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造物弄人 剧照 NO.1造物弄人 剧照 NO.2造物弄人 剧照 NO.3造物弄人 剧照 NO.4造物弄人 剧照 NO.5造物弄人 剧照 NO.6造物弄人 剧照 NO.13造物弄人 剧照 NO.14造物弄人 剧照 NO.15造物弄人 剧照 NO.16造物弄人 剧照 NO.17造物弄人 剧照 NO.18造物弄人 剧照 NO.19造物弄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5:45

详细剧情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英国乡村,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保罗·贝坦尼 Paul Bettany 饰)与妻女一起过着恬静的生活。他十岁的大女儿安妮对世界充满好奇,达尔文便教予她很多自然和科学知识,其中还包括他的进化论,然而在世人都相信上帝乃造物主的当时,女儿口中的进化论无疑是危险的,以至于令她被家庭教师体罚,就连达尔文深爱的妻子艾玛(詹妮弗·康纳利 Jennifer Connelly 饰)也无法认同他的观念和研究。更令达尔文受创的是,不久后,小安妮因生病早夭,唯一一个支持他完成学说的力量之源也黯淡了,整理《物种起源》手稿的工作变得犹如逆行荆棘,举步维艰……  本片改编自达尔文第三代玄孙兰德尔·凯恩斯(Randal Keynes)的传记小说《安妮的盒子》。

 长篇影评

 1 ) 并非穿越——《造物》二三语

看完PB新片《造物》后,忽然想起去年圣诞前夜曾在西门堂领了份《方舟》五周年特刊,把路德的部分看完了,审判达尔文那个版块没看(所谓战争只有妥协从来没有终止么?),于是找出来翻了翻,我本人骨子里反感一切狂热的、非此即彼的论调,不过还是有几句可以摘录出来,跟电影关系不大。

“与其说进化论是科学,不如说它是宗教。”
“进化科学很像一种宗教的理由是达尔文主义者企图征服全世界的那种狂热。”
“不论科学参加什么别的目标——宗教、政治、种族——之后,科学家本身必然沾上狂热。”

CREATION中文片名翻译成《造物弄人》不对,但却相当具有讽刺性。电影选取在查尔斯·达尔文撰写《物种起源》前后这段时期,他因为写这本书遭遇到的精神折磨和家庭内部的障碍。电影没有完整的故事线,而是充斥了大量的碎片,达尔文在现实、记忆、幻觉三重时空中穿梭,他的喃喃自语、他的怀疑、他的自我斗争,他讲述的一个个故事。

一切开始于他挚爱的长女安妮的死亡。安妮从一出生就被父亲作为“类人猿”性质的实验对象,达尔文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了女儿婴幼儿时期成长的点滴情况,安妮从小接受了他的进化论教育和对生物学的兴趣。并且由于她的进化论知识,她还与牧师起过冲突。在一次海滩旅程中,安妮不慎着凉,得了重病,达尔文将她带去接受他所信赖的水疗法,水疗法没有成功,安妮死去。达尔文陷入巨大的悲痛与自我罪疚中。因为他和他的妻子是近亲结合,达尔文认为这造成了安妮的先天缺陷。电影中点出达尔文和他妻子结婚的目的是为了养育出优越的后代(?),但这桩实验因为安妮的死而破产了。达尔文进一步把罪责归结到自己强行带安妮去接受水疗法,并且隔绝了妻子陪伴在女儿身边的机会。深刻的负罪感和痛苦使他陷入了不正常的精神状态,在幻觉中死去的安妮仍不时出现在他的身边,与他交谈。宗教信仰的丧失亦使他无法从女儿的死亡中获得安慰。精神上的不正常导致了身体也出现衰败,他不能持续写作《物种起源》。与此同时,约瑟夫胡克和赫胥黎又激烈地敦促他尽快完成《物种起源》,以彻底坚决地击败有神论者,摧毁宗教,杀死上帝。在家庭内部,曾与他志同道合的妻子由于安妮的死转向了宗教,她对达尔文撰写《物种起源》则抱着抵制与谴责的态度。曾经是好友的牧师也与达尔文决裂。

