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1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2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3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4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5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6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13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14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15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16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17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18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19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0 20:46

详细剧情

从亲眼目睹父母被人杀死的阴影中走出来的“蝙蝠侠”,经历了成长之后,已经不再是那个桀骜不的孤单英雄了。在警官吉姆·戈登和检查官哈维·登特的通力帮助下,“蝙蝠侠”无后顾之忧地继续满世界的奔波,与日益增长起来的犯罪威胁做着永无休止的争斗,而他所在的高谭市,也是进展最为明显的地方,犯罪率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持续下降着,毕竟对方是能够上天入地的“蝙蝠侠”,不借两个胆子谁还敢造次呢?不过像高谭这种科技与污秽并存的城市,平静是不可能维持太久的,果不其然,新一轮的混乱很快就席卷了整个城市,人们再一被被恐慌所笼罩着,而声称愿意为这一切负责的,自然就是所有混乱的源头以及支配者--“小丑”了。  先不管“小丑”掀起一个又一个犯罪的狂潮的最终目的为何,他的企图都是邪恶的,所作所为更是早就危害到了高谭市民的正常生活……其中自然包括了“蝙蝠侠”身边几个非常重要的人,而他需要做的,就是将这股新的危机全部亲自用手捏得粉碎。然而在面对着这个有史以来最具针对性、最恶毒的对手时,“蝙蝠侠”却不得不从他的地下军械库里搬出每一件能够用得上的高科技武器,还得时刻纠结着为他曾经信仰的一切寻找答案。

 长篇影评

 1 ) 蝙蝠侠与小丑:同一硬币的两面?

【22日,美国第81届奥斯卡奖的提名名单公布,令人们大跌眼镜的是,2008年全球票房冠军、好莱坞历史上第二卖座的《蝙蝠侠·暗夜骑士》只拿到了数项无关痛痒的提名。
不过,评委们可以轻视这部影片,但却不能轻视影片中的反角小丑,饰演小丑的演员希斯·莱杰众望所归获得了最佳配角提名,而分析者们也普遍认为,这一奖项铁定是希斯·莱杰的,这不是因为曾在《断臂山》等影片中有上佳表现的希斯·莱杰多么有影响力,而仅仅是因为小丑在《蝙蝠侠·暗夜骑士》中的表现是无以伦比的,这注定将是电影史最有名的反角之一。
22日也是希斯·莱杰去世一周年的纪念日。2008年的这一天,年仅29岁的他被发现猝死纽约曼哈顿租住的公寓中。
在这一特殊的日子,我写下了对《暗夜骑士》这部影片的心理分析文章,以此来纪念这位演艺界不多见的奇才。】

在生活中,我听到见到无数这样的故事,两个相爱的人,一个不断去突破另一个人的底线。
这个人的潜在的逻辑是,你说你爱我,这是真的吗?我不信,所谓爱我只是给你的生活添加光彩罢了,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会不顾一切地爱我,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
这也是电影《蝙蝠侠·暗夜骑士》(也即《蝙蝠侠》系列影片之六)中隐藏的核心逻辑。

这部影片的背景是,在黑帮和毒贩横行的高谭市,蝙蝠侠不断神出鬼没地打击罪犯,而他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规则——不杀人。
在蝙蝠侠这位“暗夜骑士”的帮助下,高谭市警长戈登将黑社会老大们一网打尽,而高谭市检察长、有“光明骑士”之称的哈维·邓特试图将他们全部送上法庭,证据确凿,看来他们注定要住在监狱了,而高谭市似乎终于可以恢复平静和光明了。
就在这时,小丑出现了,他阴险狡诈,没有任何底线,头脑中也没有任何教条,他以杀死蝙蝠侠为由而将黑帮团结在自己周围,并带领他们和他招募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们随心所欲地杀人,以此向市民们施加压力,让他们迫使蝙蝠侠脱下面具公布身份。
这只是影片一条表面的脉络,而影片核心的脉络是,小丑不断刺激哈维·邓特和蝙蝠侠这两个“正义的化身”,甚至希望哈维·邓特将自己击毙,蝙蝠侠将自己杀死。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和他一样了,他们所信奉的正义不过是一个表面上的表演而已,而真正掌握这个世界的,还是小丑的逻辑——“没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
每个人都以为,他的逻辑是正确的,这个世界在按照他相信的那一套逻辑运转,如果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我们就会以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真正的深层逻辑一定是自己掌握的那一套逻辑,要证明这一点,只需要将别人“轻轻推一下”,这些人就会陷入在自己的逻辑中。
例如,假若一个美女相信,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男人只是对她的身体感兴趣而根本不会爱她。那么,她会使用她的身体去勾引男人,而她会发现,她只需要这样将男人们“轻轻推一下”,这些男人就会变成贪婪的色鬼。
例如,假若一个富人相信,每个人都是贪婪的,有钱能使鬼推磨。那么,他会使用他的金钱将无数人“轻轻推一下”,这些人就会陷入他的掌握中。
小丑则认为,每个人都是邪恶的,没有信任可以的,他只需要将人们“轻轻推一下”,每个人都会放弃正义,变得很自私和丑恶,于是出卖别人甚至亲自杀死战友。在影片中,小丑“轻轻推一下”的武器是人们心中的恐惧,他认为,每个人爱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只要你去威胁他们的生命,那么每个人都会放弃原有的底线,而变成恶魔。

