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综艺内地2018

主演:内详

导演:李锐

 剧照

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2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3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4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5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6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3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4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5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6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7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8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19爸爸去哪儿 回忆杀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4:07

详细剧情

《爸爸去哪儿》1-5季内容精华版,帅气爸爸和可爱萌娃亲子户外真人秀

 长篇影评

 1 ) 请把这部影片留给市场评价

电影还未上映,整个豆瓣影评就陷入了一片乌烟瘴气的骂声中,我只想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观众为这部影片说几句话:

1.这能算电影吗?

《爸爸去哪儿》电影版是作为纪录片在广电总局备案的,纪录片就意味着以“记录”为主,而不是像普通的电影一样按照原定剧本一个个镜头去拍。因此没有普通电影的剧情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这部电影通过剪辑,也是有起承转合,以任务推动发展的。

电影的类型多种多样,纪录片也是电影类型中的一种。电视版《爸爸去哪儿》是一档亲子真人秀节目,也就是说它的本质上就是一个纪录片,只不过这个纪录片的主角是明星,同时为了照顾观众的观看体验,在剪辑上讲究节奏,讲究“笑果”,同时在字幕上加上了一些符合现在观众体验的内容,以让短短九十分钟的电视节目不像普通的纪录片一样严肃和沉重。这是纪录片的一种娱乐化形式。

根据这档节目的火热反应,制作方看出了市场的需求,将这个想法投入电影市场,当然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事情。实际上这不就是许多人口中日日追求的市场经济吗?市场经济自然是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商人,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因此,《海豚湾》作为一个严肃的纪录片可以在电影院上映,《爸爸去哪儿》电影版当然能作为纪录片的另一种类型在影院上映。

2.五天拍摄的电影,能看吗?

作为一个纪录片,只要完整记录了一段时间的发生过程,对这一段时间做到真实的还原即可。
电视版是三天两晚的记录,这一次更是增加了两天。这样一部纪录片怎么才能用几个月来拍呢?你是让这五对父子在动物园住上好几个月吗?还是说要先写个剧本出来,然后让五对父子一个个镜头来拍呢?如果真这么做,问题又出现了:第一,这也就不能算是纪录片了,以这几个小孩子的演技,诸位又要大骂这部电影制作粗糙,制作方圈钱了;第二,从市场的角度看,观众想要看到的是小孩子们的真实反映,而不是扭扭捏捏故作姿态的表演,以“表演”的形式在影片中出现,和综艺节目的形象不符,同时也达不到优秀电影的水准,商业上如何保证不亏本呢?

3.市场不会有同情心。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票房的影片一定是迎合观众需求的影片。这是个残酷的现实。
并不是拍摄时间越久,获得的回报越大;不是影片越具有教育意义,内涵越深刻,观众越会掏腰包。从这几年飞速发展的电影市场来看,获得良好市场反响的,一定是可以迎合观众需求的。如类型片中的优秀作品《泰囧》、如粉丝营销的典范《小时代》、再如演员自身口碑继承的作品《私人订制》。他们或许在你眼中不算是优秀的影片,但是确实市场经济中的强者,他们满足的现在观众的需求,自然能在市场中赢得胜利。

就像我们上学时,并不是花在学习上时间越长的人成绩就越好。总有一些人以超凡的头脑和巧妙的学习方法获得班上的前几名。

4.好影片不一定有好票房

如《1942》等主题深刻的影片,会在电影文化史上流传下来,但是却不一定可以在市场上获得好的回馈。这是经济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而导致的。
为票房而生的电影作品或许根本就不是为了成为一部文化史上优秀影片而生的。《小时代》、《爸爸去哪儿》这类影片的目的是纯粹商业化的,终极目的就是“赚钱”。他们本没希望成为一个内涵深刻的电影,影评人们也不应抱着看《辛德勒的名单》的期望去看它。

5.自然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很多人担心《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会导致市场上衍生出众多“大电影”版综艺节目,电影市场会陷入恶性发展,我想这过于杞人忧天了。还是那句话:“请让市场来评价”。

观众不是傻子,他们会区分“好与坏”,为什么同期的《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票房惨淡?我想观众还是懂得该为什么东西掏钱的。《爸爸去哪儿》定档在春节,迎合了合家欢的需求,满足了过年娱乐的需要,同时老少皆宜,又满怀亲情,自然会有好的反响。
试想去电影院观看的一大家子心理会想:这是电影吗?像综艺节目的电影有看头吗?这会有利于电影市场良性发展吗?

答案必然是不会的,九十分钟内,有欢乐有感动,增加了家人之间的感情,增加了年味儿,我想,普通观众已经是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

未来出现更多的综艺节目的电影版,能否迎合市场需求?若不能,大批同类电影票房惨淡,这类电影自然慢慢消亡。若能,观众又是否会审美疲劳?若已经审美疲劳,那就像现在的历史题材的大片一样,以亏为终,那么市场又会催生着新的题材的电影诞生。

这不是影评人们控制市场良性发展的,这是市场的规律使然。

6.这部电影就是来圈钱的?在影院看和在家看根本没区别?

什么电影是为了不赚钱拍的?电影是商品,商品就是为了赚钱。
只是诚意与否和赚钱方法是否高明的问题。 这一切会交给观众来买单和选择。
  
在电影院看与在家看的区别:
1.电影版采用更豪华的专业电影摄影机拍摄,比电视版便携摄影机效果更好。
2.动画效果比电视更多,制作更精良,剪辑素材更多,笑点更密集。
3.可以比电视观众更早看到五对父子的收官作品。
4.影院观看,氛围的烘托下会有更好的“笑果”,在这个喜剧都让人难以发笑的年代,什么能比开心的笑九十分钟更宝贵的?这个“一笑而过”正是许多人掏腰包的原因所在。

所以,大过年的,心里阳光一点,做一个简简单单的人,快快乐乐的在九十分钟里遗忘生活的压力,大声笑、大声和小孩子们一起合唱,剩下的留给市场评判。少些戾气,少些争论。因为它有它的发展规律,咱们操心太多了。



                                                                                   一个普通的观众

 2 ) 你说去哪了?