电影中还穿插了两段达尔文讲述的故事,一段是英国人企图通过对荒岛原住民小孩的文明化,来彰显基督的荣耀以使得这些未开化状态下的原住民归向基督信仰,但这项实验可笑地破产了;第二段故事则是一只猩猩的命运,她从丛林来到伦敦动物园,最后得了肺病死亡,死亡前向喂养她的饲养员做了一个人类的安慰手势,抚摸了他的脸。前一个故事显得荒谬,后一个故事在达尔文的叙述中却充满了关怀和悲伤。这第二个故事也是安妮最喜欢听的一个。

如同《美丽心灵》里走出疯狂的约翰纳什,达尔文最终也获得了自我斗争的胜利,恢复了意识上的清醒和肉体上的健康,写完了《物种起源》这部影响巨大的进化论著作,在家庭内部,他也获得了妻子的谅解和支持,子女们的亲近,回复到了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来,电影至此嘎然而止,没有交代《物种起源》之后的命运,也没有对科学与宗教之争发表任何明确的观点。看似乎这又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但全片中处处充斥着一种黑色的、压抑的情绪,无从宣泄的痛苦,其实全片到结尾时也未能够解决达尔文所面临的问题,并不单单是安妮的死亡所带来的,还有他自身的怀疑,只不过被表现得很隐晦。

CREATION里已经竭力避免去讨论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它把焦点集中在了达尔文个人的精神挣扎上,并且还表达得语焉不详,非常混淆,这是一个人内心的冲突,脱离了大背景,如果观众看它会产生什么联想,那也全是观众自己联想出来的。关键(电影里提都没提)在于,达尔文理论后来被政治化了(也可以说宗教化了——达尔文主义者),它成为了反基督的尖锐武器(而且绝对不是单纯出于科学必须推翻宗教的目的)。达尔文一开始想必就意识到了这点。(在人类发展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达尔文主义的大流是灾难性的,适者生存的理论为强权者创造了毫不羞耻的口号,道德上的障碍完全可以忽视了。)

电影中对神创论的直接驳斥几乎没有(至少我没看到)。有趣的是达尔文的那两次激烈的反驳,创造出如此多的生命只是为了让它们死去?还有坐在凳子上对牧师说的那段话,把牧师给气跑了……神创造出如此多的生命竟然只是为了让它们死去?这是不义的,世间不存在一个不义的上帝,怎么能解释上帝是这样残酷的,不能解释,所以上帝不存在,只能以另一种方式去解释,那就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这根本不是从实证角度,只是从逻辑角度嘛。

另外,《美丽心灵》那片子我觉得人性的不是“意志终于获胜”,而是意志终于被迫必须获得世俗意义上的“胜利”,这样的胜利也可以用dark triumph来形容。

 2 ) 你已经杀死了上帝

这不是一部轻松的电影。女主角、达尔文的太太爱玛由詹妮弗·康纳利扮演,她从头到尾都没怎么露出笑容,全片中的表情基本上以眉头紧锁为主,即使接待客人的时候也很难舒展开,特别象西施当年为越国的命运终日忧愁的样子。其实往来达尔文家的没有白丁,他们中间包括那些后来进入教科书的鸿儒,象赫胥黎、显微镜的发明者胡克等人。那是达尔文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前夕。作为极为虔诚的基督教徒,爱玛很难接受这本书中的观点,她相信世界上的一切都由上帝安排。在电影中,赫胥黎的一句话证明爱玛并非杞人忧天。他对达尔文说,“先生,你已经杀死上帝。”

 3 ) 生命之杯

分享卧轨的火车的单曲《魂断记 (Sad,Infinite And Dazed)》://y.music.163.com/m/song/434659011/?userid=5352210&app_version=8.0.20(来自@网易云音乐)