影片一开始就展示了小丑的逻辑。他引诱几个戴着小丑面具的匪徒打劫黑帮的银行,并对他们说,杀死你的同伴,这样你分到的钱更多。于是,这些匪徒果真在抢劫过程中相互屠杀,那些稍有犹豫的人,立即会被同伙干掉,而小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最果断的,所以他是唯一生存的。
对此,这个黑帮银行的头目说:“这座城市的匪徒向来有信念。”他是说,他们是有底线的,这就是“盗亦有道”的意思了,但小丑证明,他只需要“轻轻推一下”,就可以破掉黑帮们的底线。
在小丑带领下,他的爪牙们打劫了多个黑帮银行,抢劫了6800万美元,但他竟然堂而皇之地闯进了黑帮老大们的聚会所。因为他明白,只要他“轻轻推一下”,这些黑帮老大们就会团结在他周围。
果不其然,当他说,他可以杀死蝙蝠侠时,大多数黑帮老大都被打动了。这既是诱惑,也是利用了恐惧的力量。这个时候,黑帮老大们被蝙蝠侠、哈维·邓特和戈登等光明力量逼到了绝路上,所以当他抛出这个诱饵后,高谭市黑社会很快整个投靠了他。
整个影片中,小丑经常利用人性的弱点给出选择题,令我印象深刻的选择题有三个,第一个是他抛给黑社会的。一个黑帮头子讨厌他而发出追杀令,结果被他所杀,而他扔给了活着的两个黑社会爪牙各自一截棍子,说你们只有一个可以活命,你们相互厮杀吧。“盗亦有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道”是不得内讧,但这个底线,小丑轻易就令他们突破了。
黑社会的“盗亦有道”毕竟是不大可靠的,被突破似乎不算什么。那么,那些最光明的正人君子呢?他们的底线能突破吗?接下来的故事显示,这并不是非常难。
获得了黑帮的支持后,小丑向哈维·邓特、高谭市警察局长和即将审判黑帮老大们的女法官三人同时发出了死亡威胁,并几乎在同时炸死了女法官和毒死了警察局长。警察局长是在和戈登对话时喝了一杯毒酒被毒死的,当时戈登说,你的周围已有内鬼,你要小心。但此时警察局长毒酒已落肚。
显然是内鬼给了警察局长毒酒,但内鬼为什么会听从小丑指挥?影片没给出直接回答,但不难推测的是,小丑向这些警察本人及其亲人发出了死亡威胁,这是小丑一直在使用的手段。
要杀死哈维·邓特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哈维·邓特的未婚妻瑞秋是蝙蝠侠的前女友,蝙蝠侠是哈维·邓特的偶像,而哈维·邓特则是蝙蝠侠心目中的救星。

两个男人被一个女人爱上,这通常意味着,这两个男人要么很像,要么截然不同。这两点综合起来还有更复杂的情形,即他们要么看上去很像但其实完全不同,或看上去不像但其实本质一样。
蝙蝠侠和哈维·邓特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蝙蝠侠的真名叫布卢斯·韦恩,是韦恩企业集团的董事长,全世界最富有的男人。他第一次和哈维·邓特相遇是在他的一个餐厅。高谭市检察官想和自己的同事未婚妻瑞秋约会,托了人才在这个餐厅定了一个位子,而恰好遇见了胳膊上挽着俄罗斯芭蕾舞演员的布卢斯·韦恩。不知道布卢斯·韦恩就是蝙蝠侠的哈维·邓特谈起了蝙蝠侠,言辞中充满着崇拜,他认为蝙蝠侠是英雄,而这个混乱的城市需要蝙蝠侠的看护,并担心蝙蝠侠的压力太大,“或是作为英雄战死,或是苟活道目睹自己被逼成坏人。”
哈维·邓特是布卢斯·韦恩的情敌,但韦恩还是被哈维·邓特打动了,他想用他的财富帮助这位“光明骑士”,让高谭市民彻底“相信哈维·邓特(这是哈维·邓特的竞选口号)”,他也渴望哈维·邓特愿望实现,将“看护高谭市”的责任交给他。
当然,这种无私藏着极大的自私。因为,布卢斯·韦恩仍然爱着瑞秋,而瑞秋不希望嫁给“蝙蝠侠”,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她希望和布卢斯·韦恩过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所以此前对·布卢斯韦恩说过,如果你不再做蝙蝠侠,我就嫁给我。
所以,“暗夜骑士”是想将看护高谭市的重担交给“光明骑士”,那样他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过幸福生活了。
女人是矛盾的,女人常做这样的事情:爱上一个英雄,但对英雄说,你要变成平凡人我才嫁你。然而,这是真的吗?

因为有蝙蝠侠保护,哈维·邓特一直是安全的,但别人就没那么幸运了,高谭市市长都险些丧命于小丑的阴谋下,其他血腥的杀戮则不断刺激高谭人脆弱的灵魂。
最终,蝙蝠侠决定屈从小丑的要求。小丑说,只要蝙蝠侠自首(高谭市警方一直在追捕这位“暴力义警”),他就停止杀戮。这其实是在离间蝙蝠侠和高谭市民的关系。
大众比较容易被离间,他们纷纷呼吁蝙蝠侠现身。哈维·邓特质问民众:“你们真地要牺牲这位一直保护你们的英雄吗?”他们纷纷回答说,是的。
这时,哈维·邓特说,他就是蝙蝠侠。
也就在这一刻,瑞秋第一次真心痛恨起布卢斯·韦恩来,她斥责他让检察长背黑锅,并决定嫁给哈维·邓特。然而,她到底想嫁给谁呢?
显然,她是决定嫁给那个最英雄的人,那个最正确的人。那么,她是真的想让蝙蝠侠变成平凡人吗?
被捕的哈维·邓特要被送进监狱,小丑则在路上设计杀死他。自然,“暗夜骑士”会来保护“光明骑士”。经过一番激烈的大战后,小丑最后剩下了孤家寡人,而蝙蝠侠则开着高科技摩托车向他撞去。
但小丑并不躲闪,而是狞笑着自语:“撞我啊!撞我啊!”
一开始,对这一情节我有不解,但随即明白,他是想用自我牺牲来引诱蝙蝠侠突破自己“不杀人”的底线,以此来证明,他才是唯一正确的。
“只有我才是正确的”,这种感觉的诱惑力真是强大,为了“捍卫”这种感觉,小丑不惜一死。
蝙蝠侠也明白了这一点,在千钧一发时刻,他躲闪,并被摔晕,但小丑还是诈死的戈登被捕了。
孰料,被捕也是小丑的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他知道,戈登没死,而且戈登一定会把他送进戈登自己的特别牢房,那里还关着一个掌握着黑帮所有财富的特殊人物。围绕着这一点,他还设计了许多圈套。
但蝙蝠侠和警方不知道这一圈套,他们以为逮捕小丑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但他们很快发现,这是幻觉,小丑的人抓走了哈维·邓特和瑞秋。而在监狱里,小丑给蝙蝠侠出了影片中的第二道选择题:一个地方关着哈维·邓特,另一个地方关着瑞秋,时间有限,你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蝙蝠侠选择了救瑞秋,这恰恰中了小丑的圈套,小丑故意说错了地点,他说关瑞秋的地点其实关的是哈维·邓特。所以,蝙蝠侠救出的是哈维·邓特,而瑞秋葬身于火海中。
对此,布卢斯·韦恩反思,他做了一次“不正确的决定”,终于知道了“蝙蝠侠也有力不能及的事”。这一次也仿佛验证了小丑的逻辑“没到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
    
