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师

剧情片印度2018

主演:拉妮·玛克赫吉  内拉吉·卡比  萨钦  苏普丽雅·皮尔加卡尔  罗希特·萨拉夫  维克拉姆·戈克哈尔  雷伊·舒克拉  阿西夫·巴斯拉  加纳特·拉玛妮  侯赛因·达拉尔  伊万·罗德里格斯  坤纳·斯内德  哈许‧梅尔  什库马尔·苏布拉马尼亚姆  

导演:西达夫·马贺拉

播放地址

 剧照

嗝嗝老师 剧照 NO.1嗝嗝老师 剧照 NO.2嗝嗝老师 剧照 NO.3嗝嗝老师 剧照 NO.4嗝嗝老师 剧照 NO.5嗝嗝老师 剧照 NO.6嗝嗝老师 剧照 NO.13嗝嗝老师 剧照 NO.14嗝嗝老师 剧照 NO.15嗝嗝老师 剧照 NO.16嗝嗝老师 剧照 NO.17嗝嗝老师 剧照 NO.18嗝嗝老师 剧照 NO.19嗝嗝老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03:02

详细剧情

  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女主人公奈娜。经过无数次面试失败后,终于找到理想的工作,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然而她被指派的班级学生却是全校最顽皮的学生。

 长篇影评

 1 ) 印度电影在嚎叫,中国电影在偷钱

印度电影已经不止一次刺痛中国人的神经了。马克思确实说得对,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存在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尽管今天的中国在发展上远超过印度,但是在精神层面,几千年的文化根基似乎没有真正普及到所有中国人的素质里,而那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却总能善于剖析自己的伤疤,直面现实教化子民。电影在他们那不再是玩票而是托付的工具。

在此,纵观整个艺术文明史,一定会有这个规律,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艺术作为社会意识范畴它必定会反映这个社会的经济神态,所以,我们所审视的艺术,是不是也在审视这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匀呢?

而且,中国如今的娱乐怪圈实在是惨得令人发指,电影院的板报上永远是金钱的喧闹和疯狂的门面吊饰。我们的人民被迫接受一场又一场的垃圾洗礼,这当然有着这样和那样的原因,这也不能把矛头全指向导演们,在我分析,这是这个社会太浮躁,人民的物质欲望急剧膨胀,而且总有那么几个有钱人想动动精神的奶酪捞捞艺术的油水,于是那些饥饿的导演便应运而生,他们成为了一种金钱操纵下的傀儡。

意外的是我们的观众似乎挺能折腾,对于这些粗制滥造的精神污染近乎受之,就在我们欢呼着明星颜值和特效质感时,利益商正准备下一次的视觉骗局,如此的周而复始终于把利益商胃口越蹭越大,影视的制作便直奔观众腰包了。

也许我们真的不合适享用些优秀的作品,因为我们太愚昧太疯狂了,何时能静下心来好好认清下敌我,认清各些厉害。说到这里,我认为中国不缺好影人,不缺好技术,更值得表扬的是,我们现有的好故事多到爆炸,只是待人发掘了,但是,我们缺的是价值观,缺的是对真善美的追从,我们不需要因为某个明星生来美艳而视为标榜,我们不需要因为某个节目盛大奢华而视为优雅,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又一个谦虚、内华、贴近心灵的寄托。

要想,观众自我更正了,有诚意的作品会少吗?

 2 ) 《嗝嗝老师》里哪些情节打动了你?

小嗝嗝听到爸妈为了她而争吵,于是她偷偷地坐在马桶上不停往嘴里塞纸巾,试图堵住他的嗝嗝!这个情节好让人心酸。有时候我们对于无奈的事情也会这样,试图找个安静的角落堵住自己漏风的心,但最可悲的是,嗝嗝的嗝嗝是怎么也堵不住的,而我们那些看起来很不得了的伤心过往,随时间的飘逝也终究会过去的!

