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复仇(2002)

动作片韩国2002

主演:宋康昊  申河均  裴斗娜  林志恩  韩宝贝  李代延  奇周峯  李润美  柳昇范  池大汉  藤本正史  郑圭洙  郑在泳  吴光禄  朴赞郁  柳昇完  

导演:朴赞郁

播放地址

 剧照

我要复仇(2002) 剧照 NO.1我要复仇(2002) 剧照 NO.2我要复仇(2002) 剧照 NO.3我要复仇(2002) 剧照 NO.4我要复仇(2002) 剧照 NO.5我要复仇(2002) 剧照 NO.6我要复仇(2002) 剧照 NO.13我要复仇(2002) 剧照 NO.14我要复仇(2002) 剧照 NO.15我要复仇(2002) 剧照 NO.16我要复仇(2002) 剧照 NO.17我要复仇(2002) 剧照 NO.18我要复仇(2002) 剧照 NO.19我要复仇(200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3:14

详细剧情

  Ryu(申河均饰)是名聋哑青年,自父母去世一直和姐姐相依为命。在特殊学校里,他遇上了装作失聪的女友(裴斗娜饰),二人感情发展不错。可是姐姐却患上了绝症,需要移植肾脏以维持生命。  他本想通过黑市以自己肾脏换取适合姐姐移植用的肾脏,却遭诈骗,损失自己肾脏外,还被骗去所有的钱。当有合适姐姐的肾脏时,他却没有医药费。女友提议他去绑架有钱人的小孩再索取赎金,并说这种绑架不算是罪过。  他们看上了工厂老板东劲(宋康昊饰)的女儿,对离了婚的东劲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女儿。遭绑架后,他并没有报警而是准备赎金以求换回女儿,但故事并没有朝好的方向走去……

 长篇影评

 1 ) “我知道你是好人,但我必须杀死你”

有人把朴赞郁比作韩国的希区柯克,我认为这种比喻是肤浅的,因为它似乎仅仅把重心放到了朴赞郁对悬念铺垫的技巧上面,而除了导演之外作为剧作家的朴赞郁给人以最深刻印象的应该是他手术刀一般的洞察力,手术刀一般的解析能力,以及手术刀一般的镜头表现力。(我的词汇。。。)

我见过的大多数评论都是针对《老男孩》和《割》的。但我个人认为,他最值得欣赏的那些东西并没有在这两部作品中恰当的体现出来。《老男孩》虽然为朴赞郁赢得了最多的国际声誉,其中他对电影语言驾驭不得不承认已经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但《老男孩》的情节其实是有缺憾的,如果我们深入的想一想便会很容易发现,朴赞郁在《老男孩》只是侧重了两场复仇的手法,但是其中第一场复仇的根源是非常软弱无力的:

第一场复仇是刘智泰对对吴大秀的复仇,原因仅仅是因为吴大秀曾经偷看他们兄妹间的不伦。纵然刘智泰妹妹是迫于社会伦理道德的压力自尽,但这件事吴大秀究竟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呢?吴大秀在猜究竟是谁把他困在那个房间的时候说出了无数的人名,这些人有可能与吴大秀有非常直接的利益冲突甚至杀人灭口的恩怨,但是向他复仇的人竟然是这样一个最没有道理的仇人。

而《割》的不足便是朴赞郁把这“复仇”写的太过赤裸。我不是说表现手法的激进,只是他对那个仇富的虐待者塑造的不好,表现的不好。那个人虽然谈吐低俗,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他的谈吐,就会发现那个站在导演一家面前破口大骂的家伙分明就是朴赞郁本人;另外,电影不是学术论文,如果在里面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都直白的说了出来,那电影便是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强奸了观众。从这两点上来说,《割》算不上出色的作品。

在看过《复仇》之后,我深深感到能够代表朴赞郁最高水平的并不是《老男孩》。在《复仇》中,我们看到了和《老男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悬念塑造,情节安排和镜头运用,而前者更加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它非常有逻辑的把复仇的根源埋藏于情结之中,当观众把它挖掘出来之后,关于复仇的一切便更能让人接受,因为电影中人物之间的互相屠戮是一个悲剧,而当我们明白他们之所以复仇是因为除了复仇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这个悲剧就从个人的摧残升华到了整个韩国底层人民和韩国社会体制之间的矛盾。

《复仇》的戏剧性在于里面所有复仇的人都只是碗里的蟋蟀,当他们互相厮咬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是在碗外的那张丑恶的淫笑的脸才是为他们树敌的罪魁祸首。电影中死去的都是最可怜的人:东劲是一个只读过高中的,被老婆抛弃和小女相依为命的工厂老板,虽然有钱,但是自闭务实的他在失去女儿之后发现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道理已经没有了,他不知道该向谁去讨回公道,所以除了去寻仇别无选择;Ryu的姐姐是个非常善良的女人,她没有钱去换肾,为了不让弟弟犯罪只好割了腕;Ryu的女朋友是和小女孩的死关系最远的一个人,她甚至让她享受到了世界上最温馨的绑架,但是却是死的最惨的一个人;而Ryu遭受了韩国社会底层青年可能遭受的一切,作为聋哑人他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他为了给姐姐治病勤勤恳恳工作却被上级炒了鱿鱼,而在和黑道接触的时候却被骗去了一个肾和一百万韩元,甚至老天都嘲弄他,在他享受把姐姐安葬在河边的那短暂的平静的时候,身后溺水的小姑娘的喊声却是对他天生不足的最大讽刺(最后半句话抄于IMPDB)。