这不只是蝙蝠侠“力不能及的事”,也是影片中所有好人变坏的原因。小丑的人没拉一个警察下水,都是通过胁迫警察亲人的生命而实现的。譬如瑞秋之所以被绑架,是因为戈登属下的一个女警察受到了这种威胁,而哈维·邓特被绑架也是如此,小丑能够肆无忌惮地制造炸死女法官、毒死警察局长、枪击市长、炸掉高谭综合医院等一系列事情,也都是因为他利用这一威胁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好人的底线。
影片的高潮中,小丑将这一招数发挥到极致。他威胁整个城市的人,要么“成为我的人”,要么离开这个城市。最后一批逃离这个城市的人乘坐了两条船,一条船上是好人,一条船上是那些黑社会老大及其属下。
等这两条船开到河中时,突然停下了,并传来了小丑的威胁:每条船上都装有大量炸药,还有一个起爆器,但起爆器控制的是另一条船,只有一条船上的人可以生还,条件是12点前必须引爆另一条船。
这是小丑在影片中出的第三道选择题,而且选择范围是民众。民众曾经选择抛弃蝙蝠侠,他们还会选择抛弃别人吗?
结果,小丑失败了。载有普通人的船,通过投票决定不引爆起爆器,而载有罪犯的船,起爆器被一个黑社会老大扔到了河里。
基督教传说中,魔鬼撒旦赢得世界的方式是捕获人类的灵魂,而小丑使用的是同一逻辑,他对金钱丝毫不感兴趣,他曾将堆积如山的钱付之一炬,说“这个城市配得上一个有品味的罪犯”。他还对蝙蝠侠说:“你应该知道,我对钱没有兴趣,我不是那种人,你不要把我降格成那种人。”
小丑感兴趣的是,将他的逻辑——“没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强加给周围的世界。对这一点,布卢斯·韦恩的管家阿尔弗雷德一开始就发现了,他给蝙蝠侠举例说,曾经有匪徒劫走了他们的宝石,但他们却将这些宝石随处丢弃,他们其实对宝石并不感兴趣,他们这么做,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有意思。他们不会被收买,不会被恐吓,不会讲道理,也不会接受谈判,有些人就是想看着这个世界燃烧。”
在我看来,这也是所有最邪恶罪犯的共同欲望,他们感兴趣的不是钱权名利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他们要的是影响力,他们想将他们的意志强加给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随着他们的欲望而战栗,用普通的逻辑看待他们是行不通的。

在这一点上,匪徒和英雄也常常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要的其实都是影响力,而不是正义、公平、普世道理或“绝对正确的事”。
哈维·邓特就是这样的例子。影片的高潮是第三个选择,在这个选择上,小丑输了,但小丑仍哈哈大笑,因为认为他在“高谭灵魂之战”上赢了。
小丑的意思是,他用他的逻辑击败了哈维·邓特,最终让这位“光明骑士”服膺了他的逻辑。
这是真的。瑞秋丧生后,哈维·邓特绝望了。尽管蝙蝠侠救了他,但他的左半边脸被汽油烧烂了,皮肤脱落,肌肉和牙齿裸露,无比疼痛,但他拒绝接受任何去痛治疗。
这可以理解,因为,比起失去爱人的心痛来,这种肉体的痛更容易承受,而且它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从心痛上转到肉体的痛上来。
双重的痛让哈维·邓特放弃了“对公正的狂热追求”,转而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机会主义者,他追踪并拷问所有牵涉到瑞秋之死的人,并通过抛硬币来决定对方的生死。
“光明骑士”变成“双面骑士”,这看起来令人心痛,但这并非偶然。影片显示,他很早就有一个绰号“双面人”,而他一直喜欢抛硬币,他表现出的“对公正的狂热追求”不过是一面而已,而他的另一面早就存在,小丑的逻辑“没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可以不折不扣地用在他身上。
可以说,哈维·邓特并不是在追求“光明”,而是他发现,他可以通过追求光明来追求影响力,他通过“对公正的狂热追求”成为高谭市民的偶像,他也通过替蝙蝠侠背黑锅而终于获得了瑞秋的爱。这是极大的好处。
然而,瑞秋死了,他的生存逻辑也随之一下子被颠覆了。
从这一点看来,他与蝙蝠侠只是“形似而神离”,通俗说来,就是他看上去与蝙蝠侠很像,但本质上有根本差异。
这一差异是,蝙蝠侠对影响力没有兴趣,他追求的是正义。影片最后,他甘愿替哈维·邓特背黑锅,将这位“光明骑士”的杀业承担在自己身上,不惜令人们以为他已破了杀戒。但他愿意承担这一切,而让高谭人去迎接光明,这不是一个表现出来的英雄,而是一个真实的英雄。
重要的不是形式,重要的是灵魂,这是小丑和蝙蝠侠的共同之处。
并且,尽管小丑似乎没有任何底线,并说自己是“混乱的代理人”,说他憎恨秩序,但他想营造的世界仍然是有秩序的。
他想让世界恐惧,这不过是他的“内在的暴虐的父亲”折磨他的“内在的受虐的小男孩”的外化而已。他曾服膺于父亲的逻辑,认同了那个“内在的暴虐的父亲”,而他也希望整个世界和曾经的他一样,屈从于这种暴力之下。
但是,他的内心深处的那个小男孩又惧怕这一点的实现,因为这意味着他的所有世界都将陷入黑暗,将不再有任何光亮。所以,当有人真的想暴露蝙蝠侠的真实身份时,他却向这个人发出了追杀令。
甚至,我想,即便蝙蝠侠真的没有了抵抗能力,任他宰割时,他会放弃。或者,他会杀掉这个蝙蝠侠,然后再去找一个蝙蝠侠去杀。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蝙蝠侠的话,他会舍不得杀的。这不只是为了不断斗下去而活在“一个不那么无聊的世界”,也是他内心深处那个小男孩的一点微弱而坚定的呼声。

 2 ) Why So Serious?

