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者

剧情片大陆2014

主演:吕中,冯远征,秦海璐,秦昊,石榴,黄素影,韩艺博,许守钦,赵泽龙,李苒苒

导演:王小帅

 剧照

闯入者 剧照 NO.1闯入者 剧照 NO.2闯入者 剧照 NO.3闯入者 剧照 NO.4闯入者 剧照 NO.5闯入者 剧照 NO.6闯入者 剧照 NO.13闯入者 剧照 NO.14闯入者 剧照 NO.15闯入者 剧照 NO.16闯入者 剧照 NO.17闯入者 剧照 NO.18闯入者 剧照 NO.19闯入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6 16:05

详细剧情

  独居老人邓美娟(吕中 饰)因为常常接到骚扰电话而忧心忡忡,但是大儿子大军(冯远征 饰)及大儿媳(秦海璐 饰)却认为是老人因为丧偶而引发的臆想症。老邓试着跟小儿子小兵(秦昊 饰)沟通,却演变成因为看不惯同性恋儿子的生活习惯引发的争吵。就这样,老邓变成了两个儿子生活中的闯入 者,格格不入地生活在老房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内发生的入室抢劫案以及大军家里发生的恶作剧事件,逐渐让一家人变得警惕起来,而就在此时老邓遇到了一个游荡的少年(石榴 饰),并好心地让他在家里借住。可是事件并没有平息,而是愈演愈烈,两兄弟终于发现一切事件的发生都与几十年前母亲在三线建设中发生的事有密切关系……

 长篇影评

 1 ) 老赵家的故事

王小帅的电影,上大学时七七八八看过一些,谈不上有多深刻或者喜欢,就是单纯觉得他是个很能讲故事的导演。《闯入者》上映了,我几乎没见到什么宣传,直到爆出王导被排期气得七荤八素这件事。因此,我纯粹是抱着在同档期国产电影对比下一定要支持一下王导的念头买的票,然后意外发现捡了个大彩蛋。
这个故事讲得不可谓不深入,情节不可谓不巧妙。直到最后五分钟才大白的真相,砸得我们这些云里雾里的观众心有戚戚,一口气喘不上来。我想豆瓣影评中已经有很多细节党在考证、延伸,还原导演的留白,带我们回到那个遥远的晦涩的年代。而我,作为一个三线建设期间援黔家庭的后代,在这部电影里,找到的不是故事,不是历史,而是爷爷奶奶的真切回忆。

影片的第一视角随着老太太老邓在走,乍一看,故事仿佛是围绕她和两个儿子组成的平凡家庭:刚失去老伴的空巢老人、如履薄冰的婆媳关系、欠了工头一屁股债但似乎物质生活优渥的大儿子、身为同性恋但过着自己的生活似乎精神状态自由的小儿子,不一而足。那些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都是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就着手持摄像摇摇晃晃的晕眩感,观众就跟关上家门讨论邻居的家长里短一样,对着荧幕啧啧出声,对这些人物和事情评头论足。因此前半段是很能让人产生代入感的,而那个故事讲了一大半时才出现的“老赵”及他的家人,我窃以为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老邓这四世同堂的一家子,一直都是导演的烟雾弹。

作为一直存在的支线,闯入者“小赵”始终有种奇异的存在感(不得不让人想起金基德的“空房间”),所有观众都在疯狂猜测这个孩子的真实身份,以及他和老邓一家人有些悚然的关联。但如果认同了“老赵家”才是主角,那么这个男孩怒刷存在感的方式就很值得认同了。这些支离破碎的镜头,洗澡的、睡觉的、打完电话的、吃东西的、浇花的、偷窥的男孩,甚至那些翻倒的家具和一地的血,拼凑出来的都是那一直到影片结束才被揭开的宏图伟业--复仇。因此,穿插在邓家人生活里的他,一直在清醒地敲打观众,告诉我们,别跑偏,他的故事才是这部电影真正要讲的事。

王导塑造了一个有些异于常人、甚至异于普通老年人的老邓,十分成功地转移了我们对主角的视线。在影片快结束前,老邓的老同事亲口证实了那个带着红帽子的男孩就是“赵家的大孙子”,不知道其他人作何感想,反正我直到这一瞬间,才百分之百确认了这个男孩是真实存在的,他举起的刀也不是老太太梦中梦的虚幻情节。小赵那一声软软的”奶奶“,让我几乎相信了他就是一个简简单单投机图财的“闯入者”,他跟着老太太抱着洗脚盆走穿北京城的背影,甚至让我觉得这个贼孩子有些蠢笨,有些单纯。愚钝如我,竟然被骗了几乎两个小时!为什么呢?因为老太太那近乎偏执的性格和她无法被看透的举止,那个时不时现身吓人一跳的老伴也功不可没。

