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

惊悚片英国2008

主演:亚历山大·麦奎,菲尔·坎贝尔

导演:马瑞克·罗塞

播放地址

 剧照

隐藏 剧照 NO.1隐藏 剧照 NO.2隐藏 剧照 NO.3隐藏 剧照 NO.4隐藏 剧照 NO.5隐藏 剧照 NO.6隐藏 剧照 NO.13隐藏 剧照 NO.14隐藏 剧照 NO.15隐藏 剧照 NO.16隐藏 剧照 NO.17隐藏 剧照 NO.18隐藏 剧照 NO.19隐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4:11

详细剧情

电影《隐藏》讲诉了在微风吹拂的萨福克泥滩上,一群鸟儿嘎吱作响,RoyTunt徘徊其中,他是一个患有轻度强迫症的猎鸟者,看上去有点未老先衰。这一天,他的隐居生活中突然闯进了一个陌生的逃亡者,简短的介绍后,RoyTunt发现他们能做些共同的交易,但警方的追捕让他们的关系走在了悲剧的边缘。

 长篇影评

 1 ) 政治正确怎么了?

我真的受够了电影评论里动不动就“政治正确”这种阴阳怪气的评论了,显得你们知道一个新名词? 大众主流思想怎么了?喜欢看到努力就有回报,好人就有好报怎么了?生活里已经那么多鸡零狗碎了,非要人物“真实又残缺”。你们怎么都小众得那么不要脸呢? 人类互相尊重是政治正确?你真的感受过种族歧视吗?你有去到餐馆被街头霸王的春丽主题曲欢迎过吗?你有走在大家上被别人吼叫让你滚回中国吗?你有被无礼的顾客嘲笑你听不懂澳洲英文吗?别以为在微博上参加过几次地图炮大战就觉得自己看穿了种族歧视的奥义。在国内的你从不小众,从不势弱,从不曾被人从整个人种的程度否定,说什么理解都是空谈,你看懂他们的悲愤也就不懂他们的呐喊。 相比前几年的《相助》,一样是种族题材,甚至是同样的演员,一种是我请你吃屎(真实情节),一种是我不吵不闹拿出本事让你尊重闭嘴,段位不知道高了多少。 反正我就觉得这是部好电影, 女孩纸都应该看, 不,大家都应该看。 世界怼我以恶意,我还世界一道彩虹。 不卑不亢以身为镜,照一照这天下的无知可笑。

 2 ) 女权即人权

2月是美国的Black Heritage Month, 全国上下总是会自发或者非自发的进行一系列反思美国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种族不平等问题以及群众走上街头纪念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活动等(今年这种全世界右转的险恶形势下这类影片似乎更加多,请记得好莱坞是美国左翼的前线阵地之一)所以Hidden Figures的上映十分应景。

虽然是结合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相信编剧在增强戏剧性冲突上还是颇为下了功夫。尤其体现在人物塑造上,第一女主角Catherine在极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异于同龄人的数学天赋,她不善言谈,也不喜欢惹是生非,在参与友谊7号和之后登月计划等重大历史事件中一直以一个低调的科学家身份出现,而最终赢得总统勋章也是因为其对于科学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相比Catherine,Dorothy更具备领袖气质,小到组织三位黑人女性每天的颠簸carpool路程,大到具有前瞻性的意识到IBM的引入将带来行业的重大变革而引领同组人员学习编程,也因此不仅为自己,也为西计算组的姐妹们争取到了更好的事业机会,是真正适合主管身份的天然领导者;而Mary则更像是一位值得信赖的社会活动家和倡导者,她一方面深知黑人平权运动所面对的重重困难,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手段有效争取与男性特别是白人男性的平等机会,巧妙利用法律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公义和真理,也在最后成为了美国平权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三位高智商的杰出女性,因为个性不同而最终扮演了不同的社会角色,然而这并不影响她们取得同样重要的成就,为国家、社会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这种贡献,和性别、肤色、和国籍都毫无关系,只因为她们是少数族裔女性而格外耀眼。这就是在美国仍然属于进步势力的好莱坞试图在今天向世界传递的主流价值。试问中国导演和媒体人,我们今日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又在哪里呢?

