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恋人

爱情片法国1991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德尼·拉旺

导演:莱奥·卡拉克斯

 剧照

新桥恋人 剧照 NO.1新桥恋人 剧照 NO.2新桥恋人 剧照 NO.3新桥恋人 剧照 NO.4新桥恋人 剧照 NO.5新桥恋人 剧照 NO.6新桥恋人 剧照 NO.13新桥恋人 剧照 NO.14新桥恋人 剧照 NO.15新桥恋人 剧照 NO.16新桥恋人 剧照 NO.17新桥恋人 剧照 NO.18新桥恋人 剧照 NO.19新桥恋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5:36

详细剧情

  米歇尔(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 饰)是个富家女,心里却并不幸福。她失恋,患上眼疾,情绪低落之下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她喜欢画画,在街头遇到断了腿的埃里克斯(德尼·拉旺 Denis Lavant 饰),画下了他抽搐的脸。克劳斯是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却爱上了米歇尔。两人开始了热恋,流浪中互相取暖互相疗伤。米歇尔的视力慢慢模糊,她的心愿是在失明前看看博物馆的画。满街都贴着米歇尔家人的寻人启事,埃里克斯感到米歇尔即将离他而去,悲伤不已。他用枪打碎自己的手指以宣泄痛苦,疯狂的烧掉寻人通知,却没有留得住一段即将幻灭的感情。然而,米歇尔最后还是提出分手,重新回到她原来生活的世界。后来米希尔终于在飘雪的圣诞夜跟埃里克斯在烟花灿烂的塞纳河上重逢。

 长篇影评

 1 ) 当一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遇上一个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矮马,好绕

4个女生策划的火锅+电影跨年活动~~~

四川锅底,极其麻,一个个都吃成了小性感香肠嘴,然后我们又很欢乐的吃冷饮甜点,捣鼓了半天的电视,选了半天的电影——好纠结啊,因为很少电影是四个人通通没看过且感兴趣滴。

终于终于,我们发现这部片子都没看过,而且豆瓣评分有8!!!四只的小心脏啊扑通扑通滴,果断的决定:看!

然后我们在距离2013还有两小时的时候,开始了这部片子的观赏。原计划跨年是个多么欢乐祥和的事情,结果电影过程中有人想逃走,有人想快进,有人想睡觉,有人看影评~矮马,生拉硬拽,最终大家都没掉队。四只看完后都在很抓狂啊很抓狂~

男猪脚刚出场,倒吸一口凉气:矮马,不是吧,现实太残酷了,男猪脚的长相气质真的很出乎我们的想象。

女猪脚刚出场,倒吸更大一口凉气:矮马,不是吧,现实太残酷了,女猪脚的长相气质,好意外。

拉回片子,BB在片子开头读豆瓣的剧情简介,说,Juliette Binoche演的是个富家女,遇见一个流浪汉。我对这个故事的评价是:当一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遇上一个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我是这么理解的
<富家女Michèle>
温室里面的小花一朵,爸爸是显赫的上校,从小被娇惯着,一直都是在吸收着爱,不懂怎么付出爱,不懂怎么爱别人,生活一直是衣食无忧一帆风顺的,以至于失恋一下下,她就走上了自我放逐的路线——她,不知道爱,不知道自己想要啥,吸引她的,都是能给她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人~

男猪脚Alex在她放逐自己的时候,为了讨好她,无所不用其极:她饿了拿东西给她吃,她渴了拿东西给她喝,她想去冲浪就陪她偷船,嫌衣服湿就给她找衣服,陪着她偷钱。——Alex带给她的好处是,在流浪的街上,想做啥就随时可以实现。

神神叨叨的老流浪汉在她诉说自己的艺术愿望的时候,掏出一大把钥匙,告诉她可以帮着实现。老汉不但善解人意,更善解人衣,在博物馆里面实现了艺术愿望,她就和人家419了,老人家兴奋过度掉河里去了。——老流浪汉带给她的好处是,圆了一个梦。

然后从头到尾没露过面的眼科医生,治好了她快失明的眼,她就嫁给人家了。——眼科医生带给她的好处是,踏踏实实的物质生活。

物质丰富后,她又无聊了,就去挑逗Alex去了,在监狱中,和Alex诉说开酒店,吃早餐的种种遐想,让这傻小子心中充满热情。终于出狱了,Alex找她兑现,她又退缩了。绝望的Alex把俩人滚河里去了。——这个时候Alex带给她的好处是,平淡生活的调味料。

<流浪汉Alex>
就是个从来不受重视的底层人士,睡大桥,吃垃圾,连出了车祸被救,司机都说,又是Alex,被救到车上,车上的人还是该打打,该骂骂,根本没意识到多了一个出车祸满身是血的人。所以他看到女主画他的画像,就爱上了她,因为她可能是生活中唯一在乎过他存在的人,他就像爱上一棵救命稻草一样爱上了她。——他,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分别的留言>
Alex:我从来没有爱过你!Michèle
我信,因为自始至终感觉,Alex只是Michèle在破罐子破摔过程中偶遇的随便一个人~可不巧他就是从来没被在乎过的Alex。

两个人其实都是自私到骨子的人,都有太过明显的性格缺陷。

由于这两种人实在不是我能欣赏的类型,所以我无法欣赏他俩这段纠结拧巴的“恋”?