该隐杀害兄弟亚伯分起因和经过: 亚伯从事牧羊,该隐则务农为生。(创世记4:2)后来,该隐和亚伯分别向耶和华献上供物,当时他们也已长大成人了。亚伯是个牧羊人,他献上“羊群中头生的羊和羊的脂油”。 该隐所献的是“地里出产的蔬菜”。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的发怒,变了脸色。 耶和华跟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上帝并没有强迫该隐改弦易辙,因为该隐是有自由意志的。虽然这样,耶和华却毫不迟疑地向该隐指出,他放任的行径可以导致什么后果。他警告该隐说:“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 虽然耶和华责备该隐,却没有认为他已无可救药。刚好相反,上帝告诉该隐,他只要痛改前非就可以获得奖赏;上帝也表示,该隐是能够克服这个难题的。耶和华说:“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论到该隐充满杀机的暴怒,上帝说:“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 然而,该隐对上帝的劝告充耳不闻。他把亚伯带到田间去,在那里把亚伯杀了。后来,耶和华问该隐,亚伯在哪里,该隐说:“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该隐在杀死亚伯之前和之后,都不肯“行得好”。他宁愿让罪操纵自己,结果被上帝逐出人类家庭聚居的地方,在大地上流浪。 (耶和华说:)“你做了什么事呢?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 “ “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 ” 后来,上帝为该隐立一个“记号”,也许只是颁布一条严肃的命令,禁止人为亚伯报仇而杀害该隐。