 3 ) 没有坏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图雷特氏综合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抽动疾病,包括运动抽动,声音抽动以及综合抽动。这种疾病不会危及生命,但患病人群往往会因为异于常人的古怪行为而被排斥,误解。在电影《叫我第一名》里,主人公就身患这种疾病,但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老师。

有意思的是,《嗝嗝老师》的女主角和前者有着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历程。但与此不同的是,它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个人励志”这个方向,而是更多的把重心放在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上。某种程度讲,嗝嗝老师更像是《叫我第一名》的后续,是一种“娜拉出走后怎样”的预演。

或者说,《嗝嗝老师》更为直接尖锐地抛出了一个问题:学生成绩不好,到底是谁之过?和《死亡诗社》那种打破陈旧教育体制的理想精神所不一样的是,《嗝嗝老师》站在了一个更为务实的立场上,电影没有直接将矛头指向固有的教育体制,更没有明目张胆地去批判讽刺教育大纲,而是采用一个更为温和的喜剧形式来阐述自己的主题:没有坏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在《师说》中阐述何为“教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第一要素就是“传道”,传授做人的道理。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阿米尔汗饰演的敢于挑战传统的大学生就对僵硬缺乏人性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因为电影中的老师只会授业解惑,而所谓的传道却是丢的一干二净。

而嗝嗝老师在电影中的魅力正是她身体力行的传道精神。她会去做家访安抚学生情绪,会看到学生优点给予鼓励,会给每一个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她拒绝说教,主张用“为什么不”来替代“为什么”,对于“差学生”从来都不会放弃,真正用行动来给学生做榜样。

没有圣母光环,也不是天使化身,她有的只是无谓的改良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态度。

就像是一个深入虎穴的救世主一样,绞尽脑汁救贫民窟的孩子于水火之中。她带领学生放飞承载着自身恐惧的纸飞机,告诉学生如何运用北极星判断方向。她将学生的过错归咎在自己身上,其所作所为只是在解答之前电影所提出的问题:孩子们是无辜的,他们没有错,错的只是老师教不好。

作为印度少见的大女主电影,嗝嗝老师的形象被设定为一个勇于创新的新女性,她所患的“打嗝病”一方面是她的最大敌人,但另一方面却是电影最具人文关怀的地方。

因为“打嗝病”这个设定的存在很容易激起观众对她的同情,而观众也会乐意看到学生最终包容理解她的温馨场景。换句话讲,电影正是“利用”了观众的同情心,况且她还是一位勇气十足的女性。毕竟她所面对的不仅是头疼的“差学生”,其实还有来自男权语境下传统年长老师瓦迪亚的压力。

瓦迪亚老师的设定其实蛮有意思的,他一开始是嗝嗝老师改良的最大阻力,是电影的最大“反派”。他所代表的是固执陈旧的传统老派,只是一味相信“没有坏老师,有的只是没有希望的学生”。

但他并没有像《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类似的“反派”继续黑化下去,而是通过一场作弊事件反省自己从而寻到了教育真谛,最终被嗝嗝老师的行为而感染。

他最后的那段演讲,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他深刻的自我反思证明了嗝嗝老师是对的。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学生做错了题,会丢分;老师教错了,却不会减分。学生其实做起来更难。

作为一部教师题材的电影,《嗝嗝老师》的商业气息非常浓。它严格遵守“制造矛盾冲突——解决问题”的经典剧作模式,没有艺术电影一贯的烦闷,而是有着极大的观赏度和趣味性。剧情跌宕起伏,让观众的注意力始终紧跟电影情节的走向。

不仅对于印度,对于中国而言,《嗝嗝老师》都是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太多有关师生的反面新闻时,诸如小学生因作业不堪重负而离家出走,学生不听话被老师掌掴数十次等等。我们都会为此感到痛心:当今的教育怎么了?

在教育体制无法大刀阔斧改革的情况下,教育从业者是否应该反思: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教育方法是不是应该得到改良。在奉行孔子“因材施教”的同时,对于所谓的“差学生”更是不能轻易放弃。《嗝嗝老师》就为我们做了一出非常生动的比喻:如何让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的不那么刺耳,只需要折断一部分就可以,这种小小的改变,可以收获到显著的效果。

传授道理,教学生如何去做人,才是教育的首当其冲。学生自我改变的同时,教师人群是不是也应该自我审视,看看自身需要改变什么。时日当下,对于教育而言,我们不奢求出现像《死亡诗社》这样振聋发聩的伟大电影,但凡能有像《嗝嗝老师》这样能为人们指点迷津,拨云见日的电影就足以满足。