2013年新年倒数,礼花齐放的时候,Michèle在探望狱中的Alex,种种调情。。。我心里默默想:唉呀妈呀,倒数在这种气氛中进行。不过转念一想,这就是一个让我反思的机会:需要知道自己内心真心想要什么,在追求的过程中又能不执着,走条中庸的路,是挺幸福的事。幸福和安全感,说到底,都是自己给的。我觉得我挺幸福的^_^

讨论的时候,LL说,你应该把你想到的写出来,当时还信誓旦旦说才不要为了装13写这个的影评。但后来发现,这电影让我反思了,让我感觉生活的美好了,所以决定写出来。

过了午夜,和ZZ走在回寝室的路上,路上还是很热闹,无数陌生人会亲切的和你打招呼,大声呼喊:“happy new year!”好欢快呀!

离开苏格兰后大概我会深深想念这里欢快的人们,和陌生人打招呼微笑的那种安然美好。

祝大家都有个美好的2013!








 2 ) 喜欢它与爱情无关,但我要说爱情

   《新桥恋人》是我残酷电影的开端。在这之前,我对于这一类电影很难接受,因为那时我对于世界、存在这样的问题缺乏起码的认识,用我现在的眼光看,那时的我简直是一头猪。从《新桥》开始,我开窍了。天空变得惨白,寒风始终狰狞,原来这就是世界的面目。

    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影评人——《新电影》的赛人同志曾说《新桥恋人》是一部情色片。很有道理。这种对人的孤绝处境的穿透般的刻画力度,是只有情色电影才能达到的,尽管这个片子本身并没有足够多的限制镜头。所谓爱情,其实没有那么多的风花雪月,更多的是猜忌,自伤和互相折磨。参考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你会看到男主人公绑架女主人公(捆着我,绑着我),或者男人对女人的纠缠骚扰(活色生香)这样的情节层出不穷,然后就是女人奇迹般的爱上了这个男的,以前我是很反感这些的,觉得他每个电影都是重复的故事情节。现在不那么讨厌了,我看到了常规的爱情电影不太涉及的那个领域,即爱情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是什么把两个人绑在一块的?从情色电影的表面看,是性高潮;而其深层,则是一个人内心深处对极端的追求。从这个角度说,那些沉溺性事的情侣是真正喷薄而出的生命,他们离经叛道的行为,正是人性击溃伦理道德禁锢的结果。我们普通人是压抑的,是没有勇气踏出那一步的,因此看情色电影一般不会身心愉悦,反而压抑得不行。我不能说哪一个是真爱,哪一个不是,而只能说情色电影中的爱情更纯粹,更没有禁忌。

    《新桥恋人》是更深一层的,这样把爱情拍出来不是为了感人,而是说爱情就如呼吸一样自然而必要,只要是遇上了,这个灵魂就再也忘不掉那一个。为了把她留住,他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在这样偏执的爱面前,不要谈什么法律,也不要说什么爱一个人就要诚实,爱一个人就要放她自由,给她幸福,这一切统统不成立。我不是特别渴望这种爱情,而是渴望这么一种奔放的性情和生命。生命于我们每个人并没有多长久,与其结婚生子,每天过着同样的日子慢慢等死,倒不如找一个新桥一样的地方放任自流,那样活两三年我相信要强过平平常常的一生。

    电影结尾竟然有了释放的快感,那艘船驶向大西洋,两个人跟“泰坦尼克号”似的,不过喊的不是“我是世界之王”,而是“让巴黎腐烂吧”。这样的结局也不错,不过要是我来拍,我会安排一个悲剧的结尾——米雪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亚历克斯自杀;或者是亚历克斯出狱后的那个夜晚,两个人在桥上相见,亚历克斯不是抱着她跳到河里了吗,就让他们淹死得了。这俩人都活到这份上了,生命还有什么好留恋的?还是死了干净。

 3 ) 爱如火

当男主挥舞着火把用陆离斑驳的火光将女主照亮时,他是否想到之后也会同样用熊熊燃烧的大火去毁灭女主重获光明的希望呢?

影片的表达非常精彩,镜头语言瑰丽斑斓而意味深长,好几个转场使用了一系列的蒙太奇将人物与场景、故事与情感互相融合。在导演的镜头下,爱情是“梦里梦见一个人,醒来就要去见他”的真挚浪漫,是在国庆的烟花中肆意开枪的乖张诗意,是在快艇的牵拉下逆着飞溅的水花滑过桥洞的激越酣畅,更是无穷无尽的、如深渊般看不见底的疼痛与煎熬。

新桥上的爱人,同时是爱上新桥的人。对男主来说,新桥是温馨的家园,是拥有弱小自由的乌托邦,是唯一的自我。在这个乌托邦里,爱意如晨雾扩散般被放大,阴暗面也浓缩如漆黑幽暗的墨池。汉斯对女主饱含温情,却是将她视为亡妻的替代品。女主学着用她自己的方式去爱着男主,同样也希望将他当做失灵后唯一的依赖——手杖、导盲犬、“我的眼睛”。