前一段时间,某台有个节目特别火,叫《爸爸去哪儿》,我周围的女性朋友们和一些不怀好意的男性朋友们几乎集集不落,形成了一种今天这个直播你不看并且你不在社交圈上刷几条与之相关的状态你就不配做我一辈子的好朋友这一种风气。我这个人比较爱说实话,所以当女性朋友问我:“你看《爸爸去哪儿》了吗?”我都说:“我不知道去哪了。” 开个玩笑,我都说:“没看过。”女性朋友随之投来鄙视的眼光,就像看乡巴佬一样看着我,我感觉我好无辜啊! 因为我实在觉得这种节目对我来说没什么看点,看点在哪? 孩子?老男人?强行卖笑点?强行卖亲情? 我承认,芒果台除了《天天向上》让我乐过,其他我还真不感冒。

这部电影的口碑严重两级分化,支持者的观点是:1.看的人多就是好电影 2.过年全家人在影院都看乐呵了,这还要喷? 反对者的观点:1.综艺节目为什么能成为电影? 2.质疑电影的制作水平

如果大家赞同我说的,不难发现其实支持者和反对者并不是站在对立面,支持的人是因为看高兴了,而反对的人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不好笑或者看着让人不舒服,发对的人往往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他们发对的是 这个综艺节目为什么能成为一部电影? 所以大家在网上吵个半天始终没有下文。而我,说实在的,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也不打算看,将来也不会去看,但您千万不要觉得我没有写这篇影评的资格,我不会去写电影的内容,我只会对这部电影所产生的影响做评论,如果我说的不对,请和我讨论,不要盲目喷我,谢谢。

虽然我不看《爸爸去哪儿》 但是我很能理解我周围的女性朋友看这部电影,小孩萌翻天,爸爸们不是有成熟男人的魅力就是帅翻天,我佩服芒果台,更佩服这些个星爸爸们就这样把自己的宝贝儿女们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映像中的星二代,大多数都是在快毕业或者快成人的时候才进入大家的视线的,不论成功或是失败,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媒体和大众的神经和星爸爸们的面子,以至于他们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 你想想,你的同班同学如果是张默,李天一,你不得低头哈腰地叫声老大让根烟?你能像对正常朋友一样去对待他们?多少都会有影响,再看看这几个,都还没怎么上学啊,哥哥们,这么小就让上千万的社会人员对他们评头论足,你确定小孩受得了? 他们还是天真的孩子啊。这几个孩子以后上学也好,不上学也好,出门我看也得戴个墨镜(我这么说是夸张了,反正多少会有影响),提升父子感情的方法千千万,没必要拿小孩的未来做赌注来博大家一笑。
这个电影的票房很高,让幕后工作者们笑着睡觉应该没问题。为什么会这么高?我觉得有两点:1.过年能干吗?看电影啊。2 电视版《爸爸去哪儿》超高收视率所争取来的一大批观众。(请不要拿《中国好声音》来反驳我说这点无效,好声音是因为一个唱歌的选秀节目硬是要改成一个难看至极的电影,而《爸爸去哪儿》基本上原汁原味,就是电视版的加强版)。这几天有幸路过高端霸气上档次的电影院,刚准备进门观望一眼就被挤了出来,这票房不好都难。
接下来就是争议最大的制作问题,我13年11月的时候看消息说《爸爸去哪儿》准备开拍电影,14年1月底上映。我当时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定神又看了一遍,发现我还是5.1的视力没错,“哎,我去你妈。”当时就是一声吼“你以为是我们电影社拍电影啊?一个月一部?”没想到比我们厉害多了,拍摄只有不到5天,我在网上看过一个制作人员给这部电影写的影评,说剧组有多么多么大,摄像机有多么多么多,这就是你成为一部电影的原因了? 真正的电影是什么,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所形成的艺术品,而不是综艺节目,你要是觉得看的人多,能让人乐呵就是好电影,那东京 热岂不是年年能拿奥斯卡?有些A片都能来出个剧本,你一个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都拿不出来,你还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电影?所以说,这真的不是电影,只是一个综艺节目的加强版。至于他为什么能上映,哪的问广电的一帮红色老头,问问他们收了多少钱,能这么果断的就把一个2个月制作完成的综艺节目排到贺岁档,而把《雪国列车》《霍比特人》一拖再拖。我也很纳闷豆瓣现在怎么了,一个一星的短评硬是要以商业理由给我删了,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豆瓣吗?之前我看到《大闹天宫》的时候,觉得不太好,因为西游记题材真的被拍烂了,但是现在看来,真是良心之作,光是特效就坐了三年,《大闹天宫》的官博说了几句《爸爸去哪儿》,我很理解他们的心情,你想想,人家辛辛苦苦拍了4年的作品,就要收票子了突然被一个拍了5天,制作不到两个月的综艺节目抢了一半票房,你感受一下,你受不受得了。说到这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孩子在观众面前快笑不动了,眼泪也要流干了,后面有个戴墨镜的老大叔,手里攥着钞票不亦乐乎。也有人说《爸爸去哪儿》的高票房值得中国电影人反思,我觉得是值得反思,不要留在中国了,有能力的去好莱坞发展吧,中国没有希望了(哈哈,玩笑话)。我觉得有什么好反思的?向《爸爸去哪儿》学习? 最应该反思的就是广电,你让一个这种制作水平的综艺节目收这么多票房,你让其他导演们和电影公司活不活了?你这是在给中国电影指路吗?以后就拍这样的电影?之前管制这个管制那个,又来个国产电影保护月,保护的一点竞争力都没有,拍个电影就可以得到票房,这还怎么进步?现在可好,直接综艺节目上了。红色老头们你们知道现在主席提倡科学发展观吗?