后来,老太太只身去了贵州,到这里,正片才真正开始。

除了闯入者,老赵的家人镜头寥寥无几,只有那个套着一件脏兮兮的毛衣、一头乱发的未亡人,那家徒四壁,那形容枯槁,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镜头点到为止,但故事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借着老邓和老赵昔日同事的口,寥寥数语,暗藏的信息却是波浪滔天的。
“你们走了以后,很快这事儿就穿出来了,老赵的儿子扬言要去北京杀了你们全家。她也是可怜,一个人又要照顾老赵,又要带大孙子,两个女儿也不怎么来往了”(不是原台词,凭印象大概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来摩拳擦掌地分析一下!
老邓的大儿子说过,这是四十年前的事,那么,几位老人在事发时都是三十五岁左右的年纪,老赵的大儿子想来也跟大军差不多大,横竖不超过十五岁,十五岁的孩子说要”杀全家“,想来已经不是稚子童言无忌,而是真真正正把仇恨埋下了根,后来长成了什么树,电影里没有交代,但是老赵为什么要”一个人带大孙子“,说明大儿子是不得善终的,儿媳即便未受牵连,也因为某种原因逃出生天,恨不能跟赵家彻底绝缘。那么,大儿子的下场不言而喻,他少年时遗留的对邓家的仇恨和对命运的愤懑,让他母亲的生活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这课可怕的树,牢牢荫蔽了他的儿子,老赵的孙子--闯入者。
大儿子显然跟父亲一样,不能接受留在贵州的现实,即使人到壮年草草娶了一个贵州媳妇儿,生了个长相十足黔味的儿子,也许这种对宿命的妥协加深了他的怨恨,并扎根于自己儿子的心头。因此,我相信小赵从小是活在阴霾和仇恨中的,原生家庭的杠杆力量有多可怕不容小觑。
然而,大儿子的两个妹妹,意外地逃脱了这棵遮天蔽日的树,她们成为了土生土长的贵州人,生在贵州,嫁在贵州,甚至与那洞窟一样暗黑的原生家庭脱离了联系。不得不说,这是大多数三线建设者后代的归宿。

说到这里,我终于可以聊聊我的家庭了。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北京人,爷爷在门头沟煤矿工作,六十年代随着三线建设的队伍进了贵州,那时贵州是绝对的穷山恶水出刁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日平,人无三两银“,而且当地人憎恶北方干部,并不愿受外乡人的束缚,三天两头找茬。很自然的,三线建设者们抱成一团,彼此间的感情远远超出同事,在山高水远的山中,他们是朋友,是亲人,是彼此之间重要的慰藉。当年,爷爷只身赴任时,我姑姑刚出生。据说,如果家属不随行,在贵州干满八年就能调回北京。我奶奶,作为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母亲,毅然决定跟随爷爷,奶奶的原话是“一家人就算死也要死在一起”。奶奶是满族人,并且在旗,性格十分刚毅决然,直到今天也是我们家一把手……
因此,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到北京。甚至不是所有人都能离开援建的那个穷乡僻壤。虽然爷爷奶奶很早就离开了煤矿所在的小镇,在城市里生活、工作、抚养儿女,但他们的很多老伙计,都还留在那个名叫”小河镇“的穷地方,住在跟电影里一模一样的破楼里,默默接受了自己后半生以及子子孙孙的命运。
《闯入者》影片中,老邓在贵阳火车站外与老同事相拥而泣,那个画面我简直不能更加感同身受。十多年前,爷爷奶奶的老邻居娶孙媳妇儿,我们全家倾巢出动,十一口子人一起去小河镇吃流水席。小河镇是那么的穷,地下的黑金几乎被吃干抹净了,镇上却还保持着七八十年代的风貌。破旧的筒子楼,灰蒙蒙的天,脏兮兮的小孩儿们怯生生的眼睛,简直让我们家的长辈们泫然欲泣。奶奶穿过电影里老邓扑打开的那些晾在楼外的被单破衣服,去探望她曾经的友人,都是花甲之上的老太太,握着我奶奶的手哭得不成样子。

