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悼

剧情片韩国2015

主演:宋康昊  刘亚仁  文根英  全慧珍  金海淑  朴元尚  陈智熙  朴素丹  徐睿知  李代延  崔德门  郑锡勇  崔民哲  朴明申  赵胜渊  严智星  苏志燮  

导演:李濬益

 剧照

思悼 剧照 NO.1思悼 剧照 NO.2思悼 剧照 NO.3思悼 剧照 NO.4思悼 剧照 NO.5思悼 剧照 NO.6思悼 剧照 NO.13思悼 剧照 NO.14思悼 剧照 NO.15思悼 剧照 NO.16思悼 剧照 NO.17思悼 剧照 NO.18思悼 剧照 NO.19思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31

详细剧情

  18世纪初,朝鲜李氏王朝正值英祖(宋康昊 饰)在位时期。英祖舐犊情深,在长子早逝后,他全部希望寄托在次子李愃(刘亚仁 饰)身上。不仅在他刚出生之际就册封为世子,更为其安排名臣督导功课。然而天不遂人意,世子耽于玩乐,无心学业,英祖一度提拔世子代理国政,可却使这对站在权力顶峰的父子渐行渐远。在一个瓢泼雨夜,世子杖刀闯入王宫。次日,他因意图谋反而遭到英祖的训斥,并被锁入米柜之中。在接下来的八日里,这对形同寇仇的父子各自回忆起过往的种种。  也许翻为平民父子更好,王宫内院最残酷的竟发生在最亲近人的中间……

 长篇影评

 1 ) 饿死柜中的朝鲜王子:继承者,还是夺权者?

我是来科普的,澎湃私家历史也刊载了我此文。
澎湃链接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2870

在中国历史上,年迈的皇帝与年轻的太子争夺政治权力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朝中大臣们考虑到自己的政治未来,自然多多少少会对太子有所算计。康熙年间废太子胤礽就是一例。胤礽最后被废,在高墙圈禁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与胤礽差不多同时期的朝鲜思悼世子与其命运相似,但结局更为悲惨。有关思悼世子和其父英祖的故事,在韩国影视剧中多有演绎,最近代表韩国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的大热电影《思悼》,其剧本也改编自这一历史故事。


1762年,朝鲜国王英祖在徽宁殿(今昌庆宫文政殿)殿前,将世子关入柜中,几天之后,世子活活饿死。这一惨剧发生在农历壬午年闰五月十三日,因此也被称为“壬午祸变”。朝鲜王朝第21代国王英祖(1694-1776)为何一定要将亲生儿子思悼世子(1735-1762)处死呢?

祸起何处:打娘胎里就引发的党争

壬午祸变何以会发生?韩国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说法认为当时朝鲜激烈的党争是导致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英祖与世子的性格矛盾导致了壬午祸变的发生。尤其是后来世子行为乖戾,为了国家的未来,英祖不得不处死世子。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观点。政治斗争是壬午祸变发生的主要原因,父子间的性格差异是次要原因,而世子的乖戾行为则是壬午祸变发生的催化剂。

朝鲜王朝后期的政治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党争史。朝鲜后期的党争,常常被称为“四色党争”。所谓“四色”,即当时活跃在政界的四大政治势力,即老论、少论、南人、北人。到了英祖时期,北人与南人已经式微,北人基本上早已被逐出中央,而南人则气息奄奄,只是偶有几个重要人物在中央活跃一下罢了。可以这么说,英祖时期的党争主要发生在老论和少论之间,当然,老论和少论也不是铁板一块,老论里也分东党、南党、北党,少论里也分为峻论(强硬派)、缓论(稳健派)等,其自身内部的斗争也非常激烈。

1724年,英祖以王世弟的身份继承了其同父异母的哥哥景宗(1688-1724)的王位。这一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背景,事实上也绕不过老少党争。景宗身体虚弱,一直没有后嗣,老论提议立当时还是延礽君的英祖为王世弟,而少论则极力反对这一提议。虽然中间曲折重重,但王世弟册封最终得以成行。

也就是说,英祖的继位,有老论“择君”的嫌疑。登上王座的英祖,深感于党争的弊端和强化王权的需要,在政治上实行了平衡各党派的“荡平策”,通过平衡牵制各党派来强化王权。不过,虽说是“荡平”,但国王很难对各党派实实在在地做到一碗水端平,而且各党派的实际斗争并不会因为“荡平”而弱化,私下的斗争反而变得愈加激烈。

1735年,暎嫔李氏生下思悼世子。思悼世子的出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老论主流所乐见的事情。在英祖第二子思悼世子出生之前,英祖曾册封长子为世子,不过在1728年,这位年仅九岁的孝章世子突然被毒死,而英祖又无其他子嗣,世子位一直空悬。孝章世子死后,老论提出过继宗亲的儿子立为世子,而少论则认为英祖正处壮年,尚可期待新的世子的诞生,极力反对老论的提议。思悼世子的出生,意味着在立嗣路线的斗争上,少论赢了。

父子不同阵:一团乱麻的关系网

随着世子的渐渐长大,各党派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算计世子的政治地位。在此简单介绍一下亲世子和反世子势力的主要人物构成,就可知当时的党派斗争形势有多么复杂。亲世子的人物有:英祖原配贞圣王后徐氏,英祖父亲肃宗的继妃仁元王后金氏,思悼世子同父同母的亲姐姐和平翁主,老论重臣世子的丈人洪凤汉,还有老论大臣李天辅、俞拓基,以及少论大臣赵显命、李光佐、朴文秀、李宗诚、赵载浩,南人大臣蔡济恭。反世子的人物有:淑仪文氏(英祖后宫),世子同父同母的亲妹妹和缓翁主,老论重臣世子亲姐姐和协翁主的公公申晚,老论大臣英祖继妃贞纯王后的兄长金龟柱,以及老论大臣金尚鲁,洪啓禧,尹汲;少论大臣有徐命膺。

看完这些人名,估计大家已经开始头晕了。这些人物一个个拿出来解释的话,又是一篇篇长故事,本文按下不表。为了理解的便利,大家只需看看这些人是属于少论还是老论。显然在重臣中,支持世子的少论人士相对较多。当然,这不是说少论就一定支持世子,老论少论内部围绕支持还是反对思悼世子的问题,也是分裂重重,加之王室人物的介入,整个情势犹如一团乱麻。