这个连环复仇的情节非常具有戏剧性,但是却让我们感觉到它是充满真实性的。东劲是个老实人,他和Ryu一样忍受了可以忍受的一切,但正是这种容忍和社会教育不足带给他精神以及法治观念上的缺乏让他选择了最直接却是最无效的一条路。设想,如果他的精神不空虚,如果他还有朋友和亲人可以和他交流而不是让东劲一个人每天毫无目的的为了振兴韩国工业埋头苦干,这场悲剧便不会上演。影片结束的镜头非常震撼,东劲使劲看那张被一把匕首插在胸前的纸上写着什么,想要弄明白杀死自己的人究竟是谁,但他始终没看清,后来竟然误会那些明明是民工长相的人是Yeong-mi派来的黑社会,至死都不知道他们是因为东劲变卖工厂而失业的工人。朴赞郁把对社会的黑色讽刺进行到了最后一刻。

这残酷的,不合理的社会就是这样摧残着人性,它剥夺了底层人民一切美丽的东西。《复仇》中有这样两个镜头我相信会给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个镜头:Ryu用石头把姐姐埋葬在美丽的河边,再用毯子盖上脸颊之前Ryu再次看了一眼姐姐,她那饱受现实摧残的脸上呈现出她这一生都不曾出现过的安详;第二个镜头:寻仇的东劲莫名其妙的找到了Ryu姐姐的尸体,他把石头一块一块拿开,在他掀开盖着脸的毯子的一刹那,她惨白腐臭的脸上爬出来一条蜈蚣。这两个对比强烈的镜头是整部电影所有讽刺的浓缩。朴赞郁把它浓缩在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上面。韩国人的理想都是美好的,但是我们又诧异的发现这所有的理想都充满了幼稚:Ryu在埋葬姐姐的时候就没想到过既便尸体不腐烂也会被警察处理掉吗?东劲老老实实拿钱给绑架犯的时候就没想到自己的女儿可能根本就不会回来吗?工厂的工人在玩命的振兴韩国工业的时候就没想到过韩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就没想到自己会有失业的一天吗?在Yeong-mi描绘这场温馨绑架的时候就没有想到这样做本身就是触犯法律的,和小孩子最后的结果无关吗?

没有,他们都没有。但他们是无辜的,因为韩国从他们生下来就没有交给他们这些,而教会他们的只有那首可以一边跳皮筋一边唱的《打倒共产党》。

用剩下的篇幅再谈谈《复仇》在我印象中特殊的两点。最让我感兴趣的其一自然是那些非线性的叙事镜头。朴赞郁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没有用非线性作为故事整体构架,而是一开始用顺序的方式讲述,后来渐渐出现了零碎的非线性场面(打电话的那些镜头,大家都在拨电话,都在接电话,但是他们之间的谈话毫无关系,这个时候观众才知道,这些电话不是同时打的,只是导演把它们放到了一起。),随之非线性程度越来越大,直到最后东劲的死亡一切又回归到先前的顺序。其二是那些充满美感的镜头。一个懂得审美的导演不需要可以布置多么华丽的背景,安排多么贵族的情节。在这部完全由中下阶层构成的故事中我们依然发现了许多很美的场面,而这些场面出现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是非常能体现导演美学功底的,比如:Ryu安葬姐姐的场面;影片一开始那个吐着火舌的圆口,有多少同学曾经想象到这个圆口是炼钢炉而不是太空战士的华丽战舰的请举手;小女孩的尸体侧身在水中,只露出一般在水面上,那乌黑的双眼镶嵌在惨白的脸颊之上从冥界凝视着人间的一切;在即将火化的棺材中,镜头对准一只手和旁边的娃娃,随着火焰,手按照蛋白质应该燃烧的方式燃烧着,娃娃的头从身体上掉了下来,头发着了火。。。

 2 ) 有个比较严重的BUG

朴主席拿着女儿哭的照片对照聋子弟弟的墙纸那个情节, 聋子弟弟是先照的照片才给女孩项链的, 不过照片里是女孩是戴着项链的。 有点说不通。 即使说后来聋子弟弟在用项链换掉娃娃后可能又补照了一张,但还是有点牵强。 因为这种自愿其说的任务不应该是观众应该承担的吧。

2020-12-24补充:

好多年了,居然还有人再回这贴。

duck不必为此费键盘,省下时间去看更多的电影吧。

 3 ) 杀害小女孩的真凶是谁?

导演很善于把矛盾冲突隐藏在平静安稳的画面之下——最大的功劳,也是编剧设计得最为巧妙的地方,在于男主是聋哑人的设置。

因为男主是聋哑人,所以大量的画面都缺失了一半以上的声音,跟他一起出现的正常人也无法顺畅地表达自我。

电影反复出现的男主呆滞的眼神,给观众一种很强烈的无助感。他行动缓慢、反应迟钝。

有人说影片开场的画面很温馨?其实不然。“电台主播念着聋哑人弟弟写给姐姐的信”,这本身就带着强烈的讽刺意义和“隐患”——为什么聋哑人弟弟不给姐姐直接看信?他们的爸爸妈妈呢?这样的姐弟俩之间的亲情故事,电台每天都要转述很多个,但是,真的有人在听吗?有人在乎吗?