 4 ) 神说要有光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于是神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
        所以说被达尔文放在嘴里含着的样子奇特的甲虫也是从上帝那双神秘而万能的大手里蹦下来的。但是达尔文又把这甲虫捡起来,用一本巨著告诸世人:世界并非神创。
        这部电影展示了在这部石破天惊的著作问世前,其作者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的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这是一部将达尔文拉下神坛又将其去符号化的电影作品,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在宗教神学包围中单打独斗的科学怪人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爱家人,会哭泣的男人。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探讨这部电影中反映出来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和我的感想。
                               一、达尔文的学术研究
        影片中多次出现达尔文院子里的木质鸽舍,这是达尔文请人在他伦敦郊外的达温宅造的,并有人专门看着这些鸽子,为达尔文不时提出来的要求对鸽子进行解剖等操作,或者有选择地让鸽子进行交配,观察其后代的变异,这是为了比较不同的鸽子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对研究动物起源和动物分类是非常有帮助的。我知道十九世纪的英国有过一股鸽子热,有时女王也派鸽子参加信鸽大赛。达尔文的鸽舍最鼎盛时有上百只鸽子,他还很自豪地写信给朋友,邀请他们来自己家里看“全英国最好的鸽子”。出版商给在收到达尔文《物种起源》后给他回信,提到《物种起源》的书稿难懂而又缺乏证据,建议达尔文将其改成一本有关鸽子的通俗读物。 如果达尔文当时听从了编辑的意见,那我们现在看到的可能就是一本《鸽子起源》了。不过也可见这些鸽子对达尔文的在学术研究和休闲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达尔文的女儿安妮最喜欢听爸爸讲珍妮的故事,珍妮是伦敦动物园的一只大猩猩,达尔文观察它的表情,并发现这与自己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在襁褓里的一举一动尤其是面部表情都有着惊人地相似,我想这也是激发达尔文“人的起源是猩猩”的想法来由之一吧,在电影中,我看到珍妮穿着干净的衣服在达尔文的怀抱里像是他的女儿,达尔文和它握手,玩耍,丝毫不像现在的研究者们隔着玻璃窗远观动物就能发表一些看法,我认为只有达尔文这样的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
        电影中有一幕很和谐很美好的片段就是达尔文全家去海滩玩,他带着几个孩子看岩石,跟他们讲述沉淀在这里的沙粒是几百万年前这里发生过强烈暴风雨的迹象。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有举例说到“沿着由不很坚硬岩石所形成的海岸走走,并且注意看看它的陵削过程是有好处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这些记录无不展现着达尔文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各种迹象并习惯记录,这些记录不但使他的学术著述更加丰富具有说服力,也成为了后人研究他的重要资料。也可见达尔文在科学研究方面涉猎之广。
                            二、达尔文对宗教和信仰的态度
        谈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宗教气氛。哥伦布的航行和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都意味着必须推翻有关创世、生命、宇宙和所有事物的来源和目的的整个框架,并提出一种全新的解释。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头脑思想的变化,教会也没有可能实行独裁统治,因此科学家们不会重蹈布鲁诺的惨剧。
        在多重因素影响作用下,我简单地把达尔文对宗教的态度按照人生经历划分为以下几个时间段:
1、小时候的达尔文受传统思想教育,信奉圣经,还在剑桥大学修读神学成为牧师。
2、22岁的时候,他开始了“贝格尔号”科学考察旅行,此间,达尔文收集了大量的一手生物、地质资料,并都记录下来。这次考察对达尔文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他开始怀疑物种不变论。这种怀疑态度在达尔文成家生子之后变得越来越明显,他在很多方面流露出他对宗教的怀疑与不合作态度。电影中亦所表达:家人在饭前祷告,感谢上帝时,达尔文只是尴尬地坐在桌子一端拿着刀叉等待祷告结束;一家人去教堂做礼拜,所有人都在唱着赞美诗,只有达尔文一个人闭着嘴巴。
在爱女安妮生病(无确切记载,但据考证推测应该是肺结核,在当时属于无法医治的疾病)阶段,达尔文又对宗教展现了一些信仰,这主要表现在他向圣母祈祷,向上帝许诺,只要安妮能好起来便余生相信上帝。这一时段非常短暂,使我不得不怀疑此时的达尔文是否真的寄托了希望于上帝,还是受吓于水疗师告诉他的:除非你有信仰,否则世上的水都治不好你。
1851年,安妮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这对达尔文的影响非常大。从此,他开始倾向怀疑主义。我们不能说达尔文从此没有了信仰,因为达尔文只是失去了宗教信仰,他还有别的精神寄托;也不能说达尔文就是一个无神论者,这一点他本人也是否认过的,但我觉得不可知论是对他的心思更为准确的描述。
        随着哲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达尔文的认识加深,也出现了很多对达尔文的信仰假设。比如说把进化论看做是一种基要主义的神学,或者是一种维护科学正统的工具,这些简化的符号化标题背后都有不同的推论和证据,我认为随着人文科学研究的玄学化,自然科学也无法避免这一趋势,但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带给我们的精神、物质财富是无可比拟的。
                                    三、达尔文与家人
        达尔文的妻子艾玛是比他年长一岁的表姐,有过10个孩子,其中3个夭折。有很多人把三个孩子夭折的惨剧归结到达尔文与艾玛的近亲婚姻。电影中的达尔文也想艾玛说过:“也许我们不应该结婚,因为我们的血缘太近了”。大女儿安妮10岁时死于肺结核,可是主治细菌感染的青霉素在大半个世纪后才被发现投入使用,当时的流行药品中都是汞、砷等重金属。另外电影中提到的一个治病方法就是水疗。据我研究发现水疗的几个基本作用就是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降低疼痛感、消除水肿,这些对安妮的病症丝毫没有帮助作用。二女儿玛丽活了三个星期后死亡,当时的医学可以说是极度不发达,新生儿死亡可以说不是令人意外的事情。小儿子查尔斯在两岁的时候死于猩红热,猩红热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致命传染病,他的好友赫胥黎也有一个孩子死于猩红热。并且,达尔文的其他孩子都非常有作为,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看一个结论就把达尔文的婚姻称为败笔。在电影中最感动我的镜头就是达尔文将写好的《物种起源》书稿交给妻子艾玛处置,这位纯正的基督徒最后却让达尔文将书稿寄给出版社出版。那一句“愿上帝原谅我们”彻底让我感受到艾玛这个女人的伟大。这一句话不是对达尔文反对神创世界的讽刺,而恰恰让我们看到了教会一直宣扬着的神创论的松动和艾玛对达尔文的支持。
        电影中反映最多的我想应该是达尔文与女儿安妮之间的感情。从片头开始就是达尔文不顾摄影师的责备给正在拍照的女儿讲故事;安妮因为在课堂上和老师争论恐龙的存在被罚跪至膝盖青紫时达尔文怒气冲冲地要去找老师理论。然而安妮死后,达尔文对安妮的思念充满了他的世界:还有爬到安妮照片里的蝎子,在福尔马林水里呐喊着爸爸的安妮的声音,将培养瓶击碎逃出来的小蝙蝠们……安妮粉红色的连衣裙在雾霾的巷子尽头消失,达尔文却始终找不到她。幻听和幻觉充斥着达尔文的生活,他痛苦不堪,又开始进行水疗,但是收效甚微。
        最后改变了达尔文这种困境的还是妻子艾玛,他们大吵一架,矛盾冲突关于现实,关于安妮,关于忏悔。但是时间总回不到过去,艾玛选择:即使是明天,我还是会嫁给你。达尔文终于振作起来,他开始给孩子们讲故事,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开始不久就有两个年轻人跑来达尔文家催促他写书,这两个人就是在历史上也赫赫有名的虎克和赫胥黎。我觉得这两个演员很好的表现出了他们对达尔文和进化论的期待,和真人有着神韵上的相通,这部电影在演员上还是很有严谨的精神的,演员们的出色演技也令人佩服。毕竟是电影作品,其科学严谨性还有待考察,我试着找出一些电影中关于时间安排和科学理论上册纰漏,只有几条线索,但还没有足够时间继续考察下去,不在此赘述。
        电影在达尔文寄走书稿之后戛然而止,最终一幕是他带着女儿回家的背影,画面平静而安详,与那部书稿引起的革命相比照,展现达尔文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博学家的全面形象。
        我想,创世纪可以这么改:神说:要有人,世界开始了进化。
        