这是真实的三线建设者的故事。他们为祖国曾经贫瘠的西南山区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终身、奉献了子孙。

我们家是幸运的,或许比不上老邓家那么”幸运“,但爷爷很快调到了另一个煤矿,搬到了市区,儿女都在城市里扎根成长、枝繁叶茂,现在全家和美、四世同堂。目前只有我一个人苦逼地北漂着,家人还三番五次劝阻我离开这个我籍贯所在地,回到越来越美的贵州去。
由于我从未从祖辈那里读出对命运的不甘,因此当我在看《闯入者》时,心里是十足震惊的。我没有想过,那片灰蒙蒙的天际下,会有多少人饮恨终身,会有多少人用这份不甘怡养子孙,会有多少人会怀着遥远的故乡梦埋葬在异乡的薄土中……就像“老赵”那样。

因此,对着电影最后那扇半开的破窗,我几乎要哭出来了,或许十多年前那短暂一瞥,我曾与多少个这样的家庭擦肩而过。

最后想说一句,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没有彩蛋但几乎全场观众都在片尾结束后才缓缓离席的电影。

 2 ) 只有幽灵可以活下去

《闯入者》上映之际,王小帅发了一封公开信,称“这是从影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对于这封信,友邻圈一片称赞,我的个人态度是不予理会。

《日照重庆》时,贾樟柯来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捧场,曾当场宣读了一封公开信,题为《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我11》上映,王小帅不知道哪根筋搭错,跟上海的周立波搞了一个炒作性质的饭桌视频,领先名嘴毕福剑。到了《闯入者》,威尼斯和金马之后,它没有提前展开放映路演,也没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如此奇怪的宣发举措,令人很难相信,这样的电影投放到市场会有多好的表现。当然,当讨论起市场,那已经是另外一回事。

王小帅没有太多可以用来悲观的东西,自第六代与有关部门约谈和解后,娄烨被禁,贾樟柯《天注定》被封,还有张元,直接又进了监狱的。王小帅吧,好歹是一部接一部的拍片子。如果真有最黑暗这回事,那也不可能是发生在今天。众所周知,中国劣质青春片的泛滥已经持续了近两年,至于艺术片没市场,十年前“黄金”就彻底击溃了“好人”。如果是关心观众没有选择,那么,一个导演更应该用电影的艺术质量说话。

但事实上,我是喜欢《闯入者》的。

自上映以后,《闯入者》的口碑,也比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时要强出许多。问题随之而来,《闯入者》为何没能在威尼斯获奖,吕中则连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都没有。尽管我们都知道,奖项不过是十来个评委决定的事情。换上几个,也许结果就有变化。但如果较真起来,无论在电影里还是电影外,《闯入者》确实会引发了太多联想。

2014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有三个大奖,金狮奖,罗伊·安德森的《寒枝雀静》,评委会大奖,约书亚·奥本海默的《沉默之像》,最佳导演,奖康查洛夫斯基的《邮差的白夜》。就像是个巧合意外,三部电影都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放映了。平心而论,在表现手法和电影技巧上,《闯入者》确实还不如这三部电影。

《闯入者》里,17岁少年像幽灵一样,紧跟着老太太。这样的场景,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罗伊·安德森的《二楼传来的歌声》,在他的电影里,生与死,现实与过去的隔阂被彻底打破,幽灵以黑色喜剧的表现手法,亦步亦趋地跟在主人公身后,赶也赶不走。《闯入者》继续反思文革,老太太一度想赎罪。如何面对惨痛历史,《沉默之像》用纪录片的对峙形式,直白得令人无法承受,不寒而栗。至于《闯入者》出现的工厂废墟,还有突然响起的《山楂树》歌声,很不巧,《邮差的白夜》有一组近乎一致的镜头表现。

还有朋友坚定认为,王小帅是受到了哈内克的《隐藏摄像机》的启发。也有影迷表示,少年像隐形人一样闯入别人家中,就像金基德的《空房间》……可能说到这里,没看过电影的都能在脑海里完成一幅影像拼图。