全片令我感到最为恐惧的情节并不在别处,而在于被绑架的小女孩落水前的几分钟——通过情节和画面给出的足够的线索,观众是能提前判断出女孩是会溺水的。

但是,聋哑人弟弟不知道!他痛苦地埋葬自己的姐姐,却不知另一个无辜的可怜的生命却即将因为自己而死——溺水之后的呐喊、扑腾的水花,他全看不见。

这里,有一个大家可能会忽视的问题——小女孩溺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失足?还是谋杀?

我的答案是:谋杀。但是谋杀小女孩的不是聋哑人弟弟,而是河边的那个弱智。

关于小女孩的死,有这么几个连续的画面。

1、弱智在河边丢石头(特写)。

2、已经死去的姐姐脸部特写

3、空荡的桥

4、女孩落水,两个白影,一个是岸边的弱智,一个是水中的女孩

从导演给的线索来看,应该是弱智用石头砸到女孩导致她落水的可能性比较高。

而且,极有可能是故意谋杀,而且弱智动手的原因可能非常地微不足道——弱智看上了女孩脖子上的那条项链。

完整的故事应该是这样:开始,女孩在车里面睡觉,弱智从旁经过看到项链就想上去拿走。女孩醒过来,一番挣扎,弱智没有得逞。

然后,弱智去河边扔石头(可能是为了泄愤),碰巧女孩走上桥去找聋哑人弟弟,结果弱智砸到了女孩(我倾向于是故意砸),女孩溺水死亡。

最后,弱智游过去叼走了女孩脖子上的项链。

所以,这么看来,杀死女孩的应该是这个看上去最手无缚鸡之力、微不足道的配角。

但是,凶手背后还有凶手——如果没有聋哑人弟弟的绑架,小女孩也不至于此。而要不是有生病的姐姐,聋哑人弟弟也不至于铤而走险。而如果不是贩卖器官的人,聋哑人弟弟也不至于需要去绑架……

似乎每一桩罪恶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唏嘘的原因。

那女孩的爸爸呢?女孩的爸爸是无辜的吗?

有一个很隐蔽的细节,我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的有意为之。

女孩的爸爸开办工厂,有一天,一个疑似下岗职工的人出现在他家门口,跪倒在地,说自己需要钱,说自己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工厂,但是女孩的父亲的反应很冷漠。然后这个底层的工人直接掏出刀,隔开了自己的肚皮。

影片中还有好几次隔开肚皮的地方,聋哑人弟弟被割肾就是一次。所以你可以把这个当做一个隐喻,无论是器官贩卖团伙还是女孩的父亲,其实都是通过压榨别人而给自己盈利之人。

当然,我指的并非是资本主义。而是人性。其实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故事里才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

“我知道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我要复仇。”