 4 ) 当你全力追逐梦想时,连高山也会为你让路

努力的最大障碍不是懒惰,而是恐惧。比起意志坚定朝既定目标前行的学霸,更多人担心的是自己努力了仍然会失败,因为害怕失败,反而不敢用尽全力。如果付出了50分心血,因为早有意料,没奢望,能够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接受结果,久而久之就把那丝原始渴望忽略了;可是如果付出了100分心血,最后的结果仍然是失败,那就不仅仅是一次失败,而是整个世界的坍塌。这样的打击连成年人都不见得能接受,更何况青春期的少年。在普通领域,决定我们成败的不是智商,往往是心性。大部分人最缺乏的成功特质是直面恐惧的勇气。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不知道什么是图雷特综合征。女主奈娜从小患有图雷特综合征,这是一种神经疾病,临床表现以声语型抽搐和动作型抽搐为主,奈娜会不由自主的打嗝和摇头。这个疾病的出现率在儿童中占1%~3%,而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会将症状持续到成人,奈娜是这其中不幸的少数人。一个身体不健全的孩子在学校会面对怎样的歧视和嘲笑,大家可想而知。学校将奈娜退学,建议她去特殊学校学习。嗝声成了她和正常孩子之间的分水岭,强行把他们分成两个世界。奈娜的妈妈不同意,她认为自己的女儿智商没有问题,学习能力也没有问题,不应该遭到歧视。她的坚持换来丈夫的不理解,学校的不赞同,经历过十二所学校退学后,才找到一个愿意接收奈娜的学校。

一位好的老师会在学生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奈娜站在讲台上时,白发苍苍的老校长问她:你希望学校怎样对待你?小奈娜说,和别人一样。学生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公平的对待,公平的机会。当老校长对奈娜做出保证后,暖色光调下,校长的眼神充满了鼓励,他朝她竖起大拇指。那一瞬间,妈妈在流泪,众人在鼓掌,我却看到了她的勇气。那个藏在洗手间里,为了不让自己发出打嗝声把卫生纸拼命塞进嘴里的女孩消失了。她正视了自己的缺陷,在讲台上为众人解释什么是图雷特综合征,她抛弃了自怨自艾,把自己和普通学生放在了同一个起跑线。多年后,奈娜成为一名理工科的双学位学士,她本可以选择很多职业,却始终忘不掉老校长对她的激励,梦想着当一名老师,把爱和希望传递给更多孩子。教师是一个讲究形象的工作,老师除了授课,还需要言传身教,以自身为学生们做出榜样。一个说不了几句话就打嗝的老师,怎么能在讲课时保持课堂的严谨气氛?奈娜多次面试都铩羽而归,她却勇敢把自己的最大短板暴露在人前,决心一条道走到黑。

奈娜唯一的机会是给一群所有人都嫌弃的学生当班主任。这是一群来自贫民窟的孩子,性格敏感又顽劣。奈娜因为身体原因遭受歧视,这群孩子因为家庭和出身遭受歧视。当所有人都把你当成垃圾时,你自己也会认为自己只配做一个垃圾。大家都知道,在印度,种姓制度依旧盛行,高种姓女性不能与低种姓男性通婚。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在四大种姓之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所谓“不可接受的贱民”,又称“达利特”。他们从事着最低贱的工作,最受歧视。生活在贫民窟,为一顿饭一口水发愁的9F班学生,可能连首陀罗都不是,而是最卑微的达利特。因为新教育法,这些公立学校皮肤黝黑,鼻翼肥大的达利特走进了贵族学校,和皮肤白皙,鼻梁高挺的婆罗门、刹帝利同处在一个校园,他们站在一起时,哪怕穿着一样的校服,视觉上也能一眼区分出两个群体。从学生到老师,大家都想把这群扎眼的贱民赶出学校,在这样的大氛围之下,9F班学生的叛逆是自尊心受挫后的本能自卫反应。