2016年看的国产片不多,恕我孤陋寡闻,以女性为主角或者故事主线展开的我有印象的也只有冯小刚一部《我不是潘金莲》,同样是改编剧本,也算是塑造了一个顽强不屈的倔强女子。然而这个女子斗争到最后也是为了胎死腹中的一个孩子。我不是说胎儿不重要,但总觉得与其花费诸如此类的周折,可能不如她后来在北京火车站附近经营热气腾腾的牛骨汤所能实现的自身价值和所贡献的社会价值更加值得歌颂。然而符号式的华裔女性,不仅在前卫的好莱坞导演眼中尚没有做出什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我们的华人导演眼中更加不值一提了,大半都能够和任性和无理取闹扯上关系,若是能生个孩子,最好是两个或者更多个孩子,一切不平等不公平都迎刃而解了。我想这就是大部分中国导演所能够认识到的事物本质。电影当然不需要原本反映社会,然而面对着如此价值失调的艺术,需要反思的究竟是华裔女性,还是华裔导演,还是欣赏这类华裔导演所塑造的女性艺术形象的别的什么人呢?

华盛顿如火如荼的Women's March虽然接近尾声,但是全世界的女性都已经在逐渐开始反思我们所能够实现的自身价值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主流中国导演如果不是没看到这种趋势而是假装没有看到这种趋势的话以博取某些观众的好感或者同情的话,所反映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漠视,可能更加可怕。

 3 ) 这一次因真实而落泪

“NASA chose us not because we wear skirts,but because we wear glasses .” 同样和《爱乐之城》一样看哭好几次,原因截然相反,不是因为电影的表现艺术和虚幻的美好,而恰恰是因为这是真实的,因为曾经发生,因为感受到了某些和里面类似却在现在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歧视与偏见,也因为三位杰出女性的美丽强大而感动。那个时代的种族与性别歧视真的露骨到了极致,Katherine 水壶被贴标签要单独使用;每次跑半英里去上有色人种厕所的情节在现在看来如此荒诞,在当时却是理所当然。当她浑身湿透对主管说她只是去上厕所以及后来拆除“有色专用”标示那段真的突然就泪崩了。三位主演都棒极了,角色非常有感染力,配乐和剧情的节奏我觉得也很赞。 电影的基调在现实平稳的叙事中又显得格外励志,没有游行,没有激烈的反抗斗争喊口号,三个看似默默无闻的黑人女性就是为美国计算机和航空历史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诚然对于社会给予的种族性别标签,其实最有力的反击方法就是用实力证明自己。却又不得不说,有个好上司有多么重要,想想世界上也多得是连发声机会都没有的有才能之人因为自己的肤色种族性别或者性取向而被埋没一世。上一年我看着97岁的Katherine 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当时的美国总统是第一个黑人总统奥巴马,因为不了解,当时的我对此事并没有太多感触,这件事也是在今年才被正式平反证实,真心希望这部片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有更多这样的电影。

我挺讨厌一个词叫“政治正确”,但现在台面上的政治正确却正是曾经所有被压迫的人们前赴后继通过种种努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而获得的成果,也许某一天我们失去了表达这个词语的权利之后,才明白她是有多么“正确”,但那时候已经太晚。我只觉得这电影很棒,演员们都很棒,加上背后这个真实的故事

我很喜欢《爱乐之城》,但我希望此片拿奥斯卡。

 4 ) 一堂有趣的历史课:三位女主演技惊艳 菲董配乐昂扬励志


  《隐藏人物》由真实人物事件改编,1960年代,三个黑人女性与种族偏见作斗争,最终在美国航天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菲董的原创歌曲格调乐观,三位女主演技惊人,电影拍得意气风发、自然生动。

  《隐藏人物》正是观众们现在想要看到的种族主义电影,会让人看完之后感觉良好。本片讲述了在上世纪的60年代,几个黑人女性与让人震惊的种族偏见作斗争,最终在美国的航天计划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让人惊讶的是,影片即使在最戏剧化的时刻也是色彩鲜艳,格调乐观,导演特奥多尔·梅尔菲致敬了这三位在美国历史中被压迫、被伤害以及被完全忽视的女性,“菲董”法瑞尔·威廉姆斯的原创歌曲节奏欢快,将个人力量与流行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一方面,导演将历史带来的教训和需要克服的障碍体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也让塔拉吉·P·汉森,奥克塔维亚·斯宾瑟和加奈儿·梦奈这三位女演员的演技发挥到了极致。本片让演员们通透地展现了自己,给后人上了一课迟来的、却又极为有趣的历史课。