同理,你可能善良的人,但是你也会行凶作恶。

罪恶,从来都是不带声响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杀害别人的凶手。

 4 ) 手指上的印泥开出致郁之花

就从此刻开始,漫谈这场盛大荒诞。

或许每个人的心底都有阴暗之念。
可是要将念头变为实际必然要在心里戮战一翻。大多数的时候,大多数的我们,心底的善意总是能够战胜恶念。
即使如此,仍旧不敢断言人性本善或是本恶。
善恶本一线,一念即天崖。
突然间,心如言语,同样混乱。
那就回归电影本身。
影片名为《我要复仇》,名副其实
片中每一个人物都经历了值得复仇的际遇
所谓值得复仇的际遇无非是生命与生活的缺失。缺只会萌生痛苦。如果本就缺少再痛失所爱。仇恨火种,即会燃烧。
片中没有该死的人。
只有,应该了却的心结。
复仇无法平息仇恨。
仇恨难以终结痛苦。
就好像
失去的难以轮回。
缺失的无从弥补。
并不是说善良有多好。
只是,善良真的很有必要。
世上没有绝对的善良。
就好像影片中没有不赦之恶。
Ryu本是纯良少年
无声无言的世界自有常人无法历经的艰苦
姐姐与女友是他生命中的温暖与光亮
宿命里,两个女人都直接或间接因他而死
只记得
他用石块渐渐掩埋了他深爱的姐姐
他在电梯里握紧了已故女友的手
面对挚爱生命的离去
他痛苦的像个孩子
甚至连他喜爱的小女孩都是死于他的失聪以及精心制作的项链
这世界,总是让残酷更加残酷
现在想想,他的内心,其实,始终善良
最后他与东劲站在河里,颤巍伸出被捆绑的双手,等待持刀的东劲割开绳索,将他放逐。他坚信善良,他天真懦弱,就连隔断他双脚脉搏,将他肢解分离的东劲也明白,可是善意不能代表善行,不管罪恶的出发点多么合理,犯罪的过程多么温柔,可是付出行动的那一刻,悲剧已启程。
写到这里,我陷入纠结。
Ryu似乎无辜,他也是片中较为理性的人,他好像死于善良,死于极简的内心世界,他好像太不了解外世的罪恶,总体来说他应该死于善恶难辨,或者说他的善恶观念不符合现实趋向。
比如
决定捐肾还未等到化验结果就写信寄给电台,看到贩卖器官的老妇毒瘾发作无法自行注射他温柔熟练的帮她解决,他在姐姐失口问出小女孩亡母之事时急忙阻止害怕小女孩承受不住打击,他帮小女孩做了漂亮的项链并且玩玩闹闹气哭女孩才拍下了适合勒索的照片,他和孩子抢遥控器,他听女友讲述澳洲双头奇闻后天真的问到先爆哪边头颅,他埋葬挚爱姐姐之时遇到添乱的傻子也并没有乱泄悲愤将其杀掉。
他从昏暗工厂走出时面对阳光竟然神情恍惚,就好像后来面对接连悲剧时的手足无措。
他做过最对的事就是残忍杀掉贩卖器官的团伙,但他的这一举动却让他成为连警察都畏惧的杀人恶魔,那一刻,只能唏嘘。
剧中所有人物的冤屈皆无主相对。
姐姐之死是出于对弟弟的内疚,或是责备弟弟的不法行为,可能是自身的悲观,亦或是病痛的绝望以及没能准时到来的他人肾脏?她其实,是那样温柔,那样孤独。
小女孩之死是怪失聪的Ryu或是绑架本身?还是那个只想拿走项链的傻子?也许她从小缺爱才会对温柔的绑匪产生信赖,所以当她遇到奇怪的傻子,只想去找聋哑哥哥,只是她确实没能尽早学会游泳。应该怪姐姐死的唐突Ryu伤心过度埋葬太久忽略了女孩的求救吗?女孩是那样懂事天真,却也孤独。
女友之死是源于绑架这一罪行的策划还是深爱Ryu不愿出卖其去向逼疯了痛失爱女的父亲。她死时对东劲的劝诫听来苍白无力,可最后果真有人替她报仇,可是世上再无她。她是那样忠贞,那样勇敢。
东劲之死是源于痛失爱女所以心智失控还是很太深沉。面对离去的女儿除了悲痛还有遗憾吧。他对其他生命是那样漠然可他平日里却从不得罪他人。他早早闯入社会练就的圆滑里是否也有许多辛酸过往?他明知Ryu是好人却无法停止残害,是泄恨之心还是想要终结悲剧。他恨的是社会是Ryu还是他自己?
Ryu之死是源于残缺本身引发的悲剧还是实践了绑架这一本质罪恶的举动,还是,死于,不恰当的善良或者说对人情世故的不洞察?还是那天真的自信,以为本心是好,世界也会好好对他。
贩卖器官团伙之死罪有应得。可是他们总能得手不也是因为,生命无常,世人重情才会有大量的器官需求?人体器官往往供不应求,贩卖器官的团伙却林立在许多所谓的传说里。他们专以骗取器官为生就说明社会很多环节有纰漏足以让其钻营空洞。记得那一幕,早已丧尽天良的老妇看到儿子死去之时,麻木的脸上终于有了情绪波动。
东劲失去了妻子,又失去女儿,甚至变卖一切财富,甚至在失去一切之后,失去了理智。发现女儿尸体后他与警察对坐车中,警察的漠然与机械式的问答以及接电话的言语,让最沉痛的他感受到了最深刻的孤独,可能走出车门的那一刻,他已经意识到复仇不能依靠正常程序,自己的仇恨还是要自己疯狂。财富,自己奋斗半生的财富,失去很多之后换来的财富,用女儿孤独童年换来的财富,在那一刻,变得空无一物。难道财富就是原罪吗?难道来之不易的财富才是悲剧根源吗?这一刻,恨已壮大,空洞的心似乎只能用复仇填满。其实他一直都不快乐,所以心底的善意才会那么微弱。他的复仇已不是针对某个人,他只想抹杀掉心中的空洞,所以他不管不顾,终入疯魔。
写到这里,思绪已混乱。
越思考越进入深沉,缠绕,困顿的境地。
很沉郁,甚至有点怀疑自己开头写下的观点以及以往的某些认知。
或许此时,即是影评应当终结之时。
总而言之,没有绝对的善恶与对错。
有的只是命运的无奈以及不合时宜的天真。
所以
善良的人请一直善良。
请从一而终。
正如每个人都有阴暗之念。
每个人心,同样,有善念。
不管世界怎样待你请你坚定原始初心。
勿以恶小而为之。
罪恶总是环环相扣。
善良同上。
脑海中挥之不去的。
是Ryu手指上的印泥,如花。
可是,究竟,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5 ) 阶级的隐喻和穷人的斗争

(本文为韩国庆熙大学电影戏剧系韩国电影研究课程作业)

我的复仇是一部关于阶级之间无休止的复仇的故事。

朴赞郁导演用小女孩失足落水这个起因,排除了贫富两个阶级之前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最终只会走向相互的毁灭。

电影塑造了三种不同的穷人形象。一种是刘所代表的穷人。这种穷人生活潦倒,需要钱救命。他在血汗工厂里被富人压榨,最后却被轻易的舍弃。当他被逼到绝境的时候,自然想到了他痛苦生活的源头——他的老板。

第二种穷人是彭技师所代表的穷人。他也生活潦倒,又有一整个家族指望着靠他微薄的薪水生活。当他被开除之后,他的愤怒只能通过自残,来博取富人的同情。当他得到的只是富人冷酷的回应时,他和他的家族也就也一起陷入了绝望。最后选择全家喝农药自杀而结束他们悲哀的生活。

第三种穷人是英美所代表的穷人。她是一名左翼学生,却称自己的集团是恐怖集团。他们通过团结穷人的方式,暴力反抗富人的压迫。

贫富两个阶级的矛盾在小女孩失足落水之前似乎还没有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富人心甘情愿交出赎金,换取家人的平安。穷人得到一笔补偿,可以继续苟延残喘。那么这样偶然的落水事件为什么在这部电影里必然发生呢?这来自于并不团结的穷人内部。脑性麻痹的青年所代表的穷人是那些既没有智商,又无比贪婪的穷人。他毫无理由的就把小女孩脖子上并不值钱的项链当做了宝贝。在他笨拙而又滑稽的偷项链过程中,导致了小女的落水。