借助一位来访者的故事,更深地理解了小丑的这句话:Why so serious?(干吗这么严肃?)
这位来访者,貌似是一个非常一本正经的人,但在咨询中,当谈到人类美好或脆弱的感情时,他会忍不住地大笑。他的笑,都会感染我。以致于,有一段时间,只要咨询一开始,我们相看一眼,就都会大笑。
最初,对他大笑的理解是:我根本不相信这世界上有美好的情感,这个世界只有利益与丑恶!譬如你,你这个所谓的心理医生,会扮演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赢得我的情感,但你不就是一个赚钱的骗子吗?!
若这是他感受的全部,这个咨询就不可能进行下去了。所幸,这只是他的一个感受。整体上,我们之间的感情特别好,信任度很深。
后来,一次谈到他的罪与恶,才完整地理解了小丑的这句话。
他的罪与恶,就是非常老套的,弗洛伊德说过的俄狄浦斯情结:性欲指向了妈妈,同时想杀死爸爸。
这份罪与恶折磨着他,所以他知道,自己平时一副正义凛然的好人形象,其实是装的,他内心中藏着这份人世间最可怕的罪恶!
事实上,他的确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但那份罪恶感,同时也存在。但在他的感觉里,若有这份罪恶感,就没有任何资格说自己是个好人。所以,当看到自己是好人时,他会嘲讽自己。
干吗这么严肃?!笑一笑!这是他笑的最表面含义。
完整含义是:别装了,看你这副一本正经的嘴脸,你装得如此好人,如此正义凛然,或是一个被邪恶伤害的受害者,但是,你TMD那份罪恶,你看到了吗?你这种一本正经的样子,他TMD可笑了!
小丑的嘴被父亲撕裂,这是他的说法。有可能,这是真的,但也有可能——咨询中我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父亲要杀了他这种事,是他想象出来的,而真相是,他想杀了父亲。
当然,我还是倾向于认为,小丑的父亲是恶魔。但不管父亲如何,一个男孩对父亲动杀机,这却是一种必然。弗洛伊德如是说。老弗爷的书不好看懂,但可以看看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讲的非常清楚。
所以,每个男孩,每个女孩,都有恶魔的一面。
因而,小丑才能如此轻易地,轻轻一推,就将那些好人变成恶魔。那不仅仅是对家人的爱护与担忧所致,也是因心中早就有的恶魔。
特别是布鲁斯·维恩,诺兰三部曲的第一部,微妙但细致地刻画出,真正折磨维恩的,不是蝙蝠,不是父亲被杀死,而是,他和所有男孩一样,也想过杀死父亲。所以,每次处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状态时,他脑海中从未出现过杀死父亲的那个流浪汉的身影,出现的只是蝙蝠。蝙蝠,就是他自己心中的恶魔。
必须懂了这一点,才谈得上懂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
不过,也必须得说,并非是,因此,蝙蝠侠就和小丑是一回事了。那当然不是,谁都在挣扎中,但蝙蝠侠走上了成为英雄之路,认同好父亲,超越好父亲,成为英雄。
相反,小丑、忍者大师、忍者大师的弟子和女儿,他们也被弑父情结所折磨,他们认同坏父亲,同时将这份坏视为全部。但小丑格调要高一些,小丑也知道自己不是东西。忍者大师、其弟子和女儿,则是偏执狂,认为整个世界都不可救药了,但自己却是好的,甚至是拯救者。
弗洛伊德说,每个男孩心中都有恋母弑父情结——唯一前提是有父母与孩子这种家庭结构的经典存在。约瑟夫·坎贝尔则说,每个男孩都要走上这样一条路:与男性权威作战,战胜他们,成为英雄,又与他们和解,而最终看破好与坏的对立,融合好与坏,成为形而上的精神上的英雄。
诺兰三部曲比其他蝙蝠侠系列电影的优胜之处是,微妙的刻画了蝙蝠侠心中的罪恶,因而,蝙蝠侠成了一个完整的英雄。
只有好没有坏、只有善没有恶的蝙蝠侠,那是给儿童看的漫画。

 3 ) 美国人民的蝙蝠侠和中国淫民的冠希哥

  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之后,谁是美国主流商业电影的接棒人呢?毫无疑问,christopher nolan正以势如破竹之势日夜兼程的霸占美国市场,现在看来,结果不错,数以千万的美国观众纷纷掏出腰包进入影院观看这部《the dark knight》。我们从来不用质疑大多数美国影迷们的浅薄口味,永远的快节奏,好人横好坏人横坏的简陋二元论,到处的爆破和追车,没完没了的枪战以及无比白痴的对白,这也成就了美国电影人对于类型片的基本套路。当然,我不是说美国没有文艺片,美国也有很多很牛逼的很人性的编剧,只不过在这条电影产业链中,处于食物链最弱一环的那一小撮人基本是小打小闹,掀不起血雨腥风。
  搞风搞雨的人是风头正劲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他的《the dark knight》。我们先看看这部片子的硕果累累吧。美国国内上映18天,连续三周居北美票房榜榜首,票房累计突破四亿,比<shrek2>保持的43天收4亿的纪律瘦身了一半,业内人氏分析,突破五亿只是个时间问题,俨然美国电影史第二大卖座,1977年《星球大战》的4.71亿早晚是过眼云烟。当问及是否会超过美国第一卖座《泰坦尼克破船》的6亿大关时,业内人士骤然低调起来,消沉的说:“这个,基本上,很难。毕竟,我们没法在回到1997年,要知道,那一年,不仅美国观众为这个破船推波助澜,更有许多海外人士,诸如中国人民,为这条破船票房的乘风破浪保驾护航。奶奶个腚,自从有了那个倒霉催的迅雷电驴,妈的,中国观众都不去电影院了,奇迹何在?”
  