即便产生了如此多的联想发散,我还是喜欢《闯入者》。

许多人从《闯入者》里看到了其他电影导演,但是,我首先看到的,还是王小帅自己。三年前,我曾以《历史的幽灵》为题,评论了《我11》:谢家父女站在监狱门口,与王家三口视线交错。他们没有表情,伫立的躯体毫无反应,看上去就像恐怖片的画面,悄无声息,有如历史的幽灵。这部电影鬼魅丛生,令人惊诧又困惑。毋庸置疑,《闯入者》几乎是强调了幽灵这个抽象意念,在虚虚实实的梦中梦当中,在无法完成的历史救赎当中,借从未被真正反思过的文革浩劫,发散出更大的影像能量,构成了“三线三部曲”的最终章。

在另一拨反对者看来,王小帅只是老拿个人记忆和国家历史说事,是主题先行,只有压抑沉重。我并不这么认为,文革题材根本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就连冯小刚都在一直呼吁,审查应该放开某些禁区领域。

以去年张艺谋《归来》为例,电影用“一个勺子”完成了虚伪原谅,大意是我们都是受害者,过去就让它过去吧。这样的反思,仿佛中国人都是健忘的傻子一般。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苦难经历,也被带过不提。《闯入者》黑暗且悲观,我恰好欣赏这种处理方法。它说,有罪就是有罪。罪,就是罪,不是人。不存在变好,也不可能变老。就如同《天注定》,它也是“A Touch of Sin”。

围绕闯入者这个概念,王小帅用了多层寓意,比如老太太直接把台词给说了出来,称自己闯入了儿子们的生活。这就犯了电影的最大毛病,太直白,不够含蓄。包括关键的历史悬念,就那么直通通地用对话说将出来,太不讲究。

最重要的闯入,只能是历史。

历史像幽灵一样,紧跟着现实,出现在梦境。当王小帅老调重弹,把老太太送回到贵州,《闯入者》才抵达了它的真实目的地——回到了历史的空房间。平移镜头注视着破败的工厂废墟,光线幽暗,歌声回荡,鬼魅得令人心慌陶醉。

在此之前,《闯入者》表现得像在关注空巢老人和家庭问题,没有人强迫老太太反思,她也不需要良心发现。小红帽像幽灵一样,逐步闯入她的生活。在那个同床共梦的诡异镜头里,《闯入者》交代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历史不可能真的被遗忘,小红帽的虚虚实实乃至于杀人事件,它们都不应该用社会新闻的常识去做推断。

我特别能理解王小帅为何要大费周章,通过一系列琐碎矛盾,才把话题引到了久远的三线建设和文革记忆。中国的变化是如此之快,一个问题没解决,七七八八的问题已经爆发出来。可是,有些东西不是说忘就忘。要么自我唤醒,要么突然闯入。在《青红》和《我11》,王小帅都是单刀直入。而《闯入者》,它构建了现实与过去的日常联系。结尾的窗户,打通到了《青红》开头,令三部曲的韵律形式,变得更为完整有力。

当中国青春片哼唱着“我们要互相亏欠,要不然凭何怀缅”,用一副未老先衰的哀愁腔调,去美化着不存在的青春。我们发现,真正老去的那代人,他们的青春岁月被人遗忘,苍白、神秘而不可说。《闯入者》的终生亏欠,恰好有如现实与历史的藕断丝连。

在“什么鬼”的惊奇中,在《山楂树》的历史凭吊里头,《闯入者》用招魂的方法,营造着阴郁氛围,去寻找出历史的真相。邓家跟赵家,上一代跟下一代,实质上不是谁亏欠了谁,而是这个国家亏欠了几代人,还有数以千万计的家庭,就像《青红》和《我11》所触及的成长悲剧。我想,这才是王小帅的真心话。

我们应该试图阻止那些触动过自己或一代人的电影在以后时代里被湮没与覆盖,对《闯入者》的好感,可以止步于此。好电影不会让我们做同一个梦,喊同一个口号,它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人经历了另一种人生,真实地活在另外一个历史时空。如果真相和历史死去,那么,除了幽灵,没有人可以活下去。【刊发于《城市画报》】

参见:《我11》:历史的幽灵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419094/

 3 ) 红色遗忘症:时间杀人

闯入者的英文片名很有意思,Red Amnesia 直译过来就是红色遗忘者。影射逐渐『被』淡忘的文革记忆、红色原罪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可为什么 要用Red Amnesia 来对应中文片名闯入者呢?