  政府组织“太空任务小组”正在建造可以航天飞行的载人火箭,汉森(美剧《嘻哈帝国》)扮演杰出的数学家Katherine Johnson,她被雇来“做计算”和核实数据。Dorothy Vaughan(《疯狂动物城》的奥克塔维亚·斯宾瑟)和Mary Jackson(《月光男孩》的加奈儿·梦奈)两人各有自己的抱负,Katherine和她俩虽职责不同,但都同样很难融入自己的新职位,面临着一个全是白人同事的工作环境,还要面对像Paul Stafford(《生活大爆炸》的“谢耳朵”吉姆·帕森斯)这样同事的私人不满。但Katherine不仅证明,自己完全可以应对太空任务小组的数据需求,还在白人同事每日对她的侮辱中存活下来,她慢慢终于开始着手接触她真正想要做的项目—将人类送入宇宙。

  在Dorothy和Mary在各自的领域为争取机会而打拼时,Katherine慢慢得到了她的上司,粗暴又务实的Al Harrison(《超人:钢铁之躯》的凯文·科斯特纳)的支持,开始担负起更多职责。在前苏联载人飞行成功后,美苏之间航天竞争的砝码加重,三位女性都发现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拼命展示自己的技巧和教育水平,而即使她们成功了,周围同事也会阻挠和威胁她们的成就。

  千万不要忘记,这些女人创造了历史,在美国航天项目的进步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光是看这个题材的电影就会让人感受非凡,喜气洋洋。这部电影庆祝了人性,这三位女性就是智慧、优雅和决心的完美示范,展示了有色人种在那个受到阻止和妨碍的年代也可以创造无上价值。但稍微不幸的是,影片本身还是有一些问题的:这些女人都很理想化,她们的处境被写得非常戏剧化,失去了现实的分量。这个电影看着就像是个理想化的传记片,即使片中所演的确实大部分都是真的。

  对比来看,阿娃·杜威内的《塞尔玛》不仅描绘了马丁·路德·金在为争取民权而作斗争时的生活与时代,也尽可能地刻画了那个时代与参与其中的人们,让观众们看到了更微妙、更饱满的人物性格和事情经历。如果说《塞尔玛》表现的是民权运动这一道大席上每道菜的成型过程,《隐藏人物》就是摆设精致、餐具华美的成品大餐。导演梅尔菲忠实地展现了这些女性所承受的日常羞辱,比如说,Dorothy干着主管的活儿,却既没名也没钱,Katherine要穿过几百米的停车场才能使用最近的“有色人种”专属的洗手间。但她们白人同事的偏执表现得十分平面化,这也就意味着,当他们冰冷的内心被融化,最终接受了这些女性,承认了她们的价值时,一切显得过于顺理成章,没有让观众看出这个和解来得多么来之不易。

  这三位主演对各自角色的诠释都表现非凡,每个人面对不同的挑战时,反应也有细微的差距。Katherine的故事比其他两人所占比重更大,因为她与太空任务小组的关系更直接,也可能因为John Glenn(《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格伦·鲍威尔)本人坚持要在进入太空前由Katherine亲自算一遍数。汉森完美地抓住了这个角色挑剔的精准度与惊人的毅力。作为Mary Jackson,梦奈为影片中对于平等的退化态度注入了一剂健康的泼辣感,但并没让人觉得演过头。斯宾瑟则一如既往地可靠,她找到了其他两个女人间的平衡点,不断地讲究效率,也不害怕去找寻她想要的,并为之奋斗。在一个白人主管坚持自己对待有色人种没有区别时,Dorothy的回应恐怕是电影中最尖刻的一段:“我相信,你觉得你自己就是这么想的。”

  导演梅尔菲之前的作品包括饱受赞扬的独立电影《圣人文森特》。“菲董”作为电影歌曲作者,与汉斯·季默还合作了电影配乐,让电影给人留下了更深刻、也更清晰的印象,即使在主角们经历着生活、工作甚至法律上的障碍时,也让调子一直保持着轻快和振奋。三个优秀女演员的惊人演技撑起了《隐藏人物》的一片天空,将一个绝对真实的故事讲得意气风发、自然又生动。

作者:Todd Gilchrist

 5 ) 书写伟大历史的电影 不一定是好电影

在每年的奥斯卡之前,除了人们所熟知的金球奖(Golden Globe Awards)之外,有另一个奖可能比金球奖更具有奥斯卡风向标的意味。

这个奖,不仅奖项设置比金球奖更接近奥斯卡,在评奖方式上与奥斯卡也更为接近。

是的,这个奖项就是演员工会奖(SAG Awards)。

在过去的20次颁奖(1997-2016)里,演员工会奖的“最佳集体演出”的获奖电影与同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获奖重叠率高达55%,15年和16年则连续两次“押中”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和《聚焦》)。