当然,男主极其享受女主的依赖,为了延长这种依赖,哪怕他知道女流浪者可能会停经、被强奸、更容易罹患疾病,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斩断女主离开新桥的可能性,因为他以为出身高贵的女主一旦重拾光明,就会永远地离他而去。男主好像从未经过社会教化的狼孩、一个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幽灵,他不知表达也没有安全感,只知道索取爱情,如同溺水之人抱着稻草一样紧紧地将女主捆在身边,然而他又如同酗酒一般对这种溺水的感觉上瘾,紧紧箍住女主不断坠落。

对男主来说,未修建完、遍布建筑废料和生活垃圾的新桥,是他唯一的家园,也呈露着他全部的、支离破碎又荒瘠萧森的精神世界。这里鲜有人来往,突然闯入的女主身着一袭红衣,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填满了他灰暗的空白。(而当女主接近失明之时,他也像女主那样身着红衣,也许是为了尽可能的让女主看见他。)他就像黑洞一样汲取女主给他的光和热。也许是从未经过社会教化和关爱,也许是长期在极端贫困痛苦麻木生活下,他的自私显得那么的理直气壮,他为获得爱贪婪而无所不用其极。他把欲望用爱的糖衣包裹着,诱骗女主吞下。男主的顽固和执拗最终换来他想要的,恢复视力的女主在他出狱后与他会面,两人做出了私奔到到太平洋的决定——逃离巴黎,从一个乌托邦到另一个乌托邦。

也许这就是爱情的真面目吧。火焰会照亮你,也会吞噬你,而盲眼的人依然沉醉在灼灼烁烁中,直至燃尽。

 4 ) 你要接受戏剧式的爱么?

《新桥恋人》背景
主演:Joliette Binoche, Denis Lavant
影片拍摄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历时三年,获得1992年欧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最佳电影,最佳剪辑奖
导演:里奥•卡拉克斯 Leos Carax (原名Alexandre Oupont)
1960年11月22日出生于巴黎大区
I don’t think I’m a cineaste. I don’t think I’m a filmmaker. I happen to make films sometimes, not many and not often. I don’t think I have anything (I have nothing to say)

卡拉克斯 创作年表
1977 《做梦得女孩》 La Fille revee
1979 《蓝色窒息》 Strangulation blues
1984 《男孩遇到女孩》 Boy meets Girls
1986 《坏血》 Mauvais Sang
1991 《新桥恋人》 Les Amants du Pont Neuf
1997 《无题断片》
1999 《迷惑》 Pola X

风格化设计明显

1。节奏设计明显
    长短镜头交互以及特技处理,如抽帧[男主角Alex戏火的镜头(快速),老乞丐看完展览落水(慢速)]块则如雷霆万钧,慢则如行云流水。

2。镜头设计和情节安排有明显的精英电影意识
    Micheal 和 Alex初次相遇,5个镜头。对观众的理解力有一定的要求,调动观众的生活观察,纪实的导段。
Johnny Hoilday 法国的摇滚巨星,父亲是个乞丐酒鬼。乞丐都有十分严重的自闭心理,很少抬眼看人,他们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几个正在打反打的光线,第五个镜头的大全默认为常识。

3。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错觉式蒙太奇[第22分钟]由揭眼罩到鱼的镜头(河边Micheal 给 Alex画速写,然后Micheal晕过去,Alex揭她生病的眼镜)

4。镜头安排上的意味深长
有对人物的评价暗示于镜头之中,看蹦迪的Micheal趴在地上看,在推镜头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到Alex背身站着,虽然仅从脚的方向上判断。这样反映出两个人生活的本质区别,也为人物性格埋下伏笔。Alex生性就是流浪的。

5。法国式的幽默
1965.5 学生“五月风暴”(福柯•福勒兹)是当代法国艺术思想的转变开始
女人勾引男人服用安眠药后,熟睡男人的不同睡态+背景音乐(进行曲)对于社会规则的调侃有导演的自由。法国电影淡化道德观念。这就是法国的文化精神,也是精英电影的体现,电影作品是导演人生观世界观的表现。

6。剪辑(意识流)
第37-38分钟[枪杀情节]
地铁的声音和Micheal上楼的脚步声叠在一起,暗示Micheal杀死她前男友只是Micheal的一场梦。Micheal其实没有杀这个中提琴手,一切都是她的臆想。

7。声画错位的处理
Micheal把装钱的盒子打翻到河里,然后发疯斯的向Alex说“对不起”。“对不起”这句话与后面的Hanz(老乞丐)与Micheal在博物馆看画后发生的不正当性关系。戏剧的暗示主观情绪。

解读
黄光打在塞纳河边的建筑上
Alex戏火的镜头后接阅兵中飞机镜头[声音相似]可以使Micheal表现其主观晕眩的心情。
法国电影的深刻在于它是个人情感的体现。Alex其实是导演个人意识的集中表现,孤独个体欲念的爆发,没有艺术家的孤傲就没有最后呈现的片子。
如火欲念,我心狂野,一个孤独天才的告白(这也是导演、演员、摄影师创作的一种挑衅)
Micheal是导演人格的另一面,Alex是另类、孤独的。Micheal则是具有现代女性千金小姐。特立到有点偏激,感情轻浮,很现实。影片最后暗示Micheal和眼科医生在一起了。
片中纪实的部分,收容所中乞丐的展示是影片的一部分,但不是其要表达的