哎,说了这么多,自己越来越激动,大过年的不应该,总之,你看乐呵就好,也给我言论自由的权利,小的也只是杞人忧天,只能动动嘴皮。

 3 ) 为何大家会觉得这个片子成功,代表中国电影市场的失败?那么这次我就来详细的说一下为什么,以及如何界定它的身份。(最短的标题一定要配上最长的内容)

首先,咳咳,这是影评。不过呢,不是《爸爸去哪儿》影片剧情的影评,而是透过《爸爸去哪儿》这部电影以及所产生的现象,反思它的意义以及反思中国电影业的影评。本着不报忧国忧民的态度,尽量客观冷静的来分析。(其实我是蛋疼加写上瘾了)


 
第一篇影评我曾在标题强调过是个人见解,第二篇我也频繁用到第一人称,因为我不可能那么客观,权威的断言它真的一点也不算电影。这只是在我看来不符合我心中对电影的底限要求,出于情感因素我不能承认它是电影。
那么,如果我抛开情感因素,客观的来看它,它是不是电影呢?

【纪录电影】
很多豆友认为,这个不叫电影,是因为,它不像我们常见的电影那样有故事,有起承转合。但是电影可以按不同方面分出不同类型,如果按故事的真假来划分,就可以分为故事片————虚拟的编造加工过的影像记录,与纪录片————真实的自然的影像记录。
另外电影按照广义理论来看待,凡是在电影院播放的影像媒体,都属于电影,包括AV。如果AV在电影院上映了,它也是电影。不过不在电影院播放的电影叫不叫电影呢?也叫,但它从属于第一身份:视频,第二身份才是电影。
但是广义理论太广义了,放到食物上来讲就是凡是人类能够在餐厅吃到的加工食物都算烹饪,甚至包括日本的大便餐。
那么纪录片,又可以细分为纪录电视剧与纪录电影,或者以深重主题为主和以轻松主题为主的。
由于纪录片特有的真实性,两者除了播放媒介不同再就是播放长度不同了。纪录电影还可以再分,具有娱乐性的和不具有娱乐性的。但是在电影院盈利的纪录电影,它势必要有娱乐性才行。
而在具有娱乐性的纪录电影里,它又被分为纯记录性质和有参与性质的。前者譬如《圆明园》,后者譬如《怎么长胖?》。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爸爸去哪儿》本来的面目:真人秀,一种以普通人的生活为主题,人为地设置任务来推动节目流程的综艺娱乐。纪录片和它非常像,甚至经常分歧模糊,因为二者一直处于互相借鉴的关系。
那么到这里《爸爸去哪儿》的定义就呼之欲出了:一部以轻松主题为主的具有娱乐性的有人为参与的纪录电影。

不过它可以叫电影,可不可以不叫电影呢?也可以。
因为它完全是按照真人秀的流程来进行的,所以你也可以说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真人秀且毫无勉强。而上面这一长串的下来几乎可以翻译成它是冷门里的冷门里的冷门里的冷门里的冷门里的冷门。用个通俗的比喻来解释它就是用塑料泡沫做的沙滩比基尼,虽然一时吸引人们,但它的材料用途注定昙花一现。你虽承认它是衣服却十分勉强,它也很难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对象。归根到底,是因为它并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大众审美需求。它就像挂在派对墙上的人,你说它不是派对的一员,也算;你说它是派对的一员,勉强,但还是算。关键看你用什么角度看。

不过以我个人的需求看我不认可它,它不符合我对纪录片人文诉求主题的定义,如果是原本在电视上放的内容,我还可以说它具有强烈的人伦亲情关怀交流与现代儿童教育意义,这部只能说反映了亲情的温暖与孩童的快乐,简单虽好却没有了深层次的内在了。不过我还是会看。
(肯定有人会说没看怎么会知道它意义深不深?很简单,我通过已看过的观众反馈与电视版的做个对比就清晰了。)



很多人说它会摧毁中国电影界,很多人就会说他们杞人忧天;很多人说他们宁愿选择看一部不是电影的电影,很多人就会说那些真正的电影就会输给一部不是电影的电影。很多人说不管什么看得开心就好,很多人就说电影越做越差就是因为你们抱着这种心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又代表了什么?