奈娜有一句话说出了教育的真谛,‘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人们总是会对自己不了解的群体产生偏见,在印度,人们认为低种姓等于低道德。长期养尊处优的9A班学霸因血统和家庭地位有着强烈的优越感,面对与自己差距太大的9F班学渣言行傲慢。9A和9F互相敌视,产生了数次矛盾。奈娜向校长保证,会让9F的成绩提高,在期末考试中全部及格,请求校长不要解散9F班。她让全班学生写下自己最恐惧的事情,撕下这页纸,折成纸飞机,从楼顶掷出。这些远飞的纸飞机代表着与昨日彻底再见,赶跑心底的恐惧,努力改变为未来而战。这样的决心在外人看来是个笑话。没人会相信,这群粗鄙的孩子能够赶上精英班9A班,没人认为他们会真的学好。奈娜却透过他们桀骜的外表看到了他们脆弱的灵魂,他们需要的是勇气,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从小到大所受到的歧视,使奈娜更加明白,一个公平的机会是多么难得。奈娜的梦想和学生们的梦想缠绕在一起,期末考试不仅是9F班学生对面未来前进的第一步,也是奈娜证明自己的第一步。

影片中刻画了一个智力、爱心、能力超群的非凡老师。她会用各种办法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中领悟书本上的知识,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她虽然打嗝声不断,但的确是一个超越现实的,近乎于完美的理想老师。老实说,每个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都会成材,奈娜兼具了老师这个角色的一切优点,同时充当了‘教师’‘母亲’‘心理医生’‘姐姐’多种角色,实在是可遇不可求,每个遇到这样老师的人都应该庆幸上天的馈赠。

电影中,与奈娜相对应的角色是瓦迪亚先生。这个头发花白的男人身姿笔挺,总是穿一身质地精良的西装,外形上有种老式的绅士派头。奈娜老师在生活中不常见,瓦迪亚先生在生活中常见。这个男人固执、古板、护短、严苛、有属于他这个年纪和身份的一切缺点。他虽然不苟言笑,却想把最好的一切给自己的学生。这个角色是有血有肉的,也许他不是最好的老师,但他对学生的爱护并不亚于奈娜。他有自己的一整套价值体系,不会轻易为外界所改变,面对奈娜的授课方式,他嗤之以鼻,‘学习的重点不是快乐’。他想赶走9F班,出发点也是想赶走害群之马,免得影响其他的好学生。这样的老师我们都曾遇见过,对待学霸他如父亲般慈爱,对待学渣他如同对待敌人般无情。

瓦迪亚先生的转变是整部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人头涌动的大礼堂内,他承担了一个老师的责任,把过错揽在了自己身上,说出那句‘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瓦迪亚先生被9F班的努力打动,他认同了奈娜的教育理念,认可了9F班的成绩,当他亲手把级长徽章递到奈娜手中时,理想之路的大门终于被推开了一条门缝。我看到了希望。一粒草籽在自然界中无比卑微,可是它能够在春天发芽时顶起沉重的石块;一滴水没有任何力量,可是天长日久的坚持滴水能穿石。一个贫民窟的女孩想去开飞机,当梦话说出来也会被人笑话,可是在课堂上迈出第一步后,通过一步步的考学,你怎么知道她将来就不能成为飞行员?

梦想是一粒种子,它安静地躺在内心深处,很多时候形同虚设。如果选择懦弱,选择轻松地随波逐流,这颗种子会慢慢失去活性,天长日久之后和灰尘融为一体,埋在心底最深处,成为一句卑微的笑话。如果选择勇敢,选择用尽全力的去追逐,你永远会得到比现在更多的东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开始羞于谈梦想,认为那只是小孩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个成年人谈自己的梦想既幼稚又可耻。我们忘了那些儿时想当科学家当宇航员当外交官的憧憬,跟随时代潮流谨慎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在上代人,在自己画地为牢的圈子里不断兜圈子,像那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一样嘲笑那些把梦想说漏嘴的人。这不是聪明,也不是现实,其实只是因为恐惧,午夜梦回时我们自己心里都明白。梦想不是奢侈品,而是勇敢者的游戏,只有直面自己的恐惧,你才有资格拥有它。梦想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徒劳,它像光,像水,能够照进黑暗,能够打动人心,当你全力以赴时,它的力量会超出你的想象,你也许会化身为移开太行和王屋的愚公,也许会化身成分开红海的摩西。那一刻,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就像电影中瓦迪亚先生留下了9F班,9A班和9F班打破了种族篱障成为朋友,身患图雷特综合征的女孩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只要有梦想,没有什么不可能。

 5 ) 这是一部老师和家长都不该错过的电影!