而今年,获得演员工会奖“最佳集体演出奖”的正是——《隐藏人物》

IMDB 7.9分,烂番茄92%新鲜度,Metacritic 74分,相当不错的成绩。

然而在我看来,《隐藏人物》可能是今年所有提名影片里最糟糕的一部。

(前方剧透预警)

***分割线***

《隐藏人物》改编自同名非虚构小说,讲述的是60年代冷战期间,为NASA做出卓越贡献的三位黑人女性的故事。

聪明过人的凯瑟琳,从小就对数字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年仅10岁就被当地最好的黑人高中录取,长大后的她,跟同是黑人女科学家的多萝西和玛丽成为了同事兼好友。

从左至右,加奈儿·梦露饰演玛丽·杰克逊,塔拉吉·汉森饰演凯瑟琳·约翰逊,奥克塔维亚·斯宾瑟饰演多萝西·沃恩

在故事发生的1961年,黑人平权运动声势尚未壮大,“种族隔离”依然是笼罩在所有黑人头上的一层阴影。

电影一开场,有这样一个段落。

三位主人公上班路上,车突然抛锚,被白人警官查证件,对她们NASA工作人员的身份将信将疑。

我本以为,电影在这里会铺垫一些关于种族矛盾的问题的剧情。

然而并没有。

下一秒的剧情是,这位白人警官就突然就为这几位上班即将迟到的黑人女科学家警车开道了!

不得不说,这一幕是挺燃的,燃到稀稀拉拉的电影院里(嗯我在洛杉矶看的)响起了一两声欢呼声。然而,这超现实主义的剧情设置却把我吓得不轻:对不起,我只是知道NASA挺吊的,我不知道可以这么吊。

好吧,这是冷战背景,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空前高涨,超越了性别,超越了种族,超越了一个高速公路巡警的日常工作职责,可以私自护送素不相识的人去上班。

厉害了,美利坚。

接着,剧情温度回落,我们来到了三位主人公处处碰壁的工作日常。毕竟,故事的主要情节还是发生在以白人男性为主导的NASA嘛。

由于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率先进入太空并成功环绕地球一圈,美国在太空领域的军备竞赛上先输了一局,NASA不得不尽快完成将美国宇航员送上太空的任务。凯瑟琳由于出色的计算能力,被选派加入计算飞船返回舱轨道的特别小组。

元气满满的凯瑟琳刚刚踏入新办公室的第一步,就被当头浇了一桶冷水,白人小哥以为她是这里清洁员,项目组长“谢耳朵”对她极尽刁难。

因为“种族隔离”,不得不跑到遥远的“种族隔离”卫生间解决问题。

喝咖啡的杯子被贴上了“有色人种”的标签以示区分。

然而凯瑟琳始终不卑不亢,专心工作。

另外一边,多萝西的升职和玛丽的工程师进修申请也受到了重重阻扰。

在又叙述了一堆没什么太大意义的甜蜜的爱情线剧情和美满生活的家庭线剧情之后,我们影片在半程之处迎来了第一个小高潮。

一场大雨中,一直伏案工作的凯瑟琳冒雨去“种族隔离”卫生间上厕所,淋成落汤鸡的她回来之后,却被一直对她不错的部门主管大喝一通。

这一回,她终于不再隐忍,而是情绪彻底的爆发。

这一爆发不要紧,部门主管懵逼了:啥,你一直都这样上厕所?怎么不早说呢?说着抄起一把大锤,把种族隔离卫生间的牌子砸了个稀巴烂。好了,这下上厕所不是问题了。

大快人心啊,电影院里又响起了几声欢呼声。

但是,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凯瑟琳参加不了项目吹风会,因此每次她辛苦计算之后出来的结果都已经是过期作废的数据,必须重头来过,并且,写出来的报告上还不能属她的名字。

在一场走廊争吵戏里,凯瑟琳再次被破例允许参加这个“高机密”会议,果然,一参加会议就以惊人的学识震惊了四座。

而多萝西和玛丽,也分别获得了工作上的新委任和法庭抗辩成功获准进入纯白人学校进修工程师学,三位黑人女科学家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再往后,就是凯瑟琳最著名的事迹——火箭升空前手工核算返回舱轨道,宇航员格林说,“如果她说数字是准确的,我随时都能准备好”(虽然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这段剧情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凯瑟琳本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杰出的计算能力,被称为“人肉计算机”。

(真实的凯瑟琳·约翰逊)