  明眼人知道后面那段是我杜撰的,实话实话,也是现实一种,尽管好莱坞从不顾忌中国人民的感情和票房潜力,经常性的在情节中侮辱我们的感受,根据牛顿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他们也没什么好果子。反观最近,《功夫熊猫》这部主动向中国人民示好的电影在国内是沸反盈天,大致到了言必称wugui master 的地步了。中国人民是重感情的,你真心实意对我好,我就爽爽快快掏钱包。
  暴风骤雨的票房带来了无数口碑,网络上也是一样。Imdb出现了一个让人惊出冷汗的变动,,《the dark knight》活生生挤掉《教父》排名imdb第一名,而科波拉的教父则一泻千里的屈居《肖申克的救赎》排名第三。对此,我要开炮了。首先,美国群众们的热情我是理解的,但热情无非是激素旺盛分泌带来的行为失控和头脑发热,究其源头是非理智。《教父》作为世界影坛的一颗瑰宝是经过历史淘洗的,人民选择的,在几十年电影浪潮中屹立不倒且更加散现实的味道,这是一部蝙蝠侠系列无法比拟的。Web2.0的到来使网民们第一次成了讯息和意见的创造者和控制者,但当这些控制已然超出了网民们的自我控制, “充当意见领袖的欲望”和“历史搅局者”的念头传肠而过时,难免会留下抹不去的症疾,于是“思想暴徒”的普遍降临也种下了web2.0急速扩张带来的隐患。注意的是,“当人与人的认知和合作遭到了破坏,对于某个观点的过分关注和争相效仿必然会使得人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才是web2.0的最大悲剧!

  回到电影。总体来说,一部类型片,一部漫画改编的电影,能有如此效果足够影迷们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导演功力感恩戴德。无论是剧本,摄影,特技,剪辑,还是调度和演员表演都是上乘之作。耗费了1.5亿刀币的电影终于让我们看到了钱是怎么花的,不像国内的很多貌似大片,上来就是几千万做特技,效果出来特技还不如招妓呢!大规模的枪战,飙车,爆破非常的好莱坞,最了不起的是在这个本来没什么深度的漫画里,编剧(也就是诺兰的哥哥)融入了对人性,对社会制度的探讨,猛然使这部简单的类型片一下子拔高了很多,看不到底了。
  对于人性嬗变过程的关注使这部英雄主义题材的电影变的更加侧重于对反面人物的刻画,很有新意。从joker到harvey(日后的双面怪),导演的笔墨都给了他们,从joker两次对于脸上刀疤的解释,尽管有所出入,一次是酒后父亲残忍划伤,一次是为了让毁容的女友好受划伤自己,不同版本里隐藏其中的都是对人性的失望以及之后带来的对人类的痛恨。检察官harvey从一个白色骑士,城市英雄蜕变为被心魔束缚的恶棍,原因则是harvey女友的死去,当然,这个女人同样也是batman的女人,相同的痛苦带来不同的结局,隐喻了英雄的伟大。普通人永远把痛苦当作自己沦丧的借口,而英雄却可以转化为除暴安良的生产力。
  Health ledger版的小丑我非常喜欢,甚至超过了jack nicholson版。沙哑诡异的声线,癫狂的举止,毛骨悚然的表情和那句经典的口头禅:why so serious?个人认为电影的美工非常牛逼,他对joker的造型把握恰到好处。缭乱的金发,涂满白色油漆的脸,猩红的嘴,和倒胃口的腐烂刀疤给出了一个疯狂的joker所具有的外表,而服装上,暗色条文衬衣和黑色西服马甲的冷静装束与人物性格的高反差突出了人物的变态和精神分裂。
  
  影片在中国市场的卖点莫属冠希歌的惊艳出场。我掐表计算,一共两秒,还是往多里数,不知道冠希哥射的是不是这么快,这得问阿娇。一心向往好莱坞发展的冠希歌,这一步走的非常坚实,积少成多吗,虽然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里出现了两秒钟,但至关重要,没有它,情节无法推进啊!我们祝愿离开了香港娱乐圈,离开了香港电影主角的冠希哥能在一个又一个好莱坞大片的2秒钟,3秒钟找到自己的位置,祖国人民祝福你个傻逼!
  最后说一句:妄图在《the dark knight》里找轻松的观众还是悠着点,这是一部商业电影没错,但融入了人性的关注后会感到些许沉重。当然,对于那些看惯了文艺片的artist youth,我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是一部充满人性焦虑的精彩的扣人心弦的美国商业大片。

 4 ) All the little things made this movie iconic

  之所以写这个是因为很多人只看到最表层的东西。之前曾想给《The Prestige》写一篇类似的评论,但实在太懒,因而一直没有写成。看这部电影时的感觉跟《The Prestige》有点类似,也是为一些细节内容着迷不已。

A.比喻、对比、暗示

1、25052大街:Rachel被炸死、以及Harvey Dent挟持Gordon家人的地方。25052,读起来即为two fifty fifty-two(影片中也有这么念),与贯穿影片的“一半对一半”几率相呼应。

2、Harvey Dent那枚硬币的变化与他本人的变化:起初硬币的两个面完全一样,但后来其中一面被烧黑;这一过程中,Harvey本人也从充满希望的英雄沦为绝望的复仇者;之前他一直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I make my own luck”,之后他把自己和他人的命运全部交给几率(chance):“The world is cruel, and the only morality in a cruel world is chance.”

3、Harvey摔下楼前,有一个硬币掉落在地板上的镜头,此时硬币白面朝上,暗示了Harvey最后留给世人的形象仍将是一个光明的White Knight。

4、Batman和小丑如此相反以至于他们如此相似:在Bruce Wayne的酒会上,Bruce很拉风地进门——找Harvey Dent——找Rachel——倒掉杯子里的酒;几分钟后,小丑很拉风地进门——倒掉杯子里的酒——找Harvey Dent——找Rachel……好象片子里还有一些类似的情节,但这个令人印象最深。

B.一语双关的台词

1、“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you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the villain.”
含义一:影片中提及恺撒时,Harvey Dent对其命运的概括;
含义二:对之后Harvey命运转变的概括:没有在爆炸中以英雄的身份死去,躲过一劫后却逐渐沦为将命运寄托在几率(chance)上的复仇者(实在不想把他称为villain);
含义三:概括了电影末尾Harvey的命运和Batman的抉择:Harvey的罪过被掩盖,死后仍被视作英雄,而Batman则要背上黑锅,以反面形象生活下去。

2、“Sometimes, truth isn't good enough, sometimes people deserve more. Sometimes people deserve to have their faith rewarded.”
含义一:Harvey的沉沦是事实,但这一事实对信任他的民众而言将是个打击,他之前的努力也将前功尽弃。Batman认为人们对Harvey的信任不应换来这一糟糕的现实,因而选择掩盖真相,自己顶上Harvey的罪名。
含义二:Rachel选择Harvey Dent而非Bruce Wayne,这一事实对深信Rachel的Bruce而言也会是个巨大的打击,因此片末老管家选择了烧掉Rachel的坦白信。