        

 5 ) 一个伟人的另一个视角

看的第一部传记类的电影,一开始有些看不懂,觉得略显枯燥,到了中间觉得还挺好看的!为达尔文对女儿的爱和对生物研究的坚持而感动,感觉这部电影更侧重于达尔文的情感,比较少描绘他的成功和事业。

感觉他的成功更多归功于家人吧,和他对科学的坚信。我想在那个时代的伟人,能冲破宗教信仰去相信科学,验证科学,并且写出举世闻名的著作,一定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世人的不理解,宗教界的打压,家人的劝阻。可达尔文拒绝了上帝创造生物的说法,坚定了自己《物种起源》的理念,才让这一理论流传后世并千古留名。

获得成功必须要付出点代价的。

很好看的一部传记电影。

 6 ) 《造物弄人》安妮的爸爸-达尔文

     讲伟人就该这样讲,把他从神人的宝座上拉下来,推进凡人堆里,让人知道他也有喜怒哀乐,他也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时候。这是宣传教育的好方式,与某些策略相似,欲擒故纵、假道伐虢,都是洞悉了心理,遵循了事理,借用技巧有效地达到了目的。

  《造物弄人》改编自达尔文第三代玄孙兰道.凯恩斯的传记小说《安妮的盒子》,全片用达尔文的记述与回忆展开这位伟人的生活一角,即第一部长篇巨著《物种起源》诞生及撰写前,达尔文的情感与生活。

   不觉乏味,是因注重了世俗化的故事情节,而不是从理论演讲稿的字里行间找伟人的形象。原著传记小说是影像的蓝本,但也不得不说乔恩.阿米尔是手艺精湛的工匠。他能一直用平常心分析真实人物的心理,不甘于停留在表面上,进而把握住传记电影忠实于真相的主心骨,并执导出让人感动又有所思考的影片,做足了功课,拍出精品想来是水到渠成的事。尤其,开场那段亦真亦幻的生物群舞,彩蝶纷飞,让人印象深刻。

   看过此片,心中符号化的达尔文会有血有肉地走进脑海。不会再捧着表姐表弟近亲结婚的故事卖弄,也不会认为他是个长着聪明脑袋的怪物,会了解到他虽然爱生物爱科学,但他更爱妻子还有孩子们,他就像任何一个伟大的父亲,麻烦的丈夫,出色的劳动力,没有变异。

   离世的小安妮出场与退场都经过了精心的编排,照相机的发明,为小女孩儿留下了最后的倩影。从此以后,安妮存在于虚幻里,化作一种精神力量伴随在达尔文的身边。当然,对于安妮的死因,也必须承认它在剧中起到彻底激化矛盾的事实。它贯穿始终,揭示从逃避到正视,达尔文陷入信仰基督教与研究生物科学的水火间,痛苦挣扎与勇敢战斗的过程。