影片的结尾,便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套路,大段大段地出真人访谈和字幕,一遍又一遍地渲染三位黑人女科学家的事迹。

此时,影院里原本零星的欢呼声已经变成了持续不断的掌声。

而我,也终于可以开始憋了许久的吐槽了。

***分割线***

《隐藏人物》作为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候选,我承认它在技术制作上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主题非常棒,剧情虽然有时候节奏有点拖沓但还算流畅,画面也算工整,而三位主人公的服装设计更是可圈可点。而用幽默的笔调处理严肃的历史问题,也不失为一种方式。

这部电影的槽点在于,它糟糕的叙事角度和叙事方式背后所传达出的态度。

首先,是人物刻画的极度扁平

电影里的,三位黑人女科学家可谓是极度励志:她们的不幸全是身边刻薄的小人导致的,她们的幸福全是靠善良美丽的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这可是典型的已经过气的迪士尼公主套路啊,为什么放在动画片世界里人们口诛笔伐,而在黑人女性身上就是光荣伟大?

好的,我们要考虑到时代背景。可是,即使大时代背景下的人,人性也是复杂的。而电影在人物的塑造上,却选择性地忽视了这样的复杂性。

比如,白人里也有不那么种族歧视的,但只要是好,就一好到底;如果是歧视的,那就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写满了浮夸的“厌恶”。

其次,就是视听语言的极度煽情

在几场奔跑上厕所的戏里,导演选择了用轻松幽默的配乐来刻意营造荒诞感,就连爆发戏之前的那一趟也不例外。

而那场集体出动的戏,从摄影到配乐到剪辑,想说它不是刻意煽情都有点难。

不是说利用技巧带节奏不可以,而是要注意度。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电影,在几处凸现黑人与白人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冲突的关键剧情上,竟然是虚构的。

可能唯一比较正面的白人角色,就是凯文·科斯特纳饰演的白人部门主管艾尔·哈里森了,但是,根据Indiewire和USA Today的报道,这个人物的设计其实是将三位不同人物的事迹融合到一起,才有了这样的形象。

而电影前半段处处刁难的凯瑟琳的两位算不上反派的“反派”,谢耳朵和“老版蜘蛛侠女友”克里斯汀·邓斯特,也是虚构的。用导演的话说,这两个人物代表的是当时那一类人。

嗯,拍电影嘛,这个程度的改编我都接受了。

但你用来制造主要矛盾冲突的NASA种族歧视问题怎么解释?

在早年的一段视频采访里,关于种族问题,凯瑟琳原话是这样说的:

“我并没有感受到什么‘种族隔离’,NASA里的所有人都专注于研究。因为你有使命在身,你要为它努力工作,这个项目的实施太重要了...我知道有隔离有歧视,但是我没有感受到过。”

这段视频在YouTube上可以搜到,来自WHROTV,WHROTV是PBS旗下的弗吉尼亚地方频道,视频名字What Matters - Katherine Johnson: NASA Pioneer and "Computer",上面的内容出自视频11分22秒至11分47秒。

在其他媒体的采访中凯瑟琳也说过,种族在NASA并不重要。

我可以接受导演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强化矛盾,但是主要矛盾无中生有,还利用所谓的“改编自真实事件”来赚取眼球和喝彩,这就令人反感了。

不说别的,就看看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看看它是在一个怎样耸人听闻的故事上做到极致的冷静和克制的。

本片的导演是一个白人,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导演才选择了这样的叙事角度。

本片导演特奥多尔·梅尔菲 Theodore Melfi

但不论怎么说,在我看来,这样的叙事语调能对现在美国的种族问题、男女平等问题、阶级断裂等问题不能带来任何的帮助,甚至,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那些精英民主党里眼中的红脖子们,选择把手里的一票投给川普,不正是厌倦了这种看似平等却实则刻意的”政治正确“论调吗?

凯瑟琳,依靠惊人的天赋为美国航空史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多萝西,NASA历史上第一位黑人部门主管。

玛丽,NASA历史上第一位非裔女性工程师。

她们伟大吗?伟大。

她们的故事值得被书写传颂吗?值得。

从左至右,凯瑟琳·约翰逊,玛丽·杰克逊,多萝西·沃恩

但是,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这段历史,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我们反感、戏谑、调侃了那么久的抗日神剧,不也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么。

预测奖项:无

有力竞争奖项:最佳女配角

(如果有对文章观点不同的朋友,欢迎前来讨论)