C.变态幽默感

1、铅笔戏法:估计是导演拍《The Prestige》没拍过瘾……但我还是很好奇这个“魔术”是怎么拍脑袋想出来的……

2、S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追车戏中,小丑所在的卡车车厢上原本是绿漆写的“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欢笑是良药),但前面又用红漆加了个S,于是成了“S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杀戮是良药),真是奇思妙想……

3、小丑把Rachel扔下楼前的对话:
Batman:“Let her go.” Joker:“Oh very poor choice of words!”然后松手让她掉了下去……说实话,这里的一句let her go确实是用词不当的经典案例……

D.镜头与画面
很多,所以只提印象最深的两处。

1、小丑从警局逃脱后,从左右摇晃的警车内探出头来,刺耳的警笛声慢慢消失,背景中的灯光渐渐模糊,镜头跟随警车剧烈晃动,有那么点疯狂和失真的感觉。

2、全片的最后一个镜头,那个逐渐闪现的路灯光晕,以及画面和音乐的戛然而止。

E.大量精彩的对白/独白
比如:

1、Joker(to Batman):You just couldn't let me go could you? This is what happens when an unstoppable force meets an immovable object.

2、Joker:The only sensible way to live in this world is without rules.

3、Joker:You know what I am? I'm a dog chasing cars. I wouldn't know what to do with one if I caught it.

4、Ferry crew member: We're still here. And that means they haven't killed us yet either.

5、Gordon:They'll hunt you.
   Batman:You'll hunt me.(很喜欢这里的人称转换) You'll condemn me. Set the dogs on me. Because that's what needs to happen. Because sometimes, truth isn't good enough, sometimes people deserve more. Sometimes people deserve to have their faith rewarded.

6、Gordon:Because he's the hero Gotham deserves, but not the one it needs right now. So we'll hunt him, because he can take it. Because he's not our hero. He's a silent guardian, a watchful protector. A dark knight.

7、Madness, is like gravity. All it takes is a little push.

……

F.其他

配乐:光听配乐没觉得什么,放在影片里就显得很出彩。
表演:整部电影里的表演都很出色,包括一些非常小的角色,也都有不错的发挥(比如那个长得有点像Cillian Murphy的小疯子)。

不敢说这是Nolan兄弟写的最好的电影,但感觉从剧本到拍摄都投了最多的感情。电影很有张力,但真正体现大气之处的却是正那些最微妙的小细节。
有人说这些东西在很多电影里都有,我不敢苟同,近来的影片(尤其是商业影片)能做到这些细节,尤其是以上提到到所有这些方面的寥寥无几(或者你可以举几个例子?),而且这些东西很大程度上都被观众所忽略,但这正是电影值得用心看,值得仔细体会的地方。

 5 ) 《黑暗骑士》带给我的五年

  上一次写影评都是好遥远的事情了,在高中的时候,因为寂寞到没有人跟我高谈电影,我便自发的自己给自己写影评来跟自己对话。导致艺考的时候影评是我最得意的一项。
大学进入了电影圣殿,每天都在说着电影,太过美好了。
毕业后,有次去找嘉恒,再一次聊着最近看的佳作。嘉恒说了一句:就是要定期找个人谈论电影啊。
我想是啊,这才能证明自己还活着。已经走到今日,如果拍电影要下到地狱,那我义不容辞的先去下边替哥几个占座了。
也便是因为每天都在电影世界,看电影,拍电影,也便不再写影评。

首次知道《黑暗骑士》,是在08年上杨超老师的影视剧作课的时候,杨老师问了句:蝙蝠侠都看了吗?
当时班上无一人看过,杨导问了句:为什么不看呢?
我心里想,为什么要去看呢?
而后冯源买了张盗版dvd,我窝在床上看了一遍,困得不行了,只记得小丑演得不错。而就在之后的寒假里,收到了冯源给的QQ留言:“你下载一遍《黑暗骑士》再看一遍,我那张碟子他妈的字幕翻译全是错的。”
我很不情愿的又看了一遍,这一遍看完,加上之后几年的六遍,都把我震撼的五体投地!
回到学校,我让整个导演系都知道,黑暗骑士才是我们的必修课!什么他妈的《橄榄树下的情人》啊、《祝福》啊、《尤利西斯生命之旅》啊!弱爆了。

我可以承认,在当时,说喜欢《黑暗骑士》的确不够装逼。一个导演居然喜欢这么商业的片子。
过了这些年,在交流中如果你说喜欢《黑暗骑士》被别人歧视,那个别人一定会被说成孤弱寡闻。
因为蝙蝠侠系列一直是被鄙视的,最平庸的超人电影,但是诺兰,改变了一切。