显然,世子身边集结了相当分量的政治势力。标榜“荡平策”的英祖在明面上还是维持了“荡平”的政治局面,从1749年开始代理听政的思悼世子,大致也沿用其父王这一政策——毕竟这政策符合希望压制臣权,扩大王权的王室的整体利益。虽然父子之间有过不少不和与争议,但大体上还是维持了一种相对和缓的局面,直到1755年罗州挂书事件(也称己亥狱事)发生,父子关系开始恶化。罗州挂书事件之后,由于亲世子的少论势力遭到巨大打击,老论得势,世子的地位随之发生动摇。

罗州挂书事件,即有儒生将写有呼吁举兵清剿奸臣的文书贴在了全罗道罗州客舍。事件处理过程中牵扯到相当数量的少论大臣。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时任政丞的少论大臣赵载浩(孝章世子嫔之弟)带领百余名少论人士上自辨疏,声讨当年主导辛壬狱事(注:发生在1721-1722年间,围绕王世弟册封问题,少论对老论的肃清事件)的少论人士,并且要求向涉事其中的少论大臣崔锡恒,李光佐等人问罪。在老论看来,少论这种上自辨疏的行为,颇有以退为进,故作姿态的嫌疑。当时代理听政的世子以英祖的成命为借口,反对向这些少论大臣问罪,对上自辨疏的少论人士们的批答语辞和缓。因此,老论大臣们普遍认为世子偏袒少论,对他多有批判。

对此,英祖并不希望将事件扩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英祖会站在少论这边,不要忘了,当初反对册封英祖为世弟的正是少论。

当年景宗突然死亡,世间纷传是英祖所为。到底是不是英祖所为,尚无定论,但英祖是王位继承的最大利益获得者确实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到了英祖四年,即农历戊申年(1728年),还有一部分少论激进派与没落的南人联手,主导了一场反对英祖,逼其退位的军事行动,史称“戊申乱”。

英祖生平最忌讳有人在他继承王位的正统性上做文章,让世子代理听政,其中一个原因也是为了表明自己对王权并无眷恋,更以此委婉表明自己和景宗的死亡毫无干系。罗州挂书事件牵扯出戊申乱与辛壬狱事的老账,而世子对少论又比较宽容,这很容易引发老论的反弹——老论坚决维护英祖继承王位的合法性。所以,世子亲少论的行为一方面容易招致英祖的反感,另一方面也破坏了“荡平”的政治局面。

壬午祸变:是性格不合,还是权力争夺?

壬午祸变的导火索是罗景彦告变事件。罗景彦有个弟弟叫罗尚彦,是思悼世子的下人,被世子处死了。罗景彦在壬午祸变发生前的二十来天向英祖告发世子诸多罪状,历数其各种乖戾行为。当然,这只是个导火索,壬午祸变终究还是与党派斗争脱不了干系。

壬午祸变发生之后,英祖自己也承认朝廷之中形成了父党与子党,根据实录记载,英祖自己感叹道“景彦岂是逆乎? 今日朝臣之偏论, 反为父党子党也, 然则朝臣皆是逆也。”对当时的英祖来说,思悼世子与其说是王位的继承人,不如说是王权的竞争者。似乎是预料到祸变可能会发生,世子曾秘密向告病隐居在乡下的赵载浩求助。虽然赵没有施以援手,但世子在如此情势之下求助于他,可见危机的时刻世子内心倚重的还是赵载浩一系的少论势力。

当然,世子越来越乖戾行为也给壬午祸变的发生提供了口实。根据事变发生当日,即闰五月十三日的《英祖实录》记载,“自丁丑戊寅以后,病症益甚,当其疾作之时,杀宫婢宦侍,杀后辄追悔。上每严敎切责,世子疑惧添疾。上御庆熙宫,两宫之间,转成疑阻,且与阉寺妓女,游嬉无度,专废三朝之礼,上意不合,而即无他嗣,上每为宗国之忧矣。”值得注意的是,除思悼世子之外,英祖并无其他儿子。所以,英祖就算想要改立世子,也无其他选择。不过,思悼世子之子,即后来的正祖(1752-1800)在学问上相当出色,颇得英祖欢心。壬午年三月底的一次经筵上,英祖就对尚为世孙的正祖非常满意,实录评论此事说,“吾东方亿万年无疆之庆, 孰有大于此哉?”可见,出色的世孙让英祖在继承人选择上有了另一种可能。而原本支持世子的洪凤汉一系的老论,随着世子乖戾行为的加剧,也渐渐放弃维护世子的立场,而将精力用于保护世孙。

世子之妻世孙之母的惠庆宫洪氏写有谚文随笔《恨中录》(又名《闲中录》、《泣血录》),其中将壬午祸变归因于英祖和世子之间的性格差异。洪氏这样写道:“父子品性相异。英祖大王品性英明仁孝,详察敏熟。而世子则言语沉默,行动之间难以迅疾敏捷,虽德器宏伟,然诸事常与父王品性相违。日常之中,父王相问也无法即刻应答,常犹豫再三。即便是父王问话之时,哪怕并无个人私见,仍徘徊不决,半晌无答,每让英祖大王气闷。此事亦成一大过失。”(引文为笔者自译。)随着父子矛盾日益激化,世子逐渐患上惊悸症与加虐症,最终导致其行为乖戾,甚至到了失控的地步。

《恨中录》通篇未提政治因素,为何不提?