【影迷】
我第一篇评就像一个有缺陷的鱼钩,虽然不完整却钩出了这部电影受众的所有形态:喜爱的,抨击的,狂热的,理智的,悠闲的,愤怒的,乐观的,冷漠的。。。还有拿钱的。《爸爸去哪儿》真神奇,它特别简单粗暴却迅速划分出两种人:普通观众和影迷。
怎么样辨别一个影迷?豆瓣时光是必上的,随机有知乎账号。家里常年有《看电影》《环球银幕》等杂志,有特别欣赏的电影明星与导演,同一部电影兴致勃勃的看个七八遍不腻,对电影有高诉求,偏注重剧情,进过午夜场,爱看影评评影评写影评收藏影评。
一个影迷,在别人通过海报知道电影存在的前一个月甚至更早可能就已通过豆瓣时光知乎知道它的导演演员剧情上映日期并翘首以盼苦苦等待,上映后先看看评分,决定进不进电影院。进入电影院直接买它的票,如果没有,宁愿多等一小时。看的过程中脑海里飞快的想着念白演技特效场景的各种表现力,并时不时吐上一句BUG或萌点。看完还觉得精彩兴奋的打开手机电脑在电影网站贴吧与网友展开热烈的讨论。
而观众,逛逛街,累了;周末了,没地可去。去电影院看看离现在时间最近的片子,坐下来休息一会,啃啃爆米花吸吸可乐。喜剧:哈哈。悲剧:哎。恐怖:啊!其余:呵呵。也许还有:呼~,看完继续逛街,或者继续没地可去。
前者有目的,后者没目的。可悲的是,我从对我的回复里看到后者的基数远远大于前者,很多观众甚至都不能分辨观影感受与影片类型的区别。而还有更多没有豆瓣账号的观众,撑起了中国电影的天空。

这是件十分惭愧的事,因为我国与国外完全成反比,美国电影的核心力量是影迷,无论金融危机海啸风吹日晒冰霜雪打都无法动摇他们走向《星球大战》首映的决心,并省吃俭用只为了买舰长或者尤达的周边来刺激市场的多元消费间接给予了电影人创作的激情与动力。
而我国核心的力量是看心情进电影院的观众,买完这次下次不会再来了。从众心态强烈,某青春片别人都看了自己不看显得很特别;热衷花边新闻,对人肉搜索反映的现实兴趣不大却很喜欢圆又圆之恋。很多观众进电影院只是为了“放松和好玩”。当然就不能指望什么周边了,电影人指着票房赚钱就不错了。
而影迷自身也很悲哀,社会形态趋于分散,且是整体年轻素质偏高的城市人群,不具有普遍性,国内也没有系列片培养长期影迷基础。
所以才能这么轻易撼动电影结构。
【盗版枪版】
说到这个我自己非常惭愧,因为我刚开始一怒之下也建议别人去看枪版,这本身也危害了我所支持的电影行业。
其实我国影迷数量非常庞大,却不是由影院诞生,而是依靠盗版。神不神奇?我开始看盗版的动机,是在一直买正版DVD之后的某天看了别人的盗版,发现它不但便宜,还可以一碟多片且画质十分高清,还有花絮!自此以后再也没买正版也再没看过商店里有正版。
无法赚影迷的钱也无法通过正版获得收益,电影人只能博彩,什么手段都出,吸引观众眼球为主,也就使市场出现了《富春》。
【档期】
我真不想说我是一个阴谋家或内心黑暗者,但是这个档期排的太有问题了,在它上映的那天同期上映的影片清一色都是小成本爱情片。1月31号正是大年初一,举家老小出来游玩,选择看电影的话毫无余地,谁还会抛家弃小跟爱人过二人世界?总之就是,无论你愿不愿意,你没得选。
【题材】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国并不缺青年偶像,却非常缺乏青春偶像题材电影;我国并不缺童星,却非常缺乏专门拍给儿童看的儿童片,尤其是真人儿童片。《爸爸去哪儿》的走红,正是国内缺乏儿童片的最好佐证。为什么档期会出现一家独大?春节合家欢之际,这个时间段应该是很多儿童片百花齐放良性竞争的时候,可是细心想想,上一部标准的儿童片,是什么时候上映的?
【演员】
很多人留言说过一群孩子的笑声与哭声竟然盖过了真正的演员们,我要说,这反而是个好事。因为当下演员所得薪金的虚高连央视都跳出来骂了,一部号称大制作的电影的一半投资其实都是给了演员,剩下的钱怎么够做好特效养活编剧?于是质量自然粗制滥造。
然而再说到童星,作为特殊的小演员,国内很少有以他们做主角的电影,于是他们不得不依靠参与成人电影来出镜,而在宣传发布会等各种地方他们都要说着大人才会说的话。本来就牺牲了同龄人的时间与隐私,还要牺牲自己的天性说违心的话。这就是电影圈机制的问题了。而很多无聊网民仅仅出于无聊,对这样的童星进行攻击,就更不利于童星的发展了。
业内人士应该借这个机会反思,是不是应该更多关注儿童的世界?是不是应该给童星提供更好的空间?
【院线排片】
这个真不想多说了,之前去看《逆光》把我活活气的啊。。。我国排片特别随心所欲,完全不考虑“均衡,平衡,全面发展”,重头戏的大片不管好的烂的全排的满满当当。其余小成本要么一天才二三场,还是午夜场。要么,根本就不排。那些院线惯的大片跟天王老子大爷似的独霸天下,烂不烂无所谓,反正,你又没得选。





有人说:这不是正代表中国电影市场消费能力很强,需求很旺。我说:确实很旺很强,就像土豪,花钱花的爽,但是自己没有内涵没有知识没有学问没有情趣,钱堆起来真正的蓝血也不会瞄你一眼。消费能力再强,文化欣赏水平跟不上,满足的也只是生理需求,不是心理需求。



每一部现象级电影的诞生都是有好有坏的,比如《小时代》,它代表了90后一种真正的面貌,而再不是导演们自我YY式的猜测。虽然这声音物质且空洞矫情,却也是小鸡电影开始划分年龄层次的开始。
坏的显而易见,它的内容效果都是负面的价值观却作为主流来宣扬,吸引了大批跟风者。《爸爸去哪儿》也是一样,它开创了真人秀电影的模式,填补了目前儿童片的空白。但它本身的综艺性质,让它的后继者更多的是复制它的成功模式而不是思考它的特殊意义。