带着疑问,我闯入了王小帅的电影世界。

《闯入者》的电影语言充满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去伪存真,用高度写实的摄影手法铺展开一段颇具悬疑色彩的故事。新现实主义强调摒弃炫技,回归电影本原,忠于真实的场景,以观察者的视角表现人民的苦难,谴责社会的不公。干净质朴的摄影风格,更有助于电影通过核心内容本身去传达思想,而非一味追求视觉冲击。

举一些我有印象的小细节,有个镜头老太太夹豆腐乳到碗里,普通导演拍可能夹完就完了,但是接下去老太太顺手就把粘着豆腐乳酱的筷子放到嘴里吮了一下。这是非常细腻非常生活化的东西,这就是所谓观察生活的视角,你说这个镜头重不重要?删去了也没什么关系吧?但它放在这就是让你感到真实亲切、贴近生活,毫不多余。

秦昊演的男同,第一次亮相时帮男友解开围兜,眼神的交接,用手捋耳朵后面头发的小动作,几个近摄特写一拉就交待清楚了小儿子的性取向。我都能想象出这让一般的国产电影导演来拍会拍成什么样,一定是浮夸而脱离现实的。

还有老太太的已故老伴以一种实体化亡灵的形式出现,虽然是老太太自己的假想,但是几个饭桌上的镜头都是从大约在已故老头遗像所在位置的高视角拍摄。仿佛就是从一个亡魂的视角审视着一切,细思恐极,颇有震撼力。

老实说,国内电影行业的工业水准根本没达到能去拍那些超现实题材的电影,故事背景大部分还是要基于现实的。然而很多最基础的场景布设,和细节都没能做好,一看就让人觉得假、跳脱。这是病,得治!

再谈影片所述的『闯入者』以非常丰富的层次得以呈现。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到历史,抽丝剥茧,寻根溯源。红色的电话不断响起,对面的人却从来不说话。对个人生活的闯入逐渐演变成对内心的拷问,面对静默的话筒老太太和大儿子都有自己心中的愧疚和不同反应。老太太极强的控制欲对自己两个儿子家庭的闯入,是一种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突表现。男孩屡闯空巢老人的家还制造了命案,则是一种提升到社会问题层面的闯入。这种种闯入归根结底,仿佛蝴蝶效应一般,或多或少都是受当年文革历史影响,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像一个多米诺骨牌一样在几代人之间相互作用。之所以要正视历史,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就是要让受害者抚平创伤,不要再让这种伤害继承给下一代,让下一代来承受。否则只会徒增更多的悲剧。

如同闯入者在海报上打出的字样——时间杀人。不仅仅是说错误历史对人的迫害,更是错误体制逼迫人杀人,错误体制下的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在时间的河流里,真正杀的其实是人内心的罪恶感。

 4 ) 不均衡的戏码设置毁了一个好题材

#HKAFF

非常好的题材和剧本框架,大三线建设给一代人的冲击以及即使几十年后的印记。

导演本来的意图大概是以骚扰电话为线索带出主题隐藏在女主老太太背后的故事,可是最后效果上却喧宾夺主,让我在观影前半段以为这是一个讲述独居老人和子女生活冲突的家庭戏。没想到影片到60%篇幅左右才生硬地借老太太长子之口把主题引出来,最后开始讲述大三线给那一代人的冲击。

如果是这样的话,前半段的骚扰电话悬疑应该大大的简单化些才好呀,尤其是老太太和小儿子关于性取向的冲突,和儿媳妇的冲突都太抢眼了。当然也可能是本来导演意图的版本是一个更均衡的版本,但为了适应审批不得不缩减了后半段关于时代反思的戏码。上映后的导演及制片人访谈也映证了这一点,不少戏都因为审批原因被删除。最明显的也是制片人明确提出来的就是老太太回贵州后和老同事追忆过去讨论大三线建设的戏,被砍得只剩下只言片语,观影时都能感觉出来似乎还未开始就已结束。

电影非常硬实力。镜头,剧本细节,女主吕方的表演都可圈可点。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导演所要表达的东西真是没表达出来了。如果不是从点映后访谈中的导演语气中感受到王小帅导演对这个时代反思的热情,我会觉得这个片子是一个主题混乱的电影。


------------2015.5.4补充----------------------
今天看到知乎上王小帅自己上来回答问题,大意说他想塑造的是那一代人,那一代青春被大三线建设拖累,后又被自己的太过迅猛的改革开放和子女那一代给抛下的故事。