 6 ) 隐藏人物:真实vs改编

这是一部典型的以励志为主题的类型片,电影讲述了三位女性非裔主人公由于性别和肤色的原因,在上世纪中叶仍存在种族隔离的美国,依靠值得信赖的学识和品德,战胜偏见获得尊重收获幸福并且推动人权事业的故事。我们为主角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动,所以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也在好奇这部作品里有哪些情节来自于真实事件,而又有哪些来自于艺术加工再创造,所以我翻了一些HollywoodvsHistory.com上关于本部电影在这方面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有同样需求的人。

注:以下内容包含剧透。

Q. Kevin Costner 饰演的NASA兰利研究中心主管是真实存在的吗?

A:不是!这个中心主管的原型实际来自于女主角Katherine Johnson在研究中心工作期间的三位男主管,根据“今日美国”的消息,导演Theodore Melfi没有能获得他想要演绎的那位真实人物的授权,所以决定将他设计为一个集合了三位主管事迹于一身的人物。

Q.为了让女主角Katherine上学,她的父亲真的每年驱车120英里将整个家搬到学校去吗?

A:是的!出生于1918年的Katherine Johnson从小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智力水平,她对数字非常着迷,10岁就已经升入高中学习。在她的家乡美国西弗吉尼亚 White Sulphur Springs ,对那些负担得起学费的黑人家庭来说,他们的孩子在这里最多也只能上到小学八年级(这里应该是美国8-4学制,也就是小学上8年,中学上4年) 。所以为了不让孩子们的天赋遭到浪费,Katherine的父亲Joshua带着家人开车120英里来到西弗吉尼亚的Institute,这里的非裔被允许参加高中教育并且进入大学深造。Joshua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子,自己则在学校和老家的工作地点两头奔波,并且坚持了8年,这样他的四个孩子都完成了高中学业并且最终上了大学。Katherine的天才有目共睹,她数次跳级并且在14岁就高中毕业,在18岁取得了西弗吉尼亚州立大学的学士学位。

Q:在上世纪40年代的兰利研究中心,美国黑人女性真的需要遵循种族隔离法吗?

A:是的!从1943年开始,兰利研究中心开始有非裔女性工作,她们的工作地和卫生间都被和白人隔离,甚至自助餐的位置也被隔离。在自助餐厅的桌子上摆着写有“ 'colored computers(有色人种计算师) ”的牌子,这个英文名在今天看来更像是iMac或者其他什么时尚的计算机的名字,但在当时这个名词专指在研究中心负责数学计算的黑人女性。

Q:当Katherine最初来到工作地点,她的同事们真的认为她是办公室的保洁员吗?

A:没有!这一情节并没有出现在这部电影的原作当中(书名 Hidden Figures,作者Margot Lee Shetterly),所以它应该是由电影制作者们原创的。由于原作在2016年9月才出版,远远晚于电影的制作时间,所以电影也只是根据原作一个55页的提纲改编而成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和原作有较大的出入的原因。

Q: Jim Parsons饰演的工程师角色是真实存在过的吗?

A:没有! 谢耳朵饰演的Paul Stafford是一个杜撰的角色,这个角色代表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带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一类人。

Q: Kirsten Dunst饰演的角色是真实存在过的吗?

A:没有!这位难搞的女性主管被认为代表了那个年代一些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言行带有偏见和歧视的一类人,据说这一形象相当具有代表性,被认为真实的反应出工作在兰利研究中心里一些部门主管的态度。

Q: Octavia Spencer饰演的Dorothy Vaughan真的是NASA历史上第一位黑人部门主管吗?

A:是的!根据真实的情况,Dorothy Vaughan在1948年成为了 NASA历史上第一位黑人部门主管,比Katherine Johnson来到NASA工作要早了5年,她也是一名为人权事业积极倡导发声的人士。电影中有一幕是Dorothy带着她的非裔同事一起列队去新的工作地点的情节,被认为是致敬了1983年电影“太空英雄”。

Q: Katherine真的像电影中那样被告知女性无法参加太空项目的吹风会吗?

A:是的!根据Katherine本人的回答,她要求参加这些碰头会,但被告知虽然没有任何法律有这方面的规定,但通常情况下女人不能参加。但就像电影中那样,Katherine在得到了boss的同意后才获得了参加会议的机会,Katherine回忆说,当时她的领导说了一句:“Let her go”。

Q: Katherine是否像电影中那样需要穿越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大院去上厕所呢?