怎么非要我给评啊?这次我不想评啊。好吧,还是基于我个人的情感诉求给一星,不认可就是不认可。

 4 ) 依然是个人见解,这次是关于它与中国电影与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看法。(凑不了上次那么长的标题了)

   

今天一上来非常失望,不知道是没等到还是根本没得等,仔细看了所有人的长评和短评,没有人说它表现了怎样的亲子情,怎样的令人回味,怎样的成长心路经历。没有一篇说它好的发人深省的。
   它就和我预想的一样了,是部纯粹的爆米花片,让人笑过就忘。如果说电视上孩子们和父亲去体验生活有着锻炼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及加强父亲与孩子的沟通的意义。这部电影就是纯粹《爸爸今天和我一起去动物园玩天然萌的梗》,有什么意义呢?
   有什么意义呢?
   明年的今天你还会记得它吗?


   《关于中国电影》
    我一直认为它垃圾,但我并未绝望的认为,因为整体的差劲我就可以麻木的容忍综艺节目改编成电影的存在而认可。因为烂片的横行我就放弃了对中国的电影的期望。凤凰燃烧到了尽头,必会重生。
   因为还有姜文,他可以将一篇短文改成2个小时长的电影,并且,是天天都在改剧本。
   因为还有徐克,请来国外的制作班底,并搭建了一个巨型水池,还要克服演员的水性与拍摄难度等等问题就为了拍一部爆米花片。
   因为还有王家卫,力求真实,让演员集体苦练武功,张震更是练了三年拿了一等奖。影片的每个镜头也都力求美与耐人寻味。
   因为还有贾樟柯,一个总是将镜头关注小人物生活频频在海外获奖却被自己的国家长期拒之门外的导演。
   因为还有跟随他们的团队,以及很多很多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的青年文艺工作者。
   有的人,一生没吃饱过,就为了拍电影。
   有的人,宁愿自己烧伤也不希望胶卷有事。
   有的人,认为自己生下来就是为电影而活。
   他们这么呕心沥血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观众舒舒服服看部商品。
   商品!
   他们都只是为了,制作一部商品。你们口中的,商品。

   
   我从来不将电影只看作商品,它是我情感的载体,我可以肆意的在里面做梦,也可以在那里找到我自己。那是我从童年坐在露天电影院开始就一直拥有的最私人最特殊的回忆。
   我做不到像普通人那样看过就忘,看过一部精彩的电影,我会兴奋得睡不着,我会起来找论坛发言,找微博写评,找朋友聊天。我加入过话剧社也写过剧本拍过DV,正是做过才知道要做好有多么不易。
   所以我不能容忍,一部5天完成的电影,一部靠消费孩子剩余价值的电影,一部被人认为完全与电视效果没差的电影,一部已经没有任何深刻意义的纯粹爆米花的电影。赚得了比那些电影人多的多的钱,收获了比那些电影人好得多的评论。让他们那么努力想做好却仍被人骂的成果变成了黑色的笑话。

   
   《关于纪录片》
    第一部电影就像你的初恋,这可真没错。我看的第一部纪录片是《海豚湾》,至今依然记得深红的血水与湛蓝的深海错综交织的场景,鲨鱼的无力挣扎,低沉的古典大提琴。。。以及我咬到发麻的嘴唇和满脸的泪痕。
    这部片奠定了我对纪录片的标准,就是心灵的震撼与共鸣。
    它可以不用专业道具,也可以不用精美的剪辑,也不用强大的后期,只要它的故事能让我感动,能让我思考,能让我回味,能让我认识到理解到新的世界与观点,那么,它就是优秀的纪录片。
    而这部电影,连优秀都谈不上了,它不配纪录片之名,一部感动的点仅仅只有最后大合唱的DV亲子秀才是它的本质。
   
   而在我看来这种感动的点还不如让小胖妹扶起一个老奶奶来的感动。可惜这种事连我自己都没有胆量去做,所以更没有什么指责的权利。

   假如这部片子不是去动物园而是去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比如种树,或者保护水源。我还会觉得它有着积极的意义而算是纪录片。

   否则,这个样子也算纪录片。不就跟这个样子也算中国电影,这个样子也算健康食品,这个样子也算中国足球一样了吗?
   
   纪录片要求的是真实,但不是爸爸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动物不停卖萌逗得人笑的真实。纪录片要求的是会心一笑,而不是哈哈大笑。那只是贺岁片春节片爆米花片。
    唯独不是纪录片。



   《关于真人秀》
    综艺节目改编成电影我是很不认可的,但是我并不想去阻止去反对,任何事情都会有因有果。它并不是中国首创,早在这之前日本美国都有先例,作为真人秀鼻祖的美国在屡战屡败之后终于认识到电影和综艺的距离就像刘谦和YIF中间隔着一万个傅琰东。而娱乐大国日本在那一次小试牛刀之后认清了现实老老实实还是该干嘛干嘛。
    但是这种综艺节目一拥而上抢滩电影市场的事却是中国独家独创,虽然之前我猛烈抨击过这种现象,但是现在仔细一想,人人都来做这块饼,这块饼却不是人人都爱吃的。《爸爸去哪儿》是因为正能量与家庭以及父子亲情才大火的,还有爹的帅气与娃娃的萌。这种讨喜的馅料做出来的饼是不挑人的,男女老少都爱吃。但是其余的节目针对性太强了根本做不到成功改编成卖座的电影。再有与《爸爸》相似的出现人们也只会认为是狗尾续貂。它的成功不可复制。