这个稍微更说的通些。

 5 ) 一锅山珍海味做出来的泔水

朋友圈的同学推荐了一部电影,王小帅的《闯入者》。在手机里存了好久,一直都没看。每当面对这种话题性很强的电影,我反而失去了观看的欲望,说白了是怕失望,当年宁浩的《无人区》好不容易上映了,我愣是拖了一年多才看。《闯入者》上映时导演王小帅炮轰了院线排片少,不给艺术电影活路。我当时还参与了讨论,认为“小帅导演不必如此纠结艺术电影本来就不是市场的宠儿就让他们赚他们的钱你继续搞你的艺术”,如今电影看完了,我的台词恐怕要换成“小帅导演你玩儿砸了啊。”
        本片几乎囊括了一切的话题性素材。惊悚的题材,性格古怪的老太太,养老问题,婆媳关系,同性恋的儿子,妈妈对儿子生活的过分介入,还有导演最想说却又最不敢说的文革话题,个个都是硬邦邦的中心思想,导演稍微有点功力,拍一部豆瓣七分以上的电影应该不难。可小帅导演太想沉重了,太想苦难了,又太想和沉重和苦难有所区别了,结果一锅的山珍海味被他炖成了泔水。
        首先说惊悚。豆瓣上本片的一个标签就是惊悚。导演把故事拍成惊悚片,想在形式上区别于以往的同题材影片,掩盖主题的晦涩,抓住不同的观众群体。可是导演你是当我们没看过惊悚片吗?用几个骚扰电话,几个故弄玄虚的跟踪情节,就想调动观众的好奇心?惊悚片要打破人们通常的道德判断或者逻辑判断,让人们感到人性的恶,但又在合理的范畴之内,看完了有不寒而栗的感觉。《消失的爱人》《禁闭岛》《恐怖游轮》都是教科书一样的作品。《闯入者》无论是惊悚的设置还是谜底的揭晓都毫无力度可言,连一惊一乍的程度都没有达到,何谈惊悚?影片有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让人憋着一口气,总觉得后来故事会有什么反转,或者拿出点惊天秘密来。但是,surprise!并没有。
        惊悚力度不够,故事的内核也经不起推敲。邓美娟对儿子的生活无孔不入的介入,到底是她性格使然,还是源于她曾经当过红卫兵的领导?如果是性格使然,那这种性格是如何形成的?片中没有交代。如果是源于年轻时的经历,那这样和文革扯上关系又没有说服力。难道导演把这个作为往事带给她的精神折磨?另外,少年跟踪邓美娟到底有什么目的,在家里住了一夜,天亮了把照片偷了,就不声不响地走了,其中导演还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少年一会儿躺在她身边,一会儿又举刀要杀她,这难道是在表现男孩心中的矛盾?那躺在身边是怎样的一种情绪?我实在是捕捉不到导演到底要表达什么,对不起。
        影片唯一不落俗套的地方就是结尾,男孩被警察追赶时不幸坠楼,等于邓美娟的心灵救赎彻底失败,没有硬生生地拍成两家人冰释前嫌痛哭流涕,算是导演没彻底走进俗套。
        整部电影很奇怪,感觉导演对到底应不应该原谅邓美娟年轻时的行为没有想明白,所以在安排她的行为时有些思维混乱。而且她与家人的关系和男孩闯入家中这两条线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关于年轻时写检举材料的事,通过老大的嘴说出来,而且是为了教育弟弟,强调母亲当年这样做是无奈之举。这是个很奇怪的逻辑。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落户北京,就可以昧着良心牺牲别人一家的命运,到老时表现一下自己一辈子受到良心的谴责,这个故事有什么值得拿出来教育人的?儿子难道不应该因为这个看不起母亲吗?
        本片最令人难以忍受的还不是主题的模糊,而是电影语言的笨拙。整部片子充满了对吕中老师脸部的大特写,仿佛不这样做就无法表现她内心的恐惧和内疚。另外,少年最后在小区里出现,邓美娟追过去,然后少年的身影似有似无,不停地在前方的拐角出现,最后邓美娟追上去,再往四周看,哪里都没有少年的身影。我没记错的话,这种拍法至少有二十年的历史,小帅导演依然用的不亦乐乎,而且是用在毫无必要的情节上。
        最搞笑的是导演为邓美娟设置了一个习惯:和去世的老伴对话,每次吃饭都要给老伴留一副碗筷。有时候还真的找个人坐在那里听她讲话。这个手法太小儿科了,以至于我看电影时笑了出来。我们假设这是个鬼片,或者邓美娟精神分裂,这样没有问题,问题是她自己知道自己只是发发牢骚,找点精神寄托,真的需要如此强的仪式感吗?
        文革的话题在电影界是个雷,谁碰谁炸,看得出王小帅是有野心和勇气的,难怪本片遇到排片困难时他气成那样。问题是从主题上看,导演连个文革的擦边球都没打好,形式上语焉不详,内容上又遮遮掩掩,搞得吕中老师用尽全身力气去表达人物的情绪,话都不会好好说了,那表演,真叫一个用力。当年看小帅导演的《十七岁的单车》,觉得他还是有才气的,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他攥着一手好牌却不会打了,用一大堆好题材堆出这么一个故事,电影语言还在用十几年前都不算新鲜的技巧,实在是令人失望。这样的作品,票房不好,就不好吧。