A:不完全属实!根据原著的内容,这样的事情更多的是发生在想要成为女工程师的Mary Jackson(Janelle Monáe饰)身上。 Mary Jackson当时加入一个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项目,她和一群白人女性计算师一起工作,工作地点在东区。初来乍到的Mary对环境不熟悉,于是就问同事卫生间在哪里,但同事不仅没有帮助她甚至还笑话她,距离最近的厕所都是白人专用的。这样感到被羞辱和气愤的Mary自己去找有色人种卫生间,和电影中不同的是,她工作的东区就有种族隔离卫生间,但是并不是所有东区的楼里都有,所以虽然穿越整个大院去上厕所略显夸张,但基本上对于她来说解决生理问题还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至于Katherine本人的情况,实际上刚来到兰利研究中心上班时她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里的卫生间是种族隔离的,原因是白人专用的卫生间没有任何标识,而且附近也看不到任何标有有色人种专用的厕所,Katherine在那里工作了几年才发现隔离的规定,但是她仍然继续使用白人专用的卫生间,也没有人为此再找过她麻烦。

Q:Mary Jackson真的是NASA历史上第一位非裔女性工程师吗?

A:是的! Janelle Monáe饰演的Mary Jackson于1951年被兰利聘用,就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她得到了航空研究工程师Kazimierz Czarnecki(电影中改名为Karl Zielinski)的鼓励,向汉普顿市法庭申请和白人一起参加研究生课程,最终她赢得了诉讼并且于1958年被提升为工程师。

Q:NASA的女性数学家会像电影演得那样会见像John Glenn这样的宇航员吗?

A:是的!根据 Katherine Johnson本人的回忆,她们确实被安排和宇航员们见面,但是宇航员并不一定会像她们那样激动,Katherine说:“我们带着敬畏的心情在注视着他们。”

Q:Katherine真的参与了John Glenn的轨道计算吗?电影中John Glenn要求Katherine仔细检查计算机的计算结果是真的吗?

A: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是真实的! Katherine Johnson本人回忆道:“ 当John Glenn有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位进入地球轨道的宇航员时,他们希望当他返回时可以降落在某个特定的区域,那就是我所做的工作,我计算了他的轨道。所以从那之后,只要有轨道计算的工作他们都拿到我这里,而我几乎都是用手算的方式完成了这些任务。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同样是真实的!当时的NASA计划是1962年2月将Mercury-Atlas 6发射升空,而执行这项任务使得宇航员John Glenn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绕地飞行的人。电影在这一部分可谓相当的还原真相,甚至连Glenn的台词都和真实情况没有差别。根据NASA的记载,当时的原话就是 "Get the girl to check the numbers... If she says the numbers are good... I'm ready to go."

John Glenn 在 1962 年 2/20 执行水星任务,他帮自己的太空船取名为友谊七号,并成功绕行地球 3 圈,花费了 5 个小时。
John Glenn在电影上映前2016年12月8日去世,享年95岁。

Q: 电影和现实情况中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A:关于这个问题原著作者Margot Shetterly说:“看电影时你可能觉得工作都是那几个主要角色完成的,但是现实中我们都知道工作是不同部门分工合作完成的,想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太多的人一起努力,但是我也理解在电影里你不可能把镜头聚焦在300个角色身上。”

Q:女主角Katherine Johnson对本片满意吗?

A:根据Daily Press的采访,Katherine本人看过了电影而且非常喜欢,她说:“(电影)很好,很真实。”

78/100

 短评

作为一个黑人女科学家的三座大山:第一座是肤色、第二座是性别、第三座是肤色加性别。

7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NASA的黑人女性科学家不能和白人共用同一个洗手间,必须去隔离的colored bathroom,而这是距今不到60年的事情。Minority group眼前的一切机会和平权都不是理所当然的,striving for excellence是最好的赢取尊重的方式。

8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有太多“乏味的科学家电影”,能看到这部电影真好。读完同名著作让我久久不能平息,到最后略四平八稳的改编反而觉得还不过瘾。但这不足以成为挑刺的地方:和ABC那部《宇航员之妻》一样,回望过去,珍视每个女性还有平凡人在历史转折的作用和力量,谈不上大爱但绝对令我对这群可爱专注的人们肃然起敬。

9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主线剧情紧凑,三个女主各有各的故事。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为着同一个目标抗争着。叙述十分平铺直叙,对于当年的不平等不加重描写也不一带而过,反而更加有力。副线情节有点连不上,Jim Parson真的努力在不演Sheldon了但是这个角色实在太像,辛苦了。配乐大赞。

