌 个人评分:8分

这一部也是极具作者风格的电影,也是我同学和友邻集中开炮的一个短片,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蛮喜欢的。虽然这个短片在故事的叙述上非常莫名其妙,甚至有些凌乱,但是细细想来,陈凯歌是在向观众的心里注入那个白昼流星,去引导观众思考,白昼流星绝不仅仅是那个掉下来的返回舱,而是两位迷途少年产生的信念与希望,是李叔对他们无私的关怀与奉献,田壮壮这个角色串联起扶贫与航天两大热点,而刘昊然和陈飞宇饰演的角色(两位的演技仍需磨练)不禁让人思考:扶贫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像李叔那样给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充实,获得精神上的白昼流星。

七.《护航》 导演:文牧野 个人评分:7分

自打《我不是药神》后,文牧野进入了我的视线,我个人对他这部短片本来抱有极高的期待值,实际上文牧野也只是工整地写完了作业,并无太大的亮点,《护航》这个故事其实有非常大的讲述空间,宋佳饰演的吕潇然因为成绩优秀被组织选为备飞,只能当阅兵式的替补,在药神中,文牧野是有极强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物心理表现能力的,但是这两个优点我几乎完全看不到,加的大量闪回对宋佳这个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改变的意义并不大,反倒冲淡了叙事主线,沦为平庸之作,雷佳音和郭京飞纯属过来搞笑,不过这一部的男女演员的颜值都达到了巅峰,包括选了宋佳,演的非常用心,虽然她的发挥空间真的不大,而且在大荧幕上看抗战的阅兵也是一种享受。

总体来说,这七个命题作文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整体完成得不错,绝对是国庆档口碑和票房冠军,也是为后续主旋律电影的拍摄提供了思路,以小见大,更容易引起共鸣,更易出奇制胜。码了一晚上的字,喜欢的话欢迎点赞转发收藏,不喜欢或者意见不同欢迎来评论区讨论,祝各位友邻国庆节快乐!

 短评

我永远喜欢冬冬!

4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我以前是不怎么感冒献礼片的,这次因为朱一龙的缘故关注了我和我的祖国,才发现我比自己想象中更爱这个国家。这部献礼片的意义,是串联,是纪念,是传承,非常适合全家一起观看。

6分钟前
  • 糖小包
  • 力荐

第三段那个小男孩太棒了

7分钟前
  • Marquez
  • 力荐

《北京你好》最佳。宁浩竟然能把北京奥运会如此盛大的赛事拍得那么接地气,而且笑中带泪。以一张奥运会门票为线索,巧妙串起2008年另一件事。表面上是喜剧,内核其实是悲剧,笑着笑着就哭了。《前夜》次之。当他们以为没有人理他们的时候,结果所有人都尽了绵薄之力,从烟斗到勺子,从铁锤到长命锁,瞬间泪崩。《夺冠》和《北京你好》类似,都是透过老百姓的视角反映大时代大事件,主角不是伟人,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最能让人共鸣。《白昼流星》借助航天探讨贫富差距。这个年代人类已经能进入太空,也有的人还看不起病、买不起衣服。扶贫不仅仅在于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和思想的扶贫。白昼流星不是流星,也不是宇宙飞船,而是那些带领他人前行的人——探索宇宙的宇航员,又或者是让小孩见识到世界广阔的老者。

11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个小伙子想对女孩表达爱意,有太多的甜言蜜语可讲,而七个小伙儿一拥而上同时表白,除了“爱爱爱”就听不到别的声音了,慷慨激昂又空洞苍白。

14分钟前
  • 安东
  • 较差

最喜欢女排那个故事,小演员太可爱了。 优叔一出现感觉过年了。

15分钟前
  • 米米路亚0815
  • 力荐

7场“最后一分钟营救”,比的就是怎么去做这个最后一分钟营救。7部评分及个人喜好排序:管虎(4)>徐铮(4)>宁浩(3)>张一白(3)>薛晓璐(2)>文牧野(2)>陈凯歌(1,或者X)。管虎开场调子定的太高后面真的不太好追……要数管虎那段最讲究,细节、方言等等都不错(王千源逆人潮而出的那个长运动镜头相当打动人)。徐铮再次搞了一个父子之家的故事,视听和调度还都蛮有想法(这段其实相当值得分析)。宁浩那段可信度实在打折扣,否则可能还会更好。张一白虽然有两段极为精彩的电影化调度(两人在公车里坐下后车外环境,以及cue[青春之歌]的人潮),但无奈整体温吞且群演实在是有点呵呵。其余几部,薛晓璐拍得比较散乱(其实和第一段可以形成复调啊!),文牧野拍得油腻,至于凯爷,真的不知道编这么个故事要干什么……

20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管虎5.5分,败笔很多,用倒计时的字幕和黄渤的大量旁白解说加剧了匆忙叙事的流水账感,这个短片还用了最多的明星客串,分散焦点,增加琐碎感。张一白6.5分,故事太简单,完全是靠任素汐的大段独白撑着,任的演技可谓信手拈来。徐峥7.5分,七部中的最佳,最生活气息,最显时代感,最轻松愉快。唯一值得商榷的是寻常弄堂里怎么会抛出那么大一面国旗。薛晓路7分,“一秒都不能少”这个点切得特别好,唯一的不足是任达华的角色设定太刻意,他的那条线也很牵强。宁浩5分,用“奥运”这个命题作文生造的“一件小事”,葛大爷再能演再可乐也遮不住这个故事的空洞。陈凯歌4.5分,把一大一小毫无关联的两件事硬凑到了一起,符合陈一贯的不着调风格。唯一值得夸的是它把故事放在了边陲。文牧野7分,年轻导演拍出了锐气。【南海万达】