    如果改编得好,能够客服综艺与电影的不协调性,我是不反对的,但是目前情况,大部分综艺除了屏变大了内容一点没变甚至还烂,这对于看加大版还不能换台的观众来说可不是好事啊。
    何况这个问题连真人秀祖师美国都未能攻破,中国要想超前完成简直是不可能。
    综艺由于脱胎于电视所以它的内容必须拥有极强的娱乐性与时效性,这要求它的内容必须够新鲜够吸引眼球,因此很容易缺乏内涵与深度。而一部电影,优秀的根本就是它内涵的故事与深度的思想。当然爆米花片也是电影,然而一部爆米花片不可能像综艺只凭笑点爆点就能高收视,要么拥有宏大的场面,要么拥有绚丽的特效,要么拥有丰富的视觉享受,要么拥有紧张刺激的动作爆破。很显然综艺办不到。

    另外真人秀自身的弊端早年都遭人诟病以致有了《楚门的世界》,美国在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与磨合才形成了共谋的局面。而真人秀刚刚起步的中国还有很长的路没走完却先想着怎么努力扩大知名度来挤压对手了。
 
    借用我妹妹的话就是:天天心思没怎么想学知识尽想着窝里横了。(突然又想到成东青的话:这么多年了还是只会自己人打自己人)



    如果有人来告诉我,大过年的,就是图一乐,何必这么较真。
    我会说因为这个理由,于是它就值五星并要我好评?
    我这是在评电影,不是在给微博点赞。
    何况它也不可能变成百年经典,那我更没有给好评的理由了。
    如果不是大过年的,如果不是没有其他片了,会有这么多人去看?
    一碗炸酱面,从一次性方便碗转移到了青花瓷盘,味道有点变了但还是好吃,不过价格比之前贵了至少十倍。
    然后有人说我就是掏钱掏得心甘情愿。
    呵呵,我有家庭影院。我还用省下的钱给我弟弟买了个包。

    如果有人来告诉我,老人父母都是难得进一次电影院的,我不懂那种亲情聚在一起的可贵,也不懂不是人人都有家庭影院。
    于是我看看超市里普遍卖的电视,都有插口,等几天网络出了高清版,完全可以下了然后和老人父母一起围着电视看。
    你家是有多土豪,非要在电影院跟一堆你不认识的陌生人挤在一起才能聚会,还不清楚自己买的是不是正排座位,还不清楚自己跟家人能不能坐到一起,然后看一部跟电视效果没差的,“电影”。


    借用我妈妈的话就是:中国人真的特别爱凑热闹,好像去晚了或者不去就抢不到似的。


    我祝福过每个真心想去看或者被硬拉去看的人,你无法阻挡有人就是喜欢放大版的萌。但是我自己却拼死找不到必须要去电影院看它的理由。如果你刚好是正在犹豫看还是不看,或者听到以上两种言论对你的激励的人,希望我说的会对你有用。
    所以我还是打了一星,如果不是爸爸和娃娃们,我就打负星。







    此文献给商品论者纪录片论者及好电影论者。

 5 ) 作为《爸爸去哪儿》电影片场被逼疯的人之一讲讲亲身经历(转自知乎)

作为《爸爸去哪儿》电影片场被逼疯的人之一讲讲亲身经历

先自报下家门,我是电影《爸爸去哪儿》摄制组的,亲历了电影拍摄的前前后后,对这个电影也算是摸得一清二楚。节目这么热,我也来说说电影的拍摄,爆一些大家看不到的事。
首先说明两点背景:
1、你们说对了,电影的确是因为节目受欢迎而起意拍的。除了芒果台,出品方还有天娱和蓝火参和。说是三家想趁机赚钱也没说错,换成哪个台哪个公司都一样,不会有人闲的没事干做赔钱的买卖;
2、为啥是滕华涛、林妍和谢涤葵。谢导不用说了,节目总导演,滕导和林导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他俩的主要任务是要提升电影感。片场林妍主要负责电影拍摄期的前场拍摄,还有机位布置、声音,包括后期的制作,确切来说,就是负责电影生产。而且,滕华涛导演去年下半年还低调地做了奶爸,当时他在朋友圈晒出女儿新生照片的时候,我还在想,滕导是多么适合导一个亲子题材的电影啊,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天娱龙总拉下水了……不得不佩服龙总的眼睛好毒……


都知道《爸爸》是一个肯定赚钱的生意,但是实操起来可没那么简单。接下来说下我理解中拍这部电影最让人作死的地方。

《爸爸》本来是个电视节目,拍成电影也是真人秀电影,“真人秀”就意味着,你镜头里这群人完全是即兴的,没有人按照剧本来。在好莱坞都没有过先例,国内的电影人更是谁也没拍过,谁也没把握能做成啥样。再加上电影的主演是孩子和一堆动物,这两种是电影圈公认最难拍的。你懂的,拍摄时间短,近乎一次成型,不可能为一个镜头一遍遍拍……所有这些《爸爸》电影都占全了。
说到这儿插一句,《爸爸》电影宣传期间办过几次活动,每次发布会之前都精心设计了不少东西,但是孩子一出来,就满场跑什么话都说,把工作人员都吓尿了。比如天天在第一次发布会的时候说“Cindy是老婆”(赤果果的佳偶天橙),就让大人们特别紧张,张亮当时也吓坏了,只能赶紧说“都是朋友”。不过,作为亲历过片场的人,在发布会上都笑而不语——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孩子们在每天的表现那才是前所未有的大考验。比如Cindy在河边跑着跑着的时候,忽然裙子就掉了,还好穿着打底裤。摄像师也一时惊呆不知道怎么反应才好,只好如实地记录下来……后来这段就出现在电影里了。虽然现在观众看着这些是欢乐,但在片场那都是大惊吓啊。
既要拍出有品质的作品,还要面对以上难点,第一批被逼疯的就是滕监制和林导。而谢导还作为“前辈”,讲了节目拍摄时各种有的没的突发状况,这也是一针惊吓剂啊。