12分钟前
  • 戴皮卡丘帽的熊
  • 力荐

鼓舞人的是,影片没有歇斯底里控诉黑人如何受到不公待遇,不悲情,不煽情,不滥情,而是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能力和价值,这才是对待生活压迫应该有的态度。向她们致敬。

15分钟前
  • 粽人府
  • 力荐

各种工整、正确的黑人女性传记片,同题材不如《模仿游戏》在情感和冲突方面刻画的动人。

20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这部电影当然是讲黑人平权,但其实也讲了一句更加朴素的真理: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肤色让这些黑人女性本能地更具有危机意识。

23分钟前
  • 鲁闽
  • 力荐

五星并不是代表是最好的,只因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电影。意外的明亮欢快。知道是主旋律刻意煽情,可还是无法控制的被打动。看到人类曾经因为肤色不同而被隔离区分觉得不可思议,此时今日,我们还有多少理所当然的不平等等待着未来的不可思议?我无法改变自己的肤色,因此我别无选择,只能成为历史第一人

24分钟前
  • 巨米雨
  • 力荐

谢耳朵做梦也没想到,他也有智商被碾压的一天。

2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NASA还是好。眼泪盈眶好几次,明知道是电影刻意为之,还是买账。身为学界女性,类似事件多多少少都遇到过,知道有多不容易。"I know you probably believe that."

31分钟前
  • 铎奇
  • 推荐

三个女主人公的不卑不亢和笑对人生真的非常迷人,她们不断创造新生活的积极态度被这部细节和感情都充沛到溢出来的电影赋予了极强的感染力。在处处讲求“政治正确”的今天,这部也许不是最好的黑人电影,但绝对是今年一部不容错过的黑人电影。

35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取材自真实人物,故事已经非常吸引人。然而剧本很大的问题是没有持续给主人公造成更大的困难,一切总是会迎刃而解。传记类不好处理的地方在于总是想忠于事实,很容易做成流水账。会给Taraji一个女主提名吗,期待。

40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推荐

配乐、表演很不错,用喜剧的形式表现种族问题,很可贵。 全场爆笑,中间有几次鼓掌,最后全体起立鼓掌。上座率95%以上,后来进来的都很难找到座位。

42分钟前
  • Messi
  • 力荐

爱国主义+肤色平权+女性革命,这个时候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政治正确,因为只有在失去它后我们才发现它的不可或缺。曾经黑人需要坐在隔离区,曾经女性不能进会议室,有偏见就会有第一个打破偏见的人,历史不会永远hidden。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很好看!平权片不是太多是远远不够,希望每年至少一部。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困境下坚持伸张自身权利,三位女性先驱的态度和魄力可爱可敬。尤其法庭上面对白人男法官那句从容而掷地有声的宣示:“我无法改变自己的肤色,因此我别无选择,只能成为历史第一人”。是的,历史总是由“第一人”率先翻页的。

48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必须说,对本片的喜爱胜过隔壁的月光男孩,即使抛开肤色和性别,本片的题材和故事仍旧能够引人入胜,任何丰功伟业的背后都少不了“Hidden Figures”,三位女性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种种压力下所表现出的坚韧和勇敢无法不令人动容,相比之下,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似乎也只能沦为陪衬

49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absolutely fantastic!不哭闹、不控诉、不暴力、不煽动,用出类拔萃的才华让质疑者闭嘴,用真诚、努力和时时刻刻对自己权利的争取来赢得机遇和认可,机会和人生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作为同样每天都面临种族和性别歧视的人,被这部电影的无数细节狠戳泪点。最后,向三位女性先驱致敬。

50分钟前
  • 潋 | Béatrice
  • 力荐

“我无法改变肤色,我只能成为第一人。”一甩平权电影苦大仇深的套路,对几个超级大脑的刻画着重于勤奋与隐忍,不吹不黑也能塑造出富有感染力的人物。这部电影完全不需要“政治正确”的保护色,拿下三项(陪跑的)奥斯卡提名实至名归。

53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Amazing work by those heroes behind the scene!我们今天所享受的一切平等与不那么平等,都是由无数女性、少数裔前辈斗争得来的。其中受教育的机会是我最感恩的, never take anything for granted.

58分钟前
  • Ann
  • 力荐

看完全剧最难忘的一镜是,Catherine冒雨跑半mile去另一角的color bathroom,回来后被上司责骂去了哪里,在办公室中那一爆发。全剧仅此一次,其他时间所有人,不辩解,不争吵,努力工作,让自己变的有价值被看见,赢得名副其实的尊重

1小时前
  • Blueberry Pi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