于是小女孩死了,富人也进入了复仇的状态。

这里我想提起我很喜欢的两个镜头。刘开车带着死去的姐姐和小女去到河边的时候,导演给到了车前一片浓雾中的黑暗的镜头。这大概预示着刘的前路因此会走入一片黑暗,前路没有光芒。

另外一个镜头是富人在女儿死后跪在草坪上,死死地握着一把草。他旁边就是光明的阳光,而他却选择跪在一小块阴影里。这里导演想预示富人的复仇即将开始,他的内心也不再会沐浴在阳光里。

富人和穷人的斗争中,富人有着两个天然的优势。一个是他们掌握的知识,另个一是他们掌握的财富。富人掌握的知识让刘和英美毫无还手之力,他面无表情地用电杀死了英美,又轻松的电倒了刘。而他掌握的财富又能轻易收买警察为他办事。

警察在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选择非常有趣。被收买后,他可以全力地追踪刘和英美。但当富人杀了英美和一个无辜的外卖员之后,他反而提醒富人小心刘,他很危险。

那么斗争之中,穷人的鹅优势是什么呢?答案是:穷人人多。当穷人团结起来,一起对抗富人的时候,富人才会被杀死。电影的最后,三个为英美复仇的穷人,站成一个三角形。有秩序地轮流地用刀捅死了富人。富人到死也不明白,为什么几个和这件事毫无关系的人会无缘无故地捅死自己。而穷人们似乎已经知道,只有团结起来,暴力反抗,才能战胜富人。

这部电影用复仇作为名字,赤裸裸地揭穿了贫富之间的对立并没根本的解决办法。只有无休无止的复仇,和永不平息的矛盾。他们两方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他们两方的矛盾也没有对错之分,因为这种矛盾天然就存在。

 6 ) 《我要复仇》:从cult之路走往大众

《我要复仇》:从cult之路走往大众              □ 文/火神纪

  贫困交迫,很多时候显得如此无奈。   而我们想要的,也许,仅仅只是一种平等而公平的对待罢了。   索之不得。悲悯的绝望;继续绝望。   最后这一切也许都将成了一场华丽的暗地行动。 ——火神纪。题记。

《残酷的迷离色调》

  雨夜,适合写缠绵的情诗,适合看浪漫唯美的爱情电影,也适合看绯侧凄凉的悲情电影。或许,是不是也适合看朴赞郁的复仇切割呢。   朴赞郁是一个太残酷的导演,在看完他的那部《cut》之后我就一直这样认为。无妄地屠杀,密室,无人,没有前行的道路和回望的身后,在那部《cut》里所挣扎着的是人性本身最无奈的扭动,以及对一切美好的破坏欲望。之后,所有一切看似美好的东西似乎都体无完肤地被剖离了现实,我们所能知晓的一切,都在他的镜头里泛发着阴秽的恶臭。   除了残酷的朴赞郁之外,谁能狠得起心来破坏这一切呢。当我们还揣怀着美好的希冀,当我们还揣怀着天真的渴望。朴赞郁善于用一种出人意表的角度来观摩这个世界,然后用镜头把他的视角放大到我们的银幕里。看他的电影,很多时候我们会跟着他一起绝望,失魂落魄地一起对那些美好的东西失望。   这部电影是我仰望了太久之后才开始想到去记录下来的一部电影。连续地看了他的几部电影之后,我们会突然很容易接受他的这种连贯而流畅的镜头语言,也会很容易迷失在他那充满黑色寓言的童话里。   构建。在他的电影里总会用那种很夺目的色调反差来告诉我们:其实鲜血的颜色很鲜艳,其实有些道理很粗糙却能说服人,其实有些事情的真相很可怕,其实有些人们的欲望很强烈,其实有些忍耐力到了极限之后会发生质变。等等。   鲜红。刻意的鲜红和周围的暗淡色调会形成很强烈地反差,继而更强烈地刺激着我们的视觉神经。我对他的这种镜头印象深刻,很触目惊心,却不至于感觉到残暴。

《朴赞郁和三池崇史》   看他的电影和三池崇史的电影有种很明显的差异。他的电影在对血腥的渲染用的是一种极力的美化,而三池崇史对血腥的渲染用的却是一种极力的写实。同样的都是关于血腥的镜头,在三池崇史的镜头里,一切鲜红,一切的色调暗淡,三池崇史总是很随意地营造着一个支离破碎却古怪诡异的迷离世界;而朴赞郁对于镜头的描绘却用了韩国人特有的细腻和圆滑去描绘,色调节器的反差很强,而不像三池崇史那样统一,于是,因为极度的反差而让镜头变得极具杀伤力的视觉冲突之后,我反而变得平和而且不再那么暴躁易怒了。   三池崇史的血腥有种让人糜烂的阴暗,而朴赞郁的血腥却更容易让人坠入。并非朴赞郁的血腥不阴暗,而更多的时候,他的血腥带有种疲惫而懦弱的声调,高喊着的却是一种高亢的悲凉。   没有杀伤力的阿一,总会变得比所有的人更可怕。没有爆口的垣原,可以把嘴巴张开得更大。三池崇史的血腥至少在他的范围之内必须那样一直糜烂下去,无须道理。可是朴赞郁的血腥,似乎更多的时候在人的内心深处,用一种被压制后的反弹力来证明,那些所谓的残酷存在的正当理由。