24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三星都给徐峥这段。基本就是卡萨布兰卡+繁花,唯一缺陷是冬冬长大后怎么就变成了吴京而不是胡歌。宁浩这段分寸全靠葛优掌控。管虎这是被罚再拍一次旗帜么?张一白浪费了好题材,本可以是柳云龙风筝蒙冤硬挺情节,但演员没有驾驭好,给弄成了话剧。文牧野最大亮点是雷佳音的荤段子。陈凯歌就又是虚头巴脑的玩意。薛晓璐零蛋。

29分钟前
  • LOOK
  • 还行

陈凯歌凭一己之力把宁浩拉上去的一星又还回去了。

34分钟前
  • 陈妙尝
  • 还行

这样的电影注定是要带着餐巾纸去的,真的后悔自己是一个00后,感觉大事发生的时候要么自己还不在,要么就是太小了,心境不成熟。还好在我即将步入成年后,能看到这样一部电影,他深深地教会了我,永远与祖国荣辱同在,远比教科书更加深刻而有力的教法,让我急切的期待着有一天能对前辈说:幸不辱命!

37分钟前
  • 禾子戈兀
  • 力荐

《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位导演各执一环、按年代事件串接,虽风格各异但共成一色,十分特别。与前几个故事或昂扬或细腻或幽默不同,由陈凯歌执导、第六个亮相的《白昼流星》则大气、温暖。“李叔”于荒漠戈壁的坚守,沃德乐兄弟的迷途知返,都在陈凯歌娴熟老练的转切对接、铺垫推进中,化作沁心的感动。而故事的暖又与雄浑壮美的画面相映衬,佐证了陈凯歌的把控功力。

38分钟前
  • 昆仑有人衣青衣
  • 推荐

宁浩是最好的,葛大爷是完美的。

42分钟前
  • 悠三岁
  • 推荐

这才是主旋律电影正确的打开方式啊,没有一味强调家国情怀,几乎都是以普通人,小人物视角去切入,共鸣感和好看程度一下就上来了。戏剧化夸张也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有“假大空”之感。而且比较难得的是,虽然风格各异,作为故事合集却都维持在了水准之上,最喜欢的是徐峥导演的《夺冠》,明快又充满童趣。

45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任务型电影拍成这样可以了,难得的大时代下看到一点小人性,徐峥(居然)最佳,宁浩第二,其他正常发挥,凯歌老师…emmmmm儿子特写拍太多了哈

50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徐峥胜出。陈凯歌是作为总导演自告奋勇地拿了最烂的那个本子吗?

51分钟前
  • 麻绳
  • 还行

谁能想到呢?这可能是国庆档最好看的一部。从片头王菲主题曲开始就被渲染,看之前有主旋律的刻板印象,但当故事从一个个小人物的切口开始讲述后,就会忘掉主旋律的影子,进入这些故事。2个半小时不嫌长,7个故事亲身经历后面4个,喜欢程度按:徐峥的《夺冠》>宁浩的《北京你好》>张一白的《相遇》>管虎的《前夜》>文牧野的《护航》>陈凯歌的《白昼流星》>薛晓璐的《回归》。爬上房顶的求助张罗、陈旧的《青春之歌》、屋顶上的天线超人、一秒也不能等的东方之珠、萨马兰奇送的奥运门票、回乡的人和没能实现的飞行…每一个无名的“我”都是历史书里看不到的,有笑有泪,原来我们就是这样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生活。

5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旗杆上升起的不是一块红布,报纸上登载的不是一个名字,电视外错过了情窦,鸟巢里交换了运气。秒针精确了百年的等待,流星划破了回乡的急迫。女排夺冠终结了我最短的暗恋,核弹爆破公开了你最长的沉默。奥运开幕兑换了我最大的运气,香港回归校准了你最久的思念。每个历史瞬间,都有回忆我们自己记得。

5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几个人一起看,前面排名无所谓,最差大家都很一致——白昼流星 因此扣了一星

57分钟前
  • _
  • 推荐

1,剧本稀烂导演喝醉了,但演员都特别在线,故事原型太棒,以致看预告我就哭傻了。2,任素汐的感觉一直狠好,张嘉译真帅啊啊啊啊。切尔诺贝利在前,一喷水就没忍住一句shit。3,男孩太可爱了,相互最棒了。重逢那波没排球就大败笔,现在参半。4,数秒对钟都还好,结果换帽徽那块没绷住又尿了。5,葛大爷的故事太空啦,硬尬,转折也是,像春晚小品。亮点也有,倒数时葛大爷右边的女生脸上是彩虹旗🌈,宁浩呐。6,要是田导没倒地的话,个人会挺爱这个故事的。陈导的儿子真的可以。7,最顺的一个,雷佳音没说的那句应该是“你天天开飞机,我天天打飞机”吧,哈哈哈哈哈。

60分钟前
  • Ston3s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