周末看了《嗝嗝老师》,看完后,嗓子眼直疼,全剧戳人的泪点太多(当然我本来也是一个泪点低的人),其中最触动我的是电影传递出的价值观和教育观。

嗝嗝老师是一位德拉图雷特综合症患者,她的身体总是不由自主地抽动,还会时不时发出怪叫声。小时候,老师们认为她在扰乱课堂秩序,常常责骂她,当得知这是一种病症后,又建议她退学,她辗转过多个学校,甚至连她的亲爹都认为,自己闺女该去残障学校。

直到她遇到了一位接纳她的校长,校长让全校师生把她当成正常的小孩看待,而不是一个发出刺耳叫声的怪小孩。校长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让她决定做一名老师。

可想而知,没有学校想要一位会发出怪叫声的老师,尽管她是有双学历的高材生。最后,还是她曾经的母校再一次接纳了她,不过,这仅仅是因为一个由学渣们组成的班级根本没有老师愿意教。

他们在嗝嗝老师来上课的第一天就打赌,这位老师挨不过一天。嗝嗝老师解释了自己的病情后,他们还编了一首RAP,说嗝嗝老师就像老鼠一样,会发出吱吱吱的叫声。他们给椅子做了手脚,让嗝嗝老师一坐,就摔到了地上;他们给粉笔里加了料,让嗝嗝老师一写字,就像打火机点了火一样;他们还利用化学实验搞了个小爆破,把教室的玻璃炸碎了。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没人想来当这个班的老师了吧?

校长决定解散这个班,让坏小孩们滚蛋回家,一直被捉弄的嗝嗝老师却说,炸坏玻璃是她上化学课时发生的意外,不是学生们的错。

另一位给学霸班上课的男老师对嗝嗝老师说,他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无论你怎么替他们背锅,他们都不会有任何改变,他们是不可雕的朽木,他们的成绩永远不会及格。

嗝嗝老师说,从他们的恶作剧里能看到他们的计划和智慧。

她认为,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

是的,在好老师眼中没有差学生,有的只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她寻找能够打开这些“坏小孩”心锁的钥匙, 不断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还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学。

学霸班男老师对这种教学方式不屑一顾,他认为卓越是刻苦换来的,而不是乐趣。男老师错了吗?没有错,我们都坚信那些卓越的优秀的人一定是最努力的。

可这一套理论并不适合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被称为“朽木”的学生。他们已经放弃自己太久,你跟他们说卓越和努力,只能换来无动于衷。但嗝嗝老师的这套教学方法却能成功地激发“朽木”们学习知识的热情,一个人只有被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才能努力,不是吗?

电影的结果不用我说,你们也一定猜到了:“朽木”们在嗝嗝老师的教诲和自己的努力之下终于考试及格,他们向充满偏见的人们证明:朽木也可以雕,因为他们只是被误以为的朽木,而不是真正的朽木。

就像嗝嗝老师说的那样,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电影里的“差学生”之所表现得那么差,是因为他们来自贫民窟,在学校里被当成下等人,在他们彻底放弃自己前,老师们已经放弃了他们。

好老师和差老师的区别在于:好老师不会放弃他的学生,只会激励他们,给他们自信,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毕竟人都需要被鼓励,被激励,更何况小孩,责骂他们,并不能让他们变得更好,反而会让他们越来越皮。皮,是他们的保护色,因为不想成为老师或者父母口中那个一无是处的人,他们才会把责骂当作耳边风。

而差老师就像学霸班男老师一样,面对这些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时,选择了羞辱他们,惩罚他们,直至放弃他们。不过,电影中最打动我的一幕却是学霸班男老师的开悟。

他发现:原来让他骄傲的学霸在背后捣鬼,陷害学渣班的同学,还高兴地对他说,老师 ,咱们终于把那些学渣赶出了学校!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优秀老师,可以教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这一刻,他知道自己错了,他的偏见不但让“差生”的自尊心碎了一地,还让好学生变成了陷害其它同学的坏小孩。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一个好老师所做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也要向学生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样的好老师越多,差学生才会越少。