考虑到《恨中录》的创作背景,不能排除洪氏故意隐去这一内容的可能性。《恨中录》一共有四篇,提及壬午祸变的是第四篇,为洪氏于1805年所写。此年年初,垂帘听政的英祖继妃贞纯王后去世,纯祖(正祖之子,1790-1834)得以亲政。以壬午祸变的解释权为中心,各方政治势力再次展开权力争夺。当时洪氏的娘家丰山洪氏一族正处于危机之中,早已去世的洪氏父亲洪凤汉被朝廷舆论指为逆贼,被认为是英祖处死思悼世子的教唆者,是献上柜子的奸人。洪氏写道,当初英祖下令处死思悼世子,主要是因为世子罹患精神疾病,英祖为了国家和王室的安宁,不得已才处死世子。洪氏还特别嘱咐嘉顺宫朴氏,即纯祖之母常读此篇给纯祖听。考虑到洪氏为娘家辩护而写下《恨中录》,那么就有可能会隐瞒对洪家不利的事情。


作为宗主国,清朝对于壬午祸变也有记载。《清高宗实录》中记:“朝鲜国王李昑奏称,臣世子緈(即孝章世子)早亡,复蒙天恩,封子愃(即思悼世子)为世子,今又身故。臣年及髦,储嗣久虚,宗祀孤危,旦夕伤悼。愃生有子(即后来的正祖)算年已十二,国计人心系此一线,伏愿曲加矜察,颁降封典,小邦君臣感激无地。”对于思悼世子的死亡,朝鲜仅仅是用一句“今又身故”而简单带过,而对于朝鲜的内部事情,清朝其实也没有太多关心,就按英祖所请,顺势同意了册封世孙的请求。


从父子亲情来说,作为父亲的英祖,当然还是爱着思悼世子的。《英祖实录》也明确说,“初孝章世子即薨,上久无嗣育,及世子诞生,天资卓越,上甚爱之。十余岁以后,渐怠于学问,自代理之后,疾发丧性。”可见在世子还未长大且直接参与政治之前,父子感情还是不错的。然而,王室之中永远是政治大于亲情,对于逐渐年迈且不愿撒手政治的国王来说,年轻世子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王权的威胁,何况在世子周围还聚集了不可小觑的政治势力。虽然英祖命世子代理听政,但他并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政治,大事的处理,朝臣们看的还是英祖的眼色,世子承受的高压可想而知。二人性格上的差异在政治斗争的环境里被进一步扩大化,引发世子心理上的疾病也不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了。

 2 ) 2015亚洲最杰出电影

精彩分享,豆瓣高分2015韩国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电影【思悼世子】。影片基于朝鲜史实改编而成,皇上把儿子关进米柜中7天而亡。看似恐怖政治电影,其实是爷儿仨两对父子之间爱恨情仇尤其是世子与儿子的爱情不仅感动了朝鲜历史,如果冲击奥斯卡成功必将感动世界,这里的爱情是广义的。思悼,哎,这个悲剧的名字。被皇上处死时刻,所有的人包括老婆丈人甚至母亲为了自保都慑于皇威不敢来看米柜中的他,唯有他养的狗和幼子看他来了。
看到影片中,我感到世子的儿子才是他最大的敌人啊,因为爷爷基于贪恋权力移情别恋孙子继承皇位了。这一点在影片后面得到确认,世子的儿子趴在父亲坟前痛哭说,他不出身就没有父亲的悲剧了。
朝鲜历史给了思悼无比的同情是因为已经被老皇帝逼得得了精神分裂症的他,本可以借病玉石俱焚,但是当他听到幼子与皇帝爷爷的对话,小小年纪在皇帝爷爷面前解释他之所以听爸爸的话,因为他懂爸爸的心。世子雨中痛哭扔下利剑,在权力与爱之间,他没有延承父亲而是选择了爱,放弃权力乃至生命成全了自己的儿子。
影片结尾幼子登基,他对母亲说从来没有快乐玩耍过,今天为母亲舞一段,这最后的扇子舞与其说舞给母亲其实是父子阴阳之隔的深情对话,配以东方特有乐器演奏的可以令人窒息的旋律,没有惯有的电影插曲而是诗词旁白:如今吾欲去,独留伤悲于世。……纵有千言万语未能与君诉……泪如雨,潸然落……就此一次,轻抚吾之脸庞。

懂你,就是世界上最难相知相遇的爱情。世子死而无憾。

为韩国杰出的电影工作者点赞。这样的作品在我心目中已经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隔代亲也许是东方文化中常见现象,无论帝王之家还是普通人家屡见不鲜。世子的奶奶也是十分宠爱世子,并因此不惜和皇帝儿子决裂了,可是在错综复杂的皇权面前,皇太后也被迫绝食而去。从此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够保护世子,视同生命一样爱他的人了。世子的精神也开始出现问题,他所有的嚎哭与出格行为都是期望得到父皇的关注与爱啊,可是他不懂其父的真正心理,也就没有得到真正的爱,而世子的儿子很小就懂父亲世子,他们的感情就是影片结尾的诗词旁白。
帝王之家有命运叵测的荣华富贵,但是一定没有自由,正如他的莫须有罪名就是私自外出游览,他想逃亡如从米柜中挣脱出来还是被父亲也就是皇权关进去了,直至死亡。
如甘蔗一样最低端最高端其实都不好吃,神奇的大自然好像告诉了我们一些人世间的密码。

附加:
片尾音乐在网易云音乐可以找到——http://music.163.com/#/program?id=14908025
在巴乌或许是笙的演奏下,其旁白诗词如下:如今吾欲去 独留伤悲于世。 纵有千语,未能与君诉。 托付浮云,就此别去 ,难了却,君之所愿 。泪如雨,潸然落。 空留歉疚,孑然离, 如花开花谢。
虚空飘荡浮游,委身于清风别过。 曾空虚凌晨时分与星做伴 如今吾亦别过 。纵彼此念念不忘 纵然相对,仍难触碰 缘何未能相见 ?兴许君心深处一隅 吾之体温仍残留 。清风吹,消散前 就此一次,轻抚吾之脸庞 。
女汉子字幕组的汉译功力强大,让我们一起懂得了音乐的深层诉说。
在片尾这样的音乐诗词闪回的镜头里,世子的儿子目不转睛看着父亲坚毅的侧脸,一支利箭射向无穷的远方,从那时起他就知悉父亲纵有飞向远方的理想也无法挣脱皇权的桎梏,他懂父亲,他更洞悉这个世界,所以他终成为了皇位的继承者。
人生的难就是你不仅有理想就可以,还要具有洞悉世界的能力,还要有手段,还要天时地利人和,所有的简单背后都不是那么简单。