简单分析一下片子吧。
每一个英雄电影,都要有一个反派,而往往为了剧情精彩,一定要设置这个反派比较厉害,甚至可以打败主角。而这个打败,回想一下之前的英雄电影的设计。《蜘蛛侠》、《钢铁侠》等等,反派往往力量更大,装备更齐全。而主角代表的正义力量又稍稍薄弱,最后突然不知哪儿来的鸡血,打败对方。
再看《黑暗骑士》,小丑什么都没有,力量、武器、金钱,通通都跟蝙蝠侠差的遥远。
而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史上所有英雄电影里,反派最厉害的一个!
原因我们可以慢慢解答,小丑靠的是什么对抗蝙蝠侠?
以往的英雄代表正义,反派代表邪恶,这便很明显的看出了差距。在这种经典对抗模式下,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因为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常理。所以,这种情况下,即使反派力量再强大,说强大到战胜主角都是牵强的,因为从角色定位上,他已经输了。
小丑也代表着邪恶,但同时,小丑有以前英雄电影所不具有的一个观点,就是这个观点,几乎打败了蝙蝠侠。
小丑代表邪恶,但他认为,衣冠楚楚的每一个人,在内心都是有邪恶存在的,只需要有一个人轻轻一推,这个邪恶便会被推出来。
小丑在像世人展示着他的观点,展示给市民,展示给蝙蝠侠。而蝙蝠侠虽然一直代表正义,但在不断地小丑的证实中,这个正义的力量被不断削弱,观众都会感到,小丑的观点不无道理。甚至立场都会动摇。这才是真正的对手!不在力量上跟你争端,但我有更加完善的观点,更成熟的体系。你可以打我,我不但不还手,还会笑你只能靠几个拳头出气。
因而,设置了 哈维·邓特这个角色,他代表着正常人中的正义天使,因为蝙蝠侠始终是活在黑暗中的,无可见人,而必须有这么一个人,活在光明里,带给市民希望。哈维·邓特定位非常准确,年轻帅气,充满正义感,是个惩治邪恶的法官。因而小丑的目标也锁定在了这个人身上,蝙蝠侠只是一个附带品。
因为小丑可以告诉天下:如果连这个他们心目中正义的化身(哈维·邓特)都被他邪恶化了,那他的观点便可以得到证实。
在影片进行到约一小时三十分钟的时候,一场精彩的追车戏过后,靠戈登警长假死,哈维·邓特做诱饵,抓到了小丑,已经完成了一个正常的商业片套路,这样上映也不会遭到太多口水。
但是一个最佳的戏剧模式一定是有两个小高潮,像两个驼峰,只是第二个要比第一个高出不少。
于是,第二个高潮随之到来。这是另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设计。小丑被捉,关到监狱只是他计谋的一部分,所有人都在小丑的计划掌控之中,丝毫不差。小丑的智商远远超越蝙蝠侠。
小丑成功的把哈维·邓特的黑暗逼了出来(过程略),此过程合理而毫无破绽。
小丑赢了,他的观点成功了,而蝙蝠侠靠的舍身取义,把哈维·邓特邪恶后做的事迹,推到了自己身上,使人们继续相信哈维·邓特,而排斥了蝙蝠侠(因此到了第三部蝙蝠侠退出江湖了八年)。靠此办法维护了人们内心对美好的向往。
而影片一直的黑暗,导演需要给观众设计一个希望,就是即便再黑暗,也是有希望存在的(详见炸油轮情节)。这个希望弥足珍贵。就是哪怕导演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给观众夺去了,看到后半段已经绝望到极致了。此时,需要一个调和剂,这个调和剂选择了希望,恰到好处!(希望是美好的,而且或许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肖申克救赎》)

大一听得戴锦华的讲座中,戴锦华说商业和艺术电影永远会是分开的,从电影含有的铜臭味的诞生体系中便可见到,商业片和艺术片是两种流水线出来的东西。
当时我听得十分沮丧,还跟戴锦华提问辩驳。第二天上杨超老师的课,又对杨老师提出这个疑问,跟杨老师举了《教父》的例子,我认为它就二者兼备。杨老师当时困惑住了,说《教父》好像确实是个怪胎。说你如果昨天给戴锦华提出教父,她或许也会被问住,思考一会儿。

而到了《黑暗骑士》的出现,标志着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界限已经完全打开!艺术电影也可以拍的无比好看,艺术片不是一定要拍成瞌睡片的,它和商业元素根本不犯冲。自认为把片子拍的谁都看不懂就很艺术的导演可以下地狱了。艺术片不是难看的代名词,只是因为以前人们做不到好看,没有出现这样一部电影把二者做到,历史证明,我们永远可以做的更好,《黑暗骑士》是见证。
感谢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五年,让我对我心中电影的定义得到了认可与证实。
当时所有跟我一起争论商业和艺术片的朋友、话题,直到黑暗骑士,销声匿迹。

 6 ) 布什与蝙蝠侠有何相似

《华尔街日报》08年7月25日
作者 ANDREW KLAVAN
翻译 tarkberg
在一个被暴力和恐慌所笼罩的城市中,传出一声呼救声:一束光亮投向夜空,一个象征蝙蝠的标志映射在卷滚而过的云层表面。。。
不过,等一下。这其实并不是一只蝙蝠。事实上,如果你用手指描出这个标志的外形的话,你会发现,它看上去像。。。一个W。
对我而言,当下正在刷新各项票房纪录的蝙蝠侠电影《黑暗骑士》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George W. Bush的赞歌,赞扬他在这个充斥着恐怖和战争的年代里所显示的坚毅和道德力量。和W一样,蝙蝠侠因为以恐怖分子才懂得的方式来攻击他们而遭到指责和唾弃。和W一样,蝙蝠侠有时为了处理紧急情况而必须破坏公民权,虽然他在危机过去之后会重新修复这些权力。
和W一样,蝙蝠侠明白,在自由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人们有时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和那些旨在破坏的犯罪分子之间,毫无道德平等可言。即使前者有其愚蠢之时,但仍然必须被保护;而后者则必须扔入地狱的火坑。
因此,《黑暗骑士》是一部有关反恐战争的保守主义电影。和去年上映的、与其类似的那部《300勇士》一样,《黑暗骑士》因为道出了布什政府无法道出的价值观和必要手段而赢得了大把金钱。
与其相反的则是那些有关反恐战争的左翼电影——比如说,《决战以拉谷》、《引渡疑云》和《节选修订》——这些电影支持道德平等、支持投降,它们蔑视军队和军事行动,它们似乎无法区别美国和伊斯兰法西斯主义者,而这些电影的战斗场景绝对比Shock and Awe行动更加壮观。
那么,为什么左翼电影人觉得把他们的电影做得直接而又现实主义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而好莱坞的保守主义者却为了说出他们的真理而必须戴上面具呢?的确,那些保护我们的保守主义价值观——比如说,道德感、信仰、自我牺牲和为了权利而战斗的光荣感——只会出现在《300勇士》、《指环王》、《纳尼亚传奇》、《蜘蛛侠3》和现在的《黑暗骑士》这些幻想或者根据漫画改编的电影中呢?
当电影人们决定要在一部现实主义电影中讨论伊斯兰恐怖分子的问题时,这些价值转眼之间便消失了。好人和坏人变得无法区分,结果,我们竟要谴责那些保护我们的英雄。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我看来,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黑暗骑士》中:做对的事情总是困难的,说真话总是危险的。很多人因此而被憎恨,有些人因此而被杀害,有一个人因此而被钉上了十字架。
左翼人士经常说,右翼的道德观是简单化的。他们说,道德是相对的;它们十分复杂并具有微妙的区别。当然,他们错了,即使就他们自己的标准来说。
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所有的美国人都知道自由比奴役强,爱比恨好,仁慈比残酷高尚,宽容比敌对值得称赞。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为何有这些结论,但是,我们还是有点不可思议地知道这一切。
当我们在这个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这些价值的世界中企图保卫这些价值时,真正的麻烦才到来了——当我们为了保卫宽容的价值而必须不宽容时,当我们为了保卫仁慈的价值而必须不仁慈时,当我们为了保卫爱的价值而必须仇恨时。
当为了保护这些价值而做出那些行动的英雄出现时,我们经常会想要背叛他们,为了维持我们表面的正义而指责他们。我们起诉或者咒骂那些暴力的战士或者残酷的审讯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显示我们就是那些和平价值的支持者,而恰恰是那些被我们起诉和咒骂的人维护了这些价值。正如加里•奥德曼所饰演的那个警官高登所说的,蝙蝠侠必须被憎恨和追捕,“他必须逃亡——因为我们必须追捕他。”
这才是真正的道德复杂性。当我们的艺术家们准备向我们展示,有些时候,人们为了维护生命而必须杀戮;有些时候,人们为了维护价值而必须破坏这些价值;当电影明星昂首阔步、扮演着英雄、接受着我们的奉承时,真正的英雄却必须在黑暗中沉默,无奈地意气消沉,并被人所唾弃——当也只有当这个时候,我们才会真正地尊重布什总统所做的一切,并且制作出有关反恐战争的高质量并且真实的影片。
也许只有在那个时候,好莱坞的保守主义者们才会卸下他们的面具,在光天化日之下说出他们的真理。