 5 ) 疯狂的尽头是荒芜

苦思冥想了近两周,我终于看了这部法国历史上投资最高的文艺作品,名声在外的后新浪潮代表作《新桥恋人》。说我对这部电影有所踌躇是有原因的,一直看不惯多数法国电影特有的琐碎文艺的私人风格,仿佛一些破碎苍白的呓语,看似深刻实际上了无意义。但《新桥恋人》令我有些意外,也有点纠结,总觉得无法单纯地判定它的好与坏,若是这样就辜负导演为这部电影所倾注的精力了。


首先,很多自称小资的观众都说被这段惊世骇俗的感情深深打动了。我倒觉得其实故事本身并无新意,剧情也很平庸:一个富有艺术细胞的富家女失恋,患上了罕见的眼疾,她对生活感到绝望便外出流浪,在塞纳河一座岌岌可危的旧桥上邂逅了同样无所依的流浪汉,从此开始了惊天雷勾地火的互相折磨。这套路都快赶上琼瑶阿姨了。但使我震惊的倒不是情感,而是导演对于边缘人生活真切得令人窒息的刻画,他抛弃了以往影视作品中对巴黎这座浪漫之都的诗意赞颂,转而以压抑的冷色调摄影风格记录了大量令人恶心的场面:收容所里流浪汉的残肢,畸形病态的身躯,旖旎在烟尘中苍白麻木的脸。使我回忆起了左拉和莫泊桑作品的描述,这腐朽的,糜烂而又迷人的城市啊。在污秽之中赞颂爱情,在世界影坛上也算独树一帜。


我欣赏导演卡拉克斯的大胆与特立独行,但他毕竟不是大师水准。本来这样富有冲击力的开篇已经是一个完美的铺垫,之后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呈现出不一般的情感力度,但卡拉克斯在构造了一个如此完美的开头后似乎有些精疲力竭,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刻画都开始草率。他们相遇,寥寥数语,男主角开始跟踪女主角,女主角找到了旧情人,谈判不成便一枪结果了对方,随后便投入男主角的怀抱,展开了一场荒唐闹剧。导演通过大量两人独处的场面想表现这种炙热得足以吞噬彼此的情感,但总觉得还是力不从心。男女主角所表现出来的疯狂只是形式上的,依旧不足以动人。


幸好,全剧的高潮出现了,也是整部电影的转折点。男主角发现街头贴满了关于女主角的寻人启事,有大夫可以治好她的眼睛使其免于失明,只要她肯回家。而男主角随即一把火将这些告示全烧了,任由女孩的脸庞在烈火中逐渐扭曲。这时候他的心中存在的已经不再是爱了,爱被异化,变成了一种与吃喝拉撒无异的,人的最原始的本能。


他不惜毁掉她的眼睛,掐碎原本触手可及的未来,只为与其终身相伴。看到这里我已不再对他们抱有温情了,爱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宽恕,这就是人异于其他生物的原因。而男主角的爱就像野兽舔舐食物,贪婪,不顾一切只为占有。当人性中最美好的温情不复存在,那么执着也只能演变为疯狂,没有包容的爱,必将会走向荒芜。


如我所料,男主角苦心经营的一切并未留住女主角决然离去的脚步,而他也因纵火杀人被捕入狱。两年后两人于新桥再度相见,女主角已产生了要与这样混乱的关系划清界限的念头,恼怒的男主角与其争执,因激烈的碰撞两人不慎掉入河里。我想这时女主角才发现,她已无法逃离这种可怕的情感重量,除非彻底将其粉碎,可她没有这个能力。最终她选择了妥协,被救起后与男主角一起乘船离去,巴黎和往事被他们抛在身后。


虽然很多观众称被他们深深感动,但我始终无法对此产生认同。一是卡拉克斯隔靴搔痒的艺术形式,对情感冲动又肤浅的刻画,既无法使观众产生真切的共鸣,又缺乏触及灵魂的魔力,只是尴尬地悬在半空中,供艺术青年们意淫和遐想。二是我不欣赏他们的极端,亦不喜欢这种刻意的,大起大落的戏剧化人生。米兰昆德拉曾说: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男女主角正是这种轻飘飘的,没有重负的灵魂,他们对生命没有责任感,却又总是在寻找能够使自己更为真实的方式,于是一段剧烈的情感便成为了最好的寄托,他们之间的爱不是自然的力量,而是欲望与矛盾碰撞的产物。相比之下,我永远喜欢淡泊真实的人生,水到渠成的爱与关怀。或许我一辈子都成不了所谓的艺术家,但起码能与这种危险与不安保持距离。若真的有人经历《新桥恋人》中的爱情,那不是早早夭折便是滋生害人的巫蛊了。