两个被逼疯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大量讨论和预判,把难度想象到无限大,尽可能地预计片场出现的可能,原则是孩子往左,就用左边的方案,孩子往右,就用右边的方案。另外,大全景、航拍,包括带轨道的移动镜头,这些也要备齐。比起普通电影,《爸爸》特写少,中景多,野外感比较强。
《爸爸》电影片场总共有23台摄影机,470个工作人员,对普通电影剧组来说是相当庞大的,而且23台摄影机仅仅是拍摄户外环节的,五对父子房间里还藏了三四台摄影机。这样的摄制规模,普通观众听起来是没有概念的,那么我们以滕华涛、林妍刚刚拍摄完的电影《等风来》为例。《等风来》剧组有四台摄影机,有100到130个工作人员。这个配置是一个电影剧组很标准的规模。于是《爸爸》电影剧组大约等于5个《等风来》剧组。也算的上是大手笔了。

《爸爸》之所以需要这么多人这么多设备,是因为真人秀电影拍摄的坑爹性,剧组有几队人同时待命,相当于五个片场同时开工。所有我们这些人工作人员在开机的前三天做了一个内部演练,相当于天宫上天前的“模拟发射”。做了各种准备和“模拟发射”,真正按下开拍“按钮”后,所有人都还是凌乱到不得不爱了。

《爸爸》电影在长隆野生动物园封园拍,除了村长、五个家庭、470个工作人员,还有几万只动物,每次转场,都是浩浩荡荡的一大堆人马。而在拍摄的时候,每个跑动的孩子后边都跟着一长串摄像师,而且拍电影要求比电视高,工作人员是乱入不得的。跟拍Cindy的最苦逼,“风一样的女子”总是追着各种动物跑,摄影师扛着几十斤的设备也只能紧跟在跟在后边,连后两辈子的绳命都得用上才跑得赢。片场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爸爸们还没聊完,一群摄像师就跟着孩子们跑远了。然后爸爸们一边跟着走过去,每个爸身后又跟着一串摄像师。然后还有一群其他职位的工作人员举着手机跟着跑过去,边跑边拍照边压低声音说:Angela好萌、林志颖好帅……所以每天片场都是这么浩浩荡荡的。
这种诡异的局面一般从凌晨四点半开始,因为导演要求拍到小朋友、爸爸全部睡着,所以晚上十一点以后我们才能收工。
本来导演应该是组里比较有范儿的,都是那种坐在监视器前戴着耳机,然后抽着烟喊“卡”。但《爸爸》的谢导林导在现场跟场记似的,基本淹没在人海里,跑来又跑去,在五个拍摄组之间“暴走流窜”。我印象里我没怎么在剧组见过林妍,因为她在流窜作业,而且只要一开镜,我熟悉的几个哥们也都是转眼间就飞奔出几十米远了。估计可以给咱们国家的田径事业做些贡献了。
大家都知道《爸爸》没有剧本,只有执行任务的脚本,又同时有五个拍摄中心,而且电影必需有情节推动,有起承转合,还要在结尾达到情节高潮……面对这些要求,林妍只能向节目总导演谢涤葵请教,没想到谢导特淡定地说:“我们都是这样的。”于是继滕监制和林导之后,摄影组跟着就疯了,只能大量地拍、什么都拍、不问内容。当然连带着剪辑整个团队也疯了,要从海量的素材里找线索、拉出线来。后期的机房都是24小时的,把椅子拼在一起就当床了,剪辑师都是没日没夜的干,饿了吃口饭,干累了歇会,甚至都不太知道当时是几点。
跟林妍聊天时她说过,这是她拍过最难、最神奇的电影。当然也不意味着完全“瞎”拍,导演们带着所有团队提前给影片做了剧情规划,拉出来的主线是在90分钟里,既有让大家尽情欢笑的时间,也有让大家回忆第一季节目点滴引发感触,最后还要留给了观众畅想未来、畅想下熊孩子们长大,畅想自己有baby……

跟工作人员的高强度工作和紧张兮兮比起来,五个爸爸和孩子状态都是很放松,enjoy这次旅行和拍摄的。毕竟,这里是长隆野生动物园,早上起来推开小木屋的门就有好多动物,看着长颈鹿、小老虎、大熊猫,有时候我们自己都忘了还拿着机器呢。看得出来,林志颖和Kimi都特别喜欢动物,但因为小志要保持那种偶像明星的范儿嘛,所以一般摸摸动物都是比较矜持的,但Kimi就是特别特别奔放的各种跟小动物玩。Angela看见小老虎就跑,把我们都逗得跟嚼了炫迈一样——笑得停不下来。
我们在片场也有不少放风和等待的时间,五个明星爸爸和孩子也是一样,经常坐在小木屋门口发呆。我看见张亮放空就不只一次,但每次天天都是在外边跑完一圈回来之后,找爸爸抱抱,然后张亮就恢复到人间的节奏,抱完天天,孩子跑了,张亮继续放空或者玩手机。我特别后悔没拿手机录下来,不然现在随便在微博发一发,不也得粉丝上万啊。
片子剪辑的过程特别艰辛,因为素材量巨大,片长有限,好多精彩镜头都要舍弃,还因为设备太重、真人秀等性质,好多东西拍时就没有拍到。片子每剪一次,情结都变化不小。我有时候看素材也会红了眼眶,想起那段跟明星们远又近的接触,想起在片场的日日夜夜。
总的来说,片子的专业性是有一定保证的,我觉得中等水平还是比较中肯的。要论电影情节,那就不自夸了,笑劈叉了都,萌,还有轻温情。作为一种电影新口味,又是2D片票价,看了应该是不会骂娘的吧。起码,过节的时候,我们全家老小都会去电影院看的。