译注:非常有意思的一篇小文章,虽然zizek现在仍未对the darkly knight有何论述,但仍可与他对《300勇士》的评论《真正的好莱坞左派》对比阅读。http://www.lacan.com/zizhollywood.htm

 短评

“有些人并不喜欢那些常人偏爱的东西,比如金钱,他们不被收买、不会被恐吓、不可理喻、更不接受谈判,有些人就想看人间地狱。” 也只有蝙蝠侠,才能让小丑变得完整。无尽的黑暗。

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小丑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 蝙蝠侠把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 生命在于抉择 英雄的时代已经逝去了

9分钟前
  • 云倾
  • 力荐

从此无人再敢挑战漫画英雄电影的巅峰,包括诺兰本人

1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纵然人们污蔑他、陷害他、诋毁他,他也始终坚守内心的信仰。面对无数的指责和误解,他依然坚持做一个好人。人们不理解他为什么凌驾于法律之上,不理解他为什么殴打警察……无论你为他们做了多少,永远有人不识好人心。不能因为有人黑你,你就放弃,或者黑化。骂声再多,困难再大,他永远不忘初心。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背负诋毁和指责前行,换世间美好和安定。因为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他不在乎人们的看法,永远去做别人不会去做的正确的抉择。即便人们会因此恨他,但这才是蝙蝠侠。从当初卸任、把拯救世界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到后来身披铠甲、战斗到底,这正是英雄比反派更加伟大的原因。他不仅仅是想当个英雄,他想比英雄做得更多。正如诺兰拍的不仅仅是超英片,更是一部力透纸背的人性史诗。

14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对于这么优秀的电影来说,再多的赞美都是多余的。

15分钟前
  • Jin
  • 力荐

Batman是最不漫画的漫画英雄,也正因为这一点,使之最有可能成为跨越犯罪剧情片和漫画英雄片界限的特例。而这一次,编导精准的抓到了这一点,把这部电影打造得丰富严谨又酷劲十足,无论是满足视听还是人性复杂层面的挖掘上都做到了堪称完美!

17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光明与黑暗是同一个人的两张脸

20分钟前
  • 小M
  • 力荐

Christopher Nolan太厉害了,好莱坞漫画类型片居然能拍到这样的高度...

21分钟前
  • 穆玉修
  • 力荐

赞誉众口一致夸上了天,百闻不如一见,这种连环画超级英雄故事居然能扯到第六集真是要把编剧逼跳楼了,最后呈现的暗夜骑士全然超越了原著,悲怆到迷人的境界,着实是个奇迹。剧本确实很卓越,导演确实很出色,还有演技真是不得不叹服一下太tmd震撼

26分钟前
  • 37°2
  • 推荐

剧情很诱人,总体很赞。不过,坏人的形象太完美而不真实,在智商情商上都是超一流,远胜主角。漏洞太多,哪有那么快就能搞到详尽的内幕信息?哪有说请了一帮小匪徒却跟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人一样恪尽职守按时按点执行计划没有分毫不到位的?要搬运大量的汽油桶这种事怎么能在不引起官方注意的情况下实现?

29分钟前
  • 苏仁
  • 推荐

大片中很有内涵的一部,不管是人们心中暗自涌动的对小丑疯狂灭世主义的不安的共鸣,还是对蝙蝠侠孤独暗夜行走的英雄惜英雄般同情,其实都是人们对这个世界失望的一种情绪释放。其实小丑说的很对,他和蝙蝠侠很像,都是异类,只不过蝙蝠侠把痛苦留给自己,顽固地去坚守一丝信仰,而小丑把痛苦还给世界。

31分钟前
  • fishlee
  • 力荐

绝对是杰作,大陆上不了院线在广电的耻辱柱上划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2分钟前
  • M
  • 力荐

诺兰接手后蝙蝠侠和其它漫画英雄片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了

36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蝙蝠侠、双面人和小丑这三个形象把人在善恶两面的矛盾及选择映射得淋漓尽致,于是成就了史上最佳漫画和英雄电影。时光网:“诺兰让关于艺术片和商业片的讨论变得毫无价值。《黑暗骑士》不但拍出了古典悲剧的感觉,还探讨了恐怖主义、越界权力等美国当代的热点话题。最关键的是,电影好看得无懈可击。”

37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诺兰的叙事能力不但在于结构上。。他总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主题

39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一直在搜索“为什么还有人想住在哥谭市”

43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本来想给5星,但看的我累死了,4星,三颗都给希斯莱杰,剩下一星给累的半死的诺兰

48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好到一秒钟都不曾浪费

51分钟前
  • evonne||芝士命
  • 力荐

当之无愧最出色的商业电影!

52分钟前
  • illusion不忘记
  • 力荐

没感觉出彩在哪……

53分钟前
  • 飞刀员外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