 6 ) 踏浪而行的卡拉克斯

提起这部电影,就不得不说80年代后,整个欧洲电影的走向。
电影作为消费艺术这项观念长期在法国遭到歧视,众多作家和艺术家活跃在法国电影圈,导致法国政府从密特朗时期就奉行所谓的“文化例外”的文化政策原则,而这项原则在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的十年里全面垮台,而当时的新晋导演卡拉克斯,则是在大浪潮中的一个标志性的人物。
无论如何否认,电影作为耗资成本巨大的艺术,主体受经济的制约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就算是58年到61年的法国新浪潮电影,形成的根本原因仍然离不开战后欧洲国家的经济与人才资源问题。新一代的法国导演奋起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和好莱坞平起平坐的地位,想重现当年百代公司向法国作家协会称臣的风光,这怎么可能?从九十年代开始,法国的票房排行榜就已经证明了,想振兴法国电影,单靠左岸派延续下的那一套是不可能的。曾被推为新一代“我电影”代表的导演吕克•贝松也公然打出要做法国的斯皮尔伯格的口号,而同样年轻的卡拉克斯,耗时三年耗资1.2亿法郎的巨制《新桥恋人》则获得票房上的惨败,对法国电影市场来说倒是一个教训。不过看过电影之后,显然这与电影的品质关联不大,惨败的原因不仅是票房太少更是成本太高(当时1.2亿法郎比现在的《金陵十三钗》成本还要高的多),这要归结于导演的控制力上。
对于电影本身来说,抛开卡拉克斯足以写进电影史的票房惨败,和拖垮三个有黑道背景的制片商的丰功伟绩,我要从故事和导演技法两个核心问题来谈一谈电影本身。