《cult的大众之路》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一切其实根本没有任何理由,不可能被人理解,不可能看得清晰,不可能存在。或者说,在朴赞郁的说理中这一切的存在,似乎必须都是有理有据的。   寻找一切可能而且都存在的依据,朴赞郁总是在如此徒劳地反复证实。用他的黑色镜头来证明这一切的所有缘由,试图让人们相信残暴的真实存在,也许,这就是他的电影了。

  这部电影是朴赞郁复仇三部曲的第一部。如果与之后来的作品《cut》相比,也许就显得有点直白了,然而这并不能使他的这部电影变得肤浅。这部电影所存在的理性梳理以及在人性上的种种骤变的探寻让这部电影区别于其它的B级片而显得更具悲情色彩。与其说这是一部带有个人色彩的cult电影,不如说这是一部人性悲剧电影。   剧情上的饱满和人性转折上的合理性,给了这部电影区别于其它cult电影的最精美的诠释。这也许也是朴赞郁的电影总能创造票房神话并且总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原因吧。   cult。也许应该少一些淋漓尽致的个性表达而多一些理性上的思索。朴赞郁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cult的小众人群和大众品味的距离。如何让血腥味更容易让人接受,在cult路途上的朴赞郁的试验性扎挣显然是颇有成效的。

《贫困民众的悲悯之声》   朴赞郁的确很残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会有些不忍和隐痛,可是因为无力去反抗他那灌输式地表达,于是,那种不忍和隐痛就显得越发明显了。   一个又聋又哑染着一头绿色头发的男青年,在一家工厂里极其吵杂的车间里做着繁重的体力工作。与他相依为命的姐姐病重,而他们的家庭环境并不好,住在一个破旧但收拾得整洁的房子里。   偶尔他会给电台写信,然后和姐姐相依偎在一起听着电台女播音员读着他写给姐姐的信。他听不到,于是他的脸上会有腼腆而羞涩的笑;她听得到,于是她总会因为自己作为一个病怏怏的累赘而落泪,为一个不肯放弃自己的弟弟感动而落泪。   那是一种非常安静的生活写照。远景里的夕阳会喧染着美好和希望,一切似乎都很美。因为不管怎么样,两个人不离不弃,他也曾经说过,对他来说,这些财产已经让他很满足了。

  我曾想,如果他够努力,其实他也一直在努力。上天总会悲悯那些贫困而努力的世人,他会赚到他应得的钱,他会等到一个适合他姐姐的肾脏,然后陪着姐姐去做手术,之后两个人就可以过上纵然贫困但却幸福而安静的生活了。   只是,这样的假设在朴赞郁的这部电影里永远不可能实现。一切残酷却现实,让我们无力反驳的事情接二连三地降临在这个并不安逸的家庭里。至少在我看来,这样的剧情和人物的设置里,我除了给他们同情、祈盼之外,也许,我并没有其它的任何去伤害他们的欲望。就算也许这些都将会发生,可是因为祈盼,朴赞郁的镜头就显得非常冷酷而且刻毒了。   被骗。绑架。死去。一切,也许仅仅只是不得已的现实罢了。就算他在挣扎,可是他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想过着安静生活的贫困民众罢了。他想好好地活着,也想他所爱的人也一样好好地活着。在无计可施的时候,他走上了极端。   是贫困的现实和无情的社会氛围把他逼上了绝路的。我当然知道,现实的生活也许就是这样,并不如我们想像中那么美好。可是,我宁愿妄耗着我美好的愿望而抱着祈盼地看着这个社会和无情的现实,因为那样我们至少不至于去绝望。可是,在朴赞郁的镜头里,这一切都被他用一种最残酷的写实给彻底打碎了。   更残酷的是,他所做的这一切,仅仅只是最残酷的现实。于是,我们根本无力去挽回我们已经破灭的希望。

  当然,在这部电影里我可以看到的是那种黑暗风格的写实背后对贫困大众的悲悯之心。也许可以说,这部电影所做出来的效果越残酷,朴赞郁的那种同情的悲悯之心也越明显。   可是,贫困大众的悲悯之声就这样被淹没在现实阴暗的冷色调里,这也许是我所不能接受了。   也许。仅仅只是因为,我还抱着虚妄而美好的梦想。而这一切,在朴赞郁的黑色镜头里,一切零碎。

《不起眼但我迷恋的一个段落镜头》   这部电影上人心寒的也许并非是那些血腥而残酷的镜头。而是镜头背后散发着寒颤的理性哲理思索和那些我们根本无力反对的现实说教。

  撕心裂肺的疼痛以及悲号式的哭喊,在别人听起来却很像是性事中发出来的高亢的叫床声。   一墙之隔。这边是四个男人趴在墙上听着隔壁女人淫秽的叫床声,手上不停地套弄着自己的性器自慰。   一墙之隔。那边是一个因为病痛而满地上打滚哭喊着的女人。还有一个在前景里吃着面条的安静的男人。

  对电影里的人来说,这一切似乎无可厚非并无半点不妥。   对他们来说;声音的高亢以及他们朝气蓬勃的身体和年青暧昧的想像力,这仅仅只是一场华丽性事的偷窥罢了。   对她来说;病痛,哭喊,满地上打滚,仅仅只是她弱不禁风的身体最正常的生理反应罢了。对他来说;除了选择麻木的淡漠之外,他还能做点别的什么吗。