   在表现达尔文心灵孤独与质疑自我时,有条不紊地拍摄出了他的恍惚无助,无形中笼罩的恐惧气息,带着常人能理解的情绪,虽然那是伟人预见事实时短暂的怯懦,是科学家颠覆整个认知体系前的惊惧,但对旁观者而言没有理解上的障碍。

   而达尔文的妻子艾玛,电影在刻画她时,则用一种超越从属地位的视角,把一个母亲、爱人、表姐、虔诚的基督教徒等多重身份的女人,以爱的名义有情有义地塑造了出来。而詹妮弗.康纳利会说话的眼神,随着波动的剧情,正好完美地诠释了这样一位女性。还有一妙处,也有隐喻的成分,艾玛最后向达尔文妥协时所说的话,恰好带出了当时政治宗教文化的影子,对科学界先锋人士及家人,远离上帝,得不到上帝的宽恕,绝不是值得炫耀、心安理得的事。

   若说整部电影从头至尾都被悲伤、愤怒包裹着,其中小安妮最喜欢听的悲伤的故事,有关一个叫珍妮的红毛猩猩的故事,那段是最轻松快乐的片段。我知道那是严肃的实验论据,但画面生动活泼得只叫人心情愉快,不知不觉想起那个泼猴-孙大圣。

   没有丰富的剧情悬念的传记电影,能讲出如此动人的故事,转化掉晦涩与愤怒,用温婉的节奏,像不惊动晨露的晓风,真是不容易。


 短评

生命是美麗而多彩的,著美麗多彩的生命表像背後,有著看似殘酷的生存法則,卻也有著人對之溫情脈脈的關注。當你選擇了一種角度,也就擁有了一種態度,客觀或是主觀,都有一個參考的標準,選擇了什麽,卻又是主觀的。所以這世上的道理千千萬,有時證悟,有時迷惑,又怎麼能說得清楚呢?

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do u have faith? 钢琴曲非常不错

5分钟前
  • suiyee
  • 推荐

过犹不及

8分钟前
  • 空羽
  • 还行

欧洲的观众可有百分之四十多的人不相信达尔文进化论这回事!仔细想想,悬啊!

1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过程,伟人不容易;伟人也脆弱。。。

16分钟前
  • leslieQ
  • 推荐

【地面电视台】MB,居然是部爱情片,片子看得我很纠结啊

18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4。5星 爱这画面

20分钟前
  • 潇洒小姐Molly
  • 力荐

Jennifer弹肖邦了!

24分钟前
  • 格林先生
  • 推荐

逾越自我是最难的。看到了达尔文如此感性的一面

27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2010-02-15 看过。不适合当传记看,后人自行发挥太多。整体编剧不错,不少片断细腻有趣。只是英国电影怎么拍都是一个味道(不是这个味道则十有八九是大烂片),有些腻。看完想看 The Origin of Species,电影里引用了不少优美的章节。囧

32分钟前
  • 问津
  • 还行

在十七世纪对抗上帝那部著作产生的经过以及孩子渴望被爱的心灵,水疗法

35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推荐

你會相信這場關於進化論的狂想曲嗎?。

37分钟前
  • 齊楊森
  • 还行

亲情片……为啥每次看到这个夫妻档都觉得是PB硬要去搭老婆的车……虽然这男人没啥大前途,应该是个不错的老公>< ……Jennifer Connelly年纪大了瘦了比以前好看了……

40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伟人也是人。先驱不是那么好当的。

42分钟前
  • Dancer S
  • 推荐

Connelly还是有个总是跟不存在的人讲话的老公...Bettany还是跟小姑娘形影不离...还有好久不见的Ash~

46分钟前
  • 凤头憨憨
  • 推荐

鲜明的英国特色,性格演员+文学气质。中段沉闷和琐碎了点

50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达尔文,达尔文您信仰与理性、真爱与真相之间的苦苦挣扎!

51分钟前
  • 没有水的金鱼
  • 力荐

分裂与重叠,现实与回忆,他的人生与她的人生。Bettany和Connelly的夫妻档。

54分钟前
  • MaxZ 等等等等
  • 推荐

上课。

57分钟前
  • 宅拾叁
  • 还行

现在想想也许不新奇,但当时他是第一个提出来的~

60分钟前
  • 不二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