有人说卡拉克斯是“新新浪潮”导演,这个概念在电影界是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的,《新桥恋人》这部电影,制作精良讲究,细节上也经过反复推敲,融合了左岸派的优点,区别于新浪潮的粗糙,同时还具备新浪潮延续下来的一些流派特征:追求真实感,却不像写实主义完全记录真实事件的自然流程,表现作者的主观意识,却不像现代派电影的彻底打乱、歪曲生活原貌。很多人也认为卡拉克斯是戈达尔的延续,虽然他本人并不认同。
说实话,在观影之前,我对卡拉克斯的印象并不好。因为有电影史的书中将他作为反例而“游街示众”,耗资如此之大,拖垮了多家制片商,甚至间接的断送了自己的导演生涯(在此之后20年里,他只拍了一部长片)的一部片子只是为了拍这样一个本是可以控制在低成本的一个题材,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但是看过影片之后,我对他的影响有了很大改观,甚至反过来想,在顶着如此大的资金压力的情况下,在制片商纷纷破产的背景下,在注定票房无法回收成本的情况下,还要坚持造一个塞纳河岸出来,实在是拥有非比寻常的坚定意志和艺术追求,不得不另我辈后学敬佩不已。
卡拉克斯是一个代表了80年代后,欧洲电影发展潮流的导演。在那个年代,在经历过诸多实验与对传统的推翻之后,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戈达尔等大师级导演也逐渐向传统靠拢,人们在经历过探索之后,也终于承认电影首先是作为一个叙事艺术而存在,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看法。
我自己的一个观点是:要讲好一个故事,需要人物,想象力,和剧作技巧三者合一。人物包括作者对生活的理解,细节观察,赋予角色的内在意义和情感表达,想象力则负责生产精彩的情节与细节丰富人物,最后通过剧作技巧提供的大框架将整个故事表现出来。其中想象力是天生的,人物是积累的,而电影学院的学生在学生时代只能学习剧作技巧,并且通过大学四年大概一千多部的观影数量,提高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和间接丰富想象力、拓展视野。在接下来的创作生涯中不断积累,创作精彩的人物,设计绝妙的情节,最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情感是不能脱离故事而独立存在的。这部电影之所以在情感上表达充分,是基于故事讲得完整周全,区别于我在观影之前以为的那种延续现代主义的非理性意识活动与无逻辑情节结构或是生活流的电影手段,故事讲得四平八稳,脉络清晰,兼顾了叙事与细节两大表现故事的方式。
从一开始两人相遇,阿莱克斯看到米歇尔画他的一幅画这个情节,就让我对他讲故事的能力有了相当的期待。从情节结构上,第一幕先是两人相遇到阿莱克斯单方面对米歇尔产生感情,到米歇尔对前男友幻想的破灭,两人在破桥上,烟花下奔跑起舞的高潮。两人关系产生变化。第二幕,两人相恋,经历一段难忘的时光,直到阿莱克斯发现米歇尔家人对她得寻找和她眼疾的治愈希望,试图去阻止米歇尔的离开。事情再次产生变化。第三幕,米歇尔无法忘记阿莱克斯,两人最终私奔的结局。整个故事层次分明,情节丰满,一个个事件推动着人物的转变,使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充满原始力量,摆脱理性束缚的爱情故事。这点代表欧洲导演在叙事技巧上走向朴实。
人物对一部电影是绝顶重要的,为了塑造人物,作者需要编织各种情节和细节,因此有人物=情节这一说法。为了塑造两个主人公,他们关系的变化则是主要线索。他们由陌生人——同是天涯沦落人——情人——分离——私奔的一步步变化,展示了两个男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世界给影片带来独特的魅力。他们在影片的开始在马路上相遇,米歇尔画下了阿莱克斯的样子,使得两人在桥上相识。接着阿莱克斯在做米歇尔的模特的过程中,对她产生了感情。阿莱克斯为了了解米歇尔拿到了她笔记,为了阻止她和拉大提琴的前男友见面将他赶走,在米歇尔说出“天空是白色的”之后羞涩而又急忙的接上“但云彩是黑色的”,与米歇尔喝酒跳舞,为了米歇尔他可以甘愿做米歇尔的导盲犬,为了留住和他不在同一个世界的米歇尔,他可以去焚烧海报,可以用手枪轰掉自己的手指,甚至因为误烧他人而入狱,他仍然没有挽留住对米歇尔,两年后米歇尔来找他,发觉米歇尔的生活困境不能让他们再在一起后,抱着她从桥上跳下,最终让米歇尔放弃现有的一切与他驶向未知的大西洋。从阿莱克斯的角度看,他的爱是自私的而又勇敢的。他是一个流浪汉与米歇尔的社会地位天差地别,他作为一个弱者天生有一种紧张感,他害怕米歇尔离开他,因此在兴奋中颤抖中看着米歇尔一步一步变得比他更加弱小,在面对改变他不得不阻止他,他封闭他害怕改变带走米歇尔,因此故意让米歇尔把他们的钱打落下水,为的就是把米歇尔留在桥上,留在身边。在影片的后半部,如果他任由米歇尔的家人带他离开,他也不会落到断指入狱的地步,这一切都彰显了阿莱克斯既自私又勇敢的爱情观念。
而米歇尔这个角色设计的更有意思,虽然电影中没有说,但是设计她的父亲是一个上校军官,可以想象她处于一个爱她却又严厉保守的家庭氛围中,眼疾和失恋是她出走的原因,她离家出走,带着画板到处流浪,这个人物本身就带有法国式的浪漫气息。于是本不可能发生交际的两个人在桥上相遇相识了,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文化特例”传统遗留下来的东西。流浪,并与瘸腿的流浪者相爱,但是她得本性是在流浪和安定中徘徊难以抉择,甚至我认为她寻求安定的一面要大过洒脱的另一面,这点上从她要用偷来的钱去住好一点的地方就能看出来。她在桥上酗酒,在烟花下开枪发泄和阿莱克斯有了钱就去看海,在沙滩做爱,从她的角度来说,与阿莱克斯的相恋未尝不可以说是一种“自甘堕落”,甚至为了进博物馆最后看一眼,与桥上老头做交易,虽然导演处理这里的时候,利用了声画蒙太奇的手法,让米歇尔说出:“对不起,阿莱克斯。”以表示她复杂的内心世界,但到此都是人物向下的一面,而且我也并不能相信她真的爱上了这个瘸腿的流浪汉,之后她听到广播后毅然决然的离开也证实了她并不甘心进入黑暗世界。而她在墙上写她从来没有爱过阿莱克斯,又在监狱中推翻,说明了她之前自己也不知道也不能确认是否爱上了阿莱克斯,直到两年后她才想明白。但是我的另外一种猜测是:与其这代表她对阿莱克斯的爱,不如说是她自由的一面再次向安定的一面发起挑战,她代表着一种矛盾心理,对安定与自由之间做出选择的矛盾。