 3 )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对于缺乏朝鲜历史知识储备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很容易被解读为一部关于家长教育导致孩子成长悲剧的故事。当然这样解读也无可厚非,作为家长的英祖确实存在各种性格上的缺陷,而那种强横与不善沟通也给世子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但是,如果不结合电影背后错从复杂的权力纷争,不到最后英祖抚着米柜中死去世子的脸庞痛哭“你为何不听我的话”“是我害了你”,你简直难以相信,这居然是部深沉的政治剧。 父:强者 英祖的即位一直是如履薄冰的。从兄长那里得到宝座,但又不断被质疑谋杀了长兄;生母出生低微,是靠着大妃的支持获得王位;根基不稳,靠着与手下军政大臣的妥协获得权力的保障。这样爹不疼娘不爱的坎坷身世让人联想到明朝的朱棣。这样的成长经历也注定英祖必须是冷酷的、猜忌的、隐忍的、强横的。可是,即便是这样一位铁血的君主,对待在他四十岁时才降临的世子时,还是向天下所有慈父一般怜爱。影片有一个看似急促的转折,世子稍长成人后,显现出柔和仁爱的本性和对绘画的喜爱,而这时英祖对世子的态度开始急转直下。为什么?因为他开始焦虑,他知道世子身上的这些品性不符合他所将担负的重任。他十分粗暴的逼迫孩子读书,因为在他看来,读书不仅是读书,其实是一种对韧性的修炼。世子身上所展现出的天真烂漫,在冷酷的权力斗争中是致命的。英祖喜欢玩禅让的游戏,他贪恋权力,但权力来的不正,不得不玩这种虚伪透顶的形式。这于他本人几乎是种仪式。可这害苦了世子。父子渐行渐远,直至世孙诞生,英祖已经对世子失望透顶。英祖还是爱世子的,只是透彻的了解世子不是个合格的继承人这个事实让他对世子提不起劲,甚至在世孙百日时都无法克制自己的冷漠。这令打算用亲情挽回父爱的世子感到了彻骨的寒冷。及至世孙开始显露出作为继承人应有的素质时,英祖又看到了希望,同时,情势所逼,他必须将孙子放在第一位,必要时甚至得牺牲儿子。世子年轻率性,触动了朝中重臣的利益,英祖苦心制衡的权力格局被打翻,暗流涌动。英祖娶重臣之女为中宫,笼络人心;世子饿死于米柜,他高奏凯旋曲回宫,震慑群臣。一切皆为社稷,一切皆向王权。 世人皆怨老国王的冷酷蛮横,逼迫儿子成为政治机器。但是,英祖明白,不成为政治机器,世子是无法在当时的政局中生存的。“皇子得到辅助,却没能成为王者,下场会是什么?” 子:仁者 世子是最令人同情的,真真是红颜薄命,落花无情。他没有任何过错,如果有,那真是他父亲说的,“你的存在便是谋逆。”这句话被世子视为父亲对自己的厌恶,忌惮自己会夺取他的权力。其实,这是英祖的告诫:你这样的天真与柔弱和整个环境格格不入,你的敏感与自我在权力的丛林里只会腹背受敌。可世子不懂,他纯真的天性让他对政治斗争极其迟钝,对时局缺乏应有的洞察,以至于他觉得连妻儿都和这周遭的世界一样冷冰冰的。他像李煜,像纳兰,追求的是人间的美,人性的善,人事的真。但是,险恶的环境让老国王无法给他“慈父的微笑”,这些寻常人家的幸福在政治漩涡中都成了奢侈品,正和了世子幼时写的奢侈二字。世子的悲剧几乎是彻底的宿命的悲剧。无法适应环境并与之妥协,渐沦为弃子。险恶的人世就是有这样的悖论,你的种种天性都不是错,但就是谋逆。 孙:王者 成年的世孙此时已大权稳固,在祭奠先父时说:“是儿臣害死了父亲。”世孙所表现出的少年老成,聪慧与隐忍,让他的祖父明白他是个合格的权力接替者,成了乾隆似的人物。可惜,他的父亲不是强大的雍正。世子不喜欢世孙,问他为什么老读书。显然,这点上世孙的见识远在他之上。这是个早慧的孩子,他明白英祖和世子两代人的心思。他知道英祖重社稷,世子重人心。但这在环境的压迫下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他早早参透王者的觉悟,欲承皇冠,必受其重。可是,当姑姑要他脱去父亲的丧衣去见英祖时,他固执不从;成年后坦言“从小未曾玩乐,今天要一耍善舞,愉悦母亲”时,那份倔强与纯真烂漫不正是承自他父亲吗? 世孙是个幸运的人,他得以稳固的承接大权,除了自身的努力,离不开祖父两代的隐忍与牺牲。同时,他保存下了世子的善良与仁爱,最后的扇舞既是对先父的告慰,也彰显了人性之善的胜利。 看似惊悚荒诞的历史,背后都是人在与环境生死斗争时的无奈与悲凄。人间万苦人最苦,下至贩夫走卒,上至帝王贵胄,都有不尽的挣扎。 ps:最后还是得说点本片的不足,那就是韩国片常犯的通病,过于煽情。结尾处的音乐固然感人,但是情绪渲染的过于饱满,没有给观众留下必要的自我思考的时间。本片在留白与情绪克制上本可以做得更好。

 4 ) 子不教,父之过

《思悼》,这个题目压抑的我久久不愿意点开,但是极似闪电的刘亚仁,就如同磁铁一样吸引我。百度了故事简介,我又犹豫了,一个世子,被关进米柜里8天,能有什么故事发生?能有什么表演空间,一个2平米左右的米柜而已。当然,这么杀子的方式,奇特到让我觉得很惊悚。总之,种种的这些,吸引着我,在下雨的深夜,关了灯,打开投影,孤独的僵直的坐在沙发上,看完了《思悼》。

不想感叹音乐的特别,那个配乐真的刺激到我寂寞的心;不想感叹小小的空间里,导演讲出了4代人的爱恨情仇,这种讲故事的能力不是点赞可以表达的;也不想感叹演员们的表演,看一会就会觉得自己像穿越一般,回到那个时代,旁眼看着一切的发生,栩栩如生、不着痕迹。