 6 ) 心有魔,老无依

五一档被烂片霸占着,为了不错过附近影院唯一的一场排片,生平头一次深更半夜奔向电影院,全厅,9人。

开头的十分钟,晃动的镜头带出一个独居老太的日复一日:早起粗茶淡饭,接孙子放学,去老人院看年迈的母亲,去二儿子家做饭,去大儿子家做饭,晚上回到一个人的房子继续粗茶淡饭,跟已故的老伴絮絮叨叨这一天,最后泡脚、看电视、孤独入睡。

接下来,频繁响起的骚扰电话、破窗而入的一块砖头、来路不明的一个男孩接连打破了老太平淡乏味的生活。似乎在关注养儿防老、婆媳冲突、代际养育等现实问题的写实画风突变为悬疑画风。男孩闯入各户人家扮演不速之客(不禁联想到《空房间》),老太心神不定惊惶不已。梦境、幻觉、现实缠绕交织,直至秘密被老大一语道破(这里感觉揭秘得略轻描淡写),原来老太太的作祟心魔源于历史的幽灵,而闯入者男孩不过在圆自己被剥夺的城市生活之梦。面对旧伤,男孩选择了原谅,而老太也终于走上救赎之旅。然而一切并未如期待般美好……

节奏整体沉郁,前半缓慢琐碎,后半急转直下,进展到一半既已猜到男孩身份略让悬疑虎头蛇尾。但总体还是讲了个不错的故事,以及吕中老太太再次奉献一个影后级的表演。

谁是谁的闯入者?老人是长大成人的孩子的闯入者,陌生人是空房子的闯入者,历史是现实的闯入者,罪疚是良心的闯入者。王小帅想说的显然很多,影片最后定格在一扇洞开的窗户。是打开的心房,是闯入的通道,抑或是永远不可完成的救赎之殇。

影片结束已至凌晨,9位观众候至字幕出清默默退场。街上空无一人夜凉如水,心头有点空,又有点沉。

 短评

结尾不宽容

7分钟前
  • 文文周
  • 还行

有很棒的段落,也有过于直白笨拙的地方,整体是想学哈内克但功力不够还有点过火的感觉。秦昊的表演方式证明中国社会还不能接受男同性恋可以跟直男一样。

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个个演技过硬,细节还原高,看完了还觉得不寒而栗,神神叨叨。闯闯闯,就是没自觉,只想救赎自己,拉别人下地狱。

13分钟前
  • 小锡兵
  • 推荐

三星半。英文名Red Amnesia,想说的基本也都收到这个片名当中了。想忘又忘不了,如幽灵鬼魅。前半段引入了些悬疑片的元素,当然是被王小帅化之后。整体仍是略沉闷、压抑、生活化的。还是喜欢后部分吧,尤其那空旷废弃的工厂,如鬼屋一般。片子还是有点直白,略有遗憾。声音做的好

1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前后脱节,风格不搭。虽然导演一直强调前后是有必然联系的,但是毕竟给观众这种突兀感,证明处理的手法有待商榷。撑起全片的只剩每个演员的真演技。

18分钟前
  • L'automne
  • 还行

坐小帅导演后面两排,看灯光下他和吕中含泪拥抱,看观众长达5,6分钟的掌声,听自己的心兴奋地怦怦直跳。关于电影有太多想说,三代人因时代而起的情感纠葛,冷静诗意的镜头,最后剩下两个无助的老人,一扇孤零的窗户和无助的叹息。实在精彩,决绝!