卡拉克斯是一个有丰富情感和卓越想象力的创作者。无论是“天空是白色的,云彩是黑色的”、“梦里梦见的人,醒来就要见到”这些带有诗意的台词,或是烟花下的狂舞,骑在雕像上开枪,“雌雄大盗”般自由快乐的生活,带着阿莱克斯去看海,这些情节都显示了他癫狂般创作激情带来的卓越想象力,不愧于他天才导演之名。而比诺什饰演的米歇尔身上带着卡拉克斯对爱情的理解,要爱的彻底,先要跌落地狱,这个角色显然是位比诺什量身订造的,超越了作品与现实的时空。也因此人们问起卡拉克斯日后鲜有作品的原因,他的解释是缺少情人,他的角色是要代表他个人的情感。作为一个爱情片,故事却讲的特别的阴冷烦躁,直到影片的结尾,故事转向众多爱情片所指向的自由美好,我觉得是卡拉克斯个人观念的摇摆。他是向往美好却又不相信美好的人,他与比诺什持续六年的感情经历的结束明了这一点。
                               二
电影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编与导是最核心的两部分,因此杰出的创作者尤其是所谓“文艺片”创作者尤其要编导合一。卡拉克斯作为一个导演,他的镜头语言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也是非常的出色。之前我说他是在西方电影界从现代性到大众化道路上回归浪潮中的标志性人物,也可以在他的导演意识上体现。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西方开始出现长镜头,这种由写实主义启发的手法风靡一时,甚至有的导演试图用完全的长镜头来构成一部影片。同时爆发了长镜头和蒙太奇的理论斗争,促使了技术主义和写实主义两大对立流派中分别有人走向了极端。这种争论在现在来看早有定论,一部电影有的时候需要长镜头来表现真实,有的时候需要快速的剪辑来烘托气氛等等,这些蒙太奇手法是可以同时在一部电影里,在适当的时刻运用的。虽然在电影美学方面,西方电影存在着蒙太奇和长镜头这两个明显的派别,但是随着电影发展百年,人们早就看出完全的蒙太奇和完全的长镜头都是行不通的。因此法国有学者提出蒙太奇正在复兴的论调,从90年代起它已经不是过去狭义上的蒙太奇了,复兴也不意味着排斥长镜头,而是怎样在电影中把两种表现手法很好的结合起来。卡拉克斯就是在这样一个“蒙太奇复兴”的大浪潮下,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个导演的才华。
 我一直认为凌厉的剪辑手法只能作为导演风格的体现,而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导演的标准,在当今时代,依靠蒙太奇的手法奠定大师的地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长镜头和蒙太奇熟练的应用是每一个导演的必修功课,卡拉克斯在这部片子中既不缺少静止的画面,比如老头落水,老头与米歇尔,米歇尔和阿莱克斯在桥上酗酒后的平移+上升镜头;也区别于很多慢条斯理的文艺片,熟练的运用长短镜头,将一个动作反复剪辑的蒙太奇手法增加影片的节奏,阿莱克斯表演喷火以及两人化为“雌雄大盗”后,一个个昏睡过去的“受害者”,米歇尔穿梭在“五月风暴”下的街头,这些情节的大量的分切的处理都增加了影片的节奏感和趣味性。错觉式蒙太奇在现在已经不算稀奇,无论是大卫芬奇、阿伦诺夫斯基还是国内的宁浩都是个中高手,但在当时还是比较新鲜的手段,从米歇尔的眼睛到鱼眼,从喷火到喷气式飞机,这些应用都会增加影片的流畅程度。声画错位在这里的运用并不频繁,但是在米歇尔进博物馆之前这个情节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前文提到),声音和画面形成蒙太奇也是属于常用语法,比如最经典的《美国往事》中电话铃声和画面形成的声画错位。在过去很多坚持走自我风格的导演都是不屑于用这种“小伎俩”的,尤其是法国这样的国家的电影工作者,卡拉克斯却对此驾轻就熟,单从蒙太奇的技巧上看不属于好莱坞技术主义传统下培养出来的导演们。卡拉克斯和很多优秀的导演一样意图扩大画面的空间感,摄影机的运动以及快速的剪辑都是制造紧张感,提高情节张力的主要手段。米歇尔追逐着大提琴的声音,阿莱克斯追逐着米歇尔,这场以及烟花下的舞蹈,海滩上的奔跑,剧烈晃动的镜头带给人们紧张感和一种自由奔放的感官刺激。摄影机的运动也会造成心理上的强烈不安全感, 这点也在很多导演手中经常见到,比如法斯宾德的《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卡拉克斯对于镜头寓意的把握也是相当不错,虽然有些对于镜头语言,尤其是隐喻式镜头的分析未必就是创作者的本意,比如《公民凯恩》讲凯恩童年的那段经典镜头,竟然有二十几种隐喻分析,当然奥逊威尔斯的才华实在令人惊叹。《新桥恋人》的几个点还是值得说一说,比如阿莱克斯在回答“云彩是黑色的”的时候,米歇尔坐在栏杆上,阿莱克斯站在旁边,画面的主体是米歇尔,阿莱克斯虽然是站立的,但是在画面上就处于一个弱小畏缩的地位,暗示两个人米歇尔的主导和两人根本上社会地位的差距。米歇尔在舞厅外爬在地上向里面看,镜头在纷乱的室内向前推移,我们看到米歇尔的目光,看到阿莱克斯的鞋,显然米歇尔还是会被常人生活中的美好所吸引,而阿莱克斯则是永处自由之中。关于电影语法上,卡拉克斯还是可以看见法国电影或者说是新浪潮沿袭下的影子,用长镜头代替“远景、中景到近景”(这种在现在看来也比较平常),用随意的移动摄影和机位代替传统的正反打处理对话场景。
在放弃一味追求现代性之后,欧洲电影开始逐渐复苏,九十年代几经增长,吕克贝松、雅克阿诺、热内等人拍出的电影吸引了大量的本土观众,电影市场盛况空前。复苏的基本原因,从商业角度是传统艺术观念在电影领域的影响的消退,大家终于理解到电影是一个消费艺术,当然不断加大的电影投资也让收回成本的难度变得越来越高,新浪潮时代的粗糙,低成本并不被大众认可,戛纳电影节风向的转变也是要素之一。根本上来说大家承认电影是作为一门叙事艺术而存在,承认蒙太奇手法的巨大作用,即使是所谓的艺术片,区别于商业片的根本是故事的深刻程度,而不是现代派的形式和唯我表达。从1988到1991的《新桥恋人》就是在这一欧洲电影大浪潮中的先驱者,踏浪而行的卡拉克斯也凭借此片赢得几项欧洲大奖,更重要的是奠定的他在影坛的地位,可惜在此之后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给他拍长片的机会了,毕竟谁也不想被一个导演拖垮的投资人。