在英祖李昑和思悼世子,回忆往昔中,还有小世子继续成长的故事交汇在一起。“教育和成长”“父与子”不仅仅是百姓家的问题,也是皇家回避不了的。英祖李昑四十得思悼,一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宠爱模样。儿时的思悼聪慧可爱,也十分顽皮。在开始学习之后,望子成龙的英祖面对顽皮的思悼,就变得焦虑、暴躁。如同现在寻常百姓家,恨铁不成钢的父亲一般。亚洲的严父都这样吗?幼儿时万般宠爱,开始学习之后,父亲就变成了恶魔。偏爱用反激、打压的方法,让孩子成长。希望孩子要强,希望孩子完美,希望孩子出类拔萃。

皇家大约有更多的压力,于是违心的、强刺激的、各种伤害自尊心的话,像钢针雨一样,铺天盖地指向思悼。英祖不考虑儿子是否能承受,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高压反弹的目的。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除了偶尔可能让孩子“绝地反击”,大部分的时候,是对自己、对家人产生了迷茫、困惑、质疑。严重的不自信和不安全感,带来更多的是叛逆和自我放弃。思悼,就是这样。他觉得自己怎么做都做不到父亲那样,于是索性放纵自己,起码还可以引起父亲的关注。

小世子,似乎比思悼聪明一些,他一直乖巧听话,为了保护自己努力读书、努力做个乖宝宝,这样的孩子虽然不会得到很多的责骂,但是往往被寄予的希望更高,压力更大。当小世子哭着扑向盖满稻草的米柜的时候,真正意义上诠释了“孝”的真谛。

如果,英祖对思悼可以多一些夸奖、可以多一些陪伴,少一些恶语相加,少一些刺激,父子关系不会那么僵,以思悼的聪明才智也可以成为一代明君。可惜,英祖对守护王朝太过于不安,太过于质疑思悼的才能,老年丧子之痛,算是英祖的自食其果吧。

子不教,父之过,和父相比,子一直是被教育的弱势群体,父子关系的其实掌握在父亲的手里。希望天下的父亲可以吸取英祖的失误,让父子关系不再是冷漠和伤害为主题,而是彼此尊重、彼此关爱,“孝”中成长。

 5 ) 一声呜咽

       双11插一段:笔者对于文中引用的这名政治角色毫无多余的主观评价,也不关心更不感兴趣泡菜政局的走势,为什么引用已经说得很清楚,纯粹是因为看电影的时候想到了,两个对亲人冷漠冷血理性远大于感性的泡菜国领袖,一古一今,作个对比,各位读者实在不必过度关注此段。
     
      分割线------------------------------------------------------------------------

      “她秉守儒家的中庸之道待人接物,言语不多,语速也不快,对人不显热情,也决不冷淡。她推崇冯友兰儒道兼修的观点,又信奉老庄的无为而治,喜欢遵循规律办事。1989年,弟弟朴志晚因为沉迷毒海被拘押,朴槿惠不拯救也不探视,妹妹指责她冷血,她回应说:“‘反者道之动’,任何事情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他可以自己拯救自己的!”此事导致姊妹关系恶化,此后,妹妹朴槿令成为她最强劲的反对者。
       然而,冷静兼容的思维,最终帮助她等来了命运的转机。90年代中期,韩国经济衰退,各种思潮泛滥,民众感到政府软弱无力,在此种背景下进行的“韩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总统”民意调查,朴正熙的得票率竟然高达70%,民众怀念他创造的经济奇迹。
       一直隐居修炼的朴槿惠,瞅准机会顺势而出,竞选国会议员,她胜了,此后一路过关斩将,直至2012年竞选总统之位。”

       ——这段摘自在一本看过的杂志,想看原文的可以自行百度关键字。
       为什么引这段呢,因为观看《思悼》的过程中,看着康叔饰演的英祖把不成器的儿子关进粮柜里,就想起了此文章里那个冷静理智的韩国第一女总统。我们不懂泡菜国的政治,电影里深深浅浅的暗流涌动也难以让我们对当时的党派之争洞若观火,只想说,君王的那种悟,站在我们常人的角度,真的看不懂,甚至常常觉得冷冰冰、硬邦邦,以致于在英祖触摸到思悼尸身的那一刹那,那一声呜咽划破深夜割进心口之前,我们都不肯相信,这部片子竟然不是简简单单的讲一个贪恋权势王位的混账爹和一个从小缺爱的坑爹娃之间的亲情故事,再看看海报,一个跪着,潦倒不堪,一个站着,笔挺英气,这才领悟其深意:君臣之间,何谈人伦。
       于是电影里那句点睛般的台词终于被我们读“通”:你的存在,本身就是谋逆。


       君王之悟,不仅我们不懂,思悼世子也不懂。他从小就被迫自己独立睡觉,他的母亲原本想要付出的母爱,也因为阶位的不足而被远远隔在那扇门之后,到不了这个少年的心。十几岁就娶来的妻子,也为了保全自己儿子和母家的安危,和自己这个傀儡世子渐行渐远,他奚落她:“你眼里还有我这个丈夫吗?” 就连自己的儿子,也因为能去自己去不了的宗庙拜祭,比自己在父王眼中的认可度高,情感上莫名多了几分嫉妒,他问他:“读书就有那么有趣吗?”

       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不是同类。
       曾经宠溺自己的母亲,曾经身为同龄人跟自己一样天真懵懂的妻子和妹妹,曾经在襁褓里只会眨眼咯咯笑的世孙,全都不是自己的同类,偌大的宫殿里,仿佛只有自己和小狗旺儿,是渴求情感的存在,而其他人,都是礼法束缚起来的可怕之人。
       

       他从两岁起就被灌输以帝王教育,自律性极强的父王虽然疼爱他,但高强度的教导日程和父亲过高过急的期望,让天性散漫的他无力承担。先有人,才有礼法,英祖未先教他做人,只顾让其读书学习,从此为这对父子的孽缘埋下了祸根。
       只有这一个儿子,一生下来就喜出望外的封为世子,花全部心血培养他,可儿子的心里不像自己装得下那么宽的社稷,他啊,只是一个想跟小狗好好玩耍的小男孩儿。于是就这样彼此折磨了数年之后,当世孙在答问时说出了与自己对礼法、对社稷类似的理解时,他终于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希望。