P.S: 电影里的音乐太好听了,比较惊喜的是印度嘻哈。哈哈哈。

 6 )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看这部《嗝嗝老师》的时候,我始终会想起《Anthem》中,那两句著名的歌词: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显而易见,奈娜这位“嗝嗝老师”的裂痕,就是她与生俱来的图雷特综合症。这种又名“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怪病,会让她无法控制地肌肉抽搐,包括打嗝、甩头和发出狗叫等等。可以想象,从小到大,这种病给她带来了多大的难堪和屈辱。

离奇的是,她不仅没有把自己封闭起来,躲避旁人可怕的眼光,反而一无反顾地走上讲台,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即便遇到的是一群最顽劣不堪的“坏学生”。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从打嗝开始

《嗝嗝老师》这部电影,不仅探讨了问题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也为女性特有的成长主题,留下了可观的叙事空间。

“嗝嗝老师”奈娜

影片一开始,奈娜又一次踏上了面试老师的艰难征程。她的教育学背景和理科硕士的学历,无可挑剔,然而每一次,都是在面试时被刷下来。面对各种稀奇古怪的目光,她已经是第十八次向面试官解释,她这种无法控制的抽动和打嗝,叫图雷特综合症。

令我惊讶的是,她竟然已经可以和图雷特综合症和平共处,没有自卑,没有胆怯退缩,带着从容自信的笑容,甚至可以放松地拿自己开玩笑,还能妙语连珠,机智应对面试官的刁难:

“在座的各位以前听说过图雷特综合症吗?……那现在知道了?……既然我能够让各位了解图雷特综合症,那也同样能够让学生理解公式。”

事实上,奈娜并不是一直都这样。她小时候,图雷特综合症让她在公共场合倍感难堪,学校也差点因为她影响课堂纪律,让她退学去读特殊学校。而这种无处不在的排斥中,对她伤害最大的当属她的父亲。

当她需要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时候,无论是几岁时在商店挑选蛋糕,还是成年后在餐厅点餐,奈娜又开始不由自主地抽搐时,父亲总是立刻抢白,为她点餐,不愿意她暴露在众人的关注中。

奈娜和父亲

她明白,父亲无法接纳她的图雷特综合症,也就表示无法接纳真实的她。

直到有一天,她在学校礼堂观看表演时,又发出奇怪的声音,被校长叫到舞台上。她以为又会像以前那样被责骂训斥,但校长接纳了她的怪病,把她当做一个普通的学生那样关爱。

这件事彻底改变了奈娜,让她在被别人接纳时,终于学会了接纳自己。与此同时,正因为她接纳了自己,也使别人更容易接纳她。

这样的情节,很容易让人想起之前大热的《摔跤吧!爸爸》。同样是聚焦女性成长和自我突破,一个是“女人不能当好摔跤手”,一个是“语言障碍不能当老师”,她们的战场,一个是摔跤台,一个是讲台。

而她们身为女性的耀眼光芒,既来自战胜自我,更来自打破世俗常规、拥有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从A班到F班,阶级固化的反思

奈娜好不容易成为自己母校的老师,接手的班级却是整个年级排名最后的F班。这个班只有十四个学生,每天逃课闲逛,无心学习,整蛊老师倒经验丰富,已经气走了好多个,他们还打赌,这个新来的“嗝嗝老师”,不出一天就会被吓跑。

没想到,奈娜听到学生把她的图雷特综合症编成rap,不仅不生气,还跟大家一起唱。尽管无比艰难,但她已经接纳了自己,并且将这种宝贵的经验和宽容,用在这群学生身上。

F班的学生

但是,在种姓制度最森严的印度,阶级固化的遗毒侵染到方方面面,把学生分成A班到F班,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成绩,更因为F班的学生,全部来自贫民窟。当A班学生有车接送、学习环境优渥的时候,这些贫民窟的孩子,光是为了生存,就几乎用尽了全力。

家长会时,奈娜老师的班上空无一人。真是因为这些家长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吗?直到她挨家挨户地家访,才明白,他们也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们要卖菜、要捕鱼、要工作,否则家人就无法维持温饱。

其中有一个家长说,他努力工作,是为了让他的孩子,拥有他从没拥有过的机会。

奈娜和学生

奈娜明白,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首先就是接受教育。

所以,她可以顶着校方的压力,无视同事的冷嘲热讽,用尽一切办法,努力帮助这些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更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擅长的学习科目。

奈娜和学生

有意思的是,恰恰因为她有接纳自己“裂痕”的经历,使她明白,教书之前,更要育人。她敏锐地觉察到每个学生的“裂痕”,并且以此为突破口,教会他们接纳自己缺点和恐惧,从裂痕中照进光。

我们到底有多渴望一个好老师?