 短评

?...??...???

4分钟前
  • RIC
  • 还行

1991年的一部文艺片,耗资1.2亿法郎,拖垮了三个有黑道背景的投资商。。。于是这个卡拉克斯在接下来的20年,只拍过一部长篇,和两三部短片。。。。。。╮(╯▽╰)╭富小子意淫穷人的爱情

7分钟前
  • 百八十米
  • 推荐

梦里梦见的人,醒来就应该去见他。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告诉他:“天空是白色的”,如果那人是我,我就会回答:“但云是黑的”。这样就能知道我们彼此相爱。只能活一次,却什么都不想要,只想和她在一起。

8分钟前
  • 紫松
  • 还行

梦里梦见的人,醒来就应该去见他。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10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这是一段默片式的爱情,有意义的字词都是写下来的,心意用大笑,呻吟和舞蹈来传达。巧妙地借用《亚特兰大号》,将Michel Simon安到Denis Lavant身上。复刻落水段落,却非夫妇照面,将原作不伦的暗流变为正统,所以两人只能驶向大洋。王家卫辩证地继承了Carax的高速运动模糊镜头,将摄影机和人变慢,外界便模糊起来。Carax讲恋爱中的“超人”状态,王家卫讲失恋中的非人状态。此片也构成Pola X和Holy Motors片中的幽灵——不可唤回的爱情。这才是所谓“作者宇宙”,有的星体死去,有的开始燃烧。

11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梦里梦见的人,醒来就应该去见他

15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病娇爱情故事(偏恶性那种) 也算是法国传统艺能了 枪堵门 放火烧 必须用酗酒和流浪来缓解的失恋 从未爱过你 永远也得不到 高速运动的镜头 癫狂的肢体语言 占有 躁郁 失魂 落魄 残缺 脏乱 在爱的高潮死去 爱就是新桥般不堪的样子

19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个人也爱你,那么你就说:今天天空是白的。然后我会说:但云是黑的…这样你就知道那个人爱不爱你了”风餐露宿也要爱,一起喝到烂醉、河上快艇滑水、海边硬着裸奔…至今看过最代表性“疯狂而又浪漫”的法式爱情。“我教你不用吃药怎么入睡:跟我一起睡”、“这是我们的最后一趟,我们会一直开下去” 爱情就像一道光,在某一瞬间无比闪亮。“梦里出现的人,醒来时就该去见他” 痛苦使我们疏远,但没人可以教我忘记…

2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十颗星。感觉新桥恋人之后其他爱情片都是多余的,这电光火石的爆裂的爱,居然能这么精准又概念化地拍出来。在桥上,在地铁站里,两段天差地别的舞,红蓝白变成幕布。和《亚特兰大号》的对位妙极了,连小猫都复刻了。“我看不到地平线,我的眼睛现在看不到这么远了。但你...你第一次看到海,可你却只看着自己的脚。要回桥上去,我们要回去那座桥。”卡拉克斯太特别,他不像任何人。

23分钟前
  • 迟到王
  • 力荐

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怪异的爱情电影,第一时间想到的对标作品是高达的《狂人皮埃罗》。真正的爱情电影只能是一个梦,不管是美梦还是噩梦,首先它是一个梦,而电影是最好的造梦机器。在梦里,情绪优先于逻辑。如果不是剧中人把这种感情称为爱,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这种关系,它是无法归类,完全超出我认知的。我不知道当初编剧怎么写,导演怎么拍,演员怎么演,观众怎么看。我感到自己的双眼被严重灼伤,几近失明。他们是两个疯子,两个没有未来的人,两个断绝了与世界的关联的个体。他们一无所有,他们面目可憎,他们毫无约束,但他们也有爱的权利,任何人都有,但结果无法保证。到底是女人要的太多,还是男人要的太多?爱情让我们深受折磨,驱使我们做出难以置信的自私的举动。法斯宾德的一个片名,早已为《新桥恋人》写好结局:爱比死更冷。

27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桥上烟花一幕激动人心,但电影整体有种从大格局跃入小胡同的遗憾。

29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自己一个人看,别集体看,不然会有人受不了结果让你受不了。

30分钟前
  • superfei
  • 推荐

卡拉克斯为巴黎献礼反倒拍出了这么一部脏乱颓的片子,导致和比诺什分手,赔钱后十年隐寂,但这就是他最好的电影,契合了这部的价值观为了爱的可以不惜一切。以前看后就印象极深的德尼拉旺也同场重看并谈及幕后故事,再次看到那灿烂的烟花真是太美了。资料馆25周年胶片。

34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小情小调,小打小闹。

37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在美國式的佈景上佈滿法國式的骯髒,在法國式的步調下步入美國式的天真--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最糟糕的組合。

42分钟前
  • 焚紙樓
  • 较差

三年一次,就在今晚。不论貌似团圆的结尾如何安慰观众,其实过程已经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爱的真相便是自私、占有和相互伤害。

44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卡拉克斯拍出了那份独属于法兰西的决绝的浪漫,痴狂的爱情。天空是白色的,但云是黑色的。在患难与绝望中相遇,一起呼酒买醉,吃一条偷来的生鱼,画一个我眼中的你,在塞纳河的漫天烟火中自由狂舞,喷火,纵火,在烈焰中悲鸣,沉入河底,以铁达尼号的姿势。ps:揭眼罩-鱼,吐火-阅兵蒙太奇。(8.5/10)

4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放烟火的夜空中欢欣狂舞的一幕太帅了

50分钟前
  • toba yang
  • 力荐

我打赌你不只看一遍。如果只看一遍,你会经常想起它,不能释怀。

51分钟前
  • 悠儿殿
  • 力荐

Le jour vint où le ciel était blanc et les nuages noirs 天是黑色的,但云是白色的。历久弥新的桥上,苟活着不败的恋人。大提琴如泣如诉,脚步声阵阵,火焰炽烈,河水冰凉。其实我私下里一直怀疑这样霸道的爱情....而桥上的涂鸦“有人爱你”却是足以打动你心的东西。 (2002年跨年午夜探索影厅)

56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