  然而对我们这些坐在屏幕前的人们来说,跟着镜头来看这一切,有种无比的嘲讽味道。   当我们看到那四个年青的孩子趴在墙上自慰,以及听着他们所听到的那些“性感”的女声呻吟和他们隔壁那些打翻东西睥声音,那些身体和木板碰撞的声音的时候,我们心里所看到的一切其实跟他们别无二致。我们会很武断地判定那,就是一场华丽的性事。我们会跟着他们一起意淫,一起想入非非地浮想连翩。   然而镜头向左。我们开始无地自容地浇灭我们所有的欲望,然后不安地开始在镜头前扭动。那是一种愧疚。   朴赞郁似乎非常擅长用类似的反差给我们制造窘镜。   那种悲凉的理性思维基本上把我们压抑得透不过气。于是我们就只能跟着他的高低起伏一起,感受他的那种冰凉的黑暗哲理。我们根本无力反抗他带给我们的种种,于是,从残酷到悲凉。   有人说,朴赞郁懂的东西太多,这正是他的长处也恰恰正是他的短处。他对屏幕前的人们心理的拿捏绝对是高人一等的,可是正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被在镜头后的他给看穿了,我们会有种被剥光了的感觉。那种感觉,在迷恋他的电影之余,有时候,我会开始憎恨他。

《经典的黑色电影》   爱并恨着。对于朴赞郁的复杂感知,是不是也代表着我对这个世界无奈而悲怆的感知呢。   爱是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存在着我们所期盼的一切;存在着我们,以及一切。恨是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的还有那所有我们不想要的甚至憎恨却确切存在的阴秽的一切。   朴赞郁在寻找的是一个他所能认同的平衡。我呢,在看完他的电影之后,原有的那个平衡的标准已经被他彻底地颠覆了。我是应该去迷信,或者应该去舍弃。

  这部电影里一共缠绕着三个复仇故事、一个亲情故事、一个爱情故事以及一个有关绑架的故事。   这是一部看起来似乎有点错综复杂的电影,然而,朴赞郁用他那特有的细腻和残酷,以及他那冰凉而阴暗的方式讲述着这一切的时候,我们总能清楚地知道,这一切,其实都将发生。   黑色电影似乎总是一个被我所追捧的符号。然而,甚少有黑色电影能拍得像这部电影这样让我信服,从理性上让人信服,就算在感性上我半点也不想去认同,可是,这部电影至少走到了黑色电影的某个高度。不是来迎合像我这样的黑色电影爱好者,反而用它特有的方式颠覆了我们的认知而且迫使我们去接受它。   这是这部电影最过人的地方。在看电影的时候不管我如何去扯心扯肺地悲哀,可是,我没有办法去反驳它所展现给我的一切。光怪陆离的一切,其实在人性和社会氛围下很自然地发生,也许,也就因此,我们不得不去承认它所讲述的所有。   这是一部很经典的黑色电影。并不是说这部电影把黑色电影做到了极致,而是因为,这部电影所用的表达方式让人折服,而就算我并不想让它折服,我依旧没有办法去反驳它有关于黑色哲理的表述。   阴秽的一切真实存在。这是我们所无力否认的。于是,与其欲盖弥张地掩埋;不如让它翻晒到阳光下,让我们对那所有的一切看得更清晰些吧。   这也许也是黑色电影的意义所在。有人曾说过,为什么要把电影拍得那么阴暗呢,多一些积极的题材,多一些明亮色调的美好,其实不也挺好。于是我被责备成那种审美扭曲的孩子,有人曾说,因为我这样的影评人存在而感觉到悲哀。   这里面除了个人的喜好问题之外,也许,还有关于阴秽一切的认知。阴秽的一切既然存在,为什么我们没有勇气去承认它们的存在,为什么我们没有勇气地观摩它们,而非得把它们掩埋在阳光的暗角处呢。对我来说,那些虚妄的明媚也许并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有选择的能力,我们有喜好的权力,我们可以从那些阴秽的一切里剖离出阴暗的人性以及闪光的人性,这也许就足够了。   对于黑色调的恶臭味道,我也许迷恋,可是这不该是作为一个影评人的悲哀,只是我对极致的迷恋罢了。明媚至极致,我也会喜欢;而所谓的阴秽,既然做,为什么不做得更极致些呢。   黑色电影所告诉我们的一切,让我们看到的是那些明媚处的阴暗角落,这有何不可呢。经典的黑色电影让我们认知,让我们逃离,让我们最终回归于明媚,这才是真正的黑色电影。   作为一个个体,我可以去迷恋我所有想迷恋的一切。而作为一个影评的个体,我所要做的,是表明了所有的我的自我认知,这也就足够了。如果说,所有的人们都在表述着同样的东西,所有的人们都在喜欢同样的东西以及逃避同样的东西,那么,作为影评的个体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部电影在这方面恰如其分地完成了它所要完成的东西。很多的东西都很阴秽,而这所有的阴秽,都存在。我们无力反驳,这就是一切,以及这个肮脏的世界。   认识它。以及试图去改变它。或者我们根本无力去改变它。那至少必须承认它。这就够了。期盼里,我们的世界是否依旧美好,这只在于自我的定力和选择罢了。