优秀的教育,是点石成金,是春风化雨。

纵观影视界,这种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题材,层出不穷,铺天盖地。从老牌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心灵捕手》《自由作家》,到日剧《麻辣教师》《极道鲜师》《龙樱》,再到这部《嗝嗝老师》。

奈娜和学生

在这些拥有“点石成金”本领的老师手中,无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都可以重获新生,开启全新的人生道路。原因很简单,其他老师只看到了他们的“问题”;而这些优秀老师,看到的是他们的“裂痕”,

遗憾的是,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没有遇到过这样“点石成金”的老师。我相信,有这种遗憾的人很多,这大概也是这种题材层出不穷的原因。

我们在渴望一个好老师,渴望有人接纳我们的不完美,渴望有人看到我们的“裂痕”,因为他们懂得,只要在合适的时机下,这也是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

 短评

我们一起学狗叫,一起汪汪汪汪汪!

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翻拍《叫我第一名》一开始蛮气那个教师老头和学霸学渣两男生后面还是很感动教师老头也帮学霸男背了锅 给他机会自我反省学渣男前面老闹幺蛾子 后面终于步入正轨结尾从教20年的纳娜以校长的身份退休所有学生都来欢送她以前的9F班的学生也长大了 好感慨PS.后面做的那个模型更酷

11分钟前
  • 漫漫云端
  • 推荐

所以每当有人批评穷人的见识短浅,贪小便宜,愚昧无知,懒惰荒淫我都想反问一句何不食肉糜。贫穷得土壤上开出的花朵,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难

16分钟前
  • 贪嗔痴傻和愚昧
  • 力荐

2018上海国际电影节看的第一部,播放完导演竟然出现在电影院,有真实的故事原型,剧本从诞生到拍摄完毕花了七年的时间,妥瑞式症的背景最初不被投资人认可,认为不商业化 不赚钱,但导演坚持做这个励志温情的故事,揭露教育、生活现状,给予更多的人信心和希望,为印度电影点赞!

20分钟前
  • Sunflower
  • 力荐

集结自身罕见病症、家庭多年难解心结、学校师生责难等多方矛盾,戏剧冲突够足,不乏煽情催泪,在归拢到光明结尾的同时,亦不忘对峙双方各自的成长与收获,歌曲虽节制仍显过满。对印度电影的心态比较矛盾,一方面佩服其在现实题材领域的不懈探索且完成度与可看性都不错,另一方面又容易抹去真实存在的困苦与艰难,现实主义的外衣下依旧是套路而简单的鸡汤倾向,阶级差异的鸿沟岂能如此轻易抹平;全班起立的桥段用滥了。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这几年比开心麻花还密集且发挥稳定的一类片子是印度引进片,它们都有娱乐爆米花的外表+社会现实讽刺的内里,像《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厕所英雄》《护垫侠》都反映了两性不平等引发的问题,《嗝嗝老师》跟之前的《起跑线》类似,主要讲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当然本质上还是在讲贫富差异阶级固化。一个类似《放牛班的春天》的温暖故事,也不乏《死亡诗社》式的高光时刻。印度大片似乎已经对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百转千回的剧情转折,尤其是高潮段落的泪点营造驾轻就熟,形成了一条印度特色的商业片路子。并且这些引进片的片长似乎也在微幅缩短,歌舞能省则省,碰上中国这样同样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人口大国,共鸣简直不要太多。电影从一个看起来像励志传记片的开头起手,但并未将篇幅集中在对特殊残疾的猎奇刻画上。女主演技很棒。