       或许年轻时的英祖也曾有过与思悼一样不羁又叛逆的过往吧,那数次出现的像玩笑话一般试探臣子的“我早说过我无心做王”岂知有没有五分出自真心。但英祖经历磨难,早已深知如何克制住这种情感的需求,他曾经深深相信过,他的儿子思悼总有一天也会明白,他曾经深深相信着,自己可以教会儿子懂得这其中的奥秘,奈何最后却与儿子渐行渐远……所以当世子死去之后,他呜咽着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为何不听我的呢?”这话终于不是君说给臣听,是一个父亲满满的愧疚和懊悔。
        
         

       这几句呜咽悲鸣,是全片我唯一的泪点,而悲伤之余,那父亲又很快恢复平静,奏着凯旋曲回宫了,而我们的内心里在此刻适时的响起了和那两位自体弹幕担当大臣一样的吐槽:“真够狠的,整死了自己的儿子之后奏凯旋曲。”




       他曾为自己的儿子亲手书写书卷,让他业精于勤。儿子死后,他又亲手写下儿子的谥号,思悼,思字悠远虚渺,悼字现实悲切。


       话说回来,思悼啊,真的不适合做王,哪怕当了王,也不能久活,终究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他的儿子确实更适合,因为他比当爹的思悼更达观,更通透,更有耐力,这些品质,大概随母亲吧。但葬礼上不肯选择脱下丧服跟随姑姑从长计议的那股任性劲儿,还有扇舞暴露出来的贪玩儿,又怎么能说他不像他的父亲思悼,那样炙热,那样渴望的仅仅是父亲眼中的一丝暖意呢。
       
       
      
       

 6 ) 《思悼》——权力的游戏

历史巨制《思悼》即将代表韩国参与明年88届美国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的争夺。曾因执导口碑极佳的犯罪、伦理电影《素媛》而备受关注的导演李濬益,此番携手“忠武路三驾马车”之一的宋康昊和“四小天王”成员的刘亚仁,以历史正剧之深厚和父子情仇之纠结再次叩问奥斯卡殿堂。

韩国电影自上世纪末崛起后持续爆发出令亚洲乃至世界瞩目的创造力,无论是具有文化追求和思想深度的艺术片还是商业类型电影和技术大片,韩影都堪称发展全面,人才、佳作频出。从去年黄海上的偷渡货轮沉浮于险恶人心,迷途于半岛风云的《海雾》,到前些年银幕讲述朝鲜战争,演绎历史传奇的《太极旗飘扬》。再到早已登上“作者”殿堂的金基德,以浓重个人风格抽象出的人伦残酷物语《圣殇》。韩影虽然连年参选,却从未获得最佳外语片冠冕。既然要争夺最佳外语片,就需要给美国、西方观众一个易于进入的思想切口。亚洲电影有《卧虎藏龙》珠玉在前,于是这种入口既要布设着东方奇观,又要符合西方,现代,普世的价值观念。

《思悼》取材于朝鲜1762年,第21代李朝国王英祖将世子关入米柜,活活饿死的真实历史事件,史称“壬午祸变”。原本被立为皇位继承人的庄献世子,“天资卓越,上甚爱之。”子羽翼渐丰,而父虎老余威在。储君既立,朝堂之上势必各拥其主形成党争之势。不幸生在帝王家,人间情感自被权力争夺的游戏所裹挟与抹杀。天性自由,渴望亲情的世子终沦为失心狂徒。历史的天际血色惨淡过后依旧空明,只有思悼二字谥号还在青史故墨间规诫着泉下悲魂。

   同属儒家文化圈,作为中国观众,对这种封建王朝时代重重宫闱里的不断上演的君储矛盾、父子冲突中的权力游戏、人伦悲剧的故事不会陌生。清一朝就有康熙帝两次废黜皇太子胤礽。胤礽同样自幼聪慧,也数次监国听证,但是集权政治中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父皇无时不刻的忌惮,终让他不堪重负,分裂疯癫。而道光皇帝更曾将厌学的皇太子一脚踢死。而《思悼》里朝堂上世子“代理听证”,背后端坐着父王,也让人想到在位一甲子,禅位于嘉庆帝,称太上皇却传而不退的“古稀天子”乾隆帝。正如英文片名《The Throne》,王位,这个终极权力的象征,坐上去岂是轻易,坐稳了谈何容易,要下来也是不易。

  世子自幼就不被允许和生母同寝,为权力之游戏而生的王家之子被着意培养为淡漠人情,冷酷坚硬的性格。然而世子天性纯真,不愿被教条束缚。他童年贪玩,屡次为父王斥责,进而教导他学习和礼法的重要。那么要遵循的礼法和应该学习的是什么呢?除了儒学经典,经学义理,更是政治手段,权衡之术。如同英祖对世孙所言,“王不是一直具有权威,臣也不是一直效忠卖命。如果没有实力,王也会失去权力。”英祖深知玩转权力,守住其位,树立权威的不易。从依行事之凶吉过不同的门,到听到恶语要洗耳,行事刻板几近乖僻,是为塑造一个行为世范的礼法形象。而喜怒无常,正是要让臣下难以揣度何为真心。屡次宣称退位,也不过是一种试探臣心和巩固权威的游戏,而臣子们亦对这种把戏早有默契。可惜世子对这种游戏规则并不理解,童年的世子喜欢小动物,爱看“西游和水浒”,对自己的想法从来坦诚,他是天性纯真的。他畏惧父亲,渴望女性们亲切的笑和温柔的语,他是幼弱稚嫩的。

   影片中,英祖大王带少年世子瞻仰宗庙,景深镜头中在视觉里被延展的长廊仿若漫漫王朝历史。大王对世子语重心长地教导“在这里,有兄弟子侄自相残杀来稳固社稷的王。”面对一脸青涩的少主,父王难得袒露了心怀,将权力游戏中的残酷和肮脏和盘托出。他想扶持儿子,轻声叹谓“等你成了王就知道了”。然而短暂的交心和儿子谨慎恭敬的态度并不能让大王放开紧握权力之柄的手。