《末》

  这是一部挺老的电影了。可是至今看来,那种汹涌而来的猛扑依旧让我只能束手就擒。那些黑色的剧情我不想再去赘述了。且行且祈盼吧。   无妄。也就无求。无求。也就无欲。无欲则刚。当所有我们迷恋的一切都在逝去了之后,我们所能做的,是不是就抛开了所有的欲望而开始变得刚强。   也许,仅仅只是一念之差而已。 2007-04-06;丁亥年甲辰月庚午日。观音诞。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Sympathy for Mr. Vengeance》   ■译名:《我要复仇》   ■导演:朴赞郁(Chan-wook Park)   ■主演:宋康昊(Song Kang ho) / 申河均(Ha-kyun Shin) / 裴斗娜(Du-na Bae)   ■类型:动作 / 剧情   ■片长:导演剪接版121 min   ■国家:韩国   ■语言:韩语 / 韩国手语   ■发行:Bright Angel Distribution   ■上映:2002年3月29日

 短评

【B-】复仇三部曲最不喜欢的一个,故事其实有点弱而且有点蛋疼,靠着朴赞郁的风格在撑,而风格过度又更加损害了故事本身。裴斗娜很灵。

8分钟前
  • 掉线
  • 较差

金基德式的意象表达(行为艺术),李沧东式的核心命题(宿命轮回)。罪的源头是善,终点是亡。

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仇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深渊

13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C+ / 文本做加法影像做减法的一次,像是朴赞郁版的《燃烧》。前1/3对底层生活空间的描绘极为冷峻而高效。但宋康昊这个空壳人物加入主线后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即便镜头的存在感不断后撤,人物的复杂层次也依然是靠巧合强堆,无论社会批判还是情绪呈现都极其干瘪。对比李沧东高下立判。

14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根本就是“无人生还”。虽然是复仇三部曲第一部,看的顺序却是最后一部,荒诞人生的命运交织。

16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这不就是属于朴赞郁的《燃烧》吗?虽说是一个复仇故事,但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个畸形社会之下,环境造成人伦悲剧的故事。主角都是好人,但是主角们都做了不可饶恕的事情,这不光光是一句命运弄人可以去解释的,两位男主角都在寻找自己痛苦的因,但是完成复仇的一刻却发现自己只不过一拳击在了棉花上,真正的悲剧源头无法被撼动。

20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我怎么现在才看这片儿呢。。。朴赞郁是一把最锋利的手术刀和最精密的扫描仪。。。

21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多线程的层次化叙事进程,彼此交织的线索与剪辑,不动声色的场景构图与影像,一波接一波的黑色讽刺与政治批判,电影从设计到执行都能用完美形容,在步步惊心时刻意外中实现水到渠成。这是大师级的作品。其中紧握尸体冰冷的手的特写是我看过的最动人的爱情镜头。

25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朴赞郁有女儿情节。

29分钟前
  • 路可可
  • 推荐

朴赞郁片子中最爱,也是他的片子中唯一一部让人无话可说、戏写的心服口服的片子,从人物和剧情设定到剧情推进结构,拧成一股绳戏剧力量强大,充满劲道。

33分钟前
  • 撕撕撕
  • 力荐

节奏缓慢,剧情混杂,线索紊乱,头绪纷繁。个人觉得是三部曲里最不好看的一部。不过,裴斗娜很有趣~~

37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朴赞郁"复仇三部曲"之首。1.没有《老男孩》那么精妙花哨的形式,简练直白,将暴虐血腥进行到底;2.节奏稍拖沓,好在构图和用镜极唯美:三段不同景别阶梯三人剪影,俯仰拍,颠倒的主观镜头;3.声画分离与转场有多处惊艳;4.4人倚墙SY,警察假人;5.我知道你是好人,但不得不杀你。(8.5/10)

4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人以为是被自己的仇恨驱动,其实只是在被他人的仇恨摆布着。

43分钟前
  • 狮子人
  • 推荐

主角来回切换,情节的走向出人意料。太多戾气,太多不公,仿佛只有同态复仇才是唯一出路。朴赞郁的美学残忍而精致,细处叫人过目难忘。开始有点枝枝蔓蔓,但熬过30分钟就是一部好片。

4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真是极度恐怖的运镜,这还叫不会运镜。出租屋里四个流浪汉男蜷缩成一排听隔壁呻吟的女声打飞机,镜头平移,是一个得绝症的女人躺在地垫上疼到打滚。再向前移,她弟弟悠悠哉哉坐在那吃泡面。还有ryu绑架老板——小女孩递给他姐姐的“信”,ryu的动作和动画片里的小动物来回转换。朴赞郁的风格太令我惊愕了......电梯中的牵手,水边石葬的妻子,被火化的棺材,水底被切开的脚踝,女儿的项链,还有那位畸形的路人,真的,这些神级的视角已经足够恐怖了。但更恐怖的是,这部电影几乎可以说是没用一丁点配乐......爱比死更冷。复仇无法拯救爱人,这是他们一开始都知道的事。

50分钟前
  • 迷蟲朋克
  • 力荐

除了被宋康昊对女儿的爱感动之外本片其它地方太阴暗了,能不能别老是把暴力当做艺术美?

55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互为复仇作为“复仇三部曲"的开始篇是,更像是结束篇。

60分钟前
  • 吴嘎嘎
  • 推荐

居然有人说他不会用镜头?我太喜欢他的镜头了!看来复仇三部曲里我比较不喜欢的是亲切的金子⋯⋯

1小时前
  • 偏时差
  • 推荐

我也要被宋康昊舔耳朵。

1小时前
  • 阿暖
  • 推荐

表演可以再收着点,节奏应该再紧着点。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