2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印度电影就像中国电影的一面镜子,同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创作人一直在告诉我们,不是有钱就堆出真善美,就能架空现实营造虚伪的感动,《嗝嗝老师》扎实、贴地、诚恳的故事主线,依然是孱弱的国产电影匮乏的,在嬉笑、温情背后,它对现实的关照依然硬朗、坚韧,贫富差距,阶级壁垒,性别歧视,教育资源等问题,都是挡在师生面前的一堵堵无形之墙,怎么拆除,能不能拆除,就见仁见智了。电影只是带着我们做美好的憧憬,并不能解决所有现实问题,让你笑过、感动过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际遇,摒弃浮华与喧闹,做一些沉淀与反思,故事的目的就达到了。

3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终于见到印度电影对教育体制的反思了,类似《放牛班的春天》《一个都不能少》和《垫底辣妹》,还加入了阿甘式的人物励志。因材施教,体验式教学,不放弃学生,相信学生,这才是真正的为人师表。

37分钟前
  • 壹安²
  • 推荐

双面励志故事,教师励志,学生更励志,女主有苦说不出坐在角落给自己巴掌真让人心疼。制作精良,演员演给力,全程飙泪。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套路又简单的印度电影每次都能赚走我们的眼泪,甚至能洗涤心灵;为什么他们总能在欢乐轻松的氛围里揭示最残酷的社会问题。

42分钟前
  • 影评人 杉姐
  • 力荐

3.5 《起跑线》+《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在近年来印度引进片里,综合水准仅次于《摔爸》,尤其是表演上很圆润。只可惜如今“印度热”已经过去了。

47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看着蛮开心的印度套路故事片。大女主戏,但是女主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又是同时在渴望“父亲”的认可……印度电影中的“父权”表达很适合写论文了。

51分钟前
  • 还行

吱吱·GTO麻辣教师、汪汪·十八岁的天空、嗝嗝·死亡诗社,托托下巴·放牛班的春天。

56分钟前
  • 科林
  • 还行

印度现实题材电影常被评价“俗套”,这本是个贬义词,但放在评价印度电影的语境中,则变得中性。所谓俗套,即故事的每一处转折、每一步推进都在观众的意料之中,渲染人物情感时大量使用抒情配乐和慢镜头,结局通常是过于理想化浪漫化的大团圆。这些手法本已被使用过无数次,理应过时且乏味,但唯独放在印度电影中就显得格外动人,俗套也能迸发出巨大的情感能量。或许是因为印度本土电影中那难得一见的真诚,直面社会痼疾,不遮掩,不油滑,并始终对未来抱持一种纯真的理想主义。而内地现实主义电影面对严格的审查制度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常常难保初心,显示出过分的精明与圆滑。

58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刻板、突兀、脸谱。而且坦白说啊,这么个触及现实却又不敢正视现实的故事,根本谈不上是理想主义,充其量只是一锅影视化的鸡汤而已。

59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碾压很多国内烂片了

1小时前
  • 以太
  • 推荐

应该是今年印度电影里最鼓舞人心的一部了~老师的顽强和差生逆袭的故事相得益彰,音乐也好听~最重要的是看完这电影不会哭,是满满的暖意

1小时前
  • 乌龙戴碳
  • 力荐

化学课上被整蛊,篮球课上讲物理,伟大的老师永远不离不弃,“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又是别人家的老师啊!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这种两千年前的教育观念在现在这个唯分数论的时代好像越发的遥远,就好像我回忆起高中生活时,是严格区分的“好坏班”、爱理不理的老师、一张张冰冷的试卷,还有永远被调换的体育课。虽然同题材套路的片子太多,这部还是诚意满满。7.5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

可以说,是今年印度最温情脉脉的一部电影,关注的依然是最弱势的群体,在大环境失语的境遇之中,如是电影,更显得难得可贵,能拍出来,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1小时前
  • 独狼映画
  • 力荐

好看。看哭了好几次。如果《麻辣鲜师》做成内地版,如果桥段“贴地气”,该多爆款!喜欢那句台词:“今天开始,让你的软肋成为动力。”

1小时前
  • 阿顺
  • 力荐

太套路了,逆袭也没什么逻辑性,把好好一个故事讲得平庸无趣,情感烘托只有靠BGM。

1小时前
  • 麻绳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