20分钟前
  • 屿山
  • 力荐

比青红和我11都好,王小帅终于放下对还原历史的沉溺,冷眼窥视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人们的骚扰和纠缠。不是人们无意与历史言和,而是历史本身仍固执地闯入,警醒人们莫待积重难返时追悔莫及。惊悚的包装其实作用不大,老人对老年合唱队这种集体活动的归属向往和经验提防之间的矛盾才是生花妙笔。

22分钟前
  • 爬行隧道
  • 推荐

王小帅把红卫兵那代人如今的坏像都表达了出来:控制欲,固执,唯我独尊,好管闲事…靠悬疑推进了剧情,后半段转身一变展现出了探讨记忆与遗忘,政治运动下小人物的恶,三线城市的悲凉等等主题,意图深刻。靠悬疑题材包装深刻内核是很好的路子,但本片对节奏的把握实在是沉闷,还有些故作惊悚的嫌疑。

25分钟前
  • 查克同志
  • 推荐

我们的社会很神奇,有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一点点的缺失,比如说信仰和人情,而有些东西成了红色失忆症,你选择去无视,如果你已经丧失了原则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你就真的可以无视。表现老年人生活的细节多了点,主线就拧不紧了,搁在这个神奇的国度主题你还不能用力,这已经很难得了。★★★☆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请给他应有的市场空间!告诉他这不是严肃电影最坏的时代!希望排片能高点

33分钟前
  • 老季
  • 推荐

失望,王小帅这么多年还是没突破。镜头感还是那么没品,剧本还是那么夹生饭。独居的空巢老人、紧张的婆媳关系、同性恋的小儿子、连续作案的少年、文革返乡的积怨,每个都是好点子,但融不到一起就是夹生饭啊,还这么多没品的大脸镜头,气得我啊!难受!这么多年了,不是态度问题就真的是天赋问题了……

38分钟前
  • Roland
  • 还行

剧情有悬疑部分,剥茧抽丝并不会感觉闷。文革闯入现代生活得影响。演员表现尚可秦昊亮眼还有小鲜肉。最初大家看见的闯入者是那个少年,其实一直以来,女主才是闯入者,她不由得闯入孩子的生活,闯入贵州,闯入老赵家,她的闯入加一声“快跑”才导致的最后结局。很精彩。

41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难得的好电影,只要看懂它,一定会爱死这部电影

45分钟前
  • daphne
  • 力荐

我死了,没有人可以活下去。王小帅居然把“历史的幽灵”讲到了这个直白程度,看得浑身发冷。不足之处是很多话都借电影人物的对白讲出来了,太不含蓄。如果节制一些,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结尾的窗户,通往了《青红》开头的窗户。值得推荐。

5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他们都说这是最好的王小帅,是不是最好一部不敢说,至少我是惊喜的,比想象好太多。养老问题、老三线回忆、悬疑设定、坦荡又喜感的结尾;噩梦混切现实的文艺路子都对足了欧洲人的想象,吕中的表演虽然硬演的成分很大,但总体很讨喜,她在#威尼斯电影节#结束前一度被认为最有影后相。

54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起码比《黄金时代》强,王小帅的英语不错的~~ 结局很震撼,观众反应都很好~~ 看到吕中,就好像看到了亲人。。。#TIFF14#

56分钟前
  • meccarmca
  • 还行

我就说两点我喜欢的部分:1、吕中和男孩对戏的部分不多,但是全片的点睛之笔和神韵所在,张力十足,并且非常金基德。2、这部电影可以和去年的《归来》形成某种程度的互文关系,零煽情,反催泪,某种意义上甚至零judge。在这个靠配乐撑起半边天的电影时代有点难得。不喜欢二秦在此的表演,很国剧。

60分钟前
  • 昆汀的影子
  • 推荐

用類型包裝沉重命題,前半舖墊著重生活細節,後半揭示真相張力逼人,轉折亦不突兀,更跟前段緊扣一起,相映成趣。

1小时前
  • 過客
  • 力荐

比预期好。“闯入者”不仅是现实中的破坏者,也是心魔。可能是王小帅最佳?

1小时前
  • 唐小万
  • 推荐

1 又是文革又是基 这样的片子怎么上真的很令人捉急 2 王小帅有考虑普通观众的想法 于是拍成了悬疑片 可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讲还是太冷静 太多时代性的东西 太沉重3 悬疑的气氛有搞出一点 但最可怕的是:吕中老师用国产奶粉冲了一碗奶喂给她妈妈喝!!!然后她妈妈下一次就不吃她喂的饭了!!!

1小时前
  • 满意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