 6 ) 登上大荧幕的综艺节目

这部根本不能算电影,而是爸爸去哪儿的剧场版,是搬上大荧幕的综艺节目。其实就相当于是一集爸爸去哪儿放到电影院里播出。
无可厚非,一部父子亲情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作为一个真人秀的综艺节目,办的非常成功,非常的火,在中国掀起收视狂潮和广泛热议。但对于这种火了就来随便搬上大荧幕来圈钱的行为还是不能认同。但显然电影院作为播放平台是不是应该播非电影内容,这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影院是中介平台,反正如果电影院都放综艺节目和电视剧,我是不会去看的。
电影理论大师巴赞曾经说过:“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显然满足这一要求,因为影片从头到尾无非是在用摄像机记录五个小萌娃在他们明星老爸的带领下,一起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里进行各种古怪项目挑战的实况。就这样芒果台将自己的热门电视节目搬上了大银幕,明星和星二代们玩到high,节目摄制组数钱数到手抽筋,三口之家们也在过年期间乐呵呵,如此三赢的局面,损害的却是电影本身。如此投机的电影圈钱行为,对中国电影来说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

 短评

为了钱,下限永远能比你的想象力再低一点

7分钟前
  • ANGEVIL
  • 很差

“玩不重要,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影厅里好久没这么欢乐了,就像去年的《泰囧》《西游》一样,从头笑到尾…Kimi萌点、石头笑点,森碟酷点,天天嗨点,Angela治愈点,真实的生活与情感交织,既搞笑又温暖,结尾观众竟跟着合唱起主题曲…这虽不是一部严格电影,却是一顿适合老百姓的美餐。

1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救救孩子。——鲁迅

16分钟前
  • 卢十四
  • 很差

我已经分不清自己的智商 是不是适合在这个时代生存了!

21分钟前
  • The sail
  • 很差

作为综艺节目五星妥妥的 但是电影 呵呵 一星都嫌多 好意思这么圈钱么

22分钟前
  • 慕雨眠
  • 很差

冲着观众的感情看的吧,真人秀和电影结合不是一般人能弄好的吧

27分钟前
  • OURI
  • 较差

应该能大卖,虽然这不是一部电影。

30分钟前
  • 淘金汉
  • 较差

我为什么要花钱去电影院看你们逛动物园?

34分钟前
  • 许德拉
  • 很差

电影广告捆绑十几条,票价和3d电影一个价,综艺节目剪辑版就成电影了?这部电影和私人订制一样没上映光广告费就翻利了,靠人气圈钱之作,孩子成了圈钱的工具,呵呵。中国已经忘却了电影的含义,简直是侮辱电影,估计这电影票房不会低,总是有不差钱的人,拿着3d的票价在电影院看着脑残综艺节目。

35分钟前
  • 风逝
  • 很差

我是脑残粉 掏点钱从头笑到尾总比看笑不出来的电影强吧

36分钟前
  • 孩子
  • 力荐

很久没在电影院里看全场观众一起笑作一团的片了。看在电影版的反响的份儿上第二季就原班人马吧,找得着比Kimi还萌的吗,找得着比天天还暖心的吗,找得着比Cindy还可爱的吗,找得着比石头还懂事的吗,找得着比angela还甜的吗?就算找得着,不是他们几个我也不看╭(╯^╰)╮

37分钟前
  • 在你身体里冲刺
  • 推荐

大银幕看“爸爸”的心情是:片头刚出来的那一刻,就像第一声音乐响起时的偶像演唱会现场,心跳加速。片子太短没看够,也许是脑残粉儿的心理作用。

39分钟前
  • 下一秒治好懒病
  • 力荐

我想为之前骂过小时代像MV或者贴吧动态签名说句对不起

40分钟前
  • 大白汐
  • 很差

忘评论了!真的笑点很足啊!!我锁的美貌值在大荧幕上又up了!天儿永远那么美不说了!恬锁大血红!!

45分钟前
  • 独角大瓜皮
  • 推荐

年初一影院人山人海,一大家子凑数看了场免费;因一万年不看电视,萌点笑点掐不到,只能昏昏然;如果所有综艺节目都能拍成“电影”,那中国无疑是第一电影大国了!负分滚粗!

5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很差

完全符合对这个节目的所有期待~

52分钟前
  • 淹然
  • 力荐

看完点映还有大长腿本尊可以撸诚意十足啊!从头笑到尾整个影院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逗逼气氛!心情好你们还可以在最后来一次全影院卡拉OK!为他们13亿票房的目标出一份力吧!

56分钟前
  • Nolita
  • 推荐

粉丝向的产物,人家圈钱观众买单买的high,影院里欢声笑语都挺开心的就够了,用影评人的深度来评论大众趣味就不太讲究了。天天给张亮洗脚真的看泪目了,我泪点果然奇低。

1小时前
  • Hey Johnny
  • 还行

想着“能从一大堆素材中剪辑出有开端冲突结局的电影来应该还是挺腻害的吧”所以去看了,看完才知道人家根本就没把它当做电影来做!完全是综艺节目的大屏幕版而已啊!

1小时前
  • 小呀呀。
  • 较差

不知道在影院看的话,会不会有种在看1000吋大电视的感觉?

1小时前
  • 易老邪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