   如果说宗庙代表了代代因袭不可更改的礼法桎梏和权力运行,而朝堂则是权力的演武台与角力场。虽然世子知道即将“代理听证“只是”为了父王而不是自己。”而一旦如此靠近权力之巅,年轻气盛的世子怎能不展露峥嵘。面对百官朝拜,他却同情百姓,要求向贵族征税。他惊讶于军队——维系权力的国家暴力机器内亦存有权臣党羽。“为了父亲控制兵权,江山稳固。”世子不假思索的“正义”掷地有声,依旧出于为父为民的情感逻辑。但他不明白,王权的集中与统一,这其中包含着权力游戏里的斗争与妥协。如同为首的大臣在内宫向大王进言,同时也是逼问“兵权是主上和我们共同的利益。”父王英祖承继其兄登基,其中亦不免有臣下的拥立之功。天真的世子搅乱了朝堂里暗流涌动但表面波澜不兴的一池浊水,捅破了那层不可言说的窗户纸,不懂藏锋的他把权力的游戏玩砸了。英祖怒斥世子“难道我不知道么,我努力了一辈子的平衡党派,被你一朝改变。王不是决断的位置,是诱导臣下们的决断和问责的位置。”世子更没想到的是,他的少年意气和雄心刺痛了父王,而此时他并未登上王位,尚有一步之遥。过早暴露的想法让父王提前看到了自己的衰老和未来的改弦更张。如果说之前英祖大王虽然奉行“子女当仇人养”的王家规则,但对世子的苛责中也包含了望子成龙的期许,那么“代理听证”后,世子在这场游戏中已然出局,被父烙印上了谋逆的原罪——一个继承者的存在就是对王位的觊觎。嫌隙已生,权力游戏中的对家成了对手,王位上的父从此充满敌意。他对世子有意刁难,当众责骂,推诿责任。本就生性自由,重视感情的世子在欲加之罪和求全责备之下愈发横生祸端,屡触禁忌。王位上的父投下权力的巨大暗影,令待罪之子终日张惶无措,饱尝挫败,悲哀丛生。

   影片将男性/父权/秩序/考验/想象界与女性/母性/情感/保护/象征界划分为两个阵营,前者是父王英宗,是列位大臣,也是宗庙里的刘祖列宗。世子与视后宫妇媪如陈设或玩物的父王截然不同,他从小被剥夺母爱,却愈加渴望亲情。他不喜欢当王也不喜欢权力,为父亲所拒斥,为臣下轻蔑背弃。他倒向女性们寻找保护和慰藉,而这愈加使他丧失了游戏的资本。女性们自己也是弱势的,虽然各有位分,依旧在宫墙之中被权力压迫,被礼教压制,无力为他遮挡风雨。女性的群体里有大妃,她如同年迈的祖母。有满面愁容地位低下的生母暎嫔。有面对逐渐疯癫的丈夫拼命保护孩子的洪氏。有心疼哥哥却无能为力的妹妹和缓翁主。还包括世子自暴自弃放浪形骸时,在肉欲和宗教的虚幻中找寻解脱时招揽的妓女和尼师,以及大妃服丧期间面对父王责骂唯一为他说话的尚宫。女人们从来无法违背王权旨意而只能依附权力,生母映嫔向大王报告世子持刀闯宫,王“赞许”道,“你真是忠心,站在我这边的,只有你了。”世子愈倒向后者,就愈远离前者,直至闻知母亲的告发终于万念俱灰。

   深宫之内,都是权力游戏下的锦衣囚徒,他们各持筹码,各怀心思。不仅大王是孤家寡人,姬妾宫人们也是战战兢兢力保自身,臣子们互相倾轧,各自打算。世子渴望亲情,仇视权力,无视规则,这不切实际的想法只能像望空放箭,无论如何强劲,终是射向虚无。而父手握权柄,掌握了权衡之术,就成为权力游戏的庄家。他可以忤逆大妃,废黜和处死世子,不管老妻而数纳新妇,一定程度无视礼法道德。大妃既殁,世子失去了可能的庇护和情感的归依。而父王将罪责推到世子身上,终于令他崩溃分裂。赖以自处的情感寄托被抽空,世子以疯癫彻底与“文明”决裂。他在荒郊野地里——自我放逐于自然的象征,居坟堆,睡棺木,俨然一副活死人之态。盲眼的乐师和尼姑被招徕而来,在宗教的玄虚迷狂中歌舞出一派五浊恶世,苦空无常。无法适应规则,玩转游戏,而被放逐至权力边缘的世子,注定成为一个王座下匍伏不起的悲剧。从雪天跪地哀求收回禅让成命,到暴雨中负罪跪在石桥上,直至成为大殿前叩拜的幽魂。他作为悲惨的输家,而被权力嘲弄。他在凯旋的鼓乐声中被仪仗队跨过,抛在父王轿辇的彩幡华盖之后。

    从宗庙到朝堂,世子反抗权力,拒斥虚伪的礼教,渴望人间真情,于是被权力惩戒。而生为王子,权力却不会放过他。自建的荒郊野冢无法换得解脱,他终于被关在了幽暗逼仄,滑稽又带有“仓廪实而知礼节”之讽刺意味的米柜里。毫无人道的处罚方式,却是为了王家的体面。影片开始于剧作上的高潮,即世子被关入米柜饿死之历史悲剧与核心事件发生的前夜,世子带队持刀冲入大殿。之后世子因犯上谋逆被囚禁于米柜,以“第一日,第二日”的时间标识提示米柜酷刑在时间上的发展。倒叙中的回忆段落,将世子之前的人生,呈现为米柜中的省思和哀悼。直到第八日世子宾天。

《思悼》作为一部历史正剧,顾及了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真实,同时为使现代观众易于接受,也具有通俗伦理剧中父子关系的情感故事内核。对历史和政治不甚了然的观众,也不妨碍在情感戏中哀叹唏嘘。但这两种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掣肘。比如离开了具体的历史环境,普通观众很难理解父亲为何如此乖悖违戾,不肯施舍给孩子一个笑脸。而世子的悲剧之感人在于其不拘礼法反抗权力却依恋亲情的理想主义。但是他一旦癫狂,戕害宫人,恣意放荡,也就损害了这种纯洁。真实历史的复杂、肮脏和不堪,如同精美扇面上承接的尿液,污浊了一个动人的人性悲剧。基于此,片子在世子亡故前还补充了一场米柜内外父子对话戏。薄薄的柜子木板,却隔绝阴阳。父子二人洗刷去了历史的沉痛,像一对普通的世间父子般直抒胸臆。世子一句“我希望的只是父亲您一个温柔眼神。亲切的一句话。”而父王则回答“我若不是王,你也不是王的儿子,怎么会有这种事情?”。这个想象成份很大的对话,把历史的控诉推向景深,而将人间温情拉回幕前。这当然更是演给现代观众看的。

   影片尾声,自小目睹父亲的悲剧,深知权力的逻辑。谨言慎行,不逾规矩。眼神里尽是无奈和哀恸之洞悉的王孙,此时早已成人,登上了王位,获得了权力。他终于能在父亲坟头哭泣,继而一袭白衣持扇悲舞。这舞却不是招魂,而是埋葬。如同弗洛伊德所言,哀悼的工作在于“杀死”死者,承认死者长已矣的事实,生者方能继续生活。哀思与悼念至此终止,权力的游戏依然上演,万世恒常。
举报
  《思悼》和那些“戏说”与“架空”的历史剧如此不同,它触及到了集权时代的残酷和历史暴力徘徊不去的幽灵。我们只能希望也受到过《哈姆雷特》和《李尔王》浸染的美国评委,能对韩民族这种米柜里的历史省思,有更多的体悟和理解。祝《思悼》明年奥斯卡好运。
   


发南周 24楼影院

 短评

文言文对白听得迷迷糊糊的。印象里特别深刻的,就是刘亚仁把心理压力巨大的思悼世子,演绎得非常精准,虽然我认为电影里并没特别集中表现来自王的压力。而最后当其持刀冲向自己父皇的宫殿,站在窗外拔刀而向时,未来正祖的几句话;以及影片最后苏志燮持扇起舞的场面,都极具东方仁义与美学之特点。

6分钟前
  • 深北
  • 力荐

能和宋康昊飚戏,甚至不输于他。刘亚仁真是精彩,前途不可限量...

7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宋康昊和刘亚仁演技爆表。文根英演技为负。熊爹虐死娃,不值得同情。可怜了世子。

8分钟前
  • Abe
  • 推荐

拍的很深刻的古装宫廷悲剧,刘亚仁即老手后再次贡献了精湛的演技,韩国的这故事让人想起唐太宗和李承乾的悲剧啊。全程看下来完全老皇帝各种作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后又来个后悔煽情哭戏简直矫情死了。世祖的小儿子太可爱聪明了,给他父亲送水那一段看得人要哭惹,真正懂他父亲的人

13分钟前
  • 咆哮李
  • 力荐

韩国历史电影少有的良心之作。摒除了意淫和戏说成分,如实讲述李氏朝鲜最惨痛的一段宫廷史实。不断闪回的叙事手法虽然老套但把人物塑造得很丰满。从父慈子孝到反目相戕,长满逆鳞的君权甚至容不下一对父子分享:性格差异带来悲剧。

1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之前看桀骜的造型总觉得像苏志燮,想着刘亚仁和苏志燮要是能演次兄弟或者父子该挺好,结果这回真演父子了,居然是刘亚仁演的爹……

22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接连看了刘亚仁三部电影,是极有天赋又努力的演员,演技完全不逊宋康昊。【重看2022.05.10】

23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卧槽刘亚仁这么年轻就这么飚演技,感觉未来的韩国影坛必有他的位置。

24分钟前
  • 包大人
  • 力荐

只有深厚的东方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拍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

28分钟前
  • 真诚的人
  • 力荐

结尾煽情过度,有种看韩剧剧场版的赶脚,拜托这还申奥?!

29分钟前
  • 虾条
  • 还行

假如《鸣梁》6分《思悼》可得9分。父子之情,奈何君王之身,社稷所羁绊。吾愿汝成国之贤君,汝只求吾之暖意笑颜。清风吹,消散前,就此一次轻抚吾之脸庞。刘亚仁必将成为韩国电影的接班人,与宋康昊合作不见逊色,百年难遇的好演员。

34分钟前
  • 诺兰大圣
  • 力荐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殿下要的是君与臣,世子要的是父与子。刘亚仁这么年轻就这样狂飙演技,和宋康昊飙戏都不逊色,真是爱死了。

36分钟前
  • charo
  • 力荐

实至名归的今年最佳韩影,无论故事台词情感演技音乐都堪称一流,越来越觉得韩国近几年的古装电影愈发精熟,而这部《思悼》更是巅峰集大成之作。隐忍的情感极其饱满和浓烈,几次如鲠在喉的感伤,短短两个小时经历了三代人的悲欢离合,那画着青龙的扇,那射向空中的箭,都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5星

41分钟前
  • 克莱门特
  • 力荐

整部电影跟老皇帝一样伪善矫情。且,片子里的老年妆太可怕了啊啊啊。

42分钟前
  • 小裁缝
  • 较差

“飞向空中之箭是如斯理直气壮,我也讨厌如此的我。我不想如此活着。” 2015韩国正统佳片,当电影拍的好看之时,结尾再冗长的韩式煽情都不觉得多余。刘亚仁爆发年,演技竟可与宋康昊同日而语,苏志燮与其父子扮演竟有十分相似。“有了人才有礼法,才见人心”

44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皇权之下,焉存人伦?

47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用「瘋癲」來換取被「關注」「理解」的可能,卻在死後才能換來一個撫摸。用剪輯蒙太奇來穿插表達故事敘述,狗、世孫、老師三次走近米櫃對劇情一步步推進,貫穿全劇的畫作更是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喻意。电影最后所献上的舞蹈、打出的扇子,每一下都那么的动人心弦

48分钟前
  • yukicheung
  • 推荐

纵然有取景小格局和煽情飚戏之嫌,但《思悼》真拍出了明朝那群不适合当皇帝的封建君王哀歌。这是谁的错?很多时候,淹没在正史的一行字,没人会把皇位传承看成是父子家族之间的亲情撕裂,而是轰轰烈烈的阴谋势力角斗。继续佩服韩片,即便是一个商业挂的片子。在上海影城一厅狂掉眼泪,真是晚节不保。

52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刘亚仁和宋康昊对戏毫不逊色

57分钟前
  • 23号是我
  • 推荐

刘亚仁啊答应我像尔康答应紫薇那样答应我 不要再去演电视剧了 收视率过50%又能怎样啊 比不了一部千万电影啊 专心拍电影吧 忠武路迟早是你的天下∠( ᐛ 」∠)_

60分钟